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已無藥可救?老中醫給出4大飲食療法,健脾祛濕,見效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張韻明教授
陽春三月,空氣濕度明顯增大,再加上很多地區就像是沒有春天一樣,直接過渡到了夏天,天氣顯得異常悶熱,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經常會出現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癥狀。
很多人對這些癥狀可能不以為然,認為這就是季節的通病,也沒有對這些病症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等到身患重疾後,才後悔莫及,歸根結底,其實這都是濕氣惹得禍。
那麼濕氣的典型癥狀有哪些呢?
1、身體愛出油
正常人的頭髮是光澤、柔順的。體內濕起太重的人頭髮就會愛出油;而且無論春夏秋冬臉上都喜歡出油,摸上去能感覺到不光滑,油膩膩的。
2、小肚子比較大
其實這不是啤酒肚,這是濕氣重引起的癥狀。濕氣重會導致水濕滯留在體內,越聚越多,就會造成小腹處水腫,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小肚子比較大,那無疑就是因為濕氣重引起的。容易引起比如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動則汗出、肢體沉重等。
3、觀舌頭與面色
如果您在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那就基本可以確定為脾濕。健康者的舌象一般較為紅潤,舌面的舌苔薄白而清凈,乾濕適中,不滑不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您會在鏡子里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有些脾濕嚴重的人,會感覺口內黏膩,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腫或有下眼袋。
4、睡覺流口水
睡完覺醒來發現自己流口水這是脾胃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常見於脾胃不和、水濕停留、脾胃濕熱、胃熱上蒸,胃不好導致休息不好。
5、排便粘你是濕氣重的最大特點
大便不成形說明大腸有濕熱。產生濕熱的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吃得太飽或過於油膩、嗜酒、飲食不規律等,這些都容易損傷脾胃。
脾胃主管食物的消化和體內水液代謝。脾胃受傷,運化功能就打折扣,此時再大魚大肉地胡吃海塞,只會生濕助熱,日久形成瘀滯,化而成熱。祛除體內濕熱,要注重日常飲食的調理。
濕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些只是濕氣在身上表現出來的一些癥狀,濕氣通常是隱藏在人的身體裡面,一步一步的在破壞人的身體,傷人於無形之中,是最致命的,中醫認為:濕氣不除,後患無窮!對於濕氣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
你們要的乾貨來了,我們該怎麼祛濕呢?
1、茯苓+陳皮推薦食譜:陳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g,陳皮2g。
做法:茯苓、陳皮洗凈,放人保溫杯中,沖入熱水,等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兩者泡茶飲用,可健脾利濕,化痰減肥,健脾燥濕,化痰祛脂。
2、白茅根+紅棗推薦食譜:茯苓茅根煲豬瘦肉
材料:鮮土茯苓適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除困、清熱解毒。
3、黃芪+党參推薦食譜: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党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核,用清水洗凈黃芪、党參並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葯汁熬好後,去除藥渣,將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葯汁中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黃芪、党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夠祛濕,做成能夠養胃的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濕盛帶來的身體不適。
4、茯苓+陳皮
推薦食譜:陳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g,陳皮2g。
做法:茯苓、陳皮洗凈,放人保溫杯中,沖入熱水,等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兩者泡茶飲用,可健脾利濕,化痰減肥,健脾燥濕,化痰祛脂。
需要指出的是,食療法治療濕氣有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是濕氣比較嚴重的患者,建議還是及時選擇專業治療,避免引發更加嚴重的疾病。
祛濕的中藥調理法
中藥去除濕氣一直被廣泛運用,其中中藥膏滋效果首屈一指,其特點是無任何副作用,對於濕氣這種久治不愈的病症尤為適宜。中醫講究「知病治病」和「標本同治」,總體來說效果比任何一種都要好。
臨床常用祛濕膏滋《肖淑之夫陽清濕飲》,此膏滋主要成分有薏苡仁、茯苓、芡實、赤小豆等二十四味藥材,經過「三煎三榨」慢火熬制,最後以蜂蜜收膏製作而成,充分保留了原材料的成分,發揮最大的功效,每天只需取適量沖水即可,入口如蜜,回味無窮,此方來自中原地區百年肖家,距今有200餘年,不僅能去除體內濕氣,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增強人體抵抗力,極大的降低疾病的複發率。
很多濕氣患者服用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效果,排便順暢,精神氣色也逐漸好轉,此膏滋已在國家食葯監局備案,對於國內的患者而言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但對於國外的患者來說,郵寄有些困難。
日常祛濕小妙招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因為潮氣會侵入人體,導致濕氣加重。
3、飲食清淡少鹽,幫助腎排水。
4、適當午睡,促進身體排毒。
5、戒煙戒酒,減少內臟負擔。
推薦閱讀:
※秋意漸濃,保養宜祛濕養脾胃
※今日大暑,祛濕氣就是消暑氣
※夏季祛濕是首要 艾灸幫你去濕氣
※這個位置用手一推,就能祛濕(實用)
※「雨水」已過 養生注重健脾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