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雲路:孩子心理不健康怎麼辦(圖)?
柯雲路答《中國孩子成功法》讀者問
孩子有病「根」在家長 家 長:我覺得有些心理問題表現在小孩子的身上,其實在我們成人世界也存在。很多毛病好像是孩子的,其實本身是家長的素質有欠缺、家長的心理有欠缺造成的。無論在孩子中還是在成人中,心理有疾病的人比例都是不小的,只是程度有輕有重而已。那種輕微的心理不健康現象,每個人多多少少在不同時期都會有。希望您就人的心理及成長問題多講一講。 柯雲路: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問題,其實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因為兒童在家庭生活,在學校生活,在社會中生活,所以兒童的教育實際上是整個文化背景的問題。 譬如,我們從小缺乏不同年齡段應該有的正確的性教育。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過去是封建性的文化,改革開放以後又引進了西方的東西,有好有壞。我們對孩子的性教育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整個社會到我們的家庭、家長都需要正確的觀念。很多現在看來心理上的不健康問題、心理疾病,是由小時候的性教育不到位造成的。 我認識一個大學生,他的神經症非常嚴重,焦慮、抑鬱。其病因就是因為他在初中階段有過手淫行為。因為缺乏健康的性教育,他沒有正確的觀念,使他產生了深刻的犯罪感。這種犯罪感一直控制著他,讓他覺得無臉見人。他現在的癥狀就是目光不敢正視任何一個人的眼睛。在生活中和人交往有困難、有障礙。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就是因為在小的時候缺乏正確的性教育和正確的性指導。 又譬如,現在的家長普遍溺愛孩子,同時又在不自覺地進行攀比,比如我的孩子有沒有其他孩子穿得漂亮?別人的孩子有了鋼琴,我是不是也給孩子買鋼琴?家長的攀比同時也造成了孩子的攀比,是我的父母對我好還是別的小朋友的父母對他們好?這種攀比常常對孩子產生額外的刺激和壓力。因為有可能我的家庭條件、父母的條件不如其他家庭:其他小朋友穿得比我好,他有鋼琴我沒有,或者他有什麼條件我沒有,這種刺激有的時候也會形成一種精神壓力。這種精神壓力就成為孩子心理上不健康的原因。 面對如此普遍的原因,家長都應該一條一條地衡量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沒有這種不正確的、不妥當的傾向。 又譬如,我們的家長在溺愛孩子的同時,常常又表現得非常專制,什麼都要管。 我認識一位家長,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孩子的來信做母親的每一封都要拆開來看,她覺得有這個權力。家裡的電話有分機,兒子在那邊接電話,她在這邊還要用分機聽一下,使孩子產生很大的逆反情緒。我還認識一位大學生,他的父母長期從事外交工作,他從小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恰恰是這個孩子對父母特別認同,他為父母感到驕傲。所以,並不是父母成天把孩子拴在身邊,孩子就一定能愛自己,理解自己。 >>>閱讀《中國孩子成功法》<<< 剛才講到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原因,指的是家長的做法。家長之所以這樣做,還有更深刻的原因。他為什麼會有這些對孩子不良的教育方式呢? 第一,許多家長並不懂得,一個人成功之外還需要健康。這個觀念是現在很多家長不明確的,總覺得孩子學習好,能考上什麼學校就完了。他們不知道,健康問題是孩子終生的一個重大問題。 第二,不懂得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樣一個綜合的結果。以為孩子長得壯,不發燒不拉肚子就完了。他不知道心理健康是個關鍵性的問題,對此一定要重視。 第三,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很多報刊做過調查,其中一份調查結果表明,有76%的青少年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還有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居然有90%的子女對父母不滿。這說明什麼?說明家長對子女並不了解,這是造成對子女教育錯誤傾向的第三個原因。 第四,他們不知道把孩子摟在懷裡喂著飯、溺愛著是有害的,許多家長從來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他一直這樣做。 第五,很重要的一點,父母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要警惕,就是說自己的人生萎縮了,對自己人生的前景、未來的生活沒有追求了,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以為孩子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一份安慰。這種思想要不得。 要改變這個觀念。所謂收縮自己的生活,收縮自己的人生,認為自己大局已定,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麼作為了,只有一個期望──把孩子造就好。這樣做的結果不但犧牲了自己,而且也對孩子不利。根據我的觀察,現在比較好的孩子大都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家長們自己的生活比較成功,同時他們對孩子不是太溺愛,但給予適當的正確指導,這是最好的。 所以希望家長們一定不要萎縮、收縮自己的人生。 第六,不僅是父母自己人生的萎縮,還有他們精神生活、感情生活的萎縮。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人生中精神比較空洞、空虛,或者愛的感情不夠──這個愛是多方面的愛,包括夫妻感情比較平淡,這方面得不到滿足,所以把所有的愛、包括精神上的空虛都寄托在對孩子的照顧上。可以這樣說,她在管理孩子的時候,其實還不是說孩子需要這樣,是她自己需要這樣。 因為你沒什麼事情干,只有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才有幸福感。因為你沒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愛情來豐富自己,你只好用對孩子的愛來豐富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使家長們失去對孩子未來成長的理性判斷。對孩子的溺愛、無微不至,與孩子緊緊地拴在一起,由此產生各種病態的情結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對孩子的學習和消費,許多家長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心理是家長的虛榮。他並不是為了孩子好而去買這買那,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別人家孩子有,他也要有。很多家庭買了鋼琴,只是個擺設,可是他寧肯犧牲其他的生活需要來購買這些東西。 這是一種攀比,這樣做的結果並不一定對孩子有好處。 美國一位著名的喜劇演員說過,他從學校畢業的時候,爸爸給了他一枚硬幣,說你去買一份報紙,從第一頁一直讀到最後一頁,把廣告都讀完,然後你根據這張報紙上的廣告去找一份工作。這位演員說,他終生感謝父親對他的這個安排。我們現在千萬不要因為做家長的虛榮,在這種攀比中對孩子產生不好的腐蝕作用。 第八,我們的這一代家長可能各有自己人生的坎坷,甚至自己在青少年時代學都沒有上完,同時大多沒有經歷過高物質消費,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我沒有上過大學,我沒有很好地享受過,但是我的孩子有了這些條件,這表明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這一切深刻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文化上的原因,使得家長不知不覺地、互相攀比地以對孩子有害的溺愛的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孩子,結果對孩子並不利。 希望家長們能夠對孩子採取民主的態度,在物質生活方面把我們的溺愛去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對他們的自主意識給予尊重。真正做到不溺愛,同時又比較民主,我們的孩子反而會發展得更好。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對這種溺愛式教育方式都有逆反情緒。你對孩子曾經很寵愛,有一天你發現這種寵愛造成了不良結果,你稍微想嚴厲一下、想批評一下的時候,孩子的反應非常強烈。 家長應該知道,一定要從比較小的時候,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針。如果你現在已經因為一些不妥當的教育方法,產生了不良的結果,那麼,現在要逐步調整。 調整的時候,希望你們的決心要下得快,做法則要溫和。 不要說昨天我溺愛,現在突然覺得這種溺愛有害,馬上一百八十度轉彎,孩子接受不了。就好像剛才那位母親,覺得原來對兒子過於溺愛,造成他的依賴心理、戀母情結,一下子變得很嚴厲,孩子也接受不了。你的決心下得要快,但是態度調整應該是溫和的、逐漸的,給孩子一個適應的轉換期——從現在開始改變,但改變的過程可以漸進。 >>>閱讀《中國孩子成功法》<<<《中國孩子成功法》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實用手冊。這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改變孩子命運的八大方法.這些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簡單易行,效果顯著。
推薦閱讀:
※向孩子吼叫的危害和後果
※有助於孩子學習的風水
※男人要敢於帶孩子,能挑戰傳統性別角色的男人最強大
※育兒:做對理解孩子的好父母
※為什麼小孩走路總要蹦蹦跳跳的,大人就不那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