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推理辨證治舌痛

推理辨證治舌痛

推理辨證治舌痛
(轉載於《中國中醫藥報》2011.6.30)
□ 徐春麗 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 馮文全 山西中醫學院
  教材中的辨證用方是標準和規範的,臨證中的辨證用方是鮮活和靈動的。跟隨山西中醫學院第二中醫院高建忠老師抄方,每每能體會到臨證辨證用方的藝術性,舉例如下。  楊某,男,29歲。2010年9月11日初診。主訴舌心疼痛3天,無明顯誘因,余無不適,納可,便調。舌質暗紅,舌苔白,舌心未見異常,脈弦緩。證屬心脾濕阻火郁,治以清心脾、散鬱火為法,方用瀉黃散合導赤散加減。處方:藿香10克,防風10克,黃芩10克,黃連3克,竹葉10克,生甘草3克。4劑,水沖服(用免煎劑),日1劑,分2次服。葯後痊癒。  按:該患者表現為舌心疼痛,無明顯誘因,也無其他任何伴隨癥狀,舌象、脈象似乎也不具備典型特異性。如果從直接的辨脈證來看,幾乎無證可辨,類似病例在臨證中並非少見。高建忠臨證,特別重視方證對應,但在辨別方證時,又特別重視理論的推導。理論上講,從官竅與五臟對應看,舌屬心;從舌與五臟對應看,舌心屬脾。患者舌心疼痛,首先考慮心脾病變。舌質暗紅,傾向於熱;舌苔白,傾向於濕。把心、脾與熱、濕擱在一起考慮,可以辨為脾濕心火。該患者舌苔偏白,比薄白稍多點,但還沒到膩的程度,脈象弦緩,正常人也會出現該舌象、脈象,即看到這種舌象、脈象,不知道該病人有舌痛癥狀時,會當作正常的舌、脈。然而從病理上看,這種舌象在有癥狀時會作為辨證參考的依據,可以辨為脾濕心火。在臨床上,對於舌象、脈象,正常有其診斷的作用,異常也有其診斷的作用。本案中,脈象沒有典型的脾濕和心火脈象,但反過來,脈象也沒有從反面反對辨為脾濕心火,這對辨證也是有用的。  瀉黃散和導赤散兩方都出自宋代醫家錢乙的《小兒葯證直訣》,也都是臟腑辨證論治下的產物。瀉黃散組成:「藿香葉七錢,山梔子仁一錢,石膏五錢,甘草三錢,防風四兩」。治療脾熱弄舌。後人擴大其用,治療脾胃伏火所致諸症。原方劑量比較特殊,防風量最大,有認為重用防風者,是為發脾中之伏火,又能於土中瀉木也(小兒心、肝常有餘)。高建忠將該方的劑量比例適當調整,重用清熱瀉火之品,稍佐辛散之防風,配以藿香,常用來治療中上焦濕熱鬱火病證。本案中,高建忠在調整劑量的同時,對藥物進行了加減,即因其有溏便之嫌,減去梔子、石膏,加用了黃芩、黃連取其苦燥。導赤散原方:「生地黃、生甘草、木通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用治小兒「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切牙,皆心熱也。」錢乙制此方乃為小兒病證而設,由於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故治療小兒熱證需時刻顧護正氣,免用苦寒傷伐之品,也需顧護陰液,加用生地黃,清心利水而不傷陰礙胃,頗得兒科制方之要領。本患者為成人,沒有明顯傷陰,故去生地而用黃連。木通使用有諸多講究,高建忠常去而不用。  學習本案,體會有三:一是辨證之巧,於無證中據理辨出;二是選方之妙,兩方相合恰與證相對;三是用藥之精,兩方加減,葯僅六味。此種用藥的講究,學自於易水學派。

推薦閱讀:

Signal 11
《名偵探柯南》部分破案線索是否過於牽強?如何看待《柯南》粉絲群體?
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推理橋段?柯南·道爾軼事一則
命宮推理流月吉凶表
現實中真的有像福爾摩斯、柯南這種神探嗎?

TAG: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