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範文:公共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源

習近平主席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刻闡述,其本質內涵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但實現「中國夢」,精神要先立起來。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國夢」的時代特徵,就是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成為「中國夢」的使者,需要中華民族對自身光榮、責任、使命的自覺,以凝聚強大精神能量。基於此,現階段「中國夢」的價值特徵是公共精神,其價值維度就是每一個人的那種關懷公共事務、公共事業和公共利益的責任意識與行為態度。基於「中國夢」的時代與價值特徵,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深刻把握公共精神的內涵。

公共精神是實現國家富強的軟實力。公共精神作為一種軟實力,是人們對共同的價值理想,堅定信念的依歸和不懈追求,是一種由內而外、潛移默化的力量,它能夠匯聚成浩然正氣,凝聚磅礴的正能量,散發著現代社會中的公民魅力。價值觀念、堅定信念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思想基礎。公共精神這種軟實力,最終為國家富強匯聚了更大的正能量。

公共精神是促進民族振興的凝聚力。就實質而言,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公共性」文化精神在理論上的深刻表達,是一個民族對共同的價值理想和堅定信念的不懈追求。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塑造與培育,在於該民族的社會化的「公共培育」,即全社會成員都參與到對公共理性與人文精神的學習、傳播和實踐中來,公共精神品質是培育民族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培育公共精神,可以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文明,是在國際社會中樹立大國形象的長遠之策。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喚起公民對公共理性、公共意識的培育、公民的責任心和參與公共事務的義務感,公共精神才能成為民族精神的根本價值取向。

公共精神是增強人民幸福的號召力。公共精神需要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參與。「公共精神本質上就是一種參與精神,由於公共精神並不是人的自然稟性,它不可能建立在私人生活經驗和情感的基礎之上,而只能建立於公共生活經驗和公共理性的基礎之上」。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將會自覺的參與和融入公共政治生活領域,本著自願自發的目的,以個人或組織的方式參與公共事務,同時在公共事務和利益的參與過程中,能更加確證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共同實現中國夢的願景,即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人民追求共同幸福的宣言書,是社會公平正義的起搏器。倡導並致力於社會公平正義,使個人努力有所依託,社會財富得到合理分配。社會公平正義的回歸,不同階層之間才能找到共識,才能化解社會積怨,增進社會和諧。

推薦閱讀:

中國古建築
印媒:印度欲加入中國主導貿易集團 或年內簽協議
報告稱2012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產總額83萬億
[轉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古城牆
中國海軍「省艦隊」:你知道你所在城市屬於海軍哪一艘軍艦嗎

TAG:中國 | 精神 | 動力 | 申論 | 實現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