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妙招丨超簡單!炒米速祛濕,次日見效果
平台內容僅供參考 部分配圖來自網路 據此調養請諮詢靠譜中醫
先說一下濕氣重的一般表現:眼袋明顯、舌頭有齒痕、苔滑、四肢困重、人比較懶、喜歡久坐、賴床、大便粘膩或長期稀溏不成形。。。當然,有些人不光有濕,還會有熱,或有寒,或體虛,體實等等,也會有其他各種不同表現。
某老兄長期大便稀溏不成形,儘管可以用艾灸調理,但畢竟頗多不便,要麼怕有煙,要麼沒時間,所以很難持續調理。不過,因為沒有多少痛苦,他也一直沒怎麼放在心上。
但我卻想,有沒有可以不艾灸不吃藥不扎針不貼耳穴的更綠色的療法呢?有,那就是食療。但,食物畢竟是食物,不像葯有偏性,以偏糾偏,可以很快解決問題,食物畢竟是平性的多啊,一般用起來比較慢。
用藥,原則上不過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郁者通之。。。那麼他既然是濕,為什麼不可以用食物來個濕者燥之呢?燥之,用什麼燥?開動大腦。。。
(工作中思考,思考中工作)
大便不成形,濕表現在腸胃更明顯。那麼吃點乾燥的東西到腸胃裡是不是就可以了?無意間看到有朋友送的玄米茶。玄米據說是大米經過浸泡、蒸熟、烘炒而成,配上茶葉,是日韓的小白領們減脂的時尚茶飲之一,後來在國內也頗受青睞。
玄米用來泡茶,似乎跟除濕關係不大,但我看到它那焦黃的顏色,心想為什麼不可以干吞一點試試呢?
於是就如同服片劑或小顆粒丸劑,把炒米吞了三小勺下去。。。第二天果然大便有變化,真的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好!
於是我就建議那位朋友不妨一試。拿家裡大米,放鍋里小火干炒,待焦黃後,常溫裝入密封罐子里。每天兩次,每次2-3調羹(量因人而異),藉助溫開水干吞內服。
沒想到,也是次日,大便也一樣成形了。
於是,又連續推薦了幾位草堂的濕氣重的會員試用,反應均是次日就有改善。
綠色無毒無害的大米,家家廚房都有,大家不妨試試。
那麼這個道理何在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大米本來吸濕能力就強,在炒過後,更加乾燥(熟食也更加安全),而且變焦黃的部分已經是微微炭化,而炭不光可以吸濕還可以吸附極微小顆粒。炒米下肚,把腸道里多餘的水分和粘膩吸附掉,順利排出體外,就猶如請了一個清潔工徹底打掃了一遍。
不過要說明的是,大便雖然次日可改善(這只是治標),但身體產生濕氣的根源並沒有這麼快改變(還要治本),若是因為脾虛、還要健脾才行。不過大米炒焦後,其香味撲鼻,就可以醒脾,而米又是平性的五穀之一,本來就可以補脾胃之氣(比如喝粥補脾胃,地球人都知道)。
上述整個思考實踐驗證的過程非常讓人興奮,覺得自己發現了個天大的秘密。
正洋洋得意忘形而上學而不思則罔時,忽然想到,古方中會不會有類似案例?幾番查找,結果讓我剛剛升起的成就感煙消雲散。古人早就有關於焦鍋巴(炒米的近親)入葯的記載,是我自己太孤陋寡聞雞起舞槍弄棒而已。
《幼幼集成》中,卷三「泄瀉證治」記載:「 又方,用早米造飯鍋巴,取四兩研末,蓮子去心,蒸曬,為末四兩,白糖四兩,共和勻。每服二三錢,白湯調下,每日三服。」
《本草綱目拾遺》 卷八諸谷部對焦鍋巴這樣表述「鍋焦,味苦甘,性平,補氣運脾,消食止泄瀉,八珍粉用之。」
還能說啥,只有老老實實讀書,勤求古訓,積極思考,繼續探索實踐學習。。。
補充:干吞炒米除濕,對於胃功能太弱的朋友要謹慎使用,畢竟太硬了,而且只是一時權宜之計,解決一個大便不成形的「治標」的問題而已,除濕治本還是要找靠譜醫生採用適當合理的方法。
推薦閱讀:
※無痛分娩用於臨床初產婦的效果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
※淺析王鐸書法作品的漲墨效果
※Photoshop給室內效果圖加上高貴的暖色調
※糖尿病用藥有講究,針對性搭配效果好!
※簡約裝修效果圖: 5萬硬裝60平簡約實木溫馨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