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與佛教加持禪修(二)
世界的物質有意識決定,這個世界還真是存在嗎?
愛因斯坦意識到,比「上帝的確是擲篩子的」更加嚴重的問題出現了:量子力學是非定域的。
量子糾纏:幽靈般的遠距離作用
EPR佯謬(概念自學吧,E是愛因斯坦,P是他的博士後助理,前蘇聯的克格勃Boris Podolsky這篇論文是他執筆的,因為那時愛因斯坦的英文不大好,R是Nathan Rosen另一位博士後助理,後來提出了「蟲洞」理論也是大牛)以及它所引出的量子力學最為獨特的現象:量子糾纏。
這是愛因斯坦怎麼都不相信的著名「幽靈般的遠距離作用」(spookyaction at a distance)。
就是說,某個物理事件的發生會在瞬間影響到空間中很廣泛的範圍,甚至是無窮遠處。當一對有某種關聯性的量子無論它們相離的多麼遙遠,哪怕是一粒在地球上,另外一粒在火星,當一方顯示出某種信息的時候,另一方的粒子馬上就可以測量到同樣的信息。(此時聯想到什麼?每年春節高僧大德的墨寶,還是祈福加持物?亦或是開光儀軌等等......)
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信息傳播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量子糾纏實際上也沒有與相對論衝突。沒錯,它確實意味著遠距離的瞬間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完全隨機的,正因為它的隨機性作為中科大量子通信加密的工具。
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一直不能完全理解量子力學,實際上愛因斯坦應該是是當時對量子力學理解最為深刻的人了。這個EPR實驗直接把量子力學的終極特徵(薛定諤說的「THE characteristics」)暴露給世人。
「我不想說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的一個獨有特性,而是在說,它是量子力學的終極特性。」-–- 薛定諤。
「I would not call that one but rather THE characteristic trait of quantummechanics」
但是理解歸理解,愛因斯坦卻至死不能相信它。 理論匆匆忙忙說完了,來一些量子意識的故事。
歐洲知更鳥(European robins)
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論文稱,一種歐洲知更鳥(European robins),它是候鳥,它們飛得很高,但是每次找路都找得很準確。有能「看見」地球磁場的「超能力」,以此確定方位,在遷徙中為自己導航。
它能敏銳感知這種超乎尋常的弱磁場,這是「疊加和量子糾纏在生物系統中持續100微秒,超過了最好的人造分子系統所持續的時間」的證據, 2014年《Nature》封面說明當電磁噪音中的磁分量比當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採用的暴露下限標準低1000倍,卻能干擾這樣一個高等脊椎動物的整個感知系統。
這也是為什麼在森林派禪修中需要沒收你的手機和電子設備以保證磁場的純凈。
英國劍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彭羅斯教授(Roger Penrose和霍金合作發現了黑洞的各種特徵)和美國一位麻醉學家哈梅羅夫教授(Stuart Hameroff)他倆創立的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共同建立了Orch-OR理論(1989年彭羅斯在撰寫第一部關於意識的書《皇帝新腦》).......
靈魂是量子信息嗎?
按照這個理論,我們的大腦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糾纏態電子的話,那麼意識就不光是存在於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細胞之中,不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電子可能是糾纏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人的意識不僅存在於大腦之中,也存在於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個地方不確定,那麼在人死亡的時候,意識就可能離開你的身體,完全進入到宇宙中去。
量子糾纏告訴我們,一定有個地方存在著人的意識,這是量子糾纏的結論。所以他們認為有些人的瀕死體驗,實際上是大腦中的量子信息所致。如果是用量子信息的方法來解釋,說人的大腦意識真是產生於量子信息的狀態,有量子糾纏存在的話,那麼人體的信息是不會消滅的,只會回到宇宙的某一處。他們認為人體的這種信息可以模模糊糊地定義為靈魂。不是和大家說的那個靈魂一模一樣,但它的狀態與我們想像的靈魂非常類似。它可以同時存在不同的時空中,比如人的靈魂出竅。比如我們在睡夢中到了不同的地方,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比如我們在不經意意識到眼前突然出現景象是在過去睡夢中出現過的。。。
光合作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生物系統量子相干現象的證據,相干是糾纏的一種。他們認為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就是表現出了量子計算的能力,量子計算就是量子糾纏的一種運用,所以量子糾纏在大腦中是存在的。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發現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之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去接觸經典(文學著作、音樂、繪畫名作等),是因為他們的能量水平和經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應,也就是他們無法與經典保持共振。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會去讀經典了。
佛法的修行
這與佛法中的論述也奇妙地吻合:佛法的修行,一直強調如何與佛菩薩「相應」。觀世音菩薩的32種應化身(可以化顯為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這三聖,梵王身、帝釋身等六天,小王身、長者身等五人,比丘身、居士身等四眾……),其實歸根結底,32種應化身,代表著法界眾生眾多不同的心愿。
提升個人的能級
那麼如何提升個人的能級呢?或許你也猜到了。就是放棄低能級的東西,和高能級的「東西」呆在一起、保持共振。這包括接觸具有更高能級的人,如佛門中強調的親近善知識;去到高能級的能量場,如在佛教的廟宇道場中熏修;接觸高能級的書籍、音樂、電影、畫像、工藝品等,如閱讀佛陀和高僧大德留下的經典論著、瞻仰佛菩薩像、念佛持咒等。
「療愈」
現代醫學、靈修理論中的「療愈」,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
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這些現代的科學論述,其實與佛法中的轉惡為善,回小向大,轉煩惱為菩提,轉識成智的修行理論與次第,又是驚人地一致。
佛陀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佛教與科學對因緣的探索
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18年之久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的「雖然佛教和科學是兩個不同的範疇,但在我看來,兩者背後都貫穿著對因果的探索和學習。或者說,佛教與科學對因緣的探索是不謀而合的,甚至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會嘗試利用自己對科學的認識,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佛教義理。」
「我越讀越覺得佛法的精妙。在我看來,佛教的基本理論『緣起性空』,本就是宇宙的自然規律。佛陀就是覺悟到宇宙的本質及其自然規律的真理。」
隨著對佛學理解的深入,潘宗光亦開始體驗修行的生活。1995年,潘宗光來到台灣參加「七日短期出家」。得到了星雲大師的諒解和同意,是唯一留髮參加短期出家的,隨後又參加了台灣和緬甸等道場的禪修訓練。
「如法如儀的禪修訓練,使我獲得更深層次的心靈體驗。」
從那時起,潘宗光養成了每天早起打坐的習慣。
「坐禪使我開始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得以拓展心靈空間,處事的態度亦較前客觀和包容。」
一位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的研究生,他曾經對佛教不屑一顧,經常譏諷同寢室學佛的同學。有一次,室友不願再與其爭論,摔給他一本潘宗光的書《佛教與人生》。他用了一整夜將書看完,被書中內容深深吸引,遂也成為佛弟子。現在,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用在寺院修行。
本來還想談談十維空間與我們的四位空間以及佛陀的七維空間的問題,篇幅關係,有緣再續。正如文初,此篇不為辯證論據,只為兼聽則明。
薩托薩托。
推薦閱讀:
※佛塔的種類、形式介紹,佛教網
※想找一個廟住一段時間,可行嗎?
※正法:【向解脫道】 不求空,不得無想,能成就定慧之業?沒門!
※佛教徒可以在遊戲里殺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