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別人比自己強
黎蒼
經文:腓立比書二章3—5節
腓 2:3 |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
腓 2:4 |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
腓 2:5 |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
保羅勉勵腓立比教會:「只要存心謙卑,個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3—5)這是基督徒處事的基本態度,「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何人不能愛?別人的長處怎會看不見呢?又怎會不存心謙卑呢?
保羅也引經據典的責備羅馬的教會:「你這個人,為什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為我們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說明。」(羅十四10—12)
曾在一次聚會中,傳道人在講道的時候,花了廿分鐘的時間,數算美國的惡事,並強調美國已在快速的墮落。固然他有根據,有他看法的角度,可是美國另一方面的長處,是我們沒有的,為何不採人之長呢?但看美國曾有的國會文告,就可以看出他們仍然仰賴著上帝的大能,在治理國家和世界的事務,其文告說:
「無論是國家,是個人,都當服在神權之下,承認其愆尤過犯,低首憂傷痛侮,深知真誠的懺悔必蒙恩。並體驗在聖經中,為所有歷史所證實之卓越真理——凡以耶和華為上帝的,那國是有福的。
「我們清楚知道,這國蒙親愛上帝的博施,多年來享受和平與繁榮,在人民財富與權力的增長上,是世界各國難以相比的。我們豈可忘記上帝和祂她的恩典?」
「我們誠然已忘記了施恩的手,曾保守了我們使我們安享和平,並降下祂豐盛的賜予,自欺欺人地將所有美福,歸功我們自己超人的智慧與德性所帶來的。」
「我們陶醉在功利之中,以致我們變得太自滿,不覺得救贖與恩典之可貴—太驕傲而不願向造我們的主祈求。」
「我們太注重『國家的安全』一以致將之變成了我們的偶像,代替了那永活的真神。忘記了唯有祂才是我們生活與安全的至終保障者。」
「對國內或國外其他人類的缺乏與需要,我們個人或是舉國都沒有負起那無可推諉的職責,自我犧牲去幫助。卻耽於逸樂,利害的追逐,以致對上帝所定的『社會公道』熟視無睹。」
「由於以上種種,我們不得不在全能的上帝面前自卑,承認全國的罪孽,祈求上帝的寬恕。」
「因此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決定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日為全國自卑日,禁食禱告,呼籲全國人民在我們的創造主面前自卑,悔改,並承認我們對祂的仰賴。」
從這一篇文告中,是嘗前全世界的各國政府鮮有的表現,訂定自卑日,呼籲全民遵行,更是當前許多國家萬萬辦不到的。
想想我們自己吧!我們的同胞,以木石混土的偶像為神,以斷喪人性的宗教為國教。截至目前,這仍有不少人還認為——基督教是外國人侵略的工具。縱或開明的學者、政策,竟頑梗的不承認耶穌為「聖」,硬生生的刪除基督教有關用語中的「聖」字。大陸的政權,更用慘無人道的方法殘害信徒,處心積慮的要將教會斬草除根。這些現象,我們為甚麼不說?不但要說,我們都應當像傑里邁亞:「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耶九1)隨口的批評論斷,是非常危險的,「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林前十一31)國家多災多難,國人的棄絕,悖逆,抵擋,是給撒但以褻瀆的機會。到這樣的地步,傳道人和基督徒們還不度量自己,為國家民族晝夜哭泣的祈禱,竟據一些傳言或膚淺的觀察,論斷別人,是不通達的。(林後十12)
不要單顧自己的事 王明慶
經文:腓立比書二章4節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蓑,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上面所引的這兩句經訓雖然是十分淺近平凡,卻包含了基督徒處世,作人,成功,得勝的秘訣。一個人只要能好好的本著這段教訓去行,他不但要在上帝面前蒙福,而且還要在使許多人蒙福以後,自已也得著多人的尊敬。有許多信徒在悔改信主以後,棄絕了許多以前所犯的罪,他們不作那些可恥可憎的惡事,但他們卻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就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他們不損人利己,但他們卻自私自利。他們的存心,說話作事,待人,完全以自己為中心,完全為自己生活,事事為自己打算,處處求自己方便。他們也許在真道上很熱心,他們也許為上帝的工很出力,他們也許很殷勤為別人服勞,他們在那些不太熟識他們的人面前,也許很得一些人的敬愛,但他們與人同處的日子一久,便會和別人發生許多糾紛是非,使別人受了痛苦,自己也受了痛苦,上帝的名還因他們連帶受了羞辱。這種信徒有很多仍存在教會中,他們極需要這兩句教訓,他們更需要用心學習這寶貴的功課。
上帝並不是不許我們顧自己的事,我們生活在世界上,也不可能不顧自己的事。上帝吩咐我們的話乃是:「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飢餓的時候需要吃飯,你有飯只管吃,但在你旁邊如果有無飯可吃的人,你就應當叫他也有些飯吃。你寒冷的時候需要穿衣,你有衣只管穿,但在你旁邊如田不有無衣可穿的人,你就應當使他有件衣服穿。你需要休息,需要享受,這都是合理的,不過你卻不要忘記,使那些在你旁邊不得休息,不得享受的人,也得些休息、享受。
你遭患難的時候需要救援,你也當救援那在你旁邊遭患難的人。你傷心的時候需要安慰,你也當安慰那在你旁邊傷心的人。只顧自己的事,不顧別人的事,是出於自私。顧自己的事,也顧別人的事,便是基督的好門徒了。如果上帝吩咐我們不顧自己的事,只顧別人的事,那是不可能的事。但上帝並未曾這樣吩咐。祂給我們的擔子是我們能擔的。他教訓我們的話,不但都是我們所能作的,而且都是與我們有益,使我們得福的。
也許有人想,「如果我們顧別人的事,我們需要消耗自己的力量、時光、金錢、物資,這都是我們的損失,這是與我們有害的事,怎麼能說與我們有益,使我們得福呢?」說這話的人真是目光短淺,看不到太遠的地方。試想如果我們只顧自己的事,不顧別人的事,還能有甚麼人愛我們,敬愛我們,關心我們,幫我們的忙?我們既不愛別人,別人自然也不愛我們;我們既不顧別人的事,別人自然也不顧我們的事。平日得不著人的愛,有需要的時候,又沒有人援手,請想這種孤獨無助的人該是多麼可憐呢!這就是只顧自己的事,不顧別人的事的人所得的報酬。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別人的事,那些得過我們的幫助的人,當中雖然也有一些忘恩負義的人,但大多數的人,總會因著得過我們的好處而紀念我們,敬愛我們,與我們作朋友,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說明我們,在我們傷心的時候安慰我們,在我們遭遇患難的時候,支持我們。那時我們一定會明白,顧別人的事先是使別人得福,後來還是自己得福。
固然我們在顧念別人的時候,不應當存著盼望得報酬的心。我們應當存著愛人的心顧念別人,去幫助別人。但公義的上帝必定照著我們的愛心報答我們。一般人不肯顧別人的事,就是因為專愛自己,恐怕顧別人的事,使自己受損失,結果他們卻受了最大的損失。那些不怕自己受損失,而去顧念別人的人,反倒得了最大的利益。世上的人真愚昧到極點,他們不但不會愛別人,他們連自己都不會愛。想想上帝那樣愛我們,我們應當顧別人的事。因為上帝這樣教訓我們,我們應當顧別人的事。就淺膚而言,我們因為要使自己得人的愛,也應當顧別人的事。
明白了這個真理,我們就應當無論在甚麼地方,都學習留心顧別人的事。因為我們多年已經習慣了自私,習慣了只顧自己的事,不顧別人的事,所以起初要學習顧念別人的時候,一定是相當困難。但我們卻不因此退縮畏懼。我們一方面當祈求上帝用祂的大愛改變我們,除掉我們的自私,生髮我們的愛心,一方面我們也應留心改正我們那些自私的習慣與生活。無論大事小事都為別人設想,都儘力幫助別人,都使別人快樂蒙福。
在家庭中、在教會內,在社會間無論與甚麼人同處或往來,都要留心看別人有甚麼需要就儘力說明他們,補滿他們的缺乏,扶助他們的軟弱,分擔他們的重擔解除他們的痛苦。濟助別人而不希望人濟助,體恤別人而不希望別人的體恤。總要想,幫助別人是自己當盡的本分,得別人的幫助是別人待自己的恩情。
當我們學習這種寶貴的功課的時候,除去需要求上帝賜給我們愛心,並要自己留意改正我們一切自私的習慣以外,還有一件不可忽略的事,就是我們必須學習勤勞。如果我們素日習慣了懶惰,我們便總不能顧別人的事。一個懶惰的人連自的事都不願意,顧不都不肯顧,那裡還提得到顧別人的事呢?懶惰成性的人甚麼事也不願意作。
使一個素日習慣了自私自利的人,去學習顧別人的事,真不是容易的。他需要常與上帝親近,從上帝那裡領受上帝的愛心和能力,他也需要凡事留心,去矯正他平日那種自私自利的習性。在家庭里,在教會裡,在鄰舍中間,在同事中間,處處要學習顧念別人,想到別人,幫助別人。不說與別人有害的話,不作不利於別人的事,不妨害別人的自由,不損傷別人的權利,不使別人受苦,不叫別人傷心。不作別人重擔,不作別人的絆腳石,而且常為別人謀幸福,增加別人的快樂,減少別人的痛苦。使缺乏的得滿足,使傷心的得安慰。
遇見利益讓別人走在前面,遭逢危險,叫別人走在後頭,自己有快樂與別人共享,別人有苦難自己去分擔。作這一切的事,需要極大的愛心,極大的犧牲,極大的舍己。但其結果,卻是多人得了福分,使上帝得了榮耀,自己也要因此得著多人的敬愛,將來到了主的面前,還要聽見主對我們說,「好,你這又良善有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顧己顧人 張清庚
經文:腓立比書二章4節
我們觀察世上的人,大約可分五種:(一)捨己為人,效法耶穌的行為的人。(二)利己利人,如:修橋、鋪路、熱心於教育,以及種田生產,作工生利。(三)利己而不損人者:就是屬做買賣的人。(四)損人不利己者:就是破壞人的名譽和事業。(五)損人利己,這種人實際是害己者,即盜賊、罪犯、流氓這類的人。但世上很多問題,要由今天經文的教訓才能解決,和平大同的世界也就近了,怎麼做才顧己顧人呢?
一、同情
自己饑寒,也想到別人的饑寒、痛苦、傷心,這是同情心。凡有同情心的,不論何事,不先批評和論斷,他必設身處地為其著想。有一間教會,某年聖誕節,協助一家孤兒院的募捐,開慈善演唱會,設有入場券。青年們到處推銷入場券。某一家的人,一看就明白來意,隨即口說:「對不起,今晚有重要的開會,因此無法參加,但我的精神與你們同在,祝你們的音樂會成功。」那位青年很感動的拿出二十元、五十元、壹百元的入場券問說:「您的精神屬於那一種呢!」我們中國人的美德是助人為快樂之本,也是人類應盡的義務,雖是義務,也無人迫你行善,只要有多少能力就盡多少力量。不必用好聽的,虛偽的言詞:「我的精神與你同在」,比拒絕行善的,更顯得虛偽不實。
在人的一生中,沒人「不要別人的幫助」。如果你不希望在你需要幫助時,別人送你一句空話。就在你能幫助人時,也不可說空話。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七章12節提到:「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今天是我們長老教會社會服務紀念主日,這工作包括一般救災醫療服務,及扶助弱小兄弟福音工作等。其中與我們直接有關係的是災害的救濟,每次有遇風、水、火、旱災時,就發動大家互相幫助。過去我們受到不少的幫助,但台灣教會已從受說明的地區,進步而成長到能幫助別人的了。我們的關心不只在台灣島內,我們是世界教會的一份子,我們應關心到全世界,去年我們為國外災害奉獻十萬七千八百七十四元。其中為美國風災寄一萬九千元。過去一直幫助別國的美國教會,受很大的感動。除此之外,我們也為非洲的旱災寄出七萬五千八百元。
今日我們的責任越來越重,因同情之事各處發生,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全世界幾十億人口中,約有六分之一的人,長期營養不良,還有不計其數的人受到實際飢餓、死亡的威脅。根據時代周刊會報導:台灣每人每日消耗熱量二千六百廿卡路理,是亞洲最高的,勝過日本。(平均二千五百一O卡路里)。然而中非已乾旱八年,他們父母寫信給聯合國救濟會,說不必寄白喉預防針,寧可讓孩子病死,而不願讓他們死於飢餓。獨立之孟加拉國首都達喀爾,有從鄉下跑出四十萬饑民求生,他們受各國的幫助,已設立四百五十個施粥站供應饑民。
二、憐恤
世上有許多比我貧窮的人,比我更不幸的人,我們應如何對待他們?幫助他們。約翰壹書四章20節說:「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腓立比書二章4節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不因為那個別人是鄰居,是上帝的兒女。
我們過著豐衣食足的生活,當想到世上其他忍陳挨餓的人,他們在災難中過日,也許你們要問:「牧師!那我要為那些可憐的人,盡多大的力量?」答案是:「你能盞多大的力量,就盡多大的力量吧!」有一句偉人的名言:「全世界沒得到幸福之前,沒有個人的幸福。」我們都要為達到這理想而邁進。
推薦閱讀:
※【薦讀】 寬容別人,等於祝福自己
※你的第一責任是使你自己幸福
※我為什麼堅持自己帶孩子?
※《中邪》是如何將自己玩死的?
TAG: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