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的五個「不等於」一、心理醫生≠救世主一些來訪者把心理醫生當作「救世主」,將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丟給醫生,以為醫生應該有能耐把它們一一解開,而自己無須思考、無須努力、無須承擔責任。然而,心理諮詢與心理醫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導、啟發、支持、促進來訪者改變和人格成長的作用,他無權把自己的價值觀和願望強加給來訪者,更不能替來訪者改變或作決定。真正的「救世主」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的。只有改變自己、戰勝自己,最終才能超越自我,達到理想目標。二、心理諮詢≠思想工作心理諮詢作為醫學中的一門學科,有著嚴謹的理論基礎和診療程式,它與思想工作是有本質區別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說服對方服從、遵循社會規範、道德標準及集體意志,而心理諮詢則是運用專門的理論和技巧尋找心理障礙的癥結,予以診斷治療,諮詢師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而不是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礙同時具有神經生化改變的基礎,需要結合藥物治療,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三、心理問題≠精神病心理諮詢在我國是一門起步較晚的新興學科,人們對它有一種神秘感。來訪者通常都是左顧右盼、鼓足了勇氣才走進診室,在醫生反覆保證下,才肯傾吐愁苦;或是繞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實的情緒暴露出來。因為在許多人眼裡,諮詢的人很可能有什麼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見不得人的隱私或道德品質方面有問題。此外,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對男性來說尤其如此。以上種種原因,使得很多人寧願飽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願或不敢前來就診。其實,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對這些問題如能採取適當的方法予以解釋,問題就能順利地解決;若不能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則會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這樣看來,心理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就這些問題求助於心理諮詢並不意味著有什麼不正常或有見不得人的隱私,相反,這表明了個體具有較高的生活目標,希望透過心理諮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迴避和否認問題,混混沌沌虛度一生。四、心理學≠窺視內心許多來訪者不願或羞於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動,認為只要簡單說幾句,諮詢師就應該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諮詢師水準不高。其實心理治療師也是人,他們沒有什麼特異功能窺見他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只是應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來訪者提供的訊息進行討論和分析。因此,來訪者需詳盡地提供有關情況,才能幫助醫患雙方共同找到問題的癥結,有利於治療師作出正確的診斷並進行恰當的治療。五、心理諮詢≠無所不能一些來訪者將心理醫生視為「開鎖匠」,期盼其能打開所有的心結,所以常常求診一兩次,沒有達到所希望的「豁然開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實際上,心理諮詢是一個連續的、艱難的改變過程。心理問題與來訪者的個性及生活經歷有關,就像一座冰山,堆積已久,沒有強烈的求助、改變的動機,沒有恆久的決心與抗衡,是難以冰消雪融的,所以來訪者需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推薦閱讀:
※大咖公開課 | 聽王浩威講你不知道的弗洛伊德
※心理諮詢——初診接待
※心理諮詢「費用設置」大學問(溫翠芹)
※強迫症咨客的原文分享
※NO.2 難,難,難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 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