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強元與轉型

日報

周報

雜誌

人民日報 2017年05月28日 星期日

往期回顧返回目錄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1946-2017)強元與轉型薛永年《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28日 08 版)《人民日報》(海外版)從國家文化復興戰略的高度,提出了「中國畫強元課題」,主張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以強化本民族主體文化的理念推動中國畫的發展,並且搭建了推廣「中國畫強元」的平台,舉辦「國風·文脈——中國畫強元課題10人學術提名展」及「中國畫革新經驗論壇」,就是其中一項有力的措施。我理解,辦展和研討就是要從學術和美術史上,以強元的理念思考中國畫的現代轉型,研究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畫的新成就,總結中國畫傳統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經驗。中國畫的古今轉型,不應該看作是對西方文化的被動回應,而是大勢所趨。其主流特點是:走既不盲目復古也不全盤西化的自信自強的道路。「10人學術提名展」中,年齡最大的周韶華屬於「20後」;王子武、陳家泠、賈浩義,屬於「30後」;李世南、盧輔聖屬於「40後」;田黎明、晁海屬於「50後」;最小的是劉慶和、延佳黎,屬於「60後」。老少兩三代作者,跨越了半個世紀,彼此的知識結構不同,人生經歷也有差別,但都在新時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有著鮮明的個人面貌。從對他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中國畫20世紀以來發展變化的連續性和延展性。中國畫的現代轉型,既離不開傳統,也離不開外來藝術。劉驍純在《關於中國畫的現代轉型》一文中分為三大取向:一是傳統文人書畫的現代轉型,二是引入西方古典寫實之法尋求中西融合,三是引入西方近現代藝術尋求中西融合。從大的方面,我贊成他的劃分,但這用來概括20世紀初到改革開放前比較合適,對於改革開放後近40年中國畫的發展,可以分得再細一些。請看,入選作品的創作年代,正好涵蓋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這近40年。這近40年,中國畫在前人基礎上的現代轉型,從融合西方的因素而論,除去西方古典寫實和西方近現代藝術這兩個方面,也還有西方後現代主義。從繼承傳統而論,除去劉驍純提到的明清文人畫寫意傳統之外,還有歷代工筆重彩匠心獨具的傳統、五代兩宋院畫精於體物的傳統、漢唐繪畫博大沉雄的傳統以及民間美術多姿多彩的傳統。20世紀以來到「文革」為止的中國畫轉型,大的取向有二:一是借古開今,二是融合中西。新時期的中國畫的轉型,借古開今中有了融合中西,融合中西中有了借古開今,舉凡優秀的中國畫家,都是在反思「文革」中,提升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對於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畫,我分得細點,具體為新文人畫、新水墨寫實,新大寫雄風、新彩墨造境,以及實驗水墨。提名的10位畫家,在藝術上各有建樹,分別代表了這些不同類型,可以結合此總結不同經驗。新文人畫,從古代文人寫意畫蛻變而來,但賦予了現代意識。畫家的創作心態既有對教化功能過重的疏離,也不乏對新潮美術西化傾向的反撥,吸收庄禪精神,通過歷史或自然的母題闡釋,使用不同於古人的筆墨,表現超越現實功利的文化意蘊與人生感悟,較重視個體性、抒寫性和隨機性。提名中的李世南,「文革」後通過反思寫實轉向了寫意,筆墨圖式越來越抽象,似乎是用畫筆與歷史、與自然對話,體現了對「天人合一」傳統哲學的感悟,我把他歸入新文人畫一路。盧輔聖是對文人畫有著深入研究的學者,其中國畫不是水墨寫意形態,而是工筆形態,富於寫意精神,意象單純,重視精神體驗而不是感官刺激,把看不見的東西畫成現實中的可見物,從而彌補造物缺憾。新水墨寫實,無論人物畫還是山水花鳥畫,都來自於徐悲鴻、蔣兆和的水墨寫實傳統,但通過反思「文革」時的主題先行,加強了繪畫性,削弱了情節性,在具象中也納入了一些非寫實因素,甚至也擴展了時空處理的自由度,同時開掘出新的水墨肌理。這類作品追求表現較深沉的精神內涵和較多樣的內心情感,推出了堅凝雄大的風貌和富於鄉土情結的面目。王子武的肖像畫,繼承發揚了蔣兆和以來的傳統,也就是寫實的觀念出之以寫意的筆墨。晁海反映了水墨寫實從一個方面的新發展——他不畫故事情節,只畫象徵性的肖像,把人畫成大山,把牛也畫成大山,意象深沉。新大寫雄風是大筆寫意畫,但不走後期文人畫的路子,上追漢唐藝術深沉雄大的精神性和善於包容的胸懷。其中的周韶華最有代表性,其作品不強調個人性,大開大合,對比強烈,既吸收版畫的概括,又利用西畫的構成,造成了構圖的大格局、大張力,突出民族文化底蘊的渾厚,有齊魯文化的浩氣,也有楚文化的浪漫。賈浩義的藝術,可能來源於梁楷式的簡筆潑墨,也吸收了西方的表現主義,畫影不畫形,有誇張,有變形,表現奔馬和那達慕盛會馬群的雄強動勢,滿懷高亢激情。新彩墨造境,大略淵源於近代融合中西的抒情型,不受水墨寫實的局限,把林風眠式的彩墨抒情發展為東方韻味的造境。田黎明吸收了中國「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和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外光,筆下人物一律是天真化的返璞歸真的意象。而延佳黎的黃土意象,在用色的微妙、朦朧和透明上接近田黎明,但不強調陽光而表現空氣氤氳;在淡墨積墨和表現一定的歷史感上,又接近晁海,但又不是那麼沉重蒼茫,而像是畫夢境。陳家泠在花鳥畫特別是荷花中走出自己的路。他的藝術與林風眠、吳冠中的彩墨抒情有一定聯繫,重視點線面的形式美,具有裝飾意味,顯然來自民間藝術,又吸收了西方的抽象因素和構成因素。實驗水墨突出的特點是:一方面向傳統筆墨規範和造型法則提出挑戰,較少受中國畫語言和媒質常規的束縛;另一方面從中國當代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積極嘗試借鑒西方現代藝術乃至後現代藝術,同時又能從本土的、民族的文化傳統中吸取養分,致力於表現以往被傳統價值觀擠壓或遮蔽的思維空間與感覺空間中的直覺、潛意識、心理幻境等。劉慶和都市題材水墨畫的創作,便調侃化地揭示了當代城市人的精神狀態。10個畫家在藝術中共同的經驗是,對本民族主體文化的確立,不是簡單地復古,更不是全盤西化,而是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中,比較重視精神性傳統如「天人合一」、思維性傳統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物質性傳統如重視材料與水墨性能的發揮,而且是綜合性地運用傳統。他們提供的另一方面經驗是,在拉開距離中吸收,在綜合傳統中轉化,在投身生活中消化古代傳統和外國的有益經驗,才能走出轉化創新的獨特道路。當然也還有一些問題,比如對於精神性的傳統繼承得較好,對於物質性傳統的挖潛發揮也較有成效,但對於藝術思維性的傳統還有很大的開掘空間。返回目錄 放大

縮小

全文複製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評報|關於人民日報社隱藏留言須知署名: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推薦閱讀:

娛評:崔永元轉型綜藝主持是悲哀
關注李可染3:轉型期畫風
王鑫:林茨論民主轉型與鞏固
美國評級下調增加中國轉型壓力
借力MPV謀求轉型 廣汽吉奧勝算多大?

TAG: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