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 「橋堅強」--錢塘江大橋70餘年屹立不倒
錢塘江大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錢塘江上。由橋樑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接滬杭甬鐵路、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大橋於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歷時三年零一個月時間,總投資540萬銀元。70餘年來,它任憑風吹浪打,巋然不動,因此一度被網民稱為「橋堅強」。
「能夠屹立至今,茅以升先生精湛的設計和當時嚴謹的施工功不可沒。這座橋的設計非常出色。」橋樑專家、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鄭凱鋒教授告訴記者,和現在大部分的橋樑不同,錢塘江大橋從鋼樑、構件到支座都可以更換。
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於橋樑事業,後又負笈美國,於康奈爾大學和卡利基理工學院專攻橋樑專業並獲博士學位。他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決心為中國人爭氣,架設中國人自己的大橋。
建橋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打樁。為了使橋基穩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個橋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樁,木樁立於石層之上。沙層又厚又硬,打輕了下不去,打重了斷樁。
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衝出小洞中受到啟發,採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衝出深洞再打樁的「射水法」,使原來一晝夜只打1根樁,提高到可以打30根樁,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
建橋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是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為一體。
沉箱上再築橋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開始時,一隻沉箱,一會兒被江水沖向下游,一會兒被潮水頂到上游,上下亂竄。後來把3噸重的鐵錨改為10噸重,沉箱問題才得以解決。
第三個困難是架設鋼樑。茅以升採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運法」,潮漲時用船將鋼樑運至兩墩之間,潮落時鋼樑便落在兩墩之上,省工省時,進度大大加快。
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的錢塘江大橋,建橋紀念碑的碑文記錄了這段悲壯的史實:「時值抗日戰爭爆發,在敵機轟炸下晝夜趕工,鐵路公路相繼通車。支援淞滬抗戰、搶運撤退物資車輛無算,候渡百姓,安全過江,數以數十萬計。
當施工後期,知戰局不利,因在最難修復之橋墩上預留空孔,連同五孔鋼樑埋放炸藥,直至杭州不守,敵騎將臨,始斷然引爆,時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當時先生留下『不復原橋不丈夫』之誓言,自攜圖紙資料,輾轉後方。」儘管茅以升為日軍炸橋後如何儘快修復大橋做了準備,但他沒想到的是,錢塘江大橋最終的命運竟是自己親手將它炸毀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點,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下午5點,日軍的先頭部隊已隱約可見,人群被強行攔阻,所有的引線都點燃了。隨著一聲巨響,錢塘江大橋的兩座橋墩被毀壞,五孔鋼樑折斷落入江中。
總長1453米、歷經925個日日夜夜、耗資160萬美元的錢塘江大橋,最終在通車的第89天癱瘓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軍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煙瀰漫中,拍下了炸毀後的錢塘江大橋。幾十年後,友永河夫來到北京,帶著對戰爭的懺悔,將他拍攝的這張照片親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
由茅以升主持建造的錢塘江大橋,堪稱中國現代橋樑建築工程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然而,為了阻止步步進逼的日本侵略者,茅以升不得不忍痛將通車僅一個月的錢塘江大橋炸毀掉。用茅以升本人的話說「就如同親手掐死自己的兒子一般」。
1946年,茅以升開始修復大橋。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當日,國民黨節節敗退,在大橋第5孔鋼樑下放置了炸藥,再次炸斷大橋。1949年5月杭州解放前夕,在杭州地下黨和鐵路工人的努力下,偷偷將炸藥量大幅削減,而且關鍵位置的炸藥引信被切斷。
最終國民黨工兵實施炸橋時,只破壞了大橋南側引橋附近的一段鐵軌,在大橋橋面上炸出兩個洞,大橋主體沒有受到太大破壞。此時解放軍第21軍63師已迫近大橋,國民黨工兵無法實施進一步破壞,大橋最終比較完整的回到人民手中。
1949年5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通過錢塘江大橋向寧波進軍。
新中國開始修復大橋
到1953年修復完成,歷時整整7年,遠遠超過了當初兩年半建橋的時間。
「1987年,錢塘江大橋建橋50周年時,父親再一次登上錢塘江大橋。他對身邊的人說,半個世紀前的往事彷彿就在昨天。」回憶起父親最後一次登橋,茅玉麟眼圈一紅,潸然淚下。
「那時父親已經90多歲了,眼睛不好,只能看到很近的東西,而且只能看到影子,所以他一直撫摸著錢塘江大橋的欄杆,沒有話,只看著遠方。」「我想他心裡肯定是非常激動的,或許他知道這將是自己最後一次登上錢塘江大橋,心情應該是很複雜的。」兩年後,茅以升逝世,享年94歲。
如今,杭州段的錢塘江上聳立著十座大橋,錢江二橋、錢江三橋、錢江四橋……。唯獨錢塘江大橋橋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輪山前。
由於建造年代久遠,為安全起見,錢塘江大橋已經不再作為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僅僅承擔一些次要任務。
最主要的鐵路交通功能由錢江二橋承擔。作為國家特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現仍由武警守衛。
普通遊客可到大橋上層(即公路橋部分)橋面遊覽,但下層即鐵路橋部分仍不允許隨意進入。
2006年05月25日,錢塘江大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解放初期,以升遇到的最大一件麻煩事就是私生活的曝光,據茅以升女兒茅於燕回憶:1950年時,中國掀起了「忠誠老實」運動,這給茅以升造成了沉重的思想負擔。
「忠誠老實運動」開始後,茅以升被迫向組織交代了他的「資產階級生活」也就是他置「外室」的情況。在公私生活完全不分的年代,是否交代自己的問題已經上升至政治覺悟的層面。在單位作出了交代,在家就不可能再隱瞞下去了,他不得不回家告訴妻子。
當時的新中國並沒有建立起尊重個人隱私的習慣和空間,也不給那些既成事實的家庭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方法,因此讓很多家庭陷入痛苦和矛盾之中。以升在晚年始終被子女和親友誤解,給他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大橋北堍,豎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銅像,人們永遠懷念這位中國傑出的橋樑專家、深沉的愛國主義者,人們也不會忘記錢塘江大橋的這一段慘痛的傳奇歷史。
茅以升自己也曾在多年後回憶:「自1919年12月,我歸國為社會服務,在幾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錢塘江大橋工程」。
半個多世紀以來,身為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式公路鐵路兩用特大橋,錢塘江大橋不斷刷新著安全行車紀錄,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設計之初,茅以升曾將大橋的壽命定為50年。然而從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錢塘江大橋已超齡服役29年,如今依然佇立錢江潮頭,巍然不倒。
屬於「橋堅強」的驕傲:從建成至今,錢塘江大橋被炸過多次,又幾度在戰火中涅槃重生。大橋至今沒有進行過技術上的大修。2000年的維修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也僅僅是更換了公路橋的橋面板。現在,每天從它身上通過的汽車依然達1萬輛以上,火車超過150列。
160萬美元的投資,又置身戰火紛飛的年代,當時錢塘江大橋的建造難度幾乎是空前的。「當時國力、設備都不行,但仍能造出如此精品,茅老的認真精神恐怕是當前社會十分需要的。」
(來源:養護在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