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導演及其風格與代表作

大衛·林奇 David Lynch 出生年月:1964年1月20日 喜好:夢境 Cult風格:神秘 Cult代表作:《藍絲絨》

詭異、迷茫、魔幻、神秘、暴力、瘋狂、夢境這些Cult片的元素在大衛·林奇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自1977年在《橡皮頭》中為影迷帶來一頭亂髮的男子和變異嬰兒以來,林奇就為電影發掘著各種怪誕的角色:《象人》里的畸形人、《藍絲絨》裡帶著呼吸罩的瘋狂弗蘭克、《我心狂野》里滿臉口紅的巫婆岳母,無一不令人過目不忘。經由林奇特有的夢境化、意識流化和拍攝風格而演繹出的畸形變態的情慾、偷窺欲(《藍絲絨》),狂野難抑的愛欲、自由欲(《我心狂野》)顯得越發神秘。而影片的主題和結構,平靜下的罪惡(《藍絲絨》),精神分裂的幻覺+圓形敘事(《妖夜荒蹤》),迷失自我的夢境+支離破碎的敘述(《穆赫蘭道》)更是林奇電影中最玄奧的部分。無數Cult迷們想破了腦袋,挖空了心思想探討出影片的真正含義,不過最終的解釋常常如林奇的電影般陷入迷茫的境地。雖然林奇的電影讓好之者為之瘋狂,讓普通人為之一頭霧水。

兩座金棕櫚獎(《我心狂野》金棕櫚、《穆赫蘭道》最佳導演)充分肯定了林奇在藝術方面的造詣。不過,如此「怪雞」的導演也導出了《路直路彎》這樣純主流的影片,真是讓人嘖嘖稱奇。

科恩兄弟(伊桑·科恩 Ethan Coen 約爾·科恩Joel Coen) 出生年月:1954年11月29日 1957年9月21日 喜好:血、嘔吐 Cult風格:黑色幽默 Cult代表作:《冰血暴》

科恩兄弟最大的貢獻就是為「黑色電影」打上了「科式風格」的記號——片中幽默冷峻、諷刺尖銳、視覺震撼。兄弟倆還喜歡用運動鏡頭拍片,並且不願意在影片開頭就打出職員表。

在科恩兄弟的影片中,劇本的地位至關重要,因為他們重視「對白」,人物的對話既要勾勒出角色也要推動劇情發展。以至於許多動作場景並不是通過肢體而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同時,情節在科恩兄弟的電影里也至關重要,許多事情的發展常常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充滿混亂又合乎邏輯.彼此陰差陽錯的誤會和命運對人的捉弄是科恩最痴迷也是最拿手的主題.

科恩兄弟對血和嘔吐也有著一種迷戀。《米勒的十字路口》、《巴頓·芬克》、《找錯兇手殺錯人》中均有大量血漿登場,而《冰血暴》里則換作了由鋸木機里飛濺出來的血滴。而嘔吐的場景也是頻頻出現:《米勒的十字路口》里湯姆被帶去認屍前吐了,而懷孕的女偵探在《冰血暴》里也吐了一回。

大衛·哥倫堡 David Cronenberg 出生年月:1943年10月23日 喜好:變異的肉體 Cult風格:身體恐怖 Cult代表作:《錄象帶謀殺案》

大衛·歌倫堡是「身體恐怖」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影片多為科幻恐怖題材,通過肉體的變異或感染,將心理和生理糾纏在一起來探究人的恐懼。

根據影片視點由外至內的改變,這些「身體恐怖」電影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作品中,人體的變異來自科學家對人體的實驗,並最終使整個社會處於混亂狀態。比如《狂犬病》、《毛骨悚然》:中期作品裡,科學家造成的災難變得個人化,比如《靈嬰》、《錄象帶謀殺案》、《掃描者》;而在後期的作品裡,科學家自己成了實驗的受害者,比如《蒼蠅》。這條線性發展在他最成功的作品《孽扣》中達到頂峰,一對雙胞胎婦科科學家成為了互相依賴的不可分割體。近期,哥倫堡的關注對象漸漸聚焦在心理上,心理和肉體的矛盾逐漸被主觀和客觀的矛盾所替代,從《蝴蝶君》、《感官遊戲》、《童魘》中可見一斑。

羅伯特·羅德里格斯 Robert Rodriguez 出生年月:1968年6月20日 喜好:DIY Cult風格:暴力美學+技術創新 Cult代表作:《殺手悲歌》

提起羅德里格斯這個名字,便讓人想到了充滿革新精神,創造力,視覺創新技術的動作片。他不僅為電影帶來了復興,還是電影DIY一族的代名詞。製作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由他包攬導演、攝影、剪輯甚至特效製作、作曲、音效處理等重要工作,實在是精力過人。

他的首部作品《殺手悲歌》拍攝的經費才七千美元,雖然看上去有諸多瑕疵,但影片融合動作、神秘、幽默等獨特風格,忽快忽慢的獨到的鏡頭運用,強烈的墨西哥風情,以及各種個人元素不僅使它奪得了日舞獨立電影獎,成為備受稱頌的Cult電影,甚至被哥倫比亞公司看中並在全美髮行,要知道本片原來只打算進入西班牙語的錄象帶市場。這段奇蹟般的拍攝經歷被導演記錄在了《單槍匹馬鬧革命》一書中,這本書隨同影片一起被那些沒有財力但充滿天賦的電影愛好者們捧為聖經,藉助這本書愛好者們首次意識到「沒有錢不要緊,只要有天分,只要夠努力,一定可以打造出成功且贏得市場的電影」。

羅德里格斯也是暴力美學大師,這使得他和塔倫蒂諾結下了頗深的交情。兩人或編或導或演,彼此為對方的影片出力。

昆汀·塔倫蒂諾 Quentin Tarantino 出生年月:1963年3月27日 喜好:血,大量的血 Cult風格:暴力美學 Cult代表作:《低俗小說》

喋喋不休且充滿衝突的對話,打碎時間順序的片段式敘事,對流行文化的痴迷,形式化的暴力美學、以及大量的血——《落水狗》里的血染紅地板、《低俗小說》里的血濺滿車廂、《殺死比爾》里的血流成河。這就是昆汀的影片,暴力的畫面充滿美感和張力。

昆汀喜歡在他的電影里使用虛構的品牌,在《低俗小說》中出現的「紅蘋果香煙」、「巨無霸漢堡」在之後的電影《殺出個黎明》、《殺死比爾》中均有出現。有些Cult迷還發現昆汀對「早早麥」情有獨鍾,比如《落水狗》、《低俗小說》均出現了一個牌子是「水果畜牲」(Fruit Brute)的麥片。

羅傑·考曼 Roger Corman 出生年月:1926年4月5日 喜好:慧眼識英才 Cult風格:多樣 Cult代表作:《旅行》

獨立電影人羅傑·考曼以低預算的B級片聞名。他的電影範圍很廣、涵蓋諸如西部盜匪片、科幻片、青春搖滾鏢、飆車片等各類題材。

他製作了很多賣座的Cult電影,如經典黑色喜劇的原型《綠魔先生》,由不入流的傑克·尼爾森主演。第一部摩托飛車黨電影《狂野騎士》、彼得·方達和南希·辛那屈擔綱。60年代末發布的《旅行》是最早的迷幻電影之一,傑克·尼爾森撰寫腳本。後又製作《再闖魔城》。

1970年,考曼成立「新世界」電影公司,攬製片和發行大權於一身,專走低成本剝削電影路線,除了提拔了傑克·尼爾森和彼得·方達,考曼還慧眼識英雄,一手推動了諸多影人在60—70年代的發展。

山姆·雷米 Sam Raimi 出生年月:1959年10月23日 喜好:香港鬼片 Cult風格:恐怖 Cult代表作:《鬼玩人》

山姆·雷米的低成本恐怖電影,既讓人看了失聲尖叫又讓人捧腹大笑,他同Cult影星布魯斯·坎貝爾一起為Cult迷們獻上了恐怖鬧劇《鬼玩人》系列,片中既有卡通化的動作場景、喜劇色彩也有毛骨悚然的恐怖、橫飛四濺的血漿以及不停頓的瘋狂。其中在《鬼玩人2》中,布魯斯·坎貝爾和自己的手的瘋狂搏鬥堪稱經典。

山姆·雷米也啟發了香港鬼片,尤其是《倩女幽魂》,在《倩女幽魂》三部曲中,某些想法和畫面都借鑒了《鬼玩人》。憑藉對漫畫的熱愛,山姆·雷米還擊敗大衛·芬奇等對手,導演了主流影片《蜘蛛俠》。

約翰·沃特斯 John Waters 出生年月:1946年4月29日 喜好:讓觀眾作嘔 Cult風格:噁心 Cult代表作:《粉紅色的火烈鳥》

人物古怪異常,品位低俗差勁,故事荒誕不經,拍攝粗製濫造,這些形成了約翰特沃特斯有意為之的獨特風格。他的首部電影《Mondo Trasho》既是一部黑色喜劇風格的垃圾電影,隨後的《粉紅色的火烈鳥》更是變本加厲,片中的三個主角為了爭奪「全世界最噁心的人」的頭銜而惡招迭出,異性裝扮,真吃狗屎的鏡頭當觀眾倒足了胃口,最後本片為沃特斯自己贏得了這一頭銜。沃特斯的早期電影大多在巴爾的摩拍攝,演員也是一批御用演員,其中包括《粉紅色的火烈鳥》的幾位主角。他的電影由新線公司發行,首映通常會選擇巴爾的摩歷史最悠久的查爾斯劇院。

彼得·傑克遜 Peter Jackson 出生年月:1961年10月31日 喜好:血漿、肢解 Cult風格:怪誕、血腥 Cult代表作:《壞品位》

雖然導演了《金剛》、《指環王》這些典型的主流電影,但這位來自紐西蘭的導演並不只會導主流大片,早期的《壞品位》、《群屍玩過界》、《遇見阿達》都是Cult到不能再Cult的Cult電影。

1983年,初出茅廬的傑克遜拍了一部名為《Roast Of The Day》的10分鐘短片,之後這部短片被不斷擴充,雖然經費少得可憐,影片也只有短短的75分鐘,但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經歷了四年的磨礪最終成了現在的《壞品位》一片。這出描寫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怖喜劇擁有空前規模的血漿、肢解,並很快進入了Cult經典殿堂。1992年《群屍玩過界》繼續了傑克遜與眾不同的「壞品位」,這部被《紐約每日新聞報》評為「迄今為止最血腥」的影片中海量的鮮血和短肢殘骸甚至使傑克遜早期的電影變得像小孩子過家家,迎來了全球「嗜血狂熱者」們的膜拜。

安迪·沃霍 Andy Warhol 出生年月:1928年8月6日 喜好:打破常規 Cult風格:先鋒、前衛 Cult代表作:《雀西女孩》

安迪·沃霍是美國知名的現代藝術家,涉獵的藝術領域相當廣泛,從繪畫、攝影到雕刻,電在影領域他是位相當高產的導演,從1963至1968短短五年內他拍了不下60部影片。影片風格極其先鋒、大膽。1963的《吹喇叭》里,他大膽拍攝了一唱真實的口 交鏡頭。1964年的《帝國大廈》里,他把攝象機固定在紐約帝國大廈對面一拍就是八小時,沒有任何情節變化,據說就是為了等待大廈亮燈那一剎那的「雄起」。《雀西女孩》里,他把兩段16毫米長的膠片一同播放,在同一個屏幕里、同一個時間敘述兩段不同的故事。電影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一會這個故事的聲音高了,一會那個故事又搶走了話筒。這種手法引起了諸多效仿。2000年,邁克·菲吉斯的4個畫面同時出現在銀幕上的《時間密碼》顯然受到了它的影響。

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出生年月:1944年5月14日 喜好:電影特效 Cult風格:天馬行空 Cult代表作:《星球大戰》

70年代後期美國電影業開始從單純拍片向打造電影商業市場轉變,在這場電影進化中(很多評論家批評這是一種退化),喬治·盧卡斯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策划了《星球大戰》和《奪寶奇兵》這兩大最賺錢的系列片,他為好萊塢的動作電影下了新定義,將影片的關注重點從人物,劇情移向了特效製作,火爆畫面以及商業策劃。盧卡斯對特效技術的研究相當深入,是少數幾個首先用電腦幫助製作數碼特效的電影人。他成立了自己的視覺特效公司——「工業光魔公司」和音效公司——「天行者音效」,後者開發出了THX,而THX則來自盧卡斯早期的一部Cult電影《五百年後》。


推薦閱讀:

乾貨|導演如何分析劇本(下):劇本基礎
好萊塢導演是怎麼選角的?
從青樓走出的畫壇巨匠 生的雖丑,但導演卻鍾情拍她的故事
如來:西天取經的「最佳導演」
1948年電影《小城之春》費穆導演

TAG:導演 | 風格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