童年干預,是讓孩子活受罪

現代的父母,除了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直升機式父母」是形容不分晝夜在孩子頭頂上盤旋的父母親。在日本,「教育媽媽」除了睡眠時間之外,每一秒鐘都獻給子女。「怪獸家長」更指稱那些對學校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家長監護人。不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我們都是在養育人類有史以來最怪異的、最受寵溺的、最被監視的一代。小孩的權益被尊為國際法律,他們就是父母親的宇宙中心。「微觀管理」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到頭來連獨立自主都成了問題。從小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人,期待全世界都把他捧在手心裡,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覺得受了虧待。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親職手冊,而是設法駕馭那些圍繞著孩子的焦慮,重新思考做為一個小孩的意義何在,做為大人的意義又何在,並且找出使兩者調和而不衝突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讓我們的小孩成為從容的一代。假如你曾經想過給還在媽媽肚子里的胎兒播放莫札特的音樂,以便及早培養孩子的氣質,或是身負壓力,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要把孩子變成所有孩子中最好的,因而凡事過問,甚至嘗試幫他們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那麼,這本書你非看不可。作者在書中細述了逐漸改變的親職和童年,從而認為我們要從根本上做一些修正。如果再這麼焦慮下去,可能錯失家庭生活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寶貴的東西。當培育子女的態度走到極端,就成了「過度親職行為」,因而必須設法駕馭圍繞著孩子的焦慮,重新思考做為一個小孩的意義何在,做為大人的意義又何在。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讓我們的小孩成為從容的一代。我當然不是第一個想拉拔孩子出人頭地的爸爸,做父母的難免都有這個毛病。兩千年前的一位做老師的語言學家奧比留?普皮勒斯(LuciusOrbiliusPupillus)就說過,望子成龍太迫切的父母親乃是古羅馬學堂里的潛在職業災害。如今做父母親的更是時時唯恐埋沒了孩子的天分,我們想要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我們希望孩子成為藝術家、學者、運動明星,希望孩子不吃苦、不受挫,一帆風順走完人生。其實,過動的、忙著打頭陣的,還不止於父母親。上起政府、下至業者廣告,都急於插手安排孩子們的童年。英國國會的一個特殊任務委員會前不久發布警告:有太多兒童夢想成為童話中的公主或足球明星。他們因而提出對策,要為五歲的兒童提供生涯建議輔導。你不論走到哪兒,聽到的訊息都一樣:童年時間太寶貴了,不能任由孩子自己去過;兒童太寶貴了,不能任其自然發展。各式各樣的干預正在塑造一種新的童年。以前的時代里,兒童往往要下田和大人一起勞動,工業革命以後兒童又進入工廠。如今我們又步入規畫管理童年的時代。環顧一下四周就知道,兒童如今成為成人焦慮緣由與干預目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紐約一位懷孕的友人在電子郵件上說,她每晚要播放胎教音樂一小時,希望能刺激胎兒的腦發育。在上海,高瞻遠矚的父母親已經幫助幼兒報名參加了「早期MBA」教育班。每星期日早上上課的學生們要學習建立團隊、解決難題、自信自主之重要,班上的學生有些還包著尿片。現今許多兒童的活動日程表連執行長看到也自嘆弗如。幼兒一天之中要趕場上幼兒瑜伽課、幼兒有氧舞蹈課、幼兒手語課。住在加州的一位姬兒?潘納,買了一個掌上型電腦給兒子當生日禮物,為的是幫他記得各項課外才藝補習的時間,計有彈鋼琴、學西班牙語、打棒球、踢足球、打網球、游泳、空手道。她說:「他太忙了,必須學習時間管理。」她這個兒子才十歲。孩子被數位科技盯牢 像「楚門」一樣完全被監控即使孩子不是這樣忙個不停,他們閑下來的時候,我們也不讓他們離開視線。我們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裝置放在孩子的外套口袋、書包、制服衣褲里,就把孩子變成我們在家裡或辦公室工作的電腦螢幕上一閃一閃的亮點。行動電話越來越具有追蹤孩子行跡的功能:孩子只要飄出了指定的「安全區域」,爸媽立刻收到通知簡訊。安親班和日托中心會安裝網路攝影機,讓父母親走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同步收看孩子的一舉一動。二十一世紀的夏令營也不再是青少年躲開父母監視的地方了,再偏遠的湖泊森林地區,也能把照片和錄影傳回家裡的收信匣,或貼上網給父母看。科羅拉多的一位有多年夏令營輔導經驗的人士說:「以前父母親把孩子送進來以後,能收到孩子一張明信片或一通電話,此外沒有別的訊息,就很滿意了。現在的父母親只要一天沒看見孩子在網上露臉,或是看到了卻發現孩子臉上沒笑容,就會急得抓狂。」這一代孩子是自己主演《楚門的世界》的第一批巨星,還沒出生就被人用超音波偷窺,被竊聽心跳。據傳,演員湯姆?克魯斯(TomCruise)因為等不及要監控未出生的女兒,自行買了聲波圖機來使用,不顧醫生警告非專業人士操作可能傷害胎兒。嬰兒出生之後,爸媽們又用數位的杜比音效設備盯牢每一刻。現代的父母就像是狗仔隊,亦步亦趨的守候,手指等在相機快門或是錄影按鈕上,絕不放過珍貴畫面——甚至會設計畫面。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像個導演一樣的發號施令:「再做一次剛才那個鬼臉,我再拍一張。」或是:「大家都暫停遊戲,看著我這裡微笑。」生理早衰、心理失調 從幼兒起就被藥物拴牢不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我們都是在養育人類有史以來最怪異、最受寵溺、最被監控的一代。這樣究竟是不是件壞事呢?先從健康說起。小孩子像圈在雞舍里的肉雞一樣,被餵給高熱量的食物卻缺乏運動,肥胖的狀況已經危及健康。美國業者推出了為肥胖嬰幼兒設計的超大汽車安全座椅。美國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兒童是體重過重的,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有緊追在後的統計數字。按國際肥胖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Obesity)的估計,到了二○一○年,歐洲十八歲以下的人口將有三八%是胖子,南北美洲將高達五○%。現在的青少年已經因為過重而有罹患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動脈硬化的風險,這些疾病以往都是成年人才會有的。生理早衰之外,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不少。憂鬱、自我傷害、暴食或厭食等病例,以及胃痛、頭痛、慢性疲勞等自我引發的病症,在世界各地都漸漸成為兒科病。根據聯合國公布的報告,目前已有五分之一的兒童患有心理失調,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精神病症將在二○二○年上升到青少年死亡或殘障的五大原因之列。英國現在每二十八分鐘就有一名年齡在十三至十九歲之間的青少年自殺。日本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比較不傾向自我了斷,而是躲在自己的卧室里幾星期、幾個月不出來,甚至有人在自己房間里一躲就超過一整年。日本專家估計,目前日本這個年齡的宅男宅女已超過四十萬人。其他國家提出的大學生精神崩潰病例統計數字,也是空前的。十年前,學生進輔導室求助的最常見原因是戀愛感情問題;如今的首要原因是焦慮。曾任美國國家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現任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的史蒂芬?海曼(StevenHyman)說,美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惡劣到「妨礙大學履行核心使命」的地步。越來越多的孩子(光是美國就超過六百萬)為了學業不輸人——甚至為了只求混及格——而服用調整行為與情緒的藥品。現在甚至有些嬰幼兒睡前喝牛奶時也要服下抗憂鬱劑。自一九九三年至今,全世界開立的利他能(Ritalin)、亞天達(Attenta)、服佳能(Focalin)等約束兒童過動行為的處方,增加至原來的三倍。專家們擔心許多家庭現在正把作用於精神的藥品當成親職工具。一位在紐約豪宅郊區執業的醫生,現在會詢問每一位要求開立利他能處方的家長:「你要用這個幫誰舒壓,幫小孩子還是你自己?」這種依賴藥物案例激增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尖銳的反諷:一代曾經藉藥物解放自己的成年人,如今要用藥物把自己的子女拴牢。可悲的是,這麼多的「微觀管理」,這樣的寵溺、呵護、用藥,並不能製造出條件頂尖的孩子。世界各地的學校老師都在說,有些學生連安靜坐好、專心聽講都做不到。企業僱主們也在抱怨,許多新進人員欠缺適應彈性、欠缺團隊合作的能力、欠缺學習熱忱。按照他人理解的成功定義養大的孩子,不被允許失敗,到後來也可能變成眼界狹窄的人。正當全球化經濟迫切需要敢冒險的人才時,我們卻在教導子女不可冒險,要走別人已經鋪好的大路。現在的年輕人當然還是會叛逆,但是,一九六○、七○年代那種撼動既有政治權威、改造通俗文化的美國校園抗議活動,已經看不見了。現在的大學生比較在乎的是如何拿出漂亮的履歷表,而不是高舉抗議標語了。教授們眼中的這一代大學生就像蜂巢里的工蜂,擅長玩制度規定下的遊戲,卻不會綻放個人的光芒。為資訊時代重新規畫童年,殊非易事。第一步就是大家一起暫停,也就是說,暫時拋開各種鼓吹宣傳的影響,看清孩子是不是在活受罪。然後我們就要設法回答一些不容易答出來的問題:什麼時候該鞭策孩子,什麼時候以放手為妙?孩子究竟需要多少自由?多少技能?應該許可孩子嘗試的風險有哪些?越早積極學習 越容易焦慮、欠缺創意「及早教育」和「世界和平」一樣,聽來就是理所當然的——誰能反對讓孩子在起跑的時候領先別人一大段?可是,這樣暖房催熟式的成果逃不出報酬遞減法則的制約。不錯,有些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踏進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能讀有章節的書、會寫自己的名字、對功課表應付裕如——的確令老師讚歎家長得意。但是他們能就此一帆風順嗎?提早學習能有長遠的收益嗎?其實不然。新近的研究顯示,提早完成學習的進度並不擔保日後名列前茅。美國費城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兒園時期在積極學習讀、寫、算之中度過的孩子,以及在優閒遊戲中度過的孩子,到七、八歲的時候並沒有明顯可見的學業差距。唯一的差距是,暖房催熟般提早學習的孩子往往較易產生焦慮,也比較欠缺創意。雖然有許多人相信,先把字母、數字、形狀、顏色學好是上小學的最佳準備,小一老師們的看法卻不是這樣。他們認為,社會適應良好、懂得與人分享、有同理心、能聽從教導的孩子,比較能把讀寫算都學好。專家都一致認為,正式教學從六歲時開始成效最好。六歲大的孩子已經比較能夠理解抽象概念,前兩、三年快慢不一的發展也大致拉平了。六歲以前過早學習讀寫算,可能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反感,進而影響到以後的學習意願。學齡以前的孩子最需要的,似乎是在安全自在的環境中自由探索周遭世界,有故事可聽,能吟謠唱歌,能談天遊戲。他們需要努力、費心、全力以赴,但不是照許多大人想像的那種模式。
推薦閱讀:

胡慎之談心理|校園霸凌,絕不只是孩子間鬧矛盾的小事
孩子不聽話,竟是父母表達方式錯了!99%家長都不知道
孩子被排擠後的家長該怎麼辦?
經常罵孩子這10句話,等於毀了她一輩子!
會畫畫的孩子傷不起!精美的圓珠筆繪畫

TAG:孩子 | 童年 | 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