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留住人才,是管理者的失職和無能!
人才是建設企業的重要基石,不論底層、中層還是高層。公司都會制定各種機制保持創造力,比如內部競爭,同時實現人才的上升與成長。作為管理者,需要為維持這種機制負很大責任。管理者,管好工作、理出頭緒,是職責所在。
當今企業間競爭涉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也才衍生出競價協議這種條款。企業留住員工靠的是優秀合理的企業文化、良好的學習成長空間、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在行業大環境相似的情況下,管理者帶領的小團隊的粘著力容易顯出價值,也才能產出大於管理成本的效益。
人才流動,不論離職還是轉崗,本是反映出個人價值的重要依據,是市場行情的反應。但人才流動的背後,卻需要管理者在離職率中尋求支點,以期維持公司機制的平衡。
對管理者來說,員工在這裡工作,除了求財,就是求發展。什麼都不求的也有,混日子熬資歷,這種人走了管理者不會可惜。不論目的是什麼,只要認定是對公司發展有裨益的人才,就要想法設法留下來。
這裡也引述一下網路流傳的一句話:員工的離職原因只有兩點最真實,要麼錢沒給到位,要麼心受委屈了。我也不確定這句話的出處,但至少在初始層面上說出了人才離開公司的原因。
歸根到底,離職肯定是因為公司無法滿足核心需求。相應的對策,就是發現需求,或者創造一個需求,然後滿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樣,在其位也會謀其政,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體驗,人在不同的階段總是有不同的追求。一般來說,底層講利益,中層講發展,高層講榮譽。
當在底層的時候,人才在乎短期效應的實現,說白了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滿足。對薪資不滿是造成員工離職最重要原因。這點上,除了根據公司既定章程調薪,更可以提供一個更好的職業成長機會,一是可以安排一些有利於公司發展的技術研究工作;再有也可以安排一些有管理性質的工作,激發個人潛力。
實際上,廣大普通員工不一定知道自己在人生什麼階段,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人性趨向穩定,很多人過日子不過是沿循既有的習慣,隨波逐流而已,事業規劃和人生規劃都是他們的弱項。
因此,他們有很大的改造空間。作為管理者,可以先改造員工的思想,通過方法論加實踐的相互作用促進成長。這樣底層向中層的過渡之中,最容激發成就感和事業心,也更加認同團隊文化。
說到這裡,又涉及到管理者主觀能動性的程度,團隊管理者要與團隊充分的溝通,了解每個人的想法,為每個人量身定做他的職業發展規劃,更為團隊創造工作規律的環境、合理分權的機制。這些都是管理成本,是基層管理者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除了公司戰略層面,管理者作為團隊的支柱,理應為人員離職擔責。
令人悲觀的是,通常來講,拋開基本的薪資不談,很多人的離職是因為有一個不靠譜的上司。很多時候,員工因為公司而加入,又因為主管而離開。因為領導不合格(假定員工是這麼認為的)而導致離職飆升的現象並不鮮見。
對於一個職業人來講,對公司最直觀的感受和個人的前景就是來自直接上司。人才的績效表現、未來前景、職業發展等等都與直接上司息息相關,公司的管理者,必須眼界要高,層次要夠,才可能有持續而穩定的輸出,也才能讓團隊看到希望。
帶好一個團隊猶如針挑土,毀掉一個團隊猶如水推沙。實際上,我們做不到傑克·韋爾奇那樣,把50%以上工作時間花在人事上。那就從實際出發,捫心自問能給人才帶來什麼,這是他們前進成長的動力,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可期實現業務變現的能力、與能力相符合的回饋、滿足感和成就感等等,都是重要支點。
總之還是文中的那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也許你現在可以梳理下現在的工作,知道箇中滋味。如果你是普通員工,你肯定也有自己的苦惱。
推薦閱讀:
※把管理當遊戲,這就對了 | 麒少爺
※產後親魚的管理
※ERP實施中BOM管理的相關問題
※為什麼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