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息肉可能變腫瘤嗎?
息肉是肉眼所能見到的突出於黏膜的贅生物,好發於消化道。在病理組織學上,息肉可以是上皮的增生性病變、炎性病變、真性腫瘤,也可以是結締組織增生或腫瘤所致黏膜的隆起。息肉以長在大腸最為多見,從形態上可以分為帶蒂、亞蒂和廣基無蒂;從數目上可分為單發和多發。息肉大小可自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多發性息肉通常50~60個,患息肉病時息肉數目超過100個,多為家族性。首先說說上皮源性的息肉。食道主要是鱗狀上皮乳頭狀瘤和纖維血管性息肉。胃息肉大致分為以下6種。1.增生性息肉,其本質是反應性增生。2.錯構瘤性息肉主要見於青少年,可有皮膚黏膜黑斑或黑色素沉著。3.幼年性息肉,常見於兒童,成人也可以發生,稱為瀦留性息肉。4.異位性息肉,主要由異位的胰腺或十二指腸Brunner腺構成。5.炎症性纖維性息肉,是一種罕見的以炎症性間質為主要成分增生而形成的息肉樣改變。6.腺瘤性息肉,屬於良性腫瘤。因上皮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屬於癌前病變。可以細分為管狀、絨毛狀、管狀絨毛狀混合型。本腫瘤癌變率為10%~30%,其中以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小腸息肉的發生率遠遠低於胃和大腸,主要有炎性息肉和十二指腸腺腺瘤、胃底腺異位和胃黏膜異位形成的息肉狀增生。大腸(盲腸、結腸、直腸)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纖維性息肉,病變與胃息肉相同。炎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不會癌變,增生性息肉和Peutz-Jepher息肉癌變幾率很低。腫瘤性息肉包括管狀、絨毛狀、管狀絨毛狀、鋸齒狀腺瘤。目前認為,管狀腺瘤癌變率為5%,管狀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為2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為40%。類癌在腸鏡下,往往表現為小息肉。息肉除了上皮源性,還有非上皮源性隆起病變,比如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胃腸道間質瘤。血吸蟲卵性息肉是指血吸蟲卵沉積於腸壁並刺激上皮和結締組織增生而形成,其表面被覆上皮可以惡變為腺癌。總之,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息肉與腫瘤之間有著一定關係。如果長了息肉,尤其是大於1cm的一定要早切為妥,以防止發展為惡性腫瘤。切下的組織一定要送病理檢查確定息肉性質,以便進一步治療。
推薦閱讀:
※心肌炎有什麼最佳的治療方法?
※5-氟尿嘧啶-醫學百科
※朱迅得了什麼樣的病?
※同為醫學,涇渭分明
※「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