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全球資本主義霸權集團?

該文從全球資本主義視角揭示了全球化的實質,分析了全球資本主義主要特徵即全球經濟的出現以及跨國資本家階級和跨國國家的崛起,進一步揭示了全球資本主義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機,從而提出了替代全球資本主義的一種所謂「建立在普遍民主基礎上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新全球化方案。全球資本主義批判及其替代方案的探尋——威廉·羅賓遜全球化理論述評

  作者簡介:王金寶(1966—),男,天津師範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從事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

  摘要: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全球化問題成為國際理論界一大學術熱點。與其他全球化理論不同,當代西方一些左翼學者建構了一種建立在全球資本主義理論基礎上的特殊的全球化理論。在這一陣營中,近年來美國學者威廉·羅賓遜以其獨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清晰而又深刻的理論分析和鮮明的馬克思主義傾向逐漸嶄露頭角,並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他從全球資本主義視角揭示了全球化的實質,分析了全球資本主義主要特徵即全球經濟的出現以及跨國資本家階級和跨國國家的崛起,進一步揭示了全球資本主義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機,從而提出了替代全球資本主義的一種所謂「建立在普遍民主基礎上的民主社會主義」的新全球化方案。這一全球化理論既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同時又存在著內在困境和局限。

  關鍵詞:全球化;全球資本主義;威廉·羅賓遜;《全球資本主義論》

  威廉·羅賓遜(William I. Robinson),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社會學教授,其主要著作有《促進多頭政治》(1996)、《跨國衝突》(2003)、《全球資本主義論》(2004)、《拉丁美洲和全球資本主義》(2008)、《全球資本主義和人類的危機》(2014)等。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全球化問題研究,進入21世紀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全球化理論,並在《全球資本主義論》一書中得到了集中和充分的表達,之後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又不斷發表著作和文章進一步闡述和拓展自己的思想。本文主要以他的《全球資本主義論》一書和近年來發表的文章為依據,分析其全球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揭示其對全球資本主義批判和替代道路探尋的內在邏輯,並在此基礎上試圖對這一理論的意義和局限進行剖析。

一、全球化的本質:從國家資本主義到全球資本主義

  與很多全球化理論僅僅把全球化理解為「複雜的聯結」不同,羅賓遜並沒有停留在對全球化的這種現象描述水平上,而是力圖進一步揭示全球化的內在本質。在他看來,離開了資本主義特別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視域,無法把握全球化的實質,「研究資本主義體系的本質和動力,也就是說研究它是如何歷史地演變的,又是如何發生變化的,將會給我們理解全球化的鑰匙」,因此,「全球化大體上可以通過注重方法論的、唯物主義的資本主義理論加以解釋」[1]3。 羅賓遜對馬克思的思想一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理解相同,他也認為,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社會體系,與封建體系不同,其本質上是擴張的,而且正是這種擴張的驅動力導致了歐洲列強對其他國家人民和社會的征服和奴役,導致資本主義產生以來500年的殖民化進程。

  然而他並沒有像當代一些學者那樣把資本主義這500年的擴張過程作為全球化的定義,而是進一步把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分成了四個階段,認為全球化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第四階段才開始的。他認為資本主義至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492年—1789年,是資本主義掙脫歐洲封建制度束縛逐漸形成、並且邁向對外擴張的第一步,即所謂的探險和征服期,標誌性的事件是哥倫布到達美洲,這一時期是重商主義和原始積累階段;第二階段為1789年至19世紀末,是競爭性或古典資本主義階段,其標誌是工業革命、資本家階級的崛起以及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這一時期兩大事件是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第三階段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70年代早期,是公司制(壟斷)資本主義出現、單一世界市場得以鞏固、世界資本主義在民族國家體系基礎上組織起來的時期,這一階段經歷了金融工業集團的誕生、帝國列強之間劇烈的戰爭、社會主義作為一種選擇方案的出現;第四階段為20世紀70年代以後,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即全球化的初期,主要標誌是技術的信息化、政治上蘇聯和東歐等國家向資本主義的轉型。70年代是經濟大波動的十年,世界資本主義正是在這十年開始發生了深刻的結構重組,這一階段世界資本主義從民族國家階段——各自擁有不同的體制、組織、政治和管理結構——向跨國家階段過渡。這一形成的資本主義跨國階段即全球化階段,它在質上是嶄新的階段,是一個劃時代的開始。

  在他看來,資本主義這一新階段的本質特徵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世界範圍的普遍化。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已經被整合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置身於世界資本主義之外,並且也不再可能在大範圍內出現前資本主義或非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通過社會關係的商品化得以擴張,在這一進程中,資本主義生產或商品生產取代了前資本主義和非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通過廣度和深度的擴張,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化。因此,當今我們生活在一種全新的全球體系即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之中。

二、全球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徵:全球經濟的出現

  在全球化問題討論中,很多學者都同意全球化是一個多維度的進程,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等多方面複雜變化,但在這些維度的主次先後或者是否存在一個主導決定性因素方面卻很少有共同意見。羅賓遜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觀點,把全球經濟的出現視為結構性的決定性因素,是決定全球社會的基礎。所以在他看來,要把握和理解全球資本主義,必須首先從揭示全球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徵開始。

  羅賓遜認為,全球化時代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跨國資本的出現, 而跨國資本的出現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全球經濟的形成和出現。因此,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世界經濟到全球經濟的轉換。 在資本主義以往各個階段,每個國家都各自發展著自己的國民經濟,各國的國民經濟體通過在一體化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而相互聯繫,這種類型的世界社會經濟結構便是世界經濟,在世界經濟中不同的國民經濟體和不同的生產方式被鏈接進更大的社會形態或世界體系中。但是當前我們看到的卻是生產過程本身全球化程度的急劇上升,全球資本的流動使得資本可以按照一系列促使盈利機會最大化的策略來重組世界範圍內的生產,國民生產體系被打破並被整合到外部新的全球積累循環之中。也就說,資本主義以前階段的生產,是在國家內部進行,然後產品出口到國外;但到20世紀晚期生產過程則變得分散化、碎片化,許多不同的生產工序被分散到世界各地進行,生產的管理通過網路來協調,生產變得跨國化或全球化。在全球經濟中,生產全球化瓦解了原先民族國家的積累循環而使之整合到新的全球積累循環之中,從而取代了世界經濟,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之間的決定性區別在於生產過程本身的全球化,或生產和積累的全球循環的出現。20世紀70年代起出現的跨國資本的全球流動和生產全球化,既使世界上巨大的生產鏈和分配鏈變得分散化,又使其功能一體化,同時還實現了價值的即時運動。

  羅賓遜進一步指出,全球經濟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是一次質的變化。資本主義很早就存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流動,但國際貿易和金融流動的擴展與生產過程本身的全球化兩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代表國際化,後者則是跨國化。國際化只是經濟活動跨國界的簡單擴張,本質上是一種量變過程;跨國化則不同於國際化過程,不僅包括地理擴張,還包括國際上的分散活動的功能一體化。全球資本主義不是國民經濟的集合,不是一些獨立的實體通過外部交換而同另一些這樣的實體相連,而是經濟的跨國一體化,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體已趨於瓦解。

  那麼全球經濟在當代是如何崛起的?羅賓遜認為,有這樣幾點不可忽視的原因。一是20世紀後幾十年的新的科學和技術革命的出現,即通信和信息技術革命以及在其他領域的技術革命,從技術層面為全球經濟的出現提供了可能。二是資本主義經濟組織形式的創新,包括伴隨後福特主義彈性積累體制出現的新管理方法、小批量生產、轉包和外包,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的跨國商業聯盟等,這些新的經濟安排導致了巨大的跨國生產鏈以及複雜的全球垂直和水平分工一體化網路的形成。三是全球經濟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本身,是由資本主義本身所固有的競爭、階級鬥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趨勢推動的。20世紀7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危機可以說是全球化的轉折點,這次危機導致了資本主義體系的重構,引起了對新的積累模式的探尋,導致了資本家將全球化作為一種新的積累戰略。

三、全球資本主義的政治維度:跨國資本家階級和跨國國家的崛起

  羅賓遜不僅揭示了當今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經濟特徵,而且以全球經濟和跨國生產的出現為基礎進一步揭示了全球資本主義在其他各個層面上的表現。他重點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政治維度進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跨國資本家階級和跨國國家的思想。

  他首先指出,全球資本主義在政治上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跨國階級的形成特別是跨國資本家階級的崛起。歷史上資本主義體系中的階級是圍繞國家的積累循環在民族國家的制度框架內得以形成的,而在全球化時代,全球經濟正在改變全世界的社會生產過程,並進而對世界階級結構進行重構,隨著生產的全球化和資本的跨國化,這種國家階級正在被全球階級或跨國階級所取代。也就是說,資本的全球流動既改變民族國家與資本積累的關係,又改變了階級關係,在這一過程中民族國家所發揮的作用已經得到了變更。全球階級的形成包括世界日益分裂為全球資產階級和全球無產階級,同時全球階級的形成還帶來了統治階級和從屬階級之間關係的變化,從而對世界政治造成很大的影響。很顯然,全球無產階級以及更普遍的從屬群體被捲入跨國階級形成的過程中,一個跨國工人階級日益成為現實,然而目前這一新出現的全球無產階級只是個自在階級,還沒有成為自為階級。

  而與此相對的是跨國資本家階級作為自為階級的崛起。19世紀後期民族資本家階級形成並成為強有力的統治階級,現在國家資本的主要部分正融入一種新的跨國資本結構,民族資本家階級被全球化帶入了重新定位階級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的跨國化鏈條中,世界範圍內主流資本家階層正在形成一個跨國資本家階級。這一新的跨國資本家階級構成了跨國資本的所有者即擁有全世界最主要的生產資料的集團。這一階級之所以是跨國的,既是因為它與不受某一特定國家的領土和認同所束縛的全球性生產、營銷和金融循環聯結在一起,又因為其利益取決於凌駕於本地或國家之上的全球積累。而且他們正在組織起來,並開始去尋求獲取整個跨國資本家階級的根本性階級利益,正日益成為具備了階級意識的自為階級。跨國資本家階級主要由構成跨國資本循環的具有階級意識的跨國精英以及服務於跨國資本家階級的跨國經理、跨國官僚、跨國技術人員和主流思想家即知識分子等構成。因此跨國資本家階級已經成為世界資產階級的一個分支,而且這一跨國資本家階級正處於實現其政治統治或成為全球統治階級過程中。

  羅賓遜在對跨國階級和跨國資本家階級形成揭示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指出,全球資本主義在政治上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是跨國國家機器的出現。跨國資本家階級為了更好地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其經濟利益,必然為全球資本主義運作創造最合適的政治條件,而這恰恰是通過跨國國家機構來實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主義國家已越來越多地採取了跨國國家的形式。

  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新興的跨國資本家階級中的主導階層日益政治化,開始去創造或改革一系列正在形成的跨國機構。這些機構構成了一個初生的跨國國家機器。這一跨國國家機器是一個新興的網路,包括經過變革和與外部已經融合的民族國家,以及超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組織,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形成任何中央集權的制度形式。在全球化時代民族國家並沒有萎縮,它的功能正在發生變革,正在變成更大的跨國國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超國家的經濟政治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經合組織、歐盟等等。跨國國家由全球社會的這些機構和實踐所構成,這些機構和實踐維持、保護和促進了這一新興的全球資產階級霸權。

  因此,羅賓遜得出結論認為,在全球化時代,隨著全球經濟和跨國生產的出現,跨國資本家階級正在崛起,他們通過跨國國家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全球資本主義霸權集團。

四、全球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危機

  羅賓遜對全球化問題的分析始終是從批判的視野出發的,在對全球化本質和多重維度揭示基礎上,他進一步剖析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內在矛盾和存在的危機,這充分和集中展現了他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維度。他指出,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內在蘊含著不穩定、不平衡、充滿危機和矛盾的發展趨勢。

  在羅賓遜看來,資本主義這種制度孕育了技術的動力機制,帶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資本主義隨之也產生了兩極分化和社會危機。

  首先,全球資本主義面臨著難以克服的積累過剩的危機。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工人們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多於他們工資的購買力,到某個節點資本家們就會陷入市場不足的困境,這就是生產過剩或者消費不足的危機。資本主義在70年代遭遇了一場危機,正是為了應對這一危機,資本開始走向全球化,資本主義投資進入新的地區、新的市場,從而在全球範圍內為投資和贏利帶來了新的機會,剩餘資本帶來了全球生產力的大擴張,但是資本運行的內在規則仍然存在,並且隨著資本的全球化會更加強化。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在全球範圍內加速佔領農村地區,迫使數以億計的農民進入資本主義勞動力市場,但多數成為失業和半失業工人;另一方面資本家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而不斷用新技術來代替勞動力,數以億計的工人被機器人、電腦等取而代之。這一切帶來的是世界範圍內失業率與半失業率規模的驚人增長,這必然導致全球範圍內的收入兩極分化、流動性不斷下降、購買力不斷減弱,從而致使世界的大多數人沒有能力消費全球經濟所生產出來的商品。這是消費不足的典型危機,現在這種危機在特定條件下轉嫁給了作為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

  其次,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本性,而全球化則加速了世界範圍內社會兩極分化的進程。近年來,大多數國家參與到全球消費市場而使成為國際化消費者的人數大幅增加,但是貧困人口和近乎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也一直在增長,全球範圍內的富裕階層與貧困階層之間的差距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不斷擴大,全球最富人群與最窮人群收入差距呈指數式增長。全球化帶來財富增長,但這些財富卻集中在超級巨富手裡,富裕階層的很多人享受著全球資本主義的實惠,而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遠遠落在他們後面。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正以現代人類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成巨大鴻溝,這是新的全球性的社會分裂。

  最後,全球系統的經濟困境導致全球範圍內很多國家都面臨越來越多的合法性危機,政治權威受到挑戰。近年來,世界上很多國家內部都產生了社會不穩、政治緊張和軍事衝突。在世界資本主義早期即單一民族國家時期,危機通常表現為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對抗和衝突;而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一方面表現為跨國資本形成的寡頭壟斷集團之間的激烈競爭,更為重要的是全球範圍的普通階層與精英階層之間的跨國衝突成為了最突出的矛盾,普通階層通過自發的或者有組織的反抗形式不斷挑戰全球資本主義精英和跨國政府的各種代表人物和機構。在全球化時代,不再有可被殖民的新地界,而且以國家為基礎的再分配製度也行不通了。同時為了應對政治合法性危機,資本主義加強了社會控制,使福利國家走向控制國家,并力圖建立新的戰爭秩序,然而加強社會控制和發動戰爭,並沒有解決合法性危機反而是加劇了統治系統的危機。

五、全球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

  既然全球資本主義面臨著不可解決的困境和危機、並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那麼人類的出路在哪裡呢?羅賓遜在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矛盾和危機診斷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全球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

  在羅賓遜看來,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全球資本主義危機的不斷出現,全球資本主義霸權越來越遭到挑戰。一方面是全球經濟發生的一系列經濟危機使全球資本主義陣營出現了內部矛盾和日益明顯的分裂,一些原先信奉新自由主義的全球精英包括一些技術官僚、知識分子和跨國資產階級中的政治積極分子開始轉向質疑新自由主義;更為重要的是,針對全球資本主義霸權的反霸權抗議運動不斷興起,大規模社會動亂、社會保障措施缺位、機會不斷減少、貧困和不平等問題的日益惡化,激發了世界範圍範圍內廣泛自發的反抗運動和不少有組織的反抗運動。顯然,反對霸權、追求全球公正的運動在20世紀晚期以來已是大勢所趨,今天我們站在了十字路口。

  面對全球資本主義的霸權,要建立一種對立性的霸權,必須要確立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能提出取代全球資本主義的可行方案。然而在這兩個方面,在反對全球資本主義的各種反抗運動中都陷入了困境。

  那麼在羅賓遜看來,替代資本主義的可行方案是什麼呢?他指出,逆轉全球化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但我們可以改變目前的全球化發展進程,把自上而下的全球化變成自下而上的、完全民主的全球化,反對跨國資本家的全球反霸權鬥爭必須變成爭取民主社會主義的全球性鬥爭。人類社會的希望存在於跨國社會對全球生產與再生產的統治方式中,即為弱勢大眾群體實現財富和權力再分配。這意味著,資本積累的發展道路——國際社會為跨國資本帶來無窮利潤的組織形式,最終必須被另一條發展道路取而代之,這是滿足人類需求、符合勞苦大眾利益的道路。具體說來,「這將需要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新型的集體勞動、和能夠與自然和諧的消費。我們應該而且必須發展一種政治組織的新模式,在其中基層民眾和社會運動有權自下而上行使民主。和任何解放工程一致,還要建立一種團結的、跨國性的新文化。」[2]

  那麼具體採取怎樣的策略呢?羅賓遜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主義新的政治統治模式使得國際社會的權力更加分散,並已經滲入世界的每個地方和社會的每個領域,全球資本主義根本不存在一個權力中心,因此人類面臨的挑戰就是在一個權力不再通過民族國家來調節和組織的時期,如何才能重新構建全球大眾階層的社會權力。大眾階級如果將其鬥爭僅僅限於本土或者幾個受壓迫的孤立點,放棄鬥爭運動轉向更大的規模,那結果將是一無所得。反抗運動和對立性霸權,其生命力從根本上取決於社會運動和大眾力量能否跨越國界聯合鬥爭,這也涉及一種跨國階級意識的覺醒和發展。關於變革資本主義的具體的方式,他指出,要實現國際社會的民主化,只能奪取跨國資本及其機構對人類社會物質和文化資源的控制權,要挑戰全球精英的權力,政治對抗是不可避免的,同時必須將限制精英的權力與徹底推翻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推動本土變革與推動全球變革結合起來。因此,「全球化時代反霸權社會變革的真正前景,應該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全球化運動,這場運動試圖通過跨國家、跨區域地聯合反霸權力量,在一個不斷擴張的跨國公民社會中挑戰全球精英的權力」[1]231。 他借用並引申了葛蘭西的話,認為只有通過跨國公民社會的「長征」,這一理想社會才能達到。

六、羅賓遜全球化理論的意義和局限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左翼思潮在西方乃至世界範圍的復興,西方左翼學者的全球化理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羅賓遜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批判以及對替代方案的探尋無疑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但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局限。

  羅賓遜作為當代西方左翼學者,對馬克思思想給予了高度重視,堅持從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出發對全球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經濟全球化出發揭示了全球化的政治維度,對全球資本主義進行了政治經濟維度的批判,並提出了超越全球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這對於身處資本主義體制內的學者而言,無疑是難能可貴和值得稱道的。與此同時,他又結合當代世界歷史的現實,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了新的開拓,他提出的全球經濟、跨國生產、跨國資本家階級、跨國國家等思想都是極富價值和新意的,這無疑對在全球化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著不可忽視的啟發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危機四伏的時代,他揭示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弊端、矛盾及其不合理之處,並提出了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替代方案,這對於如何促進全球化朝著公正的、合理的方向發展,如何促進人類的解放和發展,如何構建人類的未來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理論資源。

  同時我們也看到,他的理論中也存在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在對全球化本質的揭示中,他把當今時代看成是全球資本主義的時代,這雖然抓住了全球化的主導力量,但是也存在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當今世界發展中的地位、價值和意義的忽視。其次在對當代全球化中跨國生產、跨國階級、跨國國家分析中,他雖然看到了全球化發展的某種趨勢,但把它們看成是當今世界支配性的力量,這難免忽視了在當代世界中民族國家力量依然強大的事實。再次他雖然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剝削、霸權和支配形式進行了尖銳批判,提出了擺脫和替代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方案,但在他的方案中難免帶有一些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成分,而且有的思想已經溢出了馬克思主義之外。最後他雖然力圖從資本主義全球化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孕育的可能性來規劃替代方案,並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和途徑,但是其提出的方案與爭取 「另一個世界」的現實政治仍然存在某些脫節之處。

  參考文獻:

  [1]羅賓遜.全球資本主義論[M].高明秀,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ROBINSON.Global Capitalism and its Anti-「Human Face」[J].Globalization,2013,(10):670.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k0856)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推薦閱讀:

!!![李幼蒸]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主義和中國學術
郭耀華研究恐怖主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流地位不容撼動
毛主席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當代主要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批判

TAG:資本主義 | 資本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