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波蘭卡廷事件的來龍去脈

摘自袁南生著《毛澤東、蔣介石與斯大林》下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版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同時還簽訂了秘密協議書,劃分了雙方在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勢力範圍。蘇聯同法西斯德國的這一妥協,在客觀上不僅放棄了反法西斯主義的旗幟,而且直接影響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的政策。

這一條約的簽訂,如晴天霹靂震動了整個世界。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一個星期,德國軍隊大舉入侵波蘭。

1939年的9月1日,對波蘭人猶如噩夢一般。納粹德國的75萬大軍、2400輛坦克、2300餘架飛機,兵分三路,撲向波蘭。裝備低劣的波軍奮起抵抗,斯拉夫騎士甚至揮舞著馬刀、長槍向德軍的裝甲部隊發起衝鋒,但終於抵擋不住現代化裝備的新一代條頓騎士。

半個月後,德軍兵臨華沙城下。

9月17日凌晨2點,斯大林召見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遞交了一份照會,宣稱「德波戰爭已使波蘭國家崩潰……波蘭政府已經垮台」,「波蘭局勢已對蘇聯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告知德國「蘇軍將對波進行解放性討伐」。

4個小時後,蘇軍越過邊界,迅速佔領了按秘密協定劃給蘇聯的波蘭東部領土,總共20萬平方公里,1300萬人口。不久後,分別併入蘇聯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9月28日,德國法西斯的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又一次來到莫斯科,與莫洛托夫簽署了《蘇德友好與邊界條約》,並通過新的補充秘密協定,對彼此的「利益範圍」進行了調整。心滿意足的兩大國,面對已擺在餐桌上的羔羊,「友好」地分而食之。雙方確認了「蘇德間的最終邊界」,而這一條「蘇德邊界」的兩側,都是主權國家波蘭的領土。由於德軍侵入波蘭稍稍改變了原來劃定的勢力範圍,雙方決定將布格河與維斯瓦河之間的波蘭領土劃給德國;作為補償,原定兩國瓜分的立陶宛全部劃歸蘇聯,蘇聯則須給德國750萬金盧布(當時約合3150德國馬克)的「辛苦費」。

斯大林很守信用,一直按期支付這筆款子,直到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前夕才清償完畢。

曾經擔任總理的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在1939年10月31日向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解釋說,蘇軍進入波蘭是為了解放因波蘭政府瓦解而處於無人照看之困境的少數民族西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猶太人。他「莊嚴」地宣告:「先是德軍,後是蘇軍的迅速出擊,使波蘭這個凡爾賽條約的怪胎灰飛煙滅。」

蘇軍攻入波蘭後,波軍腹背受敵,一敗塗地,總司令雷茲斯密格利元帥只好下令不以蘇軍為交戰對象,20多萬波軍自動投降,其中有1.5萬名軍官。這些被俘的波軍軍官被送往蘇聯西部集中營。1940年4月以後,這1.5萬名軍官突然音訊全無。

原來,1940年3月,貝利亞領導的內務部向斯大林及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報告,稱「在蘇聯內務部戰俘營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的監獄中關押著大量……波蘭人,都是蘇聯的死敵,對蘇維埃制度充滿仇恨」。報告列舉的具體數字為:在戰俘營,關押著「14736名軍官、警察、憲兵、軍事情報人員、監獄守衛人員,97%為波蘭族。其中將軍、上校、中校295人,少校、大尉2080人,上尉、中尉、少尉6049人」;在監獄中,關押著「18632名被俘者(其中10685人為波蘭族),有軍官1207人,警察、憲兵5141人,政府官員347人,地主和各類反革命顛覆分子5345人,叛徒6127人」。報告指出:「鑒於所有上述人員都是蘇聯政府的頑固不化、死不改悔的敵人」,建議「以特殊方式審理,處以極刑槍決」。所謂「特殊方式審理」,即「不傳訊被俘者,不提起公訴,不宣布結束偵訊,也不宣布起訴書」。

根據1959年3月3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克格勃主席謝列平的報告,被殺害的波蘭俘虜總共21857人。1990年4月13日,塔斯社發表官方聲明,承認卡廷事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直接責任者是當時的內務人民委員部領導人貝利亞、梅爾庫羅夫及其助手」,並對這一悲劇「深表遺憾」。

德國和蘇聯分別向波蘭出兵兩天後,英、法政府對德國宣戰,新的世界大戰驟然爆發,在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蘇聯和德國法西斯一起分割英法兩國的盟國波蘭,這在客觀上無縫把自己置於民主國家對立的地位。

隨後,為使列寧格勒至芬蘭邊境的距離由32公里擴大到70公里而發生的蘇芬戰爭,更使蘇聯在國際上陷於極端孤立的境地。

蘇聯純粹出於民族利己主義的考慮,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公開站在法西斯德國一邊,說德國「正欲早日停戰,恢復和平」,德國已不再是侵略者了,相反,英法則成了「擁護繼續戰爭」的「戰爭販子」。蘇聯為給自己的行為尋找根據,以至於走到不得不為法西斯德國辯護的地步。

12月14日,蘇聯被國際聯盟公開指責為侵略者,接著被開除出國聯。

斯大林覺得,根據社會主義蘇聯的利益需要而隨時改變共產國際的策略方針,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蘇聯畢竟是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根據地,保住了蘇聯,就保住了一切。於是,在德國法西斯傾軍西進,大舉侵略挪威、丹麥、比利時、荷蘭、法國及英國之際,一方面蘇聯從想從此以後根據協定同德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從軍事上「保證了德國能對其東方高枕無憂」;另一方面,一些受侵略國家的共產黨被迫在政治上向主張保衛祖國的本國資產階級和社會民主黨開戰,有意無意地削弱著自己國家的抵抗力量,從而脫離了群眾,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陷入了困境,同時導致一些西方國家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破裂和人民陣線的瓦解。

結果,莫斯科這一政策的突然轉變,不僅使德國順利地佔領了差不多整個歐洲,而且,使得許多國家的共產黨不知所措,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因嚴重脫離群眾而失去人心。

推薦閱讀:

【波蘭移民系列談之一】波蘭移民優勢深度解析
冷戰:帕夫利科夫斯基的第二座高峰
對於某機構對我們進行惡意攻擊詆毀進行說明!
波蘭的藝術家,用這些插畫詮釋的哲理,能看懂幾個
萃歐2018波蘭工作移民最新政策解讀:波蘭工作移民最新大數據

TAG:波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