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為什麼戀愛是個技術活兒?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電影海報大概十多年前,《慾望都市》的毒舌編劇們合作過一部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透露出愛與被愛的困局之一就在於,男女之間,隔著本沒有結局的懸疑小說。長久以來,女主吉吉的戀愛始於搭訕,止於曖昧,感情主要靠猜,約會基本靠等。她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女戰士,分不清真心和假意,卻永遠準備好賭上全副身心。酒吧老闆艾利克斯某天忍不住點撥:「如果一個男的不打電話給你,他是真的不想打電話給你,所以相信我的話,如果一個男的對你好像毫不在意,那他就是真的對你毫不在意,沒有例外。」熒屏外的女觀眾們同時如夢方醒:所謂心意相通,不代表事事雙方一致,反而是指彼此想表達的,都能夠瞭然。恰恰男女生而不同,只願君心似我心,倒是最難實現的。艾利克斯就是憑著這點「善解人意」,在情場上風光自由,時不時傳授吉吉一點兒戀愛技巧,順便解讀一下男人們的動作和語言。有意思的是,戲內吉吉通過熟稔的偶像劇推演她和艾利克斯可能的戀情,戲外我們同樣熱盼著電影能夠提點現實。除了共同在愛情地圖裡兜兜轉轉,我們和女主,不過差了一個戀愛教練的距離。只是,在劇本里活躍的愛情導師,無論最初動機多麼單純,最終都要成為女主的真命天子的。當時,約翰·格雷才是在愛情中深諳進退的大師,那句「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凝練了所有的訣竅。相較愛情喜劇的遙遠,他還有許多很接地氣的總結,諸如「十種最容易被男人曲解的抱怨」、「男人常見的六種警告信號」、「女人為什麼滔滔不絕」、《金星人火星人互譯辭典》……他堅信男女間需要一個高明的翻譯,因為彼此「對兩性的差異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助於減少交往中的矛盾,消除不必要的誤會,避免強人所難的舉動。」
我們大部分時候感受到痛苦,是覺得自己本不該被如此對待。約翰·格雷有一堆辦法讓你好受一些,他一邊像是總能及時傳來小抄的仗義鄰桌,陪同應對交往中的各式傷痛和尷尬;一邊又善意提醒,不要去批評你還沒理解的事情,愛不會讓你輕易傷悲,傲慢和偏見才會。後來再探討兩性差異的心理類書籍,大都附著一些交往技巧,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內容,即便是《親密關係》這樣經典的教材。比如第三章的主題概括起來便是:你會吸引誰,又會被誰吸引?男人確實容易喜歡上大眼睛、長頭髮、小鼻子、尖下巴和豐滿雙唇的女性,0.7是他們眼中的黃金腰臀比。女人們則不會僅僅因為男人的好身材受到誘惑,只有當他們能掙到體面的薪水時,異性的腰臀比才在她們眼中存有意義。自媒體上高個男性的照片往往比矮個更能得到女性的迴音,再加上男女都傾向前者高於後者,這就意味著,矮個男子要在婚戀網站得到與高個男子一樣的回應,只有賺更多的錢才能做到。我等凡人亦不用焦心,俊男靚女固然讓人搖擺,但我們多數還是更樂意選擇身邊的熟人、喜歡我們的人或與我們相似的人。如果單純企望約會成功,身著紅裳便能夠提高這種幾率。如果說《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用華麗的個人表達取代了真實的邏輯分析,《親密關係》則是嚴謹但不嚴肅的科學讀物,包涵兩性探索外親子關係、代際關係等更為豐沛的內容。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心理學家們是如何帶著對人類美麗的情感進行日常研究的,他們爭論「關係」原理和甄別偽科學時的執著,很難不令人動容。
儘管《親密關係》的作者羅蘭·米勒並不認同男和女的差異,誇張到火星距離金星般遙遠,卻並不否認:彼此認識多深,愛情才能有多深。看上去,無論多麼凌亂的情感糾葛,都能在這些技巧里收穫體面的了斷。但就像對待所有「成功學」類的建議一樣,我們似乎永遠對此保持熱情,卻未必身體力行。《慾望都市》第一季里,凱莉與Mr Big剛剛開始曖昧,她歪著頭半玩笑地求證:「為什麼你們男人都喜歡和模特約會?」Mr Big先是承認長相吸引力的定律,隔天卻特地跑到凱莉碼字的咖啡館,穿過擁擠的人群,一字一句地回復:「首先,紐約有許多美女,但實際上,後來你只想和那個能讓你笑的人在一起。」兩人相視而笑,彼此眼中有明星閃爍。即便八年後接著創作《他沒那麼喜歡你》,編劇也沒讓情場高手的人設變得討喜,在與艾利克斯的面質中,吉吉的態度很明確:「我也許是太敏感太會小題大做,但這至少說明我在乎,你覺得你把女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就算大贏家了?那樣你或許可以避免受傷,也不會出糗,但你永遠不會得到真愛,你沒有贏,你仍是孤身一人。我可能幹了許多蠢事,但我很清楚我比你離真愛更近!」這讓我想到身邊的一個玩笑。超愛買買買的閨蜜戀愛之前,她媽總會吐槽:「既然沒有男朋友,何必過分注重外在?」閨蜜戀愛之後,老媽繼續機智:「既然人家愛上的是內在,你就更不必過分注重外在了。」雖然我們都把這當做閨蜜被全力以赴阻止消費的段子來看,卻飽含誠懇的認知:藉助外力在他人眼中美好的同時,我們需要被愛上完全真實的自己。於是,我們既希望戀愛技巧真的管用,卻又偏偏覺得它不該實用。為了確保愛情的純真,我們寧願缺乏主見,認定一些頻頻出現的「真理」,然後開始等待,因為「如果一個男人喜歡一個女人,不管怎樣,他都會把她追到手」,「真正愛你的人一定不會讓你費盡周折去找他——他會主動送上門來」。人的一生,其實是在不斷失去的一生。最開始是溫暖的子宮、安撫的奶嘴,然後是玩伴、父母、子女和愛人。親密關係,安放了我們世間的所有牽掛,讓我們感受到被需要、被接納。這種情感聯結在時間的荒野里越牢固,我們就越不會輕易倒下,那些告別才會看上去有盡頭。羅蘭·米勒認為人際關係最簡單、最基本的特點便是「種類多樣,規格不齊」。親密關係存在了解、關心、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和承諾六項特徵。若任一要素單獨出現,親密關係仍然存在,但是親密程度會被削弱。所以,親密關係模式的實際存在多樣而複雜。「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那樣困難,還在於我們本來就是帶著分歧相遇。除了生而不同,我們被不同的方式養育、體驗過不同的壓力或挑戰,誰會是一張白紙呢。這樣獨一無二的我們,如果用教條套用實際,難免「往往過多關注形式和名義上的親近,兩個人的互動更多基於理性思考,對彼此的理解停留在行為表象,而不是其背後的依附需求和情感表達。」這在心理諮詢師史秀雄眼裡,是一種「假性親密關係」。
「要想獲得高質量的感情,對於親密關係的學習和反思是第一步。」兩個人相處,最可怕的是把某些開始當成結束,乍見生歡很是美妙,久處不厭才是根本。只能說,從愛出發也未必能使感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變得輕盈,當對錯立於情感之前,權力掌控比抱團取暖更為緊要,忍耐和不快周而復始,我們說許多傷害彼此的話,做許多錯誤的選擇,情感的資本消耗殆盡。如果先前對彼此多一些琢磨和對話,也許就不會讓忿忿不平的火苗蔓延到內心每一個角落。按克里斯多福·孟所說,大多數人習慣性地「忽略或抑制自己的感覺,偏向智力和體力的發展,以至於不管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或成就如何,在情感上都顯得不太成熟。」
每每接待自己的來訪者,克里斯多福·孟總先對他們所遭受的困擾給予肯定,這讓來訪者們又驚又疑:彼此傷害怎麼可能有意義呢?克里斯多福·孟告訴他們,無法體察彼此需求、進行情感表達、妥善管理情緒,是會讓人痛苦迷茫,但也逼迫著了解、應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或放手。所以,「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這種明辨的姿態,最為接近阿蘭·德波頓在《愛情筆記》中提到過的「成熟的愛」,「幾乎每一面都值得稱許」:「它的原理就是,敏銳地察覺到每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陷」、「充滿自我節制,不將事物理想化」。現代婚姻最多的狀況,就是彼此在結婚之前既不知道戀人如此複雜,又不足夠了解自己,最後,只能被拴在一起豪賭一個未來。
好在覺察到自己的局限,往往是事情將要變好的前奏:你的本質會慢慢滲入你的行為模式,影響你去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與活動。真的會談戀愛的人,也能正確把握自己的天分,然後,擁有很多很多的好時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