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故鄉路
《布拖彝人》組圖之一 蘇呷此色(彝族) |
《生活在洱海的懷抱》組圖之一 歐燕生(白族) |
《拉祜山寨過大年》組圖之一 許雲華(拉祜族) |
《傣家故事》組圖之一 李植森(傣族) |
《西海固》組圖之一 海 洋(回族) |
《蒙古草原的天地人》組圖之一 蘇德夫(蒙古族) |
《于闐》組圖之一 艾熱提·艾沙(維吾爾族) |
編輯解析:
「故鄉」,到底應該怎麼拍?「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創立者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曾經說過:只有50mm鏡頭才是標準視覺。不過對於像「故鄉」這樣個人感情如此濃郁的題材來說,拋開些微的像場差別,在拍攝時尋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比選擇用什麼焦段的鏡頭要重要得多。回到故鄉,兒時的人、物和事早已變得不再相同,你自然會選擇一個感懷而敬畏的姿勢,去拍攝每一幅作品。
在每天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故鄉」對大多數人來說恐怕只是一個遙遠的回憶。所幸的是,我們還有這10位少數民族攝影師,他們拍攝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園,他們的靈魂還系在家鄉。
12月22日,北京798藝術區「映藝術中心」舉辦「故鄉的路——10位少數民族攝影師聯展」。此次展覽匯聚了來自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白族、傣族、納西族、拉祜族、彝族、藏族等十個少數民族的攝影師。儘管他們的作品風格不一,卻都是攝影師對自己民族的人民、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對於這些少數民族攝影師來說,拍攝下自己民族生活中的常態,是他們對自我身份的詮釋,更是對自己故鄉的深沉凝望。
這些少數民族攝影師用鏡頭把故鄉拉近,影像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會勾起我們對自己故鄉的回憶,那裡有同樣的幸福、同樣的煩擾、同樣的平凡。這些影像就是一條條路,帶我們回家。
這次展覽選擇少數民族攝影師拍攝自己家鄉的作品,是希望傳遞這樣一個信息:觀者應該摒棄獵奇的目光,用淡然平和的心態走進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理解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就如同去理解故鄉對我們自身的塑造。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講,對多元民族文化的認同與留存,也是一條追根溯源的回鄉之路。
推薦閱讀:
※豆瓣歷史最佳十部古裝電影——夢裡的故鄉
※美天一篇《淚灑故鄉腸斷處》
※炊煙起處是故鄉
※晨起看故鄉
※切切故鄉情
TAG: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