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民謠創作
07-28
首先我覺得要有一個觀念。就是民謠歌曲一般要麼是二聲部的復調音樂,要麼是分解和弦伴奏的主調音樂,當然第三種就是兩種交替使用的類型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分解和弦伴奏的主調音樂用的要比二聲部復調音樂要多。先來澄清一個概念。在民謠歌曲中,我們唱的詞其實就是旋律,與樂器演奏的不同是在於用我們的嘴巴這個「樂器」唱出來的。一。那麼先說用的比較多的分解和弦伴奏,一般在旋律確定之後給旋律配上合適的和弦,此時配的和弦一般是用柱式和弦,然後再對配的和弦與旋律的協和度進行優化,這其中既包括和弦和它對應的旋律之間的順暢關係,就是縱向和聲的關係,還要考慮到橫向和弦與和弦之間進行的順暢度,這是橫向線條的關係。這裡的順暢度包括兩個小的方面的具體體現:a。和弦的色彩是不是符合歌曲情緒,是不是能讓伴奏更加的豐富多彩。b。和弦的功能是不是符合邏輯,自然大方。二。在上面基本確定了旋律的柱式和弦之後,就到了給和弦進行分解的環節了。這是一個很重要也很需要多練習積累樂感的過程。除了基本要注意的地方以外,在這裡我只能給你講一些我的經驗。先說說基本的思路,因為一般只有一般吉他的原因,但是完整的音樂應該是既有高音部也有中音部還有低音部的。那麼就說說這三個(若加上下中音部就是四個,下中音部的作用和中音部相似)音部的作用,高音部一般是旋律音部,就是歌曲唱的詞的調調所在的音部。所以高音部的特點是靈活性比較大,流動性強,富於旋律化。低音部是高音部的對比音部,起到襯托高音部的作用,它的進行方向一般與高音部反向。它的旋律化僅次於高音部(其實這裡就已經有復調音樂的味道了)。而中音部則是起到鏈接高低兩個音部的作用。它的旋律性最弱,主要要保持穩定(因為它處在過渡鏈接音部的位置)。總結起來就是,高音部的旋律化最強,靈活性最大,低音部次之,中音部最弱。這是在高音部擔任旋律音部的情況下,低音部也可以擔任旋律音部,基本上把上面高低音部的作用倒過來就行了。這是分解和弦在縱向方面要注意的問題。那麼橫向方面呢?就是要盡量保持分解和弦的旋律性,就是你分解出來的連在一起讓人覺得就像是一段獨立的旋律一般。要做到這一點,常用的辦法有:a。共同音的保持。而且一般是高音部共同音的保持。例如在分解C和弦和G和弦的時候,如果採用C和弦(01023X)的指法,G和弦採用(300023)的指法,在分解的時候高音部缺乏必要的顯著共同音,此時不妨將C和弦的指法變化一下,改用C和弦(31023x)的指法,那麼在一弦三品就出現了C和弦與G和弦的共同音,如此一來在分解的時候,C和弦與G和弦的聯繫就更加緊密,聽起來也更加順暢了。b。低音部的旋律化。上面是說過我們一般在分解和弦的時候彈奏的是和弦的根音,或者換句話說一般和弦的低音就是和弦的根音。這種分解辦法的好處是簡單明了,突出和弦的特性,但是缺點是讓和弦分解的時候和弦與和弦進行之間低音部顯得唐突和粗獷,卻反旋律性,就是活在情況下一般低音部的獨立旋律性不強,甚至沒有。解決辦法就是改變低音部的進行,有兩種辦法,一是運用轉位和弦。二是運用分割和弦。這裡限於篇幅不多談轉位和弦與分割和弦。c。和弦外音的使用。和弦外音是一個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對於美化和聲有很大意義的手段。足可以專門開一專題論述,所以有機會再來發帖分析。三。至於二聲部的復調伴奏,還是另外開貼來論述。而開篇所說的二聲部復調和主調分解交替混用的第三種,在你熟練掌握了前兩種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無師自通,就不贅述。現在稍微的總結一下上面說的,就是說一般民謠創作的步驟是:1。確定旋律,就是你唱的歌詞的旋律。2。確定和美化為旋律伴奏的柱式和弦。3。運用各種輔助手段進行和弦的分解並美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十首英文鄉村民謠——逍遙
※如何評價《大冰的小屋》?
※趙雷的一首《三十歲的女人》為何會觸怒一眾30+女性?
※並不是高曉松水平差,而是沒有人敢出來擋刀!
※趙雷是誰?怎麼突然就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