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和珅府里丫鬟攜珠寶潛逃秘史

石家大院:見證津門百年煙雲

天津楊柳青有座石家大院,為清代津門八大豪門之一石萬程的第四代孫——石元士的舊宅,也稱「尊美堂」。始建於1875年,佔地近萬平方米,建築結構獨特,磚木石雕精美,有「華北第一宅」之稱。

話說石氏先人,本是山東萊州人,清雍正年間來到天津,靠一隻大船經營水上運輸為生,至乾隆五十年,石萬程之父石衷一落戶楊柳青,在從事水上營運的同時,開設一家小銀行,收入漸豐。

常言道,人走好運擋都擋都不住。嘉慶三年(1798年)秋,石萬程攜妻子高氏從南方運了一船小麥到北京,船到通州,狂風大作,氣溫驟降,河面結冰,舟不能行,糧船受阻通州一阻就是兩三個月,老兩口無奈,只好在船上過年。生意是做不了了,每天只能是上岸逛逛,河邊走走,望天長吁短嘆。

正月十八傍晚,石老先生正在河邊信步,發現一名少女手裡提著一個小包裹,獨自一人在河邊徘徊哭泣。石萬程本是良善之人,便商議夫人高氏將該女子收留下來,一同返回了天津。後來,夫婦倆見這小女子十分聰慧勤快,便鼓勵兒子石獻廷娶她為妻。既成石家人,女孩便將自己身世和盤托出。原來,她竟然是和珅府里的丫鬟,和珅被嘉慶皇帝捉拿入獄,全家查抄,唯獨這個小丫鬟逃了出來,而且帶來了一批貴重珠寶,正當流落到通州河壩舉目無親時,遇上了石家的糧船。

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小丫鬟帶來的不菲外財著實使石家的財富錦上添花,加上石家父子經營有方,不多久便發展成為了津門八大家之一。

小丫鬟進門以後,很討全家人喜歡。因她是旗人,全家上下稱呼她為「旗奶奶」。旗奶奶福大運大造化大,老石家歷代以來一直代代單傳,自打旗奶奶進門,一下子生下了5個兒子,可謂人丁興旺,家大業大。轉眼到了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認為老百姓不能太富,太富了會造反,並下了一道聖旨,規定了老百姓田產的最大擁有量。於是,老石家只好為4個孫子(其中1個夭折)分家:老大寶善立門福善堂,老二寶慶立門正廉堂,老三寶苓立門天錫堂,老四寶珩立門尊美堂。

自古道:富不過三代。石家子孫大多是紈絝子弟,分家析產以後,終日吃喝玩樂,寄生度日,坐吃山空。到清末民初,前三門的家道先後中落,只有石寶珩的尊美堂一支獨秀,其長子石元俊在咸豐十一年科考中舉,官拜工部郎中,但元俊以父老弟幼為名未曾到任,而是致力於家業經營,使得買賣興隆,資產巨增,並於光緒初年動工興建豪宅,即現在的石家大院。

後次子石元仕繼石元俊之後主持尊美堂,在積累家產的同時,努力結交權貴,擴大政治勢力,他娶了兩廣總督張之洞的侄女為妻,其子女也多與天津官紳、豪門結姻。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時,他又帶頭出資在天津辦「支應局」,使地方免除許多禍亂,因此受到清政府賞識,被慈禧接見,並賞四品卿銜、二品頂戴、賞戴花翎、湖北試用道,一時名重津門。而尊美堂經過石元俊、石元仕兄弟的持續50年的擴建和改建,直到1923年,這座規模宏大、建築考究的宅邸才得以建成。

石家大院見證了石家興衰。民國七年(1918年),石元仕過70大壽,大筵賓客,極盡奢華。次年,石元仕去世,其喪事在楊柳青地區規模空前,耗資巨大。當時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石家生意凋敝,地租難收,家道漸呈衰落之勢,其家人遂離開尊美堂老宅遷往天津定居。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石元仕夫人去世,因其娘家勢力不凡,喪事必得大辦,這無異雪上加霜,石家從此一蹶不振,靠變賣家產或舉債度日,至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石家大院的大部分住宅已屬他人。

時光荏苒,似水流年。石氏家族從1799年旗奶奶進門始,至1923年石家大院建成,前後125年,僅修建大院就花費50年時間,而從大院建成到變賣也不過20餘年。當年和珅府里的那個丫鬟給石家帶來的好運沒能延續下去,一個顯赫的家族歸於平淡,留下的只是一座超大的古老宅院,以其黯淡的色彩,向人們講述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和曾經有過的輝煌。(董聚山)

上圖:石家大院坐落在「年畫之鄉」楊柳青

上圖:精美典雅的院中之園

上下圖:書香濃郁的院落廳堂

上圖:曲徑通幽的庭院長廊

上圖:「知足知不足齋」警示了誰?

上圖:古色古香的戲劇舞台

上下圖:駐足在凝固時光里

(董聚山 攝)

此博文分別被推薦至新浪博客首頁「史話」

草根名博「草根大講壇」——


推薦閱讀:

和珅為何沒有株連九族,還能死有全屍?
鮮為人知的和珅
和珅臨死留寫下一首詩,暗示清朝即將滅亡
揭秘和珅受寵幾大要素
乾隆給和珅留有一道保命遺詔,當和珅入獄,打開後立即傻了眼

TAG:珠寶 | 和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