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祁派五行通背拳》系列教程

一、通背拳1、六路站狀2、六路行狀3、大連環4、小連環5、子午掌6、七星掌7、三十六手8、五十四手二、器械1、奇形通背劍2、奇形通背刀3、奇形通背短棍4、奇形通背梢子棍5、奇形雙手劍6、奇形雙手刀7、奇形判官筆附:《招遠武術》網站資料修劍痴:國民黨中將,軍統特務,少祁派五行通背拳集大成者。其徒弟傳人:王嘉儀→鄭劍峰→楊應業(招遠唯一)五行通臂名家--修劍痴

修劍痴老先生與張策是同輩人,修劍痴老先生師承許天和,許天和師承祁太昌,張策大師師承王占春,王占春師承陳慶,陳慶與祁太昌是同輩人,同出祁信門下,祁太昌系祁信之子,拳藝精進,且多有創新,後代父傳藝,繁衍一支,故稱少祁派。近代五行通臂拳少祁派之集大成者修劍痴先生;初名修明,字燕儂,號劍痴,後仰慕道家張三丰之名全一,遂易名修全一。1942年修老六十壽誕之拳照的親筆簽名即為劍痴修全一。修老是河北固安縣修辛庄人,生於1883年,卒於1959年。幼年聰敏好學,崇文尚武,家道殷實,學文讀過四書五經,學武既嫻熟科舉應試的馬上工夫,又精通馬下之拳腳槍棒。修老在拳序中說:余自幼好奇,喜聞人談遊俠事,稍長習武,刀槍劍戟,無所不學,覺無異能,乃毅然舍之,後客居琉璃河鎮,受異人傳授,得五行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在清代由河北祁信先師開始傳授。其子祁太昌在父傳基礎上,博採眾長,形成獨特風格,他所傳的通臂拳稱之為少祁派。祁信之徒陳慶,黃九經仍按祁信原傳之通背拳授徒,稱為老祁派。修老所稱之異人,即為祁太昌之高徒,通臂名宿許天和老先生。這是修老拳學生崖的一大轉機。自此修老藝業大進,專修通背拳,得其精髓,成為許天和門下的通臂三傑之一,名振南北。通背三傑為神槍許左梅,飛刀許永生,劍痴修全一。修老三十歲時因家道中落,開始雲遊四海。初為賞識者薦至賄選總統曹錕處謀事。曹錕系河北人,直系軍閥,軍中與府內之武術教官,親近侍衛多為其鄉人。當時有通臂名家河北劉玉春任曹錕親兵苗刀營之武術教官。苗刀因仿苗族所用腰刀而取名,此刀可劈可刺,可單持可雙拿,為通背上陣實用之刀法,為衝鋒陷陣肉搏之利器。當時曹醌於府內專設武館,宴請名師教自己的子侄。曹錕引修老至練武廳中,說:「修先生是不是用用功?」意思是要親驗修老的身手。修老隨即於廳中演練通臂拳的探背伸肩。探背伸肩是通臂拳放長擊遠,護中打中的基礎,俗稱通臂之母。曹錕先聘之武術教官在場見此拳式一出一進,象木匠拉手鑽一樣,非常簡單,心中按耐不住,問修老練的是什麽把勢?修老答曰:「鬼拉鑽」。又問:「有什麽用?」修老說:「學會鬼拉鑽,天下英雄打一半。」此教官:「願意領教。」雙方即於廳中交手。對方開始攻勢兇猛,招式凌厲,但交手未久,即顯出用力過剛,招式嫌散,步法欠活的弱點,修老即用迷魂掌引動對方上盤,隨以急浪推舟之勢發追魂掌猛擊對方之三尖九尾穴,對方被擊中後連退數步,為牆所依,才免傾倒,當場折服退出。曹錕大喜,當即決定修老比原教官所領將級軍餉再加一級,擔任府內武術教官。後因發生第二此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曹錕傾敗。修老辭館出遊,闖蕩東北,初到奉天,即現在的瀋陽。當時《奉天日報》登出新聞:修劍痴拳下關東。修老應社會名流及武術界之邀在奉天大舞台表演拳術劍術。修老自號劍痴,可見他對劍術的痴心鍾情,他曾出資大洋二百請名匠精工鍛成一劍隨身攜帶,夜間藏於枕下,終生形影不離。修老練通臂武劍「漁郎問津劍」時確有「渴虎獰龍氣,寶劍神駿鳴」的氣勢;練通背文劍「五行劍」時,又有「鸞鳳本高翔,回雪舞腰輕」的韻致。表演時意氣揚揚,如醉如痴,淋漓頓搓,全場轟動,嘆為觀止。表演後,有人坐馬車緊追修老住處,願出重金學此劍路,修老表示學劍可以,但學此路不行,因為這是我當場應感而發,即興而出的。國家優秀保留劍術套路,成傳銳所練的奇形劍,即為修老所傳。後修老與張作霖帥府武術教官胡某較技獲勝,恐其加害,連夜乘特別快車奔到大連。此後杭州國術擂台賽電邀修老赴會任裁判,當時大連的《太東日報》登出修劍痴南下裁拳的消息。修老到杭州後受社會名流禮遇甚隆。會後應湖南主席何鍵之邀到湖南,湘軍中的武術教官優秀者都與修老試過手,均為修老所敗。何鍵大為讚賞,禮聘修老在湖南國術館掌教,給予將級軍官待遇。1937年湖南召開全國國術擂台賽,請修老主其事。會場所懸的「集三湘七澤各路英雄,各顯身手;無五當少林門戶之見,方為豪傑」的對聯,至今傳為武林佳話。修老在湖南培訓旅級以上軍官,如63師師長陳廣中,旅長岳耀曾等均行拜師禮,隨修老學拳。此時,王子和師侍修老左右,朝夕演練,。沙國政在長沙講武堂,亦聽修老講課授拳。修老之徒在大連者有八人亦同往湖南軍中任校級教官,培訓中下級軍官。先師王耀庭先生也在其中。耀庭公諱榮彬,山東文登宋村鎮草廟子村人,十三歲在大連習武,二十四歲設館授徒,追隨修老練通背拳終生,藝業精純,尤擅擊技。我曾撰一聯:「擒縱自如靈猿氣,舒捲適意仙鶴神」,以述先師練拳時的風采神韻。修老在湖南期間帶耀庭公遊歷南方數省,遍訪名手切磋交流。修老自幼練習馬上功夫,擅知馬口。因而何鍵請修老到張家口以外為其購買優等戰馬。第一次歷時四月買回戰馬四匹。第二次又買四匹,歸途中因疾病流行,死了兩匹,加之戰亂迭起,道路不寧,修老無法回湘,就變賣馬匹作為盤錢又回到大連,重開通臂武館直到逝世。這一時期是修老通臂拳學全面繼承,融會貫通,使之理論化系統化,發展到一個新高峰的成熟期。也是他以大連為基地,廣泛收徒,大力傳播,培育傳人的收穫期。說修老是五行通臂拳少祁派集大成者,是因為修老第一次在傳統的法根,明堂功,老拆拳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既有單操,又有套路,既有站狀又有行狀;既有拳術,又有器械的通臂拳勢。總結出既有功法,又有招法;既有演手,又有散手的通臂拳法。特別是填補了通臂拳某些理論上的空白,融會了儒家,道家,縱橫家,陰陽五行家,兵家的思想精華,總結出了既有傳統文化深厚底蘊的大道理,又有具體指導操練平易近人的小道理的通臂拳理。修老對通臂拳勢,拳法,拳理的系統闡發,不但使少祁派通臂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為中華武術寶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放後,國家民族體育運動大會邀請修老參加。會中眾多武術名家請修老表演通臂拳,修老欣然應允,又即興表演了渾圓狀的探背伸肩,受到觀眾讚揚。1957年,修老應人民體育出版社之邀,以年邁之軀,寫出了《國術教範》書稿。1959年修老在大連病逝。修老留給我們一份豐厚和寶貴的通臂拳遺產,我們作為後學者應戒除嬌燥和輕浮,下苦功夫去解讀它,繼而進行全面繼承和發展,這不但是我們通臂同道的責任,也是我們對修老最好的紀念。武林布衣--鄭劍鋒天還沒亮,家住瀋陽皇姑區的鄭劍鋒就已經出了家門。他推著自行車,健步如飛地奔跑在寧靜的街道上。時光尚早,街上行人稀少,白天熙攘往、熱鬧非凡的瀋陽還沒有從睡夢中醒來,偶爾駛來的汽車的轟鳴聲會打破黎明前的寂靜,除此之外,就只聽見鄭劍鋒那「嗒嗒」的腳步聲。他跑出市區,來到十里外一個河邊的樹林里。這時東方既白,滿天彩霞,瀋陽郊外分外美麗。在漫天的霞光里,鄭劍鋒和他的徒弟們揮拳亮掌、舞槍弄劍,又開始了一天的晨練……數十年如一日,鄭劍鋒就是這樣刻苦地磨練著自己的通背拳;春風化雨,春華秋實,鄭劍鋒就是這樣默默地傳播著中華武術。「我本武術一布衣」鄭劍鋒是少祁派通背拳的第五代傳人,1986年在徐州全國武術觀摩表演賽中,他以一套冷彈脆快、剛柔相濟的通背拳獲得了金牌;他出版了《通背拳術》《秘傳216絕命手》《中國武術器械大全》等專著,還在日本發行了三盤通背拳的錄像帶;他傳授武藝二十餘年,弟子中在有體育院校任教授的,有當警察的,其中一個徒弟是派出所所長,曾經赤手空拳擒獲手執匕首的歹徒,因而榮立了二等功;他是國家一級裁判,曾經四次參加國家級比賽的裁判工作……然而,鄭劍鋒卻總是說:「我是一個普通百姓,是個業餘的武術工作者,是個武林布衣。」在他的名片上,乾乾淨淨地寫著「武林布衣鄭劍鋒」幾個字。「我最討厭在名片上寫上這個頭銜、那個傳人,以及什麼大師、名家之類的。自己吹自己,讓人看著臉紅。」鄭劍鋒現在是中國武術六段,雖然沒有評上高段位,可是他卻心態平衡。鄭劍鋒說,重要的不是這些虛名,重要的是能把中國武術傳播下去。1945年9月,鄭劍鋒出生在遼寧省本溪市。他的父親17歲那年闖關東由山東來到本溪,給日本人當勞工。1947年,鄭劍鋒兩歲,他的父母帶著他來到瀋陽。五歲那年,鄭劍鋒開始跟父親的好友趙永華學習武術。「那時,我還不懂得什麼是武術,只是覺得好玩兒。」趙永華當時也就二十多歲,是打把勢賣藝的,他教鄭劍鋒練習劈叉、踢腿、翻跟頭,從此,年幼的鄭劍鋒開始喜歡上了武術。八九歲時,他正式拜在瀋陽武術名家王樹璋老師的門下,學習少林埋伏拳,這一學就是十六七年。那時,鄭劍鋒練功非常刻苦。「我十五六歲時正趕上困難時期,吃不飽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我就開始出去拉人力車。從我家裡到幹活的地方步行得一個小時,我每天早晨五點多出門,拉一天車,下午五點下班,再到師傅那裡去練功,直到晚上九點多鐘才回到家。」就這樣勤學苦練,鄭劍鋒的武藝進步得很快。1960年,他被選入瀋陽市武術集訓隊,準備參加省里的比賽,如果成績好,就能夠進入省武術隊。可是當時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全國人都吃不飽飯,武術集訓隊訓練一天,隊員只能吃到一碗豆腐渣。萬不得已,武術集訓隊解散了。等到1964年瀋陽市武術集訓隊恢復,鄭劍鋒已經到瀋陽化工廠工作了,再也不練武術了。這一別武術就是十年。提起這一段往事,鄭劍鋒多少有些遺憾:「我這一輩子愛好武術,但是沒有機會從事專業武術工作。等我想干武術專業時,已經晚了,我的年齡太大了,只能是個武林布衣。雖然我是業餘的武術工作者,但是我有一個想法,就是要把我的一生交給武術。」探求通背拳真義從1964年到1974年,鄭劍鋒整整離開了武術十年。1973年,鄭劍鋒所在的瀋陽化工廠組織文藝宣傳隊,多才多藝的他自然成了廠里的文藝骨幹。鄭劍鋒自幼愛好廣泛,吹、拉、彈、唱都能來上兩手,還會編劇本、說相聲、演雜技。「12歲那年,天津雜技團到瀋陽演出,我的老師趙永華和他們中許多人是師兄弟,我就跟他們學了一段時間的雜技。」鄭劍鋒參加了廠里的文藝宣傳隊,在練習雜技走鋼絲這個節目時,鄭劍鋒發現自己這些年由於沒有練功,功夫荒廢得利害,腿上無力,蹲下去竟站不起來!於是鄭劍鋒就想重新鍛煉,找回丟失的功夫。可是,這時他的老師王樹璋已經去世了。在朋友的介紹下,鄭劍鋒認識了他的第二個老師王嘉儀。王嘉儀是「燕北大俠」修劍痴的徒弟,在瀋陽傳授少祁派通背拳。「在認識王嘉儀之前,我還不知道什麼是通背拳,以為我練的埋伏拳就是通背拳。王樹璋老師傳的是老祁式通背,他的技擊手法都是老祁式通背的手法,講究弓馬虛步的工整,比較剛硬。而王嘉儀老師練的是少祁派通背,比較柔和、快速,功架不像老祁派那麼工整,就像書法中的行書、草書。」原來,這通背拳發源於清朝雍正道光年間人祁信。祁信是浙江人,一個傳說是祁信參加反清義軍失敗後,隱姓埋名來到北京琉璃河,在一家姓都的大戶人家賣身為奴。有一年,都姓人家因爭奪碼頭口岸,和另一家族發生械鬥,一條大杆子上下飛舞,專挑人的虎口,轉瞬之間就把眾人手中的器械挑落,從而制止了一場械鬥。從此,在琉璃河一帶就留下了「杆子祁大戰琉璃河」的傳說。後來,祁信就開始在北京河北一帶傳授通背拳。這就是老祁派通背拳。祁信的兒子祁太昌在學習了父親的拳藝後,又遍游大江南北,遍訪高人隱士,博採眾家之長,把一些柔的、快的、技擊性強的技術糅合到老派通背拳中,形成了嶄新的祁式少派通背拳。祁太昌傳拳於河北許天河,許天河又傳給了修劍痴。修劍痴原來練習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極拳,他把這三家拳術融合到通背拳中,豐富了通背拳技術。修劍痴被稱做「燕北大俠」,在遼寧省大連一帶廣泛傳播通背拳。鄭劍鋒跟著王嘉儀老師系統地學習了通背拳及其器械。1981年,他在遼寧省體委參加了武術挖掘整理工作,「那幾年的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使我受益很大,我不僅拜訪了許多老武術家,如沙國政、陳盛甫等人,向他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還得到了許多老通背拳譜,通過研究老拳譜,我驗證了原來所學的通背拳。」談起通背拳,鄭劍峰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武術也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通背拳出現了老派和少派,這就是發展進步。到了修劍痴這一代,通背拳又有了發展。以前,通背拳是沒有套路的,1953年為了參加全國武術匯演,修劍痴創編了通背拳套路,當時在武林引起了軒然大波。原來的通背拳只有摔、拍、穿、劈、鑽五種手法,修劍痴把拳擊中的技術動作引入到通背拳中,還戴上了拳套,創出了明、暗、奇、絕的手激動,豐富了通背拳的技術。通背拳有人叫白猿通臂拳,是象形拳。可是修劍痴認為應該是通背拳,取力發於脊背的意思。這樣『通背』二字就變成了一種練法,解除了動物的局限性,人人都能夠接受。這是修劍痴的一個貢獻。」鄭劍鋒在不斷地探求著通背拳的真諦。「武術來不得半點假!」鄭劍鋒認為,武術不能講玄的、神的,「武術不是法術,也不是神術,更不是魔術。武術是靠真正的科學的練習法,練就一招一式的真功夫,它是不能超出人體功能範圍。」針對武術界對武術的神化現象和對某些人的神化宣傳,早在1986年,鄭劍鋒就在一家武術雜誌上發表了《武術來不得半點假》的文章。為了揭露武術界的江湖騙子,2000年鄭劍鋒給瀋陽電視台編了一個節目——《江湖騙術揭秘錄》。在這個長達八集的電視節目中,鄭劍鋒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揭露了假武術、假氣功騙人斂財的種種醜惡嘴臉。他的語言風趣、幽默,故事情節生動,針砭時弊一針見血,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他還在瀋陽警官學校舉行了一場揭露偽氣功的現場表演,公開表演了鋼錐刺目、鐵條刺舌頭等節目,然後當場揭露。「我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人微言輕。可是,對武術界的不良傾向,對那些假武術、假傳人,我是疾惡如仇。有一個人自己騙了一套武術,說是傳自春秋戰國初期,自己是多少多少代傳人。可是按他的演算法,他們家是一百年才傳一代。這不是睜著眼說瞎話嗎?「練武術的目的,不外乎是強身健體、祛病延年、自娛自樂、防身制敵、賽場奪魁。武術沒有什麼神秘的,武術不是超出人體功能範圍的神術。我還是那句話:武術來不得半點假!」修劍痴五行通背拳譜(一)通背之道通背者何也?通即通達之意、貫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動作之則。本由背,背通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手掌,手通指;肩背向下通腰,腰通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身通手,身通於眼,眼通心,心通神,神通意,意通膽,膽通氣,氣通血,血通筋,筋通力。力由背發,根在於足,始由足,貫於背,由背貫於指掌全體,內外貫通一氣,法則放長擊遠,此之謂通背。

術內含三大綱要:其一、基本勢法理;其二、要訣專恆思;其三、精粹陰陽五行。其中又分兩要部,謂之外壯與心意。外壯則分剛柔外,力壯則剛,以運使呼吸為功效;心意則以柔養氣鍊氣為要道,貴以柔,煉之則柔,用則含剛,隨力發氣,隨此則乃技擊之要道。以上之處,壯即是外表心意,即外表以勢為本,以法為宗。勢者形也,法者意也,學其勢必須得法,習其形務要明其意。要訣者即內心專恆之思也,其要專精不止,恆久不輟,思之於朝,思之於夕,無時不思,集思廣益。精神者即是陰陽變化之道,五行生剋之理,精神乃動作之妙,此真可為至善至極也。其他各異,形意有別,是以善學者,要識其內外之卑,明其外形之韜,得其內意之略,力求深造專精,而後可以得心應手,禦敵制勝,實妙無窮,學者宜明辨鑒諸矣。技術之要論學而時習貴乎專,闡明原理啟其端。恆心持久成功道,深造精到必勝權。欲求技術之精,貴乎專而已矣,恆而已矣,能專與恆,天下無有不成之事,何況區區技術之微哉。其要悉在於思,一尚思而不得,則再思、三思,則無盡思,任何艱難阻礙之事自能心神悟徹,得其妙理之深精。所謂思之思之,此乃深靠自得,專精自妙。訣即:技術神奇之金針金筏,不可尋常視之也。由此觀之,專一務與有恆,為百事之根。所謂思之思之,要言即專一恆,之意如是法,不求精而精,勢不求巧而巧矣。通背拳術之基礎通背拳術內中之意義,勢法理也,以理推求可以明陰陽變化之道,曉五行生剋之理,通於呼吸運使之術,達於養氣鍊氣之學,精於動靜虛實、剛柔急緩之妙,究其三折九扣之則,闡其五護八斷之法,且以奇出巧入之機,以進退趨避之捷,識其隨機應變之巧,得其迎機開破之訣。通背拳術基本之勢法為六種站樁、六路行樁。六路站樁即:乾坤樁、周天樁、子午樁、混元樁、五行樁、中和樁。此六路樁則分剛柔,剛者稱外樁,剛柔相濟,力發急速、冷彈猝柔者謂之心意,則柔多剛少,力出自然,柔緩靈活巧,通背之外樁心意由此而分也。乾坤樁、周天樁、子午樁為外樁;混元樁、五行樁、中和樁為心意。故六樁之法中各含絕技。乾坤樁之絕技為迅雷掌,其探背松肩、放長擊遠、先發制人,怒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周天樁之絕技為化擊炮(猿猴側身),其身法活泛、突屈、遁避(柔緩活),藏身躲閃似靈猿,身法似電運轉敏捷。子午樁之絕技為追魂掌,其縮身靈活,形如猿猴入洞,心毒眼尖、手腳銳利,奔其中門向裏鑽,擊其九尾三尖穴,應手使其閉氣神迷。混元樁之要訣乃一法包羅萬象,其內容陰陽變化無窮,隨機應變制敵萬無一失,可謂神異奇絕,惟一無上之妙法妙訣也。五行樁之精粹即五行掌摔、拍、穿、劈、鑽。五行掌之絕技為迷魂掌,專擊二目、三山(鼻),所謂一掌二掌連三掌,神仙遇此也難防。中和樁之道,用以中和掌,此則萬法合一(內含太極,無影、無形、渾圓一體、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謂以巧制強、以柔克剛、以緩應急),此技之神妙言語不能形容。通背技擊之六路行樁,何為行樁?動則謂之行,其要手、眼法、身法、步法,內含進步、退步、閃展步、連環步、激步、撤步、提膝步、鵲躍步、鶴行步、梅花步、鷂子串林步、猛虎驅羊步、搖身飛步、騰身躍步,足尖發勁謂之彈簧步,此謂行樁步法。六路行樁:一謂大鵬展翅,二謂猿猴出洞,三謂猿猴閃身,四謂十二珠炮,五謂一字連擊炮,六謂奇形化擊炮,此謂六路行樁。斯道之法宗,舊融新勢法變遷,以散勢化正勢,通貫串合成五種拳術,通背功、通背拳、通背掌、猿鵬奇勢小連環,其要上中下三則,反正單雙手法,一手變為六手,六六三十六手,由此推闡變化一百零八手,此外尚有操外之操,法外之法。鶴蛇之要論謂之通背七絕,奇形勢、中和掌,外有七種操法,鐵沙掌、硃砂掌。用藥水熏洗,反正摔、拍、穿、劈、攢,及運指之法,必須朝夕無間為要,功之自成矣。通背拳之最要者,手、眼、身、步、膝、背、胸、腰、足、腕、肋、肩、胯、心神意氣,血液筋骨皮,精神之動,伸縮往來,周身要合:與足合肘、與膝合身、與步合眼、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木由氣生,氣乃血生,氣旺則氣強,氣強則力充,力充則膽壯。眼為第八要,眼銳手捷,十指伸之似錐,蜷回似鉤,手背似鍋、手腕如棉、肘扣如環、兩臂如皮鞭,肩似風輪,背似蚋,胸似空洞,腰似蛇,胯似奔馬,膝似寒雞,腿似錐,動步尤如發動之彈簧。技擊之要訣:得其內外專精之道,內蓄精神情之意,外表運轉之形揣摩簡練,誠所謂窮天地之理,盡天地之術,極天地之妙,遷之魔魁,失其狡猾,雖勇亦莫能施其力,得其神術,體健神威,見敵不怯,臨敵不變,此之謂也。通背要論之《四要論》一、動靜論:動靜之則,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動靜之要,動時含靜,靜時生動,動極變靜,靜極變動,動則進擊,靜則待守,擊則急似迅風,令其聞風而傾,待則緩慢其變令人難測。靜以待機,乘機而御,動則奇擊令人不備。靜待蓄力,如伏炮動擊,發力如發炮,縮中含伸,蓄而後發,力發於背,力出氣隨,身動步隨,手動眼隨,動靜合宜,靜以待動,窺其勢而不動,則無奈我何矣。二、虛實論:虛實之要在於心不在於形。心若虛,形雖實也虛;心若實,形雖虛亦實。去實則攻擊,從來實則難攻,實則易破。若彼虛我實,性貪,貪則力猛,猛則出乎無虛敵,勢突變,手足失措,雖有智,變亦不及。法曰:虛實相應臨變制敵也。三、剛柔論:剛柔之則,剛居其一,柔居其九。古云:過剛則易折,用柔不可獨用柔,用剛不可獨用剛,用剛相兼用柔,用柔相兼用剛,剛柔相濟,剛中含柔,柔中含剛,柔進剛隨,剛退柔變而莫測動合之。四、急緩論:急緩之道,急似迅電,令敵難以防護,緩如陰陽,變化神奇,令人莫測。急則少變,緩則易變,急則失其意,緩則待其變,緩入急取,急退緩變,緩緩自然活變。彼若轉動我能隨之,急若不克敵勢,思變何以應之?法曰:臨敵應變須急緩相合,此之謂技擊之要道也。勢法之要論勢法之道以理為先,未有勢法先有理,故勢有善有不善之理,順無有不善之勢法;有精有不精理,順無有不精之法。是以善養者務要先明其理,自得精奇之妙也。欲求技術之精,宜日漸而進,敘次而入,切不可強求。乾坤樁勢法之要則歌訣:通背初始乾坤樁,放長擊遠敵難抗。大鵬展翅宇宙變,先發制人最難防。開始為正劈、反劈、悠帶、風輪勢、劈摟攉挑、回手、開手、披身打掛、迅雷掌,此法一至九、九九歸一。操法之要則:初始宜將身站穩,靜氣凝神,舌頂上齶,二目平視、頭頂項領,肩膀鬆開,舒胸下氣,氣下丹田,股道上提;身正腰挺,兩腿後綳,足趾扣地,左足在前,右足在後,兩足斜排,距離宜均;右手先發,左手下垂向前悠,臂探背松,肩合肘順臂舒腕,五指伸開;三尖要對,鼻尖、手尖對足尖,則單雙反正上下前後合左右,橫豎變換輪轉不停,一至九,由九合一。開始動作,右臂悠開,單手向前正臂輪轉不停,變法,隨身隨手半面向右轉,單手向後反臂輪轉不停;換左手不換步,不轉身左劈輪轉與前相同,動作不停。變法,右手向前悠,左手向下悠,兩手變換上下翻騰,悠起不停,隨勢而變與前相同照式不停,此之謂悠帶。兩臂如兩條皮鞭隨式變化,兩手左右分發,一手向前一手向後,上下悠起輪轉不停,隨式而變,身隨手向後轉,兩手照應不停,此之謂風火輪勢。兩臂如風火輪,上下前後輪開,兩臂摟挑迅速之急,左右相同,兩臂合攏,兩肘向裏抱身向前微伏,前腳足尖點地,後則微屈踏實,隨身悠起不停,如飛鳥展翅之形;變法,兩臂向上左右分開發動不停,兩足並齊,兩膝彎曲隨形而動,忽起忽落,忽伸忽縮,舒胸下氣。變法,兩足左右分開,平身站起距離合宜,兩臂向左右輪動不停,十字披掛前後,則膀背腰胯隨身而動,兩足尖變換碾勁,此乃腳尖似鑽,謂之披身打掛,尤如兩條皮鞭纏身。而後再變單手緩緩悠蕩,隨身而動如走線流星,腿隨身屈隨手起,又似鐵鎚忽急忽緩。急時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緩時則養精蓄銳,此謂之迅雷掌也。斯之法則,由一變九,九九合一,此乃專求精到之訣也。乾坤樁乃劈山之基礎,劈山乃乾坤樁之變化十三種,硬劈山、劈閃、劈展、劈山轉體、劈山摟摔、劈山攉挑、劈山反劈、劈山炮揮鑽、劈裏藏花,此法分,上為陽、下為陰,陰陽謂之變化也(塌肩墜肘力貫於手)。周天樁勢法之要則歌訣:身法要則周天樁,陰陽變化內中藏。柔緩活合輕靈妙,黏粘吸化柔克剛。共為十二要則:01、立鶴舒項(左右);02、迎鋒化手(掌扇)、順風掃葉;03、金龍合口;04、獅子張口(左右相同)、雙龍攪尾、正身飛虎攔路、吼獅發威;05、青龍探爪;06、順手牽羊;07、摸魚勢、鷂子入林、犀牛望月、獅子抱球、胸前掛印;08、圈腿轉身;09、蛟龍出水、燕子抄水(左右連環);10、搖山撼海;11、猿猴側身;12、野馬抖鬃、臂摟藏花、奇形化擊炮。操法之要則:開始挺起身立其形之意,兩足站立則與肩齊,舒胸下氣,兩手合攏,身隨腿曲,身向右轉半邊挪,兩手變化形似鶴立,三折九扣,前腿提膝。立鶴舒項之要則三折九扣之形,即臂向裏曲折,兩手合抱,手曲由口出,齊肩後臂、手護前肘,後肘護肋,身要折,前肩斜對後胯,肘對前膝,前腿提膝(宜虛)向裏合折,足尖點地,後腿微曲,似寒雞,前後兩足距離合宜,全體要則形似鶴立。迎鋒化手(掌扇)柔緩活合,要力發黏隨,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順勢而進擊;順風掃葉,此乃迎機而變,趁機而入。金龍合口、獅子張口,此乃迎機接取之法。雙龍攪尾,即隨機與前二勢大同小異。飛虎攔路、吼獅發威,此乃掩護、阻攔隨機而進擊之。順手牽羊之法與太極拳、八卦掌推託大同小異。青龍探爪含摸魚之法,此法身法腰部運轉柔活,內含趨避之巧。鷂子鑽林乃奇出巧入之法。犀牛望月,此則閃避;獅子抱球,此則合。胸前掛印奇出暗腿,圈腿轉身此乃隨。蛟龍出水,此則須左右連環勢法。燕子抄水,此則藏身伏避。搖山晃海,此乃化彼之剛,力則柔能隨而進之。野馬抖鬃之力乃解脫摟抱,周身發冷勁,冷似脫魚即冷彈力也。劈裏藏花即虛中藏實,暗裏藏奇,令敵難以防護。奇形化擊,此之為謂誆詐虛實化而擊之,此法不能言傳,只可意會耳。劍之法理劍, 以輕靈矯捷為上, 與一般短兵刃回異, 因刀可胡亂砍劈, 普通人習之百日便可應用, 但劍縱練萬日, 未得訣竅豁通大道, 仍是難以成功. 因此過去一般之江湖客多背刀走江湖, 鮮有用劍能者。古用劍要訣亦有提到, 凡習劍者, 首先須能內實精神, 澄心靜慮, 並習養氣之道, 一來可身心清明, 二來能輕身健體達強身之效. 再來要求身法上要能腰腿敏捷, 手腕靈活, 能做到此者方可入門習劍, 否則心猿意馬, 身手遲滯無力, 如此練劍只是徒費工夫, 日後無所成就。那麼過去的習武者是如何鍛鍊基礎的呢?當然不會是買本書學學看看光碟學劍, 這些都不會告訴各位基本的鍛鍊要訣, 因為拿把真劍手感上就與一般練慣用劍有所差異. 真劍可作為攻擊用, 結構上自然要夠堅實, 其造型玲瓏修長, 劍脊直挺劍身堅實, 這樣才能有貫刺威力, 斬劈上也才有足夠威力(此處劍的劈所講求的是一個切的意, 與刀的劈不同)。而非薄鐵一片, 抖彈發響軟弱不振. 再來其質量要好, 好鋼質重, 取之鍛打成一把三尺二的劍條, 再結合上述結構上的要求自然不會輕到哪去, 所以手腕上一定要有功, 若是手腕無力, 一把真劍都提不起把持不住, 還談何擊劍搏刺之技。下面介紹過去身法與腕力之鍛鍊法供各位武友參考。手的部份:先取兩厚實木棍, 此時以手腕為根劃圈搖之, 當然搖棒須依法度, 由小而大, 速度要求緩勻, 初使練習約十餘圈, 可能手腕就顯現疲態, 酸弱乏力, 此時當習之以恆, 循序漸進, 自然腕力有成。身步法部分:此處訓練法有二, 一是訓練身步法規矩, 二是練習輕身迅捷、平衡沉穩. 首先練步法, 其法先由教師傳授, 練至純熟後, 於黑夜時分找一空曠之地, 取大香頭一束, 依法植於地面, 此時點燃香頭, 依所練步法往來竄越其中, 要求是以不打落香火為基準. 初習時, 自然是碰得香頭亂顫, 火星紛飛, 不過此時要能靜心行之, 如能練至行完步法而不碰落香頭者, 身法已算初成, 且眼力精準. 再來取磚頭排於地面, 平鋪排呈直線, 習者於上頭走動練習平衡, 此時要求不可掉落. 久練習之可作急步行走時再將磚頭束起重新開始, 若立磚依然能疾快平穩行之, 那麼此基礎功也算是完成, 如能做到此功, 才有資格習練劍法. 否則兩手無力, 身形遲緩, 拿起劍來與唱戲花旦不就沒什麼兩樣?
推薦閱讀:

洪洞通背拳技【下】
山西兩翼通背拳(中)
通背拳「粘衣發勁」淺釋

TAG:五行 | 教程 | 通背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