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國語文教育的「中國道路」 ——讀《六說文學教育》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葉雷
在我的讀書經驗中,幾乎書名冠以幾「說」的著作,大多是很值得一讀的。一來,幾「說」都是圍繞一個主題,要麼層層遞進,要麼並列深入,讀後令人印象深刻;二來,雖然主要是著者自己的「說」,但往往是縱橫捭闔,比較、評析之中論證自己之「說」,讀一本書實際上是了解了很多書;三來,不是誰都敢於立「說」,除非大家、權威,一般多是「探」或「議」,頂多是「論」,讀「說」就是站在真正巨人的肩膀上看風景;四來,「說」出來的學問,往往是返璞歸真,好讀、易讀,切中要害,讀書過程中會自然與著者發生精神交流;五來,幾「說」之書,往往都很精練,頂多一二十萬字,可一口氣讀完、解渴。
「有意氣、有關懷、有見解」,專註文學教育20餘年的著名學者陳平原的《六說文學教育》,就是這樣一本值得細讀深思的「小書」。它淺,但是不薄,小,但是有味道。雖然主題是「文學教育」,實則是在綜合探討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六說文學教育》一書,實際裝的都是舊文,擇其在不同時間、場合發表的關於文學教育的演講與文章結集。為何是「六說」?作者的解釋是「沒有道理、擱在一起順眼」,我們姑且信之。「六說」從詩意的校園開始,到文學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多民族文學的融通,可謂步步蓮花。
其中,作者的一些觀點,堪稱精闢。比如「教育更應該像農業,絕對不能像工業」,就與雅斯貝爾斯強調的「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的教育本質觀很接近;並由此對「課件」與「慕課」辯證評價,擔心「技術」有餘而「情感」不足,呼籲教育教學的「現場感」,強調要「盯著學生們的眼睛」,就確實值得反思。又如他總結的「一輩子的道路決定於語文」,因為語文不僅是具體的語言知識、文學修養、人生觀,還有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以及文學趣味,課程裡面溢出課程以外的內容,語文是最多的,所以語文課影響人的一輩子。
「文學」,在西方定義比較明確,廣義上是指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人的思維的一切作品,狹義上是專指語言藝術的美學術語。20世紀以來,中國人在口語和思維上逐步接受了西方的狹義定義,但只要和「教育」關聯,歷史的基因就會發酵,因為中國歷史上「文」「學」基本處於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之中。「文」是文章,「學」是學術,「文」強調文采和藝術,「學」強調載道,涵蓋經、史、玄、術等。而且,文以載道,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陳平原教授雖然取廣義之「文學」,定義為「一種知識,兼及經驗、修養、技能和情懷」,但在具體的「說」之中,卻又因需而取,時而狹義,時而廣義。
作者認為:「準確、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文字,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的大學生都很重要。而這種能力的習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課或通識課所能取代的。」並以歐美為例進行了論證。
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相互關聯,卻不能等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上,如果以文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對待語文教育,達成「準確、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文字」的教學目標就很難;如果以語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對待文學教育,自然也就消解了文學教育的生動、趣味和想像。中國語文教育的改革,要麼在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相對獨立中走科學化之路,要麼基於中國語文教育本身的中國特色,探索出一條中國語文教育的「中國道路」。(葉雷)
推薦閱讀:
※知識 |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 分別供奉的是這四尊大神!
※318國道上被人們忽略的大美之地,錯過便遺憾終生!
※張維為:中國道路及其意義
※「歷史終結論」下的中國道路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頒獎儀式觀後感作文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頒獎典禮感想
TAG:教育 | 中國 | 文學 | 語文 | 道路 | 來源 | 探索 | 國語 | 語文教育 | 紀檢監察 | 國道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