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手機放多遠才安全?了解關於「輻射」的3個真相

今天,微醫君想和大家聊聊關於「輻射」的話題。

之所以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家裡有個特別「珍愛生命」的老媽:

不要老用微波爐熱飯菜,有輻射!

不要老是看電腦看手機,有輻射!

洗完頭不要用吹風機,有輻射!

……

emmmmmm~微醫君每每都有種錯覺,自己家裡頭大概是個核反應堆,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床上!

家用電器的輻射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一說起「輻射」兩個字,大家都特別恐懼,但並不是所有的輻射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謂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擴散的方式(太陽光也有輻射),而根據能量的高低及電離物質的能力,又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簡單點理解就是:電離輻射能量大、威力強,可以造成人體內細胞的分子鍵斷裂,有致癌的可能;非電離輻射能量小、威力弱,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所幸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比如電腦、無線路由器(Wi-Fi)、電視、微波爐、電磁爐、吹風機等家用電器都屬於非電離輻射。基本上除了醫療檢查的X光攝片、CT等大家也接觸不到電離輻射。

各類家電推薦使用距離

如果你仍然還是對非電離輻射不放心,那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也是可以的。因為儘管不同型號、不同功率的家用電器輻射值大小不一,但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隨著距離的增大,電磁輻射值均有大幅度減少。

根據目前的各種輻射測試來看,對於大部分家用電器距離30厘米~1米都可以大幅度降低輻射值(剃鬚刀、手機之類的就不要強求了)。

其中最為常見的幾類,使用建議如下:

(1)手機:至少保持15毫米

其實這個距離是蘋果iPhone4的用戶安全手冊上寫的:「當近距離使用iPhone進行無線語音通話或者數據傳送時,身體與iPhone之間應至少保持15毫米的距離。」

手機輻射的大小與電量、充電、左耳右耳接聽關係不大,但和信號強弱有關。相對來說,信號越弱,輻射越大,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在信號弱的環境下長時間使用。

至於晚上睡覺時手機應該放多遠,其實只要不貼著腦袋或是放枕頭下都可以,因為有「進網許可」標誌的手機即便在輻射最強的時候也是在安全範圍之內的。當然,如果你願意將手機放到1.5米遠甚至更遠(手夠不到的地方)也有好處,不玩手機有助於儘快入睡。

(2)電腦:距離顯示屏最好>40厘米

對於台式機,其輻射主要在主機後部,因此使用台式機時注意不要距離主機太近;使用筆記本電腦時應注意避免放在腿上、腹部等處。

(3)無線路由器(Wi-Fi):30厘米~1米

經測試,市面上常見的路由器在滿載工作狀態下的電磁輻射測試結果在24-31(μW/cm2)之間,明顯低於我國的標準(40μW/cm2)。所以,其實路由器的距離影響不大,睡覺時關不關可憑自己習慣。

(4)電吹風:距離30厘米左右

除了防輻射,該距離吹頭髮也有助於養發。此外吹風前可先抹一層護髮精油;吹風的檔位調小一點,溫度調低一點;吹頭髮時建議朝一個方向吹(從髮根到發尾)。

(5)微波爐:最好距離1.6米左右

微波爐在運轉狀態下, 距爐門50cm處磁場強度大於20μT(,測試頻寬為5 Hz~3500 MHz),但在距離1.4米後就已降到0.5μT,距離1.6米後更是降到了0.02μT。

(6)電視機:30~40厘米以上

液晶電視僅在電路板附近存在一定的磁場輻射(貼近面板和背板時可達到20 μT以上),但在距離30 cm以上磁場輻射也迅速衰減到0。洗衣機和電冰箱同理。

日常生活中這些防輻射技巧有用嗎?

說到防輻射,網上總是流傳著各種五花八門的方法,不過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微醫君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最常見的三種。

1.防輻射服

無法防電離輻射,只能遮擋一部分非電離輻射

一般這類防輻射服都是用金屬纖維混合織物製成的,對醫療設備那種電離輻射是完全沒有作用的,只能防一部分非電離輻射,但防護效果不佳(除非用防輻射服將整個電器嚴密包起來)。

加上微醫君上面也說了,生活中正常使用的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非電離輻射,對人體並無害,所以作為一件非必需品,大家理性購買。

2.放仙人掌

你放或者不放,非電離輻射都在那裡。

雖說仙人掌可以在沙漠中生存並吸收強勁的太陽光紫外線,但這種太陽輻射和電子設備釋放的電磁輻射(非電離輻射)是完全不同的,而仙人掌也並不具備吸收這種輻射的能力。當然,放一盆綠植在電腦邊,沒事看幾眼,有助於眼睛放鬆。

3.洗臉

臉上並沒有什麼「放射性顆粒」需要被洗去。

電腦、手機等的電磁輻射並不會產生類似放射性物質小微粒的東西,這與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顆粒落到人臉上需要洗去是不一樣的。至於顯示器上因靜電而吸附的一些灰塵,本身不會產生輻射,即便落到臉上也不會有輻射影響。

去醫院檢查CT、X光、核磁共振

的輻射有多大?

既然電離輻射對人體有害,那麼就有不少朋友擔心了,去醫院做檢查,比如CT、X光、核磁共振、B超等是不是輻射很大?對人體有害呢?

事實上,這些醫療檢查並非全都是電離輻射,比如核磁共振和B超就屬於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而CT檢查和X光攝片屬於電離輻射。相對來說, CT 檢查承受的輻射劑量較高,可能達到 10 mSv以上的風險劑量;而常規X攝片的輻射劑量是比較低的,僅在0.001~2mSv之間。

但是,這並不是說拍幾次片子、做幾次 CT 就會影響健康,只有一定時間內接受很多很多次輻射,累及達到一定劑量,才可能影響健康。

醫療輻射,不同人群不同對待

1

疑似患有重大疾病人群

儘管CT檢查需要承受的輻射劑量較高,但一般醫生要求做該檢查,往往是因為懷疑患者有重大疾病,且沒有代替檢查手段。因此,這也算是權衡利弊後做的選擇,患者仍因遵醫囑進行檢查。

2

短期內接受過電離輻射檢查的人群

一定一定要告知醫生,以免重複做CT等檢查累積輻射劑量。

3

孕婦/兒童

此類人群比較特殊,當需要接受有射線的檢查時,醫生會對其進行一些防護措施,比如穿鉛衣、帶鉛帽、在腹部等敏感部位加設鉛板等隔離。

參考資料:1.許同樵、許旭《幾種家用電器電磁輻射的測量及其安全距離》,科技創新導報,2015年28期;2.房軍、黃相剛、韓京秀《北京市家庭常用電器電磁輻射狀況研究》,衛生研究,2007年2期。


推薦閱讀:

驚爆:俄拿蘇35戰機換我反輻射導彈,中方斷然拒絕!
對抗輻射,6種食物幫你忙
哪些水果可以防輻射?
懷孕後要不要穿防輻射服
激光之父湯斯的「受激輻射」

TAG:安全 | 手機 | 真相 | 了解 | 輻射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