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冠心病的體會
孫學文
北京市第二醫院
針灸的止痛作用,在針刺麻醉中顯示了明顯的效果。本文擬就針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方面臨床觀察體會予以闡述。
我院自75年10月起開展了對冠心病心絞痛的針灸治療和科研工作,並進行了心電示波超聲心動圖、腦電阻圖、甲皺微循環及血液流變學的觀察。至今共治療患者362例。曾對其中30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觀察和總結。從20餘年的臨床觀察與探討中,我們發現針灸療法不但對心絞痛有著明顯的止痛作用,並對血管緊張度降低、血液流出阻力減少,改善左室功能,改善冠脈及腦血循環及甲皺微循環均有作用。使缺血型心電圖得到改善,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治療效果。現將臨床觀察、體會總結如下:
一、臨床觀察
我院曾對30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進行了觀察和總結,結果如下:
㈠ 一般情況
⒈病例選擇:按1974年全國冠心病高血壓普查預防座談會規定標準選擇,冠心病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77例佔563%,女性123例佔47%;年齡40歲以下佔5.5%,61歲以上佔28%。
⒉辯證分型及論治:冠心病屬祖國醫學記載之「胸痹」,為冠狀動脈的血流障礙,但因臟腑功能,個體差異,及病因不同,其臨床癥候也不同,病位在心,但與腎、肝、脾等臟腑有直接關係。根據病人的證、因、脈、舌分為四型。
主穴:膻中透鳩尾,巨厥、內關(雙)、足三里(雙) 、三陰交(雙)、心俞(雙)、厥陰俞(雙)。
手法:以上主穴均用補法,膻中穴加刮針柄用補法,行針30分鐘。
療程:隔日一次,十次為一個小療程,三十次為一個大療程,以後改用維持量每周1-2次。
配穴:按中醫辯證分型取穴。
⑴陰虛陽亢:(主證):心前區悶痛或刺痛,頭暈、頭痛、耳鳴、眼乾、煩躁、肢麻、口乾、五心煩熱、盜汗、多夢、小便黃、在便干、血壓高或偏高、舌質紅、苔白或無苔;脈弦。
(治法):滋陰潛陽、疏通心絡。
(辯證取穴):主穴加用太中沖雙、腎俞雙。
(手法操作):太沖使用瀉法,針感呈酸脹沉重感,腎俞使用補法,得氣後留針30分。
(病例介紹):劉××,女,58歲高血壓病十幾年,血壓200/100mmhg陣發性心前區悶痛三年,3-4次/日每次持續3-5分,伴心悸、眩暈、耳鳴、失眠、口乾、便干,舌質紅,苔薄白,脈弦。心電圖為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針後八次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
⑵氣陰兩虛:(主證):心前區隱痛,胸悶、氣短、夜甚,心悸、乏力、動則法、肩臂酸楚,倦怠等,舌質淡、苔薄白少津,脈沉細、弱或結代。
(治法):調和陰陽、補益氣血。
(辯證取穴):主穴加氣海
(手法):以補法為主,針下得氣留針30分鐘。
(病例介紹):張××,男,52歲,陣發性心前區隱痛三年,每日十幾次,每次1-2分鐘,伴胸悶、氣短、自汗、倦怠,舌質淡、苔薄白、少津,脈沉。心電圖為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針後10次癥狀好轉,針20次後癥狀消失,針30次後心電圖大致正常。
⑶痰濕阻絡:(主證)陣發性心前區絞痛,伴咳嗽痰多、胸部滿悶,眩暈、心悸,時有噁心、納呆,頭重如裹、嗜睡、身倦,脘腹脹滿,小便不利;舌質淡舌體胖嫩,苔白膩或白滑,脈濡弱或弦滑。
(治法):理氣寧心,清化痰濕。
(辯證取穴):主穴配豐隆,中脘穴。
(手法操作):中脘用平補平瀉,豐隆以瀉為主。
(病例介紹):董××,女,44歲,陣發性心前區絞痛年余,3-4次/日每8欠持續1-2分鐘,咳嗽痰多,胸悶、心悸,脘腹脹滿,舌質淡紅,苔白膩,心電圖示慢性冠脈供血不足。經上方針後即刻感胸部舒暢,20分鐘後可見心電圖STⅡⅢavFV5由斜垂形0.1mv抬高到基線水平。TⅡⅢavFv5由雙相變為直立。
⑷氣滯血瘀型(主證):陣民性心前區絞榨樣疼痛或痛錐刺,胸悶、氣短、心悸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苔少、脈弦、有力或沉。
(治法):理氣寬胸、活血化瘀。
(辯證取穴):主穴加氣海、血海、膈俞。
(手法操作):以補為主,氣海加灸。
(病例介紹):趙××,女,51歲,二年來陣發性心前區錐刺樣痛,每日十數次,每次5-10分鐘,伴胸悶,心跳氣短,舌質紫暗,有瘀斑,苔少;脈沉。心電圖示左室勞損,用上方配穴鍾後一分鐘Tv5由負正雙相變為直立,患者即感心胸舒暢。
⒊臨床療效分析:按79年修訂的療效判斷標準分析。
⑴心絞痛療效:本組300例經一個療程治療後,顯效者204例佔68%,改善者為84例佔28%,9例無變化,3例加重,總有效率為96%。
⑵心絞痛癥狀與療效的關係:按心絞痛癥狀分級,中度為183例,輕度為57例,重度60例;從療效看:輕度者100%,中度者95%,重度者95%,經統計學處理三組之間的療效差別不顯著(p<>
⑶心電圖療效:300例中心電圖有缺血型改變者201例,心律紊亂者51例,陳舊性心肌梗塞者48例;其中顯效57例佔19%,改善93例佔31%,無變化138例佔46%;加重12例佔4%,心電圖總有效率50%。
⑷治療後硝酸甘油停減情況:300例中在治療前經常服用者261例,經治療後停用者210例為80.5%,減量者42例佔16.1,無變化9例佔3.4%,尚無加量者。
我們在對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中,按中醫辯證所分的四型,對我們的醫療實踐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受機體、環境、治療諸因素的影響,其癥狀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也要隨症改變我們的治療法則。
㈡對針灸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觀察總結
針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00例,癥狀總有效率96%,對心電圖缺血型改變的有效率50%,從對300例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明顯看出針灸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作用。
㈢針灸在搶救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作用
在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數小時內,由於大量的心肌缺血引起劇烈的疼痛,往往在使用藥物收不到滿意效果時,運用針灸治療可以收到滿意效果,且可減輕病人的恐懼感,即可降低心臟反射和心臟交感神經興奮,使心率減慢,從而減少了發生心律失常的機會。在搶救急性心肌梗塞中配合針灸即可減輕心肌的損傷程度和縮小損傷範圍,又可減少合併症的發生。例如:患者朱× 男 65歲 因急性前壁廣泛心肌梗塞住院,心前區絞榨樣疼痛持續不緩解,大汗淋漓,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煩燥不安;舌質紫暗,有瘀斑,脈細數。經靜點罌粟礆,肌注杜冷丁仍疼痛不止,針灸用理氣寬胸,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法,病人針後5分鐘痛止,以後每日針灸一次留針30分鐘,經10次針灸後病情穩定,未發生其它合併症,住院一個月後病情穩定。二年後隨訪,病人可騎自行車外出購物。
二、體會
⒈祖國醫學認為冠心病屬「本」虛「標」實,在臨床的觀察中發現,儘管引起冠心病的病因、病機、及癥候各有不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症,臨床表現為心絞痛、舌質紫暗、瘀點,在甲皺微循環中可見微循環障礙,血流變學觀察可見血液粘度增高,紅血球電泳率降低,血脂增高。在辯證中應掌握「虛」「實」,分清「標」「本」。「標」實應區別痰濁、血瘀的不同;「本」虛又應區別陰陽氣血虧虛的不同,本病的治療原則應先治其標,後顧其本,必要時可根據虛實標本的主次,兼顧同治。祛邪治標以活血化
瘀,溫通胸陽,泄濁豁痰為主,扶正固本用溫陽補氣、益氣養陰,滋陰益腎為法。
⒉我們在治療冠心病的過程中,採用了陰陽經、表裡經,「俞」「募」穴相匹配的配穴原則。取心包的「俞」穴厥陰俞,與其「募」穴又是氣之會穴膻中相匹配,起行氣活血之用,取心的「俞」穴心俞,與其「募」穴巨厥相配合,使臟腑的經氣得以疏通,以上的穴可達溫陽補氣,益氣養陰扶正固本之效。足三里可益腎補氣血,燥濕祛濕;三陰交有通經、行瘀、活血化濕邪之功。且為肝、脾、腎三經交會處,故能補脾之中,間接可補肝陰腎陽;內關則可瀉心包絡,清心包解胸中熱,利水化濕,以通其瘀塞,則氣通暢。三穴合用可達祛邪治標、活血化瘀,溫通胸陽,泄濁豁痰的作用,選以上七穴為主穴合用,可達「標」「本」兼治的效果,我們針對機體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採用調和陰陽經、表裡經以及各經脈臟腑間的聯繫,使氣血調和平衡起來,這一治療原則的正確,在各種客觀指標的觀察中得到了證實。
⒊冠心病心絞痛是由於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缺血引起。要緩解冠心病心絞痛,必須消除心肌的缺氧狀態,想達此目的⑴要增加冠脈流量,改善供氧。⑵降低心臟工作,減少心肌的耗氧。⑶減少外周阻力。在觀察中我們運用了超聲心動圖、腦電阻圖、血流變學、甲皺微循環等手段,對冠心病患者針刺前後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針刺後左室後壁振幅明顯增加,左室排出量明顯增加,血管阻力降低,血流在動脈管內受阻情況減輕,血流通暢,血液粘度降低。所以針刺對冠心病的治療作用是由於針刺改善了血液粘度,降低了血管阻力,血流通暢,外周微循環得以改善,增加了心輸出量,減輕了心臟的前後負荷,降低了心肌耗氧量,調節了循環血量,改善了冠脈循環,心肌缺氧得以糾正,使心絞痛緩解。
總之,開展針灸治療冠心病的二十餘年,我們體會到,針灸治療冠心病是一種「標」「本」兼治的好方法,不但平時治療效果好,在搶救病人時更發揮它的威力。經治療後的病人心功能明顯改善,獲得患者好評,針灸治療冠心病,為無藥物介入下改善心功能方面開闢了一條途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