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的基礎是調理脾胃

脾為後天之本,人類健康長壽與否,與脾胃有直接關係。因為人體氣血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氣血充足,則外邪不易侵犯,身體不易發病,自然也就健康長壽。反之,體內易發疾病。

    一、脾虛及原因

中醫說的「脾」,不是橫在腹中的那個實體脾臟,而是涉及到了消化,呼吸,免疫,循環,運動等多個系統的功能總稱。

致虛脾兩因素:一個是勞倦 ,一個是憂思。

二、養後天原則

古代醫家提出:「補腎不如補脾」。對於脾胃虛弱的病人或中老年人,都主張運用益氣、或補中的辦法來加強後天功能。

  所謂「益氣」,就是通過加強脾胃消化吸收的能力,來增強機體的各系統器官的生理機能,提高機體防禦能力,這是抗衰老的重要途徑。

  所謂「補中」,也是增強脾胃功能,只要能保持脾胃正常的運化功能,就能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三、養後天方法

1、飲食養脾

  應用飲食來養護後天之本---脾胃,這其中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飲食養脾方法,二是常吃養脾食物。

  飲食養脾方法,歷代流傳下少格言名句。「善養生者,食不過飽,飲不過多」。太飢傷脾,太飽傷氣」。凡食總以少為有益。

具有補養脾胃食品如下:

  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

  糯米-----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番薯-----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

薏苡仁-----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代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

豇豆-----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

白扁豆-----性平,昧甘,能補脾胃虛弱。止泄瀉,暖脾胃。

牛肉-----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牛肚-----性平,昧甘,也能補虛養脾胃。

鯽魚-----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養胃作用,故脾胃虛弱者宜食。

鱸魚-----性平,味甘,能補益脾胃。

大棗-----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

  菱角-----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蓮子肉-----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

花生-----性平,味甘,中醫多認為有補脾養胃的作用。

栗子-----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養胃健脾。

藕-----生者甘寒,熟者甘溫,入脾胃經,藕煮熟食用,能健脾開胃。

香菇-----性平,味甘,專入胃經。

用茯苓、白朮、山藥熬粥,或燉雞時加入15克黃芪都是治療脾虛的好方法。如果是脾虛水濕運化不利導致的水腫則可用黃芪燉鯉魚。

2、 藥物補脾

補脾藥物分為中草藥與中成藥。

常用中草藥有党參、太子參、人蔘、黃芪、白朮、茯苓、懷山藥、芡實、蓮子肉、黃精、炙甘草等,

常用的中成藥有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於丸、香砂養胃丸、參苓白朮散、資生丸、健脾丸、枳術丸、理中丸、保和丸等。

如周身沒有力氣、不想說話、大便偏軟、動則乏力者,可以服用四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如大便溏稀比較明顯,甚至每天大便幾次者,可以用參苓白朮丸

如 睡眠不好,可以用人蔘歸脾丸;

如愛出汗,可以用玉屏風顆粒;

如果脾虛嚴重,脾氣不足影響到脾陽,出現怕冷,四肢、手腳冰涼等癥狀時,用附子理中丸,既可健脾,又能溫陽,但需注意的是,有熱象,舌紅苔厚者不能服用。

如情緒不舒暢,肝鬱和脾虛同時存在,可以用加味逍遙丸來疏肝解郁,以防止肝鬱久了進一步克脾,使脾更虛。

人蔘歸脾丸與人蔘健脾丸,均為健脾葯,兩種葯雖只一字之差,其治病功效卻有很大差異。人蔘歸脾丸中除了人蔘之類的健脾葯之外,還有龍眼肉、酸棗仁、遠志等,可以通過補脾來安神,平時面無血色、有氣無力、晚上睡不好覺的人最適合服用。而人蔘健脾丸中含有助消化的山楂、神曲,主要是針對脾虛運化失常,吃得很少,吃進去的東西還很難消化者。

如果吃的東西稍微硬點或者油膩,胃就感覺不舒服,自己都覺得難以消化,這是典型的脾氣不足。如果頭天晚上吃的東西,次日早上還在胃裡停滯著,這時可以服用健脾消食的香砂枳術丸來救急,保和丸也有消食去滯的效果。

中醫認為,補脾要運脾,如果單純補脾,一味吃補藥,則欲速而不達,香砂枳術丸就是同時具有補脾與運脾的功效,其中的枳殼是中藥中的胃動力葯,有理氣的作用;白朮能健脾,這種配伍補起來會效果更好。香砂六君子丸也是補脾兼消滯的,脾虛之人可以長期服用。

3、以動助脾

飯後散步緩行,以助脾胃消化功能,千百年的養生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的確行之有效,頗多裨益。 進食後,立即卧床休息睡覺,於消化不利。

4、按摩護脾

一摩腹法:吃飯以後,將手搓熱,放於上腹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推摩,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可連續二三十次不等。

二揉太白穴: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儘管脾的癥狀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的。

5、艾灸健脾

艾灸法可以調節胃腸運動,血管舒縮,腎上腺等內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增強機體的防禦免疫功能。最常用的艾灸健脾穴位有:

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全身四大總穴之一,經常用艾灸,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通經絡,和氣血的作用。

神闕------為任脈經穴,經常艾灸,可溫通元陽,脾胃健旺。

氣海------常用艾灸此穴,補元氣,暖脾陽,強壯後天之本,祛病養生延年。

推薦閱讀:

98歲御醫傳人一碗「長壽粥」喝了70年,送給大家!(可自制)
少林長壽拳
少吃會長壽,並且更健康
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中國最長壽的人,256年見證清朝興衰

TAG:健康 | 長壽 | 調理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