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信 少林與登封的恩怨江湖
知情人說,少林寺與登封當地政府存在的矛盾,由來已久。按照少林僧人的描述,大多數時候,寺院選擇了忍耐。這一次,他們之所以放棄隱忍,是覺得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釋永信
少林寺僧人在齋堂用餐(大食 攝)
少林寺塔溝武校 (大食 攝)
釋永信 少林與登封的恩怨江湖
知情人說,少林寺與登封當地政府存在的矛盾,由來已久。按照少林僧人的描述,大多數時候,寺院選擇了忍耐。這一次,他們之所以放棄隱忍,是覺得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本刊記者 陳彥煒 發自鄭州、登封、少林寺
方丈恐怕已經洗過無數把臉了
山門緊閉。
大雄寶殿之上,佛像莊嚴,香火氤氳,燭照僧眾;供桌正中,端放牌位一枚,以紅紙包裹,上書「佛光注照政通人和禪宗祖庭基業永固之位」。經懺聲聲,佛號陣陣,一場祈願法會就此鋪陳。
這絕不是一次普通的宗教儀式。紅底黑字點明了要義——保「禪宗祖庭基業永固」。自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打動了在少林面壁的菩提達摩、受傳四卷《楞伽經》以來,禪才得以成宗,並在中國有了傳法世系。略通禪宗公案的人不難知曉:此處「禪宗祖庭」即代指少林。如此規模的法事也在佐證:少林正在遭遇一場滅頂之災。至少,僧人們如此認為。
慣以「功夫」名揚天下的這座千年深山古剎,終究還是選擇了最傳統、最篤正、最溫婉,也最應當的方式,行「佛事」來與「俗世」分庭抗禮。如今它要救贖的本體,是自己。
法會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親自主理,奉「功德文疏」一章,欲將叢林「1500年來所遭受的最大樁麻煩」稟明佛祖: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登封市千年古剎嵩山少林寺眾班首執事於本月二十七日帶領全體僧眾沐手焚香志心歸叩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仰願諸佛菩薩垂金色手護佑少林寺千年基業完整(傳承)拯救少林遺產被肢解瓜分之憂避全國寺產被瓜分之先河解破壞祖制毀佛慧命之危
公元二〇〇九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
主持法事沙門永信帶全體僧眾百拜
一天後,12月28日上午,100多公里外,河南省會鄭州。
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掛牌慶典儀式,在曾經政治氣息濃郁的老牌酒店河南中州賓館舉行。包括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港中旅集團董事長張學武在內的與會官員西裝筆挺,信步上台,共同觸摸立於舞台中央的水晶球;紅色幔布徐徐向兩邊退去,「港中旅(登封)」的金色標牌「千呼萬喚始出來」。
當眾人湮沒在鮮花、掌聲、鎂光燈中的炫目時刻,一雙手悄悄伸出,撕掉了觀禮席顯要位置上的一張姓名標籤。
「釋永信」就這樣被抹去了。
他理所當然地收到了請柬,又理所當然地爽約缺席。這天下午,少林寺的祈願法會還將繼續上演,並將成為每日例行的功課,直至祈願化作現實。
大和尚平日里不甚動怒,更鮮見發怒,實在氣極,他便起身遁出,用寺中冷水洗把臉,並將水三灌其頂。釋永信身邊的人說,這一次,「方丈恐怕已經洗過無數把臉了」。
少林寺被人給賣了
世人皆罵少林寺釋永信大和尚這些年選擇了商業化道路,使得清靜佛門地變為聚眾斂財廟,此次「上市門」再次喧囂而起,紛攘全國,少林寺方面人士忍無可忍,向記者透露大量內情。
他們說,少林寺與登封當地政府存在的矛盾,由來已久。按照少林僧人的描述,大多數時候,寺院選擇了忍耐。這一次,他們之所以放棄隱忍,是覺得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事實上,「少林上市門」的傳言早在2004年便鬧得風生水起。時任嵩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嵩管委)常務副主任的何宏波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解決了景區管理規範,建設好各項硬體設施以後,「少林寺將逐步過渡到公司化運營」。在機制理順以後,再引進戰略合作方,「並不排除未來運作上市的可能性」。
這種類似的表態從來就沒停止過,而網路上流傳的小道消息更是不絕於耳。2008年年初,無法坐視不管的釋永信借香港《大公報》澄清:「少林寺不會上市」,並批駁:「若捲入這種高風險的交易,有損佛教精神。」
此後,登封市委常委、嵩管委黨委書記裴松憲回應說,「要上市的不是少林寺,而是有關部門籌建的嵩山少林旅遊集團公司。」
擔任少林寺法律顧問長達11年的黃琨律師曾就此預言:涉及少林寺的事,無論真假,都沒有那麼簡單,「它不會悄悄地來,更不會悄悄地去。」
果然一語成讖。
2009年12月9日,登封市市長鄭福林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該市與港中旅集團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的有關事宜。根據次日印發的《登封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紀要》,會議將合資公司的名稱確定為「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主營「旅遊開發投資、文化產業開發、旅遊地產」等業務,「新公司爭取2011年上市」。裴松憲及多位副市長出席了會議。
據本刊記者調查,在新組建合資公司的股本結構方面,港中旅以現金入股方式控股51%,登封市政府以實物和現金方式占股49%,合資年限為40年。而廣受爭議的嵩山風景名勝區(含少林寺在內)的門票收入特許經營權「不再進行評估作價」,登封市「通過門票收入分成實現特許經營權價值」。
而登封市以實物方式參股的「國有資產劃撥範圍」包括了:少林、嵩陽、中嶽景區門票,旅遊運輸(中巴、電瓶車),少林景區遊客中心,少林景區停車場、電子門禁,禪居酒店及其他。資料顯示,作為嵩山景區的旗艦,少林寺僅門票收入一項,去年全年就突破1.5億人民幣。
知情人透露,港中旅與登封市政府其實在10月底即擬定了一份《合作框架協議書》,封面印有「絕密」字樣,禁止向外界走漏風聲。包括釋永信在內的少林寺僧人,對此毫不知情。直到互聯網披露此事並引起網民舌戰,釋永信才明白——「少林寺已經被人給賣了」。
背靠少林寺端上金飯碗
沒有人會否認,登封將整個嵩山景區「承包」給港中旅,是綁定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也沒有人會質疑,在港中旅的深耕細作下,嵩山景區將愈發財源廣進。
成立於1928年的港中旅(CTS)是四大駐港中資企業之一,旅行社、酒店、景區、度假村、高爾夫、客運及地產等是其骨幹運營業務,香港中國旅行社、深圳世界之窗等項目頗具知名度。2009年2月,港中旅即與河南省主要領導在香港簽署了「旅遊開發戰略合作協定」,一場席捲整個河南的旅遊開發大幕就此開啟。
12月初,港中旅董事長張學武與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在北京會面,就「深化文化旅遊合作事宜作出進一步安排」。雙方明確了一條前景光明的路徑: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是「開篇之作」,未來還將繼續合作,開發包括信陽雞公山、平頂山在內的一眾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選擇「少林」開刀,在局內人看來,是「必然中的必然,明智中的明智」。
近年來,少林寺的商業化運作為世人所矚目,經濟效益明顯,飽受爭議的方丈釋永信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備受關注。但不管少林寺得到讚賞還是遭到謾罵,當地政府總是其後的黃雀,只管發它的「功夫財」。
經過十餘年的打磨,登封業已形成了一條以「習武」為核心的驚人產業鏈。少林寺方面向記者大吐苦水,認為自己無奈且冤屈:在這個鏈條上,賺了錢,不會分你毫釐;挨了批,「屎盆子總會扣在釋永信頭上」。
12月30日上午8時許,少林寺管理層核心人物德印(應當事人要求,此處作化名處理)驅車帶領本刊記者由登封城區上嵩山少林。
車過207國道,一派壯景躍入眼帘:上萬名身著統一運動服裝的青年小伙兒4人一排,20人一列,步伐整齊地行進在路邊的緩衝帶上,時不時喊出幾句口號,氣勢逼人,如同閱兵演練。
這些年僅十幾歲的大男孩,絕大多數並非來自登封當地,而以山東、河北、東北三省及河南其他地區為盛。在綿延的隊伍中,女生和剛夠上初小年齡的「兒童」亦不鮮見。德印介紹,這些僅僅是登封「龐大習武王國的冰山一角」。
從鄭少高速登封出口處上207國道直至少林寺景區大門,不過區區20公里路程,沿途卻駐紮了近70所頗具規模的武術館校。當地人笑言:「登封最好看、最高級的建築都是武術學校。」
登封市體育局官員透露:截至2009年9月,在登封習武的常住學生超過6萬名,在冊學校58座,生源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按照平均學費標準和當地物價水平測算,每生每年至少消費6000元;親友探訪食宿費用每生每年至少1000元,僅此兩項即可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5億人民幣。這樣的估算還沒有將短期學員、外籍學員及組織對外演出所得統計在內。
而由此催生的上下游產業亦不容小覷。以習武器材、服裝的售賣為例,官方資料顯示:目前,登封市區就有武術器械用品商家200多個,年營業額逼近1個億。外人難以想像,這些動則以「億」作統計量級的數據背後,是一個東西長56公里,南北寬36公里,境內山地丘陵遍布、農業人口眾多的中部欠發達省份的縣級市。
毋庸諱言,登封能成為所謂的「世界最大武術基地」和「中國武術器材和武術用品集散地」,並將建成「世界功夫之都」作為其發展願景,一切全仗背靠「少林寺」。
登封全境的武術館校,僅從校名考證,便能輕易覺察出「極力攀附」少林寺的不爭現實,而有的名稱則足以混淆視聽,如「少林寺小龍武術學院」、「少林寺武術學校」、「嵩山少林寺南北武術院」等。按照少林寺方面的說法,這些明目張胆地打著「少林寺」旗號招生辦學的機構,與少林寺「毫無半點關係」。
過去,登封當地人喜歡說「咱是靠少林寺混個飯碗端」;現今,這「混」來的飯碗非金即銀。嵩山少林寺南北武術院對外招收5至25歲的男女學員,普通全托班學費每年11000至13000元不等,遠遠超過普通高等學校的收費標準。
而針對「上網成癮,逃學厭學,吸煙酗酒,打架鬥毆,有暴力傾向等不良青少年」開設的特殊教育班,每年則要收取12800至16800元不等的費用;外籍人士前來體驗習武,學期為一周的班級收取每人每天35美元,學期為一月的班級收取每人每天30美元。
在登封市市長鄭福林的腦海里,有一幅美妙的圖景:「通過實施少林功夫復興工程,全力建設以武術演藝、功夫動漫等產業為支撐的禪武文化產業園區,實施好國際漢語推廣少林武術基地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真正將登封打造成世界功夫之都。」寥寥數語,多次提及「少林」。
釋永信說,「真要追究起來,那要砸掉多少人的飯碗!」德印則告訴記者:「除了像前幾年出了『少林寺牌火腿腸』這樣令佛門無法容忍的事,我們才訴諸法律。即便告上法庭,也就象徵性索賠1塊錢。」借佛斂財愈演愈烈
錢,永遠是掙不夠的。就在少林寺山門外如火如荼地廣建武館、大發「少林功夫財」的時候,當地政府又在少林寺景區這個本體身上動起了腦筋。
「深山藏古剎,碧溪鎖少林」。作為「天下第一名剎」,歷史上的少林寺本掩映於中嶽嵩山之雲霧樹影間,靜謐幽深。當局為了便於遊客抵離,在少林寺山門前兩公里修建了一座碩大的仿古牌坊,牌坊以內即算作少林景區,「少林寺」一下子被擴大了數十倍,少林寺、塔林、初祖庵、戒壇四大最具價值的歷史遺存,僅成為正著力打造的該主題公園的一小部分。
土石道路被修成寬闊的等級公路,電瓶車來回運送旅客;彎曲的溪流,被人為改造成規整的水道。有學者撰文痛批:「整個景區,商業化、人造化、城市化現象突出,全無古寺悠悠的千年韻味。」
2004年前,這裡商鋪林立,達數百家之多,叫賣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強買強賣、以次充好、漫天要價乃至辱罵、毆打遊客現象時有發生,遊人怨聲載道,落下個「不來遺憾,來了後悔」的印象。短短13年間,少林景區人口迅速膨脹,原有村莊、居民點不斷擴大,建築面積由1990年的不足3萬平方米發展到近50萬平方米,直逼少林山門。
200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視察少林景區,對「不倫不類」、「慘不忍睹」的現實予以痛斥。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拆遷運動才姍姍而來。
拆遷之後,面對空空如也的大片景區閑置土地和零星散布其間的少量鋪位,有關方面又迅速轉變思路,改「薄利多銷」為「畝產最大化」,想出了「競拍」的招數。
在2004年4月的首輪競拍中,2350平方米商業用房,6萬平方米、1500個泊位的社會停車場經營權,被34位買主競得,總成交額3297萬元。這些商業用房被迅速用來開辦精品屋、普通旅遊商品店鋪及餐飲網點。
而到了2009年,一個可供遠眺達摩洞的望遠鏡機位也納入了競標範圍,一年經營權需要支付的費用高達6.8萬。少林寺常住院外正對山門的一家飲食鋪子,不足6平方米大小,主營泡麵、米線和瓶裝飲料,因其絕佳的地理位置,一年經營權被拍出了72萬的天價。
實地造訪這個「黃金」飲食鋪,一碗登封城區兩塊錢的麵條,售價整整翻了5到7倍,其他商品的價格,也遠遠高於市場水平。不過到了中午時分,還是有大批遊客到此就餐。放眼望去,此處確系獨家經營。店主談及天價競拍款也很無奈:「一年生意若超不過72萬,結局將是傾家蕩產,連口飯都吃不上了。」
與該店主同病相憐的人不在少數。魏柱(化名)今年花幾十萬元拍得少林寺門前的一處「快照」攤點,不論疾風勁雨,他都得拿著「樣板照」四處遊說,道盡好話,「自己都覺得特沒面子」,但面對已支付的高昂費用,他非得使出渾身解數,甚至還要不擇手段。
曾幾何時,少林「假和尚」橫行全國。當地有一幫農民眼見世人對少林寺的熱度,眼饞不已,削髮「為僧」,自詡為少林真傳弟子,兵分兩路:一路留守少林,撞騙遊客;一路「雲遊」四海,哄遍中國。
留守少林的假和尚,多來自少林村和中嶽廟村,他們外表裝扮得與「正規」和尚無異,常年活躍在少林景區內二祖庵、慈雲堂、十方禪院等地,與導遊勾連,採用「抽9簽」的方式,給遊客算命,騙取「功德錢」。
過去假扮過和尚行騙的鄭某告訴本刊記者:「他們(指假和尚)和寺內導遊、管理部門的關係密切。」
據鄭某介紹,「假和尚」們絕大多數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小學文化,但常年盤踞於此,早已熟稔察言觀色之術,一般信眾騙取300到900元不等的「功德」,對穿金戴銀的「老闆」、「太太」,報價則從3000起步,上不封頂。一旦遊客掏錢超過3000元,還會有人暗中跟隨,直到親眼看著遊客離開景區大門。
這麼做,是為嚴防遊客「幡然醒悟」,前往投訴中心舉報。一條「探子—導遊—假和尚算命師—監視者—保護傘」的脈絡清晰可辨。「假和尚算命」旺季最高一天能接待幾十甚至上百位遊客,生意好的時候,人均每天可以掙到四五萬元。
德印透露,不斷有上當遊客致電少林寺,尋求賠償,「少林寺百口難辯」。警方也曾多次介入,但要不了多久,便「死灰復燃」。「將心比心,成千上萬的被騙遊客,怎麼可能不罵少林寺?可我少林只能管自己的僧人,管不了外面啊!少林寺自古就沒人會算什麼命。」
如果說,景區商鋪、擺攤算命等權當是小打小敲,那麼,景區內的一些大手筆建築,掙來的金錢無異於天文數字。這些恢宏的復古建築,在聲勢浩大的拆遷中能夠得以保留,背景不容輕視。
由旅遊管理部門投資的「嵩山少林寺武術館」,和商務管理部門圈地興建後又轉手賣給私人的「十方禪院」,至今仍大門敞開,成為景區內人頭攢動的熱門去處。
由於少林景區現實行一票制,多景點捆綁在一起,這些本與「少林寺」無關的場所,坐落在少林景區核心位置,旗號鮮明,理所當然帶給遊人「同宗同源」的印象。事實上,100元一張的門票,少林寺提成30%,剩餘的70元就這樣被「強制」消費。
近年來,所謂的「少林寺武術館」在擴大演出市場的同時,配套建設了高星級主題酒店「禪居」,內設包括總統套房在內的高檔客房60餘間。
即便如此,這些新興的「盈利」機構依然在少林寺和釋永信的眼皮底下,繼續擴張。嵩山少林寺武術館現在還創辦了少林功夫國際表演部、少林功夫國際教學部、少林武術旅行社、寶劍廠等衍生產業。在新一輪重組過程中,這些「聚寶盆」將被悉數納入港中旅麾下。
「這難道不是在借佛斂財嗎?」德印自問自答,「少林寺就是唐僧肉,誰都想來咬一口。如果就是咬一咬、疼一疼,忍過去就算了。現在是來要我們的命了!」
少林寺的商業路徑
國內不乏名山寶剎。少林寺如今成為招蜂引蝶的「唐僧肉」,絕非純屬被動。
30年前,文革浩劫剛平復,曾經的嵩山千年古寺,只剩下幾進蕭條的禪院,十幾個老弱病殘的僧人靠著20餘畝薄田度日。很多時候,沙彌還要靠附近村民接濟。當年的老方丈行正赴外地公幹時,連坐公交車、住小旅館的錢都沒有,因為實在「倉中無糧」。
作為行正的親傳弟子,釋永信22歲便接掌法印,他當時想得最多的,便是儘早讓少林「脫貧致富」。這個出身於安徽阜陽潁上縣普通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卻精通插秧、拾柴、放羊之術的少林「史上最年輕住持」,由於在「寺廟經營」上過於超前,一度被人指為離經叛道。而他如此為己開脫:「大道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對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只能與時俱進。」
復旦大學青年學者白洋來自河南,專註研究少林現象已有不少時日。他總結了少林20年「大獲精進」的3個不容忽視的關鍵詞:一部電影、一場官司、一個稱謂。
在很多人眼裡,1982年風靡全國的那部香港電影《少林寺》,不光捧紅了李連杰,也讓少林寺這塊歷史招牌重回人間。票價僅一毛錢的電影,最終創下上億元的票房紀錄。
數字顯示,1974年到1978年5年間,少林寺共接待遊客20萬人;電影上映的1982年,遊客便漲至70餘萬;在「武俠風」橫掃全國的1984年,遊客更是達到了260萬。這讓釋永信看到,曾光耀古寺千年的「功夫」,在沉寂多年後,將會成為少林復興的不二法門。
商家總擅長於搶佔先機。《少林寺》熱播後,以「少林」名義興辦的產業如雨後春筍,涉及酒店、傢具、食品、醫藥、汽車、煙酒行業,甚至還有「少林寺火腿腸」、「少林寺羊肉湯館」等面世。與此同時,國門外也辦起形形色色的「洋少林」。
僅以日本為例,短短几年時間,當地人便以「少林寺」、「少林寺拳法」、「世界少林寺拳法聯盟」等方式搶注商標272項。2001年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的數據顯示:除香港特區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有「少林」商標的搶注和使用情況。
1994年,釋永信與漯河罐頭食品總廠打起官司,就「少林寺火腿腸」一事展開索賠,很快勝訴。這場官司被白洋解讀為少林寺正式「入世」的標杆。
德印解釋說,自古禪宗就是「不避世」的派系。在西方人的話語中,商業化路徑的精髓,便是ZEN(禪)。而釋永信自己喜歡講,「少林寺的出世、入世,就像一條船,一半在水裡,一半在水上。」
在多個公開場合,釋永信都表示:少林商標屢遭搶注和使用,是他後來運作公司的直接驅動力。「不成立公司,就無法註冊商標。」
1997年8月,少林寺成立河南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註冊經營範圍包括不動產、實業、建築運輸、教育與印刷等。5年後,「少林」被認定為河南省著名商標,不多久即升為「中國馳名商標」。隨後,少林文化傳播公司、食品公司、商標公司相繼開張,幾十個少林武術文化中心和武術館校在國外建起。
一個擁有相當規模的企業集團雛形初具。釋永信本人也收穫了一個充滿戲謔與調笑的稱謂:少林CEO。
釋永信坦然接受了這個稱謂。身處局外,你很難真正洞察他的「坦然」來自何方:是早已頓悟成佛、不懼流言、一心精進;還是沉浮商海、變千年古寺為千年老店、享受個人權欲?至今,沒人能說得清。
1996年,國內絕大多數人尚不知互聯網為何物,釋永信於國外首度「觸」網。一回到登封,他即要求手下僧眾籌建少林寺主頁。6年以後,少林寺官方網站正式上線。2003年,釋永信還在寺內藏經閣獨家承辦「中國互聯網新聞宣傳高峰論壇」。釋永信本人現在儼然一個E時代的達人:筆記本電腦、手機、數碼相機一應俱全,能熟練在網上衝浪。他的老友透露:「方丈的簡訊發得很好。」
德印面對外界普遍質疑少林寺的高度數字化感到驚訝。「這是中國佛教的傳統啊!古代佛門大師便擅長運用最現代的傳播載體。紙張發明後,佛家最先採用紙本抄經;印刷術發明後,佛家最先出品版刻文存。當下我們運用互聯網、多媒體,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如今,少林寺更進入電子商務領域。2008年,少林寺旗下全資子公司少林歡喜地(登封)有限公司在淘寶網上開了第一家網店。出售商品包括少林寺禪果、月餅、禪修服飾、習武器具以及少林創意文具等。最貴的商品,是標價9999元的《少林武功醫宗秘笈》,這是近年來少林寺禮贈貴賓的禮品。截至2010年1月3日下午的數據,這個淘寶網店的賣家累積信用達933,好評率97.8%。而在少林寺院內,「少林歡喜地」還開有實體直營店。
親近釋永信的人說,縈繞在方丈心中的煩惱,從來就不是「該不該商業化」、「該不該做公司」,而是「如何平衡商業與信仰,影響力與神秘感」。
除了精耕細作少林產業,釋永信還進行「收購兼并重組」。三門峽空相寺、南陽維摩禪寺、龍門山寶應寺、洛陽天慶寺、登封永泰寺、禹州開元寺等,都成為少林下院。總公司與分公司的關係得到確立。
2008年,昆明土主寺、法定寺、妙湛寺、觀音寺4所寺廟與少林寺簽署協議,「託管20年」,由少林寺向它們輸入人才、管理經驗,類似當下流行的「酒店管理公司」。此舉也開創了佛教寺院「加盟制管理」的先河。有香港媒體評價:「這是在用肯德基、麥當勞的擴張模式發展寺院。」
釋永信現在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心靈產品消費。」這幾年,「少林問禪」、「少林齋菜」、「少林體驗」等產品相繼問世。少林寺素餅銷售火爆,已進入一、二線城市的超市賣場。培訓專家、哈佛博士余世維將此解讀為「少林藍海戰略典型」。
少林寺的商業路徑清晰而又明確。釋永信身為「CEO」、「操盤手」,在創造了一系列「佛門奇談」和「企業管理範本」後,終於迎來了實力強勁的對手:在香港沉浮80載的大型上市公司。
德印說,國人對宗教、對佛禪懷有神秘,「少林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種神秘。」事實上,港中旅的到來,少林又拿出了這份「神秘」試圖抵禦,以期平衡。德印如此解釋少林堅稱不上市的原因:公司上市無非追名和逐利,「少林寺不缺名,至於利,和尚、寺院要錢幹啥?」
德印的解釋顯然有些無力,少林寺固然不缺名,但是若不為利,少林寺何必走商業化道路?
釋永信自己的表述,也許能看出其在「商業與信仰」之間的艱難平衡:我們即使營銷少林文化,也是將文化作為人類資產打理,而不是作為產品買斷。「不要說我具有商業智慧,這是使命感。」
但商業化自有其發展邏輯,當少林寺自身的商業化路徑遇到廟門外更龐大的商業化潮流時,釋永信如何保證自己不被裹挾而去,恐怕已不是涼水洗臉所能夠解決的了。
新版恩仇錄引而未發
繼釋永信「法會祈願」、「網路闢謠」、「缺席會議」亮劍之後,登封市長鄭福林開始出牌。作為父母官,鄭深知,網路瘋傳的「少林寺上市門」所引起的輿論地震具有何等強大的威力。
他表態:「必須強調少林寺是文物單位,不在合資範圍。登封與港中旅合作的原則之一,就是確保包括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在內的宗教、文物單位的利益不受損、不減少。任何宗教、文物資產均不會納入合資公司的經營範圍。因此,所謂的少林寺『被上市』純屬誤傳。」
他還高調回應了釋永信「少林寺應當免除門票」的提議:「完全支持和贊成取消少林寺門票。如果少林寺門票取消,登封市政府將承擔少林寺的維修責任。實際上,少林寺的許多殿堂都是政府出資恢復的,房產權都是政府的。」
鄭福林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他不能完全無視少林寺的抗議,不能敷衍強大的網路民意,更不能傷了已和自己「同穿一條褲子」的港中旅的心。在對少林寺做了一系列「絕對不會」的承諾過後,鄭福林話鋒一轉:
「對文化、旅遊資源,我們會適度開發、合理利用。同港中旅合作,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請世界知名企業同我們共同開發、利用和保護。」「隨著合資公司的壯大,登封各界利益還會得到相應提升。」
2009年的最後一天,仍然在鄭州,始終未能同時出現、面對公眾的三方——登封市政府、港中旅和少林寺,戲劇般地集體會見記者。釋永信也出人意料地坐上了官方主辦的發布會的主席台。
比武正式開始。
不過,在這場簡短的、儀式性的會見中,釋永信發言時間最短、說話最少。他一改先前的憤怒,溫和地說:
「登封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港中旅作為國有控股大型旅遊企業,與登封市政府合作,我們相信,必將造福一方百姓,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在這次港中旅與登封市的合作中,少林寺的合法權益已經得到保障。」「歡迎」一說是首次提及,這被外界解讀為「提前繳槍」。
真正表現出強勢的,當屬新成立的港中旅嵩山少林公司董事長薄寶華。他的話語直白:「公司將迅速擴大市場規模,達到年遊客增長率20%以上」,「開展禪武演藝、文化地產、文化產業主題公園建設」,「開展快捷酒店群、星級酒店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合資公司不排除上市!」薄寶華用一句堅定的話語證實社會各界的疑問。他將聲調提高了好幾度,意氣風發。釋永信則始終面無表情,連客套的笑容都難覓蹤跡。
就「上市門」引發的嵩山論劍,似乎已戛然而止。「重商主義」作踐少林文化
馬光遠
按照基本的邏輯思維,成立「嵩山少林」文化旅遊公司,明擺著的是利用「少林寺」的知名度搞商業運作,但無論是「被上市」的少林寺,還是港中旅以及登封市政府,都拿出一副「糊弄」公眾的態度,不由人不生疑。
僅以少林寺而言,這個自釋永信當家以後即大踏步邁向商業化的千年禪院,面對自己「被上市」的事實一再表示不知情。少林寺的法律顧問公開聲明,登封市與港中旅成立的公司與少林寺沒任何關係;釋永信也缺席了該公司的掛牌儀式。
登封市、港中旅和少林寺這三方當事人,面對公眾的疑問表現出的長袖善舞令人嘆服,但貌似平靜的背後又令人懷疑,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劍拔弩張和利益糾葛?
2010年1月1日,三方當事人終於在公開場合第一次就這個事情進行了回應。先看釋永信的態度,由之前的非暴力不合作轉為「支持」。至此,一場風波似乎風平浪靜,三方皆大歡喜,用登封市市長的話說,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既然如此簡單,為什麼在風波高漲的一個月時間內,當事各方又顯得如此詭秘。既然口口聲聲澄清與「少林寺」無關,名稱里卻明明白白有「嵩山少林」4字;既然一再聲明少林寺不能上市,公司的經營範圍卻包含整個嵩山景區。上市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對於公眾的質疑,其實只要拿出雙方的合作協議內容和公司經營範圍、章程等法律文件即可一目了然,何必如此和公眾「躲貓貓」。
其實,對於「少林寺被上市」的爭議,核心絕非是「各方利益關係不變」。嵩山是國有資產,是被保護的文物,不是各方瓜分的利益對象。在少林寺「被上市」的過程中,即使釋永信們一再表示不知情,受害者也絕非是一個利益主體,瓜分主體存在的「少林寺」,真正受害的是民眾對少林寺的文化認同和傳統價值觀的呵護,受害的是這種文化符號被商業所腐蝕。
釋永信之前的所作所為,讓民眾對其保護少林完整的宗教文化沒有信心。如果將民眾對此事的關注和強烈質疑解讀為「擔心門票價格上漲」,是極度侮辱民眾精神的行為。
少林寺的價值,絕非商業所能評估,利用宗教文化來賺錢,更是突破了商業倫理的底線,為世人所不齒。近年來少林寺之所以備受非議,和其違背宗教基本要義的過度商業化不無關係。
在我看來,這一次少林寺之所以強烈不合作,根本原因是登封市將其晾在一邊,使其不能參與利益分配而感失落,並非以佛的名義捍衛宗教文化。
我們不知道1月1日之前,各方當事人私下進行了如何的博弈和磋商,但從他們皆大歡喜的結果看,這一次,最後的贏家依然是商業。
(本文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 關於 少林寺 登封市 釋永信 的推薦閱讀:
※扒一扒!少林方丈釋永信的土豪佛珠都在這兒了!
※佛門「CEO」釋永信:功過爭議不斷(第1頁)
※釋永信功夫有多高?大弟子會金鐘罩鐵布衫 師侄單掌可刺穿厚牆
※釋清凈:少林釋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