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花生高產栽培技術

1.平整土地

花生是地上開花,形成果針後鑽到地里結果的經濟作物。適宜種植在疏鬆的沙質土、油沙土上。種花生的 地塊要深翻,結合翻地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 30-40 噸,翻後鎮壓 1-2 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灌水,然後 把農肥、化肥混合施入壟溝,起壟鎮壓,以備適時播種。注意,花生喜歡生茬,不宜重茬和迎茬。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穀子和高粱。

2.栽培品種 花生要高產,良種是基礎。 適合本區種植的花生品種主要包括扶花系列品種與吉扶系列品種 (俗稱四粒紅) 。 生育期在 110-120 天左右。選用果大飽滿、形狀整齊、無破碎的莢果作種。在剝殼前要晾曬 1-3 天,剝殼後進一步粒選,選擇粒色純正、形狀整齊的籽粒作種。

3.科學施肥 花生比較耐瘠薄,施肥應以基肥為主, 每公頃施農家肥 30 噸; 化肥應以磷肥為主, 每公頃施入 300-400 斤 磷酸二銨。瘠薄地種花生,每公頃增施 200-300 斤尿素。分層施肥:播種前所施肥料應分基肥與種肥分兩層施用。 分次施肥:主要指速效性氮素肥料應採用基肥、種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分次施肥技術。速效性氮素肥料應以 基肥與種肥為主,在生長過程中如出現脫肥現象應及時有針對性地追施一定數量的尿素或其它肥料。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種下 8-10 厘米、種肥要施到種下 3-5 厘米、追肥深度要達到 10 厘米以上。為了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建議應用質量合格的花生專用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應按說明書的要求施用。 如自己配肥,每公頃可施用尿素 200-300 斤、磷酸二銨 300-400 斤、硫酸鉀 100-150 斤。

4.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本區花生的適宜播種期為 5月上、中旬,具體播期看天氣情況而定,其原則是:只要表層5厘米地溫穩定 通過 12℃即可播種,每垵3-4粒,覆土厚度3-5厘米,踩好上格子;二是耲種點播。若底墒不足,必須採用坐水方法種植。採用坐水種時,一定要等水完全下滲後再進行施肥、播種、覆土等環節。 花生播前要浸種催芽,用溫水(二涼對一開)浸泡 3-4 小時,保濕,放在 20-25℃的地方進行悶種催芽, 經一晝夜即可冒芽,播種時將種子播在濕土上,以免芽干。催芽的種子應隨時播種,不應過夜,以免芽子過長,損壞胚芽。花生一般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本地區的適宜播種密度為 15-20 萬株/公頃,每塊地 的適宜播種密度應根據地力與品種的耐密性而定。

5.花生的田間管理 補苗、間苗:在5 月下旬-6 月初應儘早進行調查苗情的工作,對明顯缺苗的田塊要及早進行補苗,補苗可採用催芽坐水種的方法,並完成間、定苗工作。 清棵蹲苗:當花生出齊苗後,用小手扒鋤在苗周圍 2 厘米遠的地方繞苗挖一圈土,然後用手輕輕地把兩個子葉扒出地面。清棵蹲苗一般在頭遍鏟趟後三天進行。 及時鏟趟:小苗出土後就開鏟,鏟後三天趟頭遍。15-20 天后鏟趟二遍,注意培土不要壓苗。開花盛期結束三遍鏟趟。封壟時趟四方頭壟,以利果針扎入土中。同時,要注意拔除大草。

6.追肥 在結莢飽果期,可根據生長情況有針對性地以葉面噴施的方法追施磷酸二氫鉀(適宜濃度為 0.3%)等肥料 及綠風 95 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以促進籽粒的形成。

7.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是枯萎病(又叫青枯病、根腐病),主要癥狀是葉片萎焉,根、莖部變黑褐色枯死;花生病害還有 葉斑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對於枯萎病、葉斑病等要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等交替防治即可 有效控制,還可以用 200 倍 70%多硫化鋇可濕性粉劑噴洒。 花生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和地下害蟲等。紅蜘蛛、蚜蟲首選藥物用 150-200 倍 70%多硫化鋇可濕性粉劑; 還可用樂果、吡蟲啉、菊酯類農藥(如來福靈)等及時防治,具體施用方法應嚴格按說明書應用。地下害蟲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1 公斤加水 50 公斤,兌干土 300 公斤拌均勻,播種時每畝施毒土 15 公斤。

8.適期收穫 當花生葉色變黃,部分莖葉枯乾,即可收穫,一般在9月中旬。收穫後要晾曬降水,促進後熟,提高籽實 成熟度。留種花生須在霜前收穫、晾曬。

花生栽培法 花生控制下針(AnM)栽培法 控制下針(AnM)栽培法是我國著名花生專家、萊陽農學 院教授 沈毓駿研究發明的一項花生栽培新技術。該技術是通過控制花生下胚軸 的曝光時間和植株基部的大氣濕度,促進內源激素乙烯的產生,從而控 制下胚軸的伸長和果針的入土 時間,減少過熟果和空秕果,達到果多果 飽、優質高產之目的。經在山東、河北、遼寧、四川等省大面積示範、 推廣,採用控制下針栽培法種植的花生,出苗齊,生長壯,第一對 側技 發育快,下針集中,結果整齊,成熟一致,一般增產 20%左右,高者可 達 35%以上, 而且省工省力,適於機械化操作,是花生栽培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其技術要點: A環 節 主要是通過培土,引升子葉節,使其露出地面(或地膜) 以便控制早期花下針。採用露 , 地栽培的花生,播種後改扶平頂為尖形頂 (其橫斷面很像一個大寫字母「A」) ;平地播種時, 則在播種後將播 行扶成尖形頂的粗壟。 壟頂距種子約為 8 厘米, 在下胚軸長約 3~4 厘 米時 (一般在播後 10 天左右),撤去壟頂上的浮土,僅在子葉上面保留 1 厘米厚的薄土層。撤土 時可用鐵筢子背或立著手掌進行,熟練後也可使 用其它器具。撤土的具體時間,最好在下 午 3~4 時,此時,由於芽苗 在土內尚未曝光,下胚軸繼續伸,一般到第二天清晨子葉節即 可升出 地面(出苗前的撤土實際取代了常規栽培中出苗後的清棵)。平播的細 沙地,在花生 出苗頂土出現細小裂縫時,以鋤推抹播行,彌合裂縫,防 止芽苗過早曝光,也能起到引升 子葉節位作用;個別已短時曝光的芽苗, 彌合裂縫後重又處於黑暗環境,下胚軸在一定範圍內仍能恢得伸長,繼 續升高子葉節位。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的花生,改常規栽培中的起壟 築畦 覆膜為平地覆膜成畦,播種後在地膜表面的播種穴上,覆以 5 厘米高的 錐形土堆,以延遲芽苗曝光時間,促使胚莖繼續伸長,待子葉節自行升 出膜面後,再把小土堆撤回畦溝 內;若在子葉節升出膜面前遇雨而使土 堆結塊,應及時採取措施,消除土堆上的裂縫,防止芽苗過早曝光。花 生出苗後,只要田間基本無草,表土也不板結,一般不進行中耕;需 要 中耕時,可採用退行深鋤壟溝的辦法,鋤只前拉不推抹,更不能破壟, 以利側根深扎。出苗不全的地塊,可就近移苗補栽。移栽時開深穴,並 使移栽苗的子葉節高出地面,然後 填細土至下胚軸長度的一半,澆兩遍 水,水滲下後再填土封穴,一般經 5 天左右即可緩苗, 比補種效果好。 n 環節 主要是控制下針。在花生初花期,通過中耕,將壟兩側的土鋤向行 間 ,使壟形成「n」狀窄埂;即使行間的土高於壟行,也要使花 生行變成窄埂狀。這樣,有利 於通風散濕,降低植株基部空間的大氣濕度,同時加大果針與地表的距離,從而是減慢果 針的伸長速度,達到控 制早期花下針結實的目的。n 環節形成的窄埂,一般高度為 5 厘米左 右, 頂寬約 6~7 厘米。平作花生實施 n 環節時,可把株行鋤成「W」形使 植株位於「W」字形 的中峰,行間變成高而窄的土壟。覆膜栽培的花生, 通過A環節的引升作用,子葉節升出 膜面後,在膜面溫度高、風速較大、大氣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早期花針的下扎已經受到控 制,故生產上一般 不再實施 n 環節。 M環節 主要是通過扶壟,解除對下針的控制。北方春花生一般在 6 月底或 7 日初(即收穫前 80 天左右)實施M環節。實施方法是,用帶草 環的、 鋤板銷小些的大鋤,先打破表土板結層,然後在壟行中間深鋤猛 拉,帶土扶壟,使花生行自然形成既胖且陡、頂寬不少於 20 厘米的凹(M) 形壟;土壤肥力低的地塊,扶壟前可先 向 n 狀窄埂的植株下面每畝撒施 尿素 2.5 公斤,優質過磷酸鈣 10 公斤,以促進植株的生 長發育。花生 封壟時,再劃鋤壟溝,使壟體增高、加厚,以利抗旱排澇和促進莢果發 育。 另據研究,花生果針入土後,結果層的土壤水分若低于田間最大持 水量的 60%,入土果針 先端的子房則不能發育成莢果。因此,生產上為 創造一個好的墒情條件,常常適當推遲解 除控制的時間。山東省一般在 7 月 5 日前後,在降雨或灌溉後適時進行。覆膜花生實施M環 節的方法是, 於下針盛期(北方春花生大體在 7 月中旬),在植株基部,直徑約為 20 厘米 的膜面上,撒一層 1 厘米厚的細土,以助針入膜,增加結果數。 如何防治花生病蟲害

一、花生病害花生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莖腐病、根腐病、葉斑病、鏽病等。

1、莖腐病 癥狀:苗期子葉黑褐色,干腐狀,後沿葉柄擴展到莖基部成黃褐色水浸狀病斑,最後成黑褐色腐爛,後期發病,先在莖基部或主側枝處生水浸狀病斑、黃褐色後為黑褐色,地上部萎 蔫枯死。 防治方法:莖腐病主要以種子帶菌為主,連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應實行合理輪作,種子貯藏前要充分晒乾,播前要進行晒種、選種,不用霉變、質量差的種子,做好種子消毒, 用 50%多菌靈按種子量 0.3%進行藥劑拌種。

2、根腐病 癥狀:莖基部水浸狀,黃褐色,植株較矮,葉片自下向上乾枯,主側根變褐腐爛,後期只剩褐色干縮的主根。防治方法:合理輪作,嚴格選種、晒種,用種子量 0.3%的 50%多菌靈 拌種,發病初期用 50%的多菌靈 1000 倍液全田噴霧。

3、葉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癥狀:褐斑病病斑圓形、暗褐色,較大,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後期有灰色霉狀物;黑斑病病斑圓形、黑褐色,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比褐斑病小。防治方法:合理輪作;選用 抗病品種; 高溫多雨的 7、月份是防治葉斑病的重點時期, 8 發病初期可噴洒 50%多菌靈 8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70%代森錳鋅 800 倍,每隔 15 天噴葯一次,共噴 2-3 次。

4、花生鏽病癥狀: 底葉最先開始發生,葉片產生黃色皰斑,小形,周圍有很窄的黃色暈圈,表皮裂開後散出鐵鏽色粉沫,嚴重時葉片發黃,乾枯脫落。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 75%百菌清 600 倍液或 25%粉寧 500 倍液全田噴霧。

二、花生蟲害花生的主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和蠐螬。

1、蚜蟲蚜蟲不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花生蚜蟲必須立足早字,用 40%氧化樂果 1000 倍液防治即可。

2、地老虎、蠐螬地老虎和蠐螬是地下害蟲,不僅危害期長而且危害嚴重。常造成缺苗斷壟現象,是目前影響花生產量的最主要的蟲害。因地下害蟲常在地下活動,隱蔽性強,防治 困難,所以必須採取綜合防治的方法。 (一)農業防治:

(1)合理輪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穀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2)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將害蟲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鳥雀啄食,減少蟲源。

(二)藥劑防治:

(1)種子包衣:播前用種衣劑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的防止鼠害。

(2)土壤處理:播前整地時,每公頃用 3%顆粒劑呋喃丹 22.5—30 公斤或 3%甲拌磷顆粒 劑 22.5—30 公斤均勻撒施於田面,淺翻入土;或將呋喃丹、甲拌磷顆粒劑撒於播種溝內, 之後播種;也可將殺蟲劑拌入有機肥內做基肥使用。

(3)防治幼蟲:6 月下旬和 7 月下旬在金龜子孵化盛期和幼齡期每公頃用辛硫磷顆粒劑 35—45 公斤加細土 250—300 公斤撒在花生根際,淺鋤入土。也可用 50%辛硫磷或 90%敵百 蟲 1000 倍液灌根。 花生病蟲害應早防 花生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蚜蟲、蠐螬等。對葉斑病,過去不少農民不見病情不用藥,等看到病情嚴重時,才急忙用藥,結果防治偏晚,從而造成損失。因此,一定要把病蟲控制在發生初期。 花生葉斑病,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網斑病和焦斑病等,是一種普發性病害,受害花生一般減產 1~2 成,嚴重者減產 3 成以上,如能及時防治,將可大大減輕損失。防治可用 15~300 倍多 菌靈噴霧,濃度由低漸高。每隔 10 天左右噴一次,連噴 3 次。 防治蚜蟲,可用 50%的辛硫磷、或甲異柳磷 1000~1500 倍藥液噴霧。防治蠐螬,可用辛硫磷 1500~2000 倍灌根,每棵灌藥液 150 毫升。在花生下針期和結莢期各防治一次. 花生主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

主要病蟲害發生與防治

1、 花生新珠蚧: 近年花生產區發生危害較嚴重的害蟲之一。該蟲主要以幼蟲刺吸花生根部,吸取營養,嚴重影響花生的產量和品質。

2 齡幼蟲圓珠形,黑褐色而堅硬,體表被蠟層。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①合理輪作倒茬,有條件的地方實行水旱輪作,效果更佳。 ②6 月份是花生新珠蚧成蟲產卵及孵化為 1 齡幼蟲期,應及時深中耕除草,滅卵殺蟲。③6 月份若天旱少雨, 可適時澆水, 既可抑製成蟲產卵, 又可殺死地面爬行尋找寄主植物的幼蟲。 澆水時, 結合藥劑防治, 效果更好。

(2) 化學防治①播種時, 15%的涕滅威顆粒劑 0.5-0.6 用 公斤/畝或 3%呋喃丹顆粒劑 2.5-3 公斤/畝或 5%甲拌磷顆粒 1.5-2 公斤/畝,對細沙土 550-650 公斤, 拌勻配成毒土,順壟撒於播種溝內, 然後蓋土播種。 ②5 月底 6 月初, 50% 用 辛硫磷乳油 0.25-0.3 公斤/畝, 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 2.5-3 公斤/畝, 或 加細沙土 550-650 公斤, 拌勻配成毒土,撒於花生基部, 然後中耕培土、 澆水。 也可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1200 倍液或 40%甲基異柳磷乳油 1500-2000 倍液,噴於花生周圍的土中,防治效果均可達 90% 以上。

2、 花生青枯病: 從苗期至收穫期均能發生,以花期發病最多。病株地上部初表現失水狀,通常是在主莖頂梢第 2 葉片首先萎蔫或側枝頂葉暗葉片自上而下急劇凋萎,葉色變淡,但仍保持綠色,故 名"青枯"。 植株地下部主根尖端變色軟腐, 縱切根莖部,初期維管束變淺褐色, 後變黑褐色。 在潮濕情況下,剖視莖部,常見有渾濁的乳白色細菌液,用手擠壓可流出菌濃。自發病至枯 死一般7一 15 天,嚴重時 2~3 天可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輪作倒茬。以與紅薯、玉米、穀子或採用水旱輪 作的方式較為適宜,輪作周期3-5年。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 OS-施特靈水劑 300-400 倍,灌根 1-2 次;也可用 600-800 液噴霧,每隔 7-10 天噴 1 次,連噴 2-3 次。還可用鏈黴素 200-400 毫克/公斤(200ppm-400ppm)浸種或灌根。

3、花生網斑病: 又稱雲紋斑病或網紋污斑病,該病從花生開花到收穫均可發生,發病盛期在生長後期。主要為害葉片,其次為害葉柄和托葉。田間自然發病一般先從植株底部葉片開始,初葉片正 面產生針頭大小的小褐點,逐漸變為褐色星芒狀斑,進而擴展成網紋狀,邊緣灰綠。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大,最後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至栗褐色大斑,病斑邊緣淺褐色,界 限不明顯,導致葉片過早脫落。葉片背面初期無癥狀,後期呈現邊緣不清晰的淺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如 P12、8217、群育 l0l、魯花 4 號、花 37、 魯花 l0 號和魯花 11 號等。

(2)與玉米、大豆等作物輪作倒茬、清除病殘體、深耕探翻、增施肥料,提高抗病力。

(3)化學防治 ①花生播後苗前,用 25%百科可濕性粉劑,或 80%大生 可濕性粉劑 400-500 倍液地面噴霧,殺死土壤中的細菌。②發病初期,用 12.5%禾果利可 濕性粉劑、 25%百科可濕性粉劑或 80%大生可濕性粉劑 1000-1500 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7-10 每 天噴一次,共噴 2-3 次。

4、 花生根腐病: 幼苗出土後即可發病。先在莖基部近土面處出現濕潤狀黃褐色斑,後變為黑褐色,地上部失水萎蔫,逐步枯死。地下部根皮變褐色,與髓部分離,主根粗短或細長,側根很少,形 似鼠尾狀,近地面主莖上,常生出大量鬚根。嚴重時從表現癥狀至枯死僅需 2 天。始花期受 害,植株矮小,黃化,葉片由下而上逐漸變黃乾枯。根莖表面皺摺,由黃變褐,髓部呈淡褐 色水漬狀,後枯萎死亡。多數植株可延續到收穫時不枯死。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深翻平整土地, 增加活土層,嚴格選種, 輕病地實行兩年輪作; 重病地實行 3-5 年輪作,增施無病有機肥,中耕培土,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藥劑處理種 子 在精選種子後,進行晒種。用種子量 0.5%的 3%廣枯靈水劑或 50%多菌靈可濕性粉拌 種。

5、花生莖腐病: 多在主莖第一對側枝處或根莖的中上部發病。初產生不規則狀的褐色斑塊, 後變為色, 並縱橫向擴展,最後繞莖一周形成環行病斑。。維管束變黑褐色,輸導組織被破壞,地上部 失水萎蔫枯死,故俗名"掐脖瘟"。在土壤潮濕時,病部表皮呈黑色軟腐,後期病斑上著生小黑粒點、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土壤乾燥時,病部表皮呈琥珀色透明狀,緊貼莖上,內部組 織變褐干腐,莖部髓干縮。

防治方法:

藥劑浸種 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下種子量的 5%,或 25%多菌靈可 濕性粉劑 1%,先 25~30 公斤水稀釋成藥液,倒入 50 公斤種子浸種 24 小時,中間翻動 2-3 次,使種子把藥液吸入;也可用 50%多菌靈按種子量的 0.25%,或 25%多菌靈種子量的 0.5%,摻入細土 1.5~2 公斤分層噴水撒葯,然後拌勻,催芽播種。

②藥劑噴霧當田間發 病時,可用 3%廣枯靈水劑 800 倍噴霧,也可噴 50%多菌靈 1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畝用藥液 50~75 公斤。-般可於基本齊苗後的發病初期噴-次,開花 前再噴一次。

6、花生葉斑病: 主要有兩種,即褐斑病和黑斑病。均可侵染葉片,也可侵害莖、葉柄和葉托。褐斑病初發病時, 形成黃褐色和鐵鏽色針頭大小的病斑, 以後逐漸擴展成 l~10 毫米大小不等的病斑, 圓形,表面淡褐或暗黑,邊緣有較明顯的淡黃色暈圈,在老病斑-亡產生灰色霉狀物。莖部、 葉柄的病斑,長橢圓形,暗褐色,中間凹陷。黑斑病,病斑稍小,呈黑褐色,黃色暈圈較少 或不明顯,在葉背面的老病斑上著生小黑點,呈輪狀排列。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花生收穫後,要清除田間病殘體,並及時進行耕翻;重病地塊 應實行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合理密植,降低濕度,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提高抗病力。立蔓品種較蔓生型與半蔓生型品種抗病,可因地制宜推廣應用。

(2)化學防治,始花期進行 田間五點取樣,調查病葉率,當田間病葉率 10~15%時開始施藥,每隔半月施藥一次,連 續防治三次,增產效果最好。如防治一次,可把防治指標提高到 20~40%進行噴葯。可噴洒 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 20-30 克或 OS-施特靈 600-800 倍液,或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000~1 500 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800 倍液,或 7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 400~600 溶液,50%甲基托布津 1000~1500 倍液,40%滅病威膠懸劑畝用 250 毫升任選一種,每畝噴 藥液 75~100 公斤,施藥間隔以 15 天為宜,如天氣干早,間隔期可適當延長。

7、棉鈴蟲: 以幼蟲食害花生的葉片和花蕾。將葉片食成殘缺不全,特別喜食花蕾,影響受精,減少果針入土數量,造成嚴重減產。 防治方法:首先作好蟲情調查,在卵盛期開始調查,五點取樣,每點查花生 20~25 株, 當有蟲株量達到 5~10%時,應進行防治。可噴 50%久效磷乳油,畝用 60~90 毫升,40% 乙醯甲胺磷或 50%甲基對硫磷(甲基 1605)乳油,畝用 80~120 毫升,或滅多威以及混劑 SN909,均稀釋 1000-1500 倍液。也可於成蟲發生期用楊樹枝把誘蛾


推薦閱讀:

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的養護技術指南
黨報刊文評被問17遍醫生:耐心彌補技術,或降患者過高期望
反思隨筆:我喜歡上了MACD技術指標!
1現實技術案例
林下種草養雞技術要點

TAG:技術 | 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