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管理】苦有多少種?我們該如何度過?
苦有多少種?
對於「苦」,佛教認為「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概括起來,佛教關於「苦」的理論體系認為:人生是苦的,但是苦樂是辯證的;我們不能因為苦而消極,相反,正因為苦,我們更應當精進,積極去苦;苦是有解脫方法的。
具體說來,佛教所說的「苦」主要包括「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生之苦何為生苦?就是一個人從母體分離出生時的痛苦。佛教認為,人們對出生的痛苦,大多都沒有記憶了。但事實上,從胎兒形成,在母親體內要受到十個月類似於坐牢獄的痛苦。一個人來投胎,在母親懷孕十個月當中,這十個月等於在地獄一樣,苦不堪言。母親喝一杯涼水,他的感受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一碗熱湯,他就像在八熱地獄,母親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在裡面全部能感受到。在即將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要通過母親狹窄的生殖通道出生到世間,這種痛苦絕對不是用言語所可形容的。在脫離母體之後,又會被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比用皮鞭抽體造成的痛苦有過之而無不及。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的原因,實際上就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老之苦
《大般涅盤經卷第十二》中說:什麼叫做老?如果一切的眾生,在眾生類中身心衰減侵損、諸根不安不固、壽命成熟,時日無多,就叫做老。老有兩種:第一是念念老,念念之間都在趨向老。第二是終身老,就是確實已經達到老的階段了。還有兩種老:一種是不斷的增長而直至老,叫做老。另一種是漸漸損壞而直至老,叫做老。
《阿昆達磨法蘊足論卷第六》中說:什麼叫做老苦呢?就是人在老的時候,頭髮脫落髮色變白,皮膚鬆緩面有皺紋,身體不正腰彎背駝,呼吸不穩咳嗽氣喘,需柱拐杖行走,肢體變黑有斑,反應遲鈍不敏,諸根至熟變壞,無常變化之故而有衰敗,朽壞變弱變差。因為人有情感的存在,在老的時候會領悟到種種由老而生起的身苦、心苦、身心苦,就會感受到種種由老而生起的身熱、心熱、身心熱,就會感受到種種由老而生起的身燒燃、心燒燃、身心燒燃,所以說老就是有苦。
唐代有詩云:「公道人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會饒。」老,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說:「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人生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八十歲或更大的年齡,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造成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這些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來說,則是更為殘酷的苦難,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痛苦。她們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變得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理呢?
病之苦
所謂病苦就是指由人體的四大增損而引起的病患苦惱。北本《涅盤經》卷十二雲∶「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適。」蓋病有身病及心病二種。身病是色陰之病,乃四大不調所致,有因水風熱產生,也有因雜病或容病等產生。若地大不調,則舉身沉重;若水大不調,則舉身胖腫;若火大不調,則舉身蒸熱;若風大不調,則舉身倔強。所謂容病,是指遭遇刀杖之難、為鬼魅所附等。心病是指恐怖、憂愁、愚痴等,一切心理上的苦惱。
佛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顛沛於殘酷的現實之中,有誰能保證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隨時的病痛讓人們飽受病痛之苦。
人自呱呱墜地之日起,就與疾病結下了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等。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葯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會日有所見,如非典、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等,新型疾病在近年來日漸增多。進一步說,即使藥物能治癒身體上的疾患,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神情焦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本來人的身體,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若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人們生活在世間,每個人都想健康長壽,沒有人願意承受疾病的痛苦與折磨。說到究竟處,病苦是由何而來呢?為什麼有的人活的很健康,而有的人卻痛苦不堪呢?簡單說,這是由人的前世業因(包括數世業因),今生結果造成的。這些業因,就是病苦的根源所在。
死之苦
所謂死苦,就是指五陰壞滅之苦,即舍離所受之身時的苦痛。死有命盡死、外緣死二種。命盡死又細分為「壽命盡而福未盡」之死、「福盡而壽命未盡」之死,以及「福壽俱盡」之死三種。外緣死也細分為「非分自害死」、「橫為他所殺害死」,及「俱死」三種。
佛說,死亡也許並無所謂痛苦,死亡的事實給活著的人帶來的恐懼遠遠超過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開始,輪迴是下一個生命體的誕生,但死時的留戀是痛苦的。
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漢武企求長生不老之葯,只留下了千古笑柄。宇宙萬象,生住異滅,周而復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歷來如此,哪有例外?
既然如此,那麼死對於人們來說,也就是什麼不希奇事了!可悲的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未完成的壯志,因此世界就有了數不清的死不瞑目之人。同時,人在死亡前都會出現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由於呼吸困難,心裡縱有千言萬語,但是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而這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凄慘無比。尤其在將死未死之際,一個人可能會將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對於那些善的,無愧於心的,會感到一絲的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就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
愛別離之苦
所謂愛別離苦,就是指與自己所親愛者別離的痛苦。《五王經》雲∶「何謂恩愛別苦?室家內外,兄弟妻子,共相戀慕,一朝破亡,為人抄劫,各自分張,父東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處,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內斷絕,窈窈冥冥,無有相見之期。」
佛說,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與至親或相愛的人乖離分散,之所以感覺苦,是因為某些因緣,你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捨不得,所以感覺到苦。比如做父母親的,女兒出嫁或是兒子出國留學,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常掛心頭。有的傷心流淚,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這些還不太嚴重,嚴重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相愛的人卻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侶就因此跳樓殉情。在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些纏綿偉大的愛情故事,常使同情他們的人淚流滿襟。
《楚辭·九歌·少司命》語云:「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分離,人們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也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怨憎會之苦怨憎會苦是指與怨憎者相遇的苦痛,和愛別離苦相對。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凈?但是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五王經》雲∶「世人薄俗,共居愛欲之中,共諍不急之事,更相殺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隱藏無地,各磨刀錯箭挾弓持杖,恐畏相見,會遇迮道相逢,各自張弓澍箭,兩刀相向,不知勝負是誰,當爾之時,怖畏無量。」
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比如一對夫妻,婚姻生活美滿,恩愛,過後吵架鬧翻了,但是為了兒女,夫妻之緣難斷,必須天天見面;或是打工仔,雖與老闆不和,但為了家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歡的老闆見面;還有某些同事,他跟你吵過一次架後,於是兩人見面就不說話,但是因為工作原因,你們又必須天天會面,這就是怨憎會苦。
求不得之苦?所謂求不得苦,全名為「雖復希求而不得之苦」,是指不能如願、不得所欲的苦痛。《大乘義章》謂所求有因果二者,因中有「求離惡法而不得」,以及「欲求善法而不得」二種;果中有「求離苦事而不得」,以及「欲求樂而不得」二種。因此,苦果之事各有內外之別,人天之樂果及三塗之苦報等為內,資生眷屬等為外。
佛說,人的慾望不能與慾望的對象聚合為一體,慾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產生痛苦。於是人們追求著,痛苦著,同時也在失去著……
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慾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慾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是苦。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慾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有一位年輕的女子,她有一位妹妹和有一位母親。母親非常疼愛她們,家庭生活過得很好。後來這位年輕的女子和一位男士有了感情,到了談論婚嫁的時候,母親很贊成,也給她許多嫁妝陪嫁過去。
她的老公沒有房子,是一位租房子住的人,經濟上也沒有她娘家寬裕。結婚之後,她在生活上的享受慾望還是和以往一樣,無法適應婚後經濟和居住上的拮据狀態。於是,她經常回娘家向母親要這要那的,她母親什麼都順著她,要什麼就給什麼。
這位年輕的女子經常埋怨老公無法讓她揚眉吐氣,希望老公趕快買一棟房子,而且是要像樣的房子。但是她老公只是一個低收入的公務員,以他的薪水哪裡有能力買房子?
她的老公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每個月的薪水總是原封不動地交給她。雖然省吃儉用,但是她要把老公的薪水攢到足夠買一棟像樣的房子,那金額實在相差得很遙遠。這位女子只要一想到別人有房子,而她卻要向人家租房子住,就忍不下這口氣。在強烈的購屋慾望驅使下,她常常去看房子,即使沒有能力買,她還是經常去看。
結果,十幾年間,這位女子一直都在為了買一棟體面的房子而忙——只要有樓盤蓋好了,她就跑去看,心裡一直想要買,但總是離自己的經濟能力相差很遠。直到結婚十二年後,她看到一套很滿意的房子,位於A市,房屋總價要三百八十萬元。當然,那棟房子是非常漂亮,她愛得幾乎發狂,經常回娘家吵她媽媽,希望她媽媽借給她二百萬元!
她媽媽說:「借你二百萬不是問題,但是另外的一百多萬元你要怎麼湊?」
所以,她母親無論如何總是勸她:「先把這顆心,安頓下來!」
可是,她不但沒有辦法控制這份慾望,甚至抱怨她母親不肯幫忙,因而和母親斷了母女之情,同時和自己的妹妹也反目成仇了。
斷了娘家這方面的親情後,她還是沒有辦法壓制這分慾念,而且把這種怒氣完全發泄在丈夫身上。
她天天責怪自己的老公沒用,不能滿足她的願望。老公被她鬧得沒辦法,竟然去做了一件貪污的事,後來事情暴露了,錢還沒拿到手,消息就走漏了,結果被判刑入獄了。
雖然如此,她對房子的慾望還是沒有止息,甚至變本加厲,常常教她的兒子讀書回來後,到百貨公司,趁人家不注意時,把東西偷回家。她的孩子被她教會了這種不良的習慣,看到人家好的東西,就把它「拿」回家!
有一天,她的兒子在一家公司偷拿了幾枝名貴的鋼筆,被當場被抓住,因此他被送到了監牢。最後,家裡只剩下她和女兒在家。但是,這位女士似乎已狂亂了心性,她就一直罵這個女兒,也經常虐待她。有一天,她女兒在放學回家途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邊走邊哭,結果一不小心就被車撞死了!最終,她的家裡只剩下了她自己,到了這樣的地步,她一無所有,終於精神崩潰了!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這個女人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斷送了女兒的生命;先生因為要滿足她的願望,結果做了傻事,在鐵窗里不知要度過幾年;兒子在她不正確的教導下,學會偷竊的行為而淪落到勞教所。她自己也因為那求不得的慾望而落得個精神失常!
佛陀常常教育我們,對於世間的物質、情愛,要有正確的看法,如果能通情達理,對物質的取捨就會有很正確的看法,該我們得的我們堂堂正正地獲取;不該我們得的我們就不要強求。人們之所以犯錯,就是無法正確看待取捨與得失的關係,所以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真可謂一念差,而步步錯!
五陰鬧天宮所謂「陰」,就是「遮蓋的意思。有五種事情(即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裡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所以那五種事情,就叫他「五陰」。「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因為有了這種五陰,那貪、瞋、痴的心,就著牢在這五陰上頭,像火碰著了乾柴一樣,就會烈烈烘烘地燃燒起來,所以叫做「五陰熾盛」。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現在人們借這「熾盛」兩個字來,譬喻這五陰。並且譬喻這五陰對人的迷惑,人對五陰就像乾柴容易著火一樣。
佛說,人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假象,會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大乘義章》卷二雲∶「五盛陰者,五陰熾盛,名五盛陰。陰盛是苦,就體立稱,是故名為五盛陰苦。亦盛者,盛受之義。五陰之中,盛前七苦,是故名為五盛陰苦,若正應言五陰盛苦。」
推薦閱讀:
※【分享】管理財富有什麼秘訣?這9條你要了解
※必修課|產房母豬的產前管理(值得收藏)
※第四部 警醒等候的人——「妥善地管理受託之物」
※管理中的非正式溝通技巧
※小公司該如何做好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