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散步 | 保羅?塞尚:現代繪畫之父,造就純粹持久的藝術

文 |立佳

編輯 | 子木

十九世紀末,許多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他們不滿足於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於是開始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後印象派從此誕生。

保羅塞尚

後印象派不是印象派的後期。換句話說,後印象派不是印象派,而是與印象派本質不同的、在印象派之後產生的一個藝術派別。後印象派包括許多藝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谷和高更。後印象派的根本觀點是反對真實的表現自然界的光和色,主張真實地表現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是後印象派的主將,被視為是現代藝術的先驅。常他是一位全新藝術觀念與形式的先覺者,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的藝術觀念,在畫家和觀者面前展現出全新的藝術理念與境界。在可以稱為是帶領19世紀藝術界跨入20世紀的橋樑。從成就和影響來說,塞尚是當之無愧的排在第一,是真正的「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 「現代繪畫之父」。象徵主義讚賞他作品的裝飾性;立體主義吸收了他的結構和多點透視法;抽象主義又尊奉他為開山之祖……他對藝術的貢獻遠遠地超出了他所處的時代。

塞尚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藝術觀點,這個觀點奠定了西方現代派的理論基礎。這個觀點就是,藝術不是真實的表現客觀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實的表現藝術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塞尚作畫,不僅用眼去看,而且用心去感。繪畫不僅表現眼睛所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表現內心所感到的。

塞尚出生於一個小商人的家庭,少年時期父親漸漸發跡,從帽店老闆變成銀行經理,而塞尚也因此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並按照父親的意願,進入了大學法學院。塞尚對於繪畫一直很有熱忱,但父親卻一直反對,而是希望他能夠繼承家業,勸誡他「人會因為天賦而死亡,卻要靠金錢吃飯」。塞尚雖然屈從了父親的安排,但依然陽奉陰違,偷偷作畫。

後來,父親發現塞尚實在沒有經商的天賦,加上妻子和長女的反覆勸說,他還是讓步了。塞尚如願來到巴黎,開始了他的繪畫生涯。他靠著父親每月寄給他的一百二十五法郎,艱難地維持著生活。

這個時期的塞尚處於彷徨狀態,一方面他喜歡古典主義繪畫,敬佩普桑那具有永恆而又無法動搖的魅力,同時又被浪漫主義繪畫的激情所感動,他試圖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到一起,並從中尋找一種新的穩定的結構關係。因此,他在古典主義的靜默和永恆與浪漫主義的激情和跳動中徘徊。

在巴黎期間,塞尚經常接觸到印象派畫家並和他們一起作畫,在馬奈的介紹下,塞尚認識了畢沙羅,與之建立了親密的友誼。畢沙羅建議他去戶外寫生,仔細的觀察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塞尚感受到了色彩與光線,並融會貫通了印象派畫家們發展出來的色彩與光線的理論。他不但向畢沙羅學習了使用細筆觸畫畫等技法,更重要的是還在作畫中體會到了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的感覺。

1874年,塞尚參加了在納塔爾照相館舉行的第一屆印象派畫展。該展得到的是一片奚落與嘲笑,塞尚自然也是免不了的。從1874到1877年,塞尚在沃日哈爾街120號那間租來的畫室里,渡過了一個安寧和多產的時期。

1877年,塞尚以16件作品參加了佩爾蒂埃街的印象派畫展,結果還是得不到大眾的認可。他的父親從來就不同意他搞藝術,也不贊成他與妻子奧爾唐絲·富蓋的結合,於是減少了給他的那點微薄的生活費用。塞尚因此比以往更加孤僻,索性閉門不出,將全部精力和時間用於繪畫,漸漸形成了個人風格。

塞尚夫人

塞尚拋棄了微小筆觸和微妙的色調變化,大塊地塗抹,以突出體積感,尋求整體的統一。他的作品在思考、把握和造形方面都達到新的境界。他努力創造另一個「真實」和「絕對的繪畫」,他要自己來安排視覺景象,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和審視自然,而不需考慮別人的感受如何。

塞尚希望用色彩重新創造自然,在1886年創作的《埃斯塔克的海灣》一畫中,塞尚既保持傳統繪畫透視里的近大遠小,又在清晰度上把景物拉到一個平面上來。他把形體著力簡化,並大大加強了線條和色彩,使線條和色彩在畫面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對塞尚來說,重要的是還發現人的眼睛是可以連續而同時地觀看一個景色,這就給予繪畫的結構構成以深刻的含意。用「色彩造形」,色彩代替了體積、顏色關係代替了明暗變化。他重視局部色調,用純色和各種色的對照代替顏色的混合、色調的漸弱和細微變化。「當顏色豐富時,形狀也就豐滿了」,他在一句名言中這樣宣稱。

《埃斯泰克的海灣》

此後的塞尚,經歷了兩個重要的事件:一件是他47歲時父親的去世,另一件是他50歲時,夫人離他而去。同時由於這兩件事的發生才使塞尚變成了一個徹底孤獨的隱居者,亦即促成他偉大創作之時刻的來臨。

《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

塞尚全心全意用色彩來塑造形體,表現空間結構。為了建立起一種穩固的關係,他不像印象派畫家那樣一味無窮地分解色彩,被動地淪為感覺的奴隸,而是非常注重色彩的概括與提煉,在表現感覺上是十分主動的。一方面是塞尚想從更深刻、更本質的層面來理解自然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塞尚創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中間環節——由客觀到主觀,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和結合。要尋找出「代表自然」的本質特徵,畫家必須通過視覺和大腦來整頓感覺,以期從自然中領悟出其內在的關係——固有的形式與秩序,進而生成既有理性結構又有直觀意味的創造性意象。在這一環節里,塞尚完成了從物質感覺到精神結構的內在轉化;進行了從混亂、相對、碎片、到秩序、絕對、堅實的視覺領悟。塞尚拋棄了尚在流行的俗套,完成了對西方藝術具有巨大影響的發明。

塞尚喜歡多次畫同一主題,目的是為了研究色彩在畫面中的結構關係,《玩紙牌者》是他多次表現的主題。表現出他在繪畫中追求厚重、封閉的建築感。塞尚是以「變調」來代替「造型」的,即是說,色彩的各個色域的有節奏變換加強了形象的塑造。他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理論,在他的領域裡取得了相當的自由。

《玩紙牌者》

家鄉的聖維克多山給塞尚帶來無數的靈感。在他看來認為:「自然的萬物都可以用球體、圓錐體和圓柱體來表現」,他晚年創作的《聖維克多山》(1904年作品)是一件具有抽象理性和結構分析的作品,以蒼茫的筆觸使繪畫的結構消失於無形。他將近處的森林、林間的房屋和田野、遠處的山巒和天空的浮雲,都進行體積上的綜合處理,以闊大的筆觸尋找基本的形體結構與塊面轉折,甚至把形象分解到一種難以體認的程度。這種近乎抽象化的語言是從對物象的理性分析中抽離出來的,他完成了由客體的自然向主體的表現的轉換。筆觸在這裡都變成了濃縮的塊面的作用更具有抽象表現性,輪廓線也變得更破碎、更鬆弛。色彩飄浮在物體上,以保持獨立於對象之外的自身的特徵。

《聖維克多山》 1904年

《聖維克多山》 早期作品

塞尚晚年曾經這樣說,「終我一生都在努力地探討大自然的奧秘。但是我的進步是那樣的慢,如今我又老又病,所以我活著之惟一可能與意義,也無非是誓以繪事而已罷了。」

1906年的10月的一天,塞尚在野外寫生時碰上暴雨,全身濕透。由此而引起肺病、糖尿病複發,數日後他與世長辭了,終年67歲。從此,塞尚終於不得不放下了他心愛的畫筆,也完成了他的宿願:「我希望能在作畫中死去……」他一生留下了近千幅油畫,500張左右的水彩和許多素描。每一張都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每一張都告訴你一個孤獨的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自畫像 1885年


推薦閱讀:

古典主義沒落了嗎?
醜化別人的日常
手繪-包包
留學女生把倫敦街景拍成表情包,搞笑又帶點心酸
畫畫?不一樣的賺錢方式

TAG:藝術 | 美學 | 繪畫 | 現代 | 散步 | 塞尚 | 純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