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是性價比最高的社交方式

每天一本書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我將用一篇文章的長度,來向您講解書中精髓。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怎樣才叫會說話:掌控話語權的13種溝通技巧》。

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往往體現了其內在的修養和思維,波斯詩人薩迪曾說:「因為有言語,你勝於野獸,若是語無倫次,野獸就勝於你。」

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和自己「談得來」的人一起共事,因為這意味著更容易相處,說話是一件平常事,但它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

但現實是張口就是網路段子的人越來越多,能好好說話的人越來越少,不懂幾個熱門的梗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

但我們真的要每天活在熱搜和被製造出來的新鮮話題里嗎?每天不停地刷手機給自己吸收大量的信息量真的能讓自己變得受人歡迎嗎?

答案是否定的。

說話,也是一件要認真對待的事。美國知名溝通學諮詢專家艾倫·迦納,在他的著作《怎樣才叫會說話:掌控話語權的13種溝通技巧》中講述了13種可隨時練習的溝通技巧,幫助你改善人際交往,學會說話的藝術。

和卡耐基、希爾寫的一些書不同,這本書很實用,都是一些具體的措施,需要不斷地實踐。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體會說話的進階之道。

開始一場談話

我們在生活中有時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而錯失一些重要的機會,儘管我們會試著在開始談話前在一旁默默演練著「完美的」開場白。

但有研究表明開始一場談話時你說的內容並不是那麼重要。只要你的開場白內容不過於消極,普普通通的言辭就足矣。

重要的是你要抓住交流的機會,讓彼此能聊得下去。如果對方也饒有興趣,他會提供一些自由信息,讓你們倆能找到共同點,把關係拉得更近。

其實想開場白很簡單,不外乎三個話題:場景、對方和自己。想好話題之後你就可以開始你們的交談了,可以用「提問題」、「發表意見」和「陳述事實」這三種方式開始談話。

上面說到的三種話題中,談論場景無疑是展開對話的最佳選擇。它不會像談論他人那樣引起反感,但又比談論自身更容易引出話題。

要開始一次談論場景的對話,先環顧四周,找到讓你感興趣或讓你迷惑不解的東西。同時要兼顧彼此:你找的話題要讓對方也有興趣來談論。

如果你們是同學、同事,或共同參加了一些興趣小組,如家長會、俱樂部、青年協會等等,這樣做就簡單得多了。

在你提問之後,仔細傾聽對方的回答,特別關注一些你能拓展開來的自由信息。

請記住,如果你能自己想出話題來,那更好,說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說要強。

用提問促進交談

每個人都問問題,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提問才能有效地促進交談。

當你的提問得不到任何回答時,問題其實不在於你的談話對象是否友好,他對你所說的話題是否感興趣,或者場景是否合適,而在於你提的問題本身或你的措辭是否恰當。

一般情況下你會提兩種問題: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一般是判斷正誤或多項選擇類型的,通常只需要簡短的回答。比如:

「你愛吃西蘭花嗎?」

封閉式問題有助於他人向你展示許多你想了解的細節,比如愛吃西蘭花。

當大家的角色分工很明確時,只是詢問封閉式問題將會使對話變得枯燥,併產生令人尷尬的沉默。

一直回答封閉式問題,很快就會讓人覺得自己像是在被審訊一樣。

如果你想讓交談進行下去,並且饒有趣味,富有深度,你需要交替使用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

開放式問題如同論述題,一兩個字是說不清的。它需要解釋闡述,需要向你的交談對象表明你對他們所說的非常感興趣,想了解更多。

比如詢問一個人是否跑步之後,你可以繼續問開放式問題:

「你覺得跑步給你的身體帶來了什麼變化嗎?」

請記住:不要糾纏於無聊的交談,一旦你提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你就能掌握話語權。

假如有一個朋友告訴你「我剛從法國回來」,那麼你就有很多可以提的問題,具體的選擇取決於你的興趣,比如你可以問:

「你和法國人怎麼交流呢?」

在決定問什麼問題的時候,記住兩點:

第一,只問你真正想聽到對方回答的問題。不管你有多麼的老練,如果你僅僅是裝裝樣子,對方終究會發現你是在耍小把戲吸引別人的喜歡。

第二,盡量保持雙重的視角。你想問什麼樣的問題,你想得到什麼樣的回答,不僅要從這樣的角度進行思考,還要從對方的興趣出發。

最糟糕無聊的交談是對他人的需求視而不見。我這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一次雞尾酒會上,我碰見一個風度翩翩的男士,他對一名女士說道:「我們一直在說我的事,來談談你吧!你覺得我怎麼樣?」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一開始你可能需要特別的嘗試來練習如何提開放式問題,但是就像走路和寫字等其他技能一樣,要不了多久你就習以為常了。

積極傾聽,體會對方的感受

人際交流始於內心所感。某人心有所想,才會需要向你傾訴。

積極傾聽能鼓勵他人繼續說下去,也能確保你理解對方所說,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一種非同凡響的回應方式。

為有效運用此技巧,你首先要明白在對話過程中都發生了些什麼。

格式塔心理療法的創始人弗里茨·波爾斯說:「世界的圖像不是自動進入我們的大腦,而是有所選擇的。我們不是在看,而是在尋找、搜索、審視。我們不是聽見世上所有的聲音,我們是在傾聽。」

舉個例子,假如你正在放一首歌給朋友聽,這是一首他很喜歡的歌,但是他想小聲點。

你不知道他腦子裡想的什麼,為了讓你明白,他不經意間就用蓋過音樂的聲音吼道:「調小聲點!」

如果你沒有積極傾聽,而是用自己的主觀想法去理解他的意思,你也許會說:「你是不是生氣了?」

積極傾聽是告訴說話者你是如何理解他的信息。它能讓說話者知道你在傾聽,也能讓你證明和澄清你的感受。

在兩種情況下,積極傾聽會幫助你很多:

·當你不確定你明白對方的意思時。

·當信息非常重要或充滿感情色彩時。

當你在積極傾聽的時候,注意觀察對方流露的情感,或表達的內容,或兩者皆有;具體怎樣取決於你認為你有可能會誤解哪一方面,以及你認為哪一方面更重要。

為得出你的結論,你可以默問自己:

「他現在感覺如何?」

「她想傳達的信息是什麼?」

積極傾聽的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檢測你試探著做出的結論時,你可在結尾加上「對嗎」這樣的話。

如果你的結論是對的,你馬上就能知道;如果不對,說話者會立即對你的誤解做出解釋。

如果你更多地關注你的交談對象,而不是你自己,你會驚訝地發現要找到話題真是太簡單了!

而且,由於你對他們的額外注意,也讓他們迫切地想聽聽你的意見。這就是積極傾聽的魅力所在。

懂得讚揚和欣賞

心理學家詹姆士所說:「人性深處都是渴望被欣賞的。」積極地讚揚他人不但能鼓勵他們繼續如你所願地出言行事,而且還更有可能讓他們對你持有好感。

有證據表明,當對方發現你向他們傾訴情感時,他們更會向你敞開胸懷。

這樣,只須稍加努力,你就能與他人建立起正面的交流,讓你的人際關係更和諧更親密。

積極讚揚他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營造一種開放互助的氛圍,能讓你周圍的人從中成長並實現自己的潛能。

下面兩種方法能夠幫助你直接表達出欣賞和讚美:

第一種方式是使讚美的語言具體化 :

如果你詳細地告訴對方哪些是你喜歡的,這會讓你的讚揚更加有力且更加可信,而且要讓對方明白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只針對他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比如對某個行為做出讚揚 :我喜歡你在說話的時候,眼睛望著我。對某人的外貌的讚美: 「我覺得這個新髮型顯得你的眼睛很漂亮。」

第二種方式是在讚美時說出對方的名字:

蘇格拉底時代以來,人們就發現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名字是世上最動聽的音符;有自己名字出現的地方,他們就會特別留心。

除此之外,喊出對方的名字也是另一種方法,表明你對他的讚揚是為他量身定做、獨一無二的。

比如對某個行為做出讚揚的時候還可以這麼說:安妮,我喜歡你在說話的時候,眼睛望著我。

而稱讚外貌的時候,則可以說:安妮,我覺得這個新髮型顯得你的眼睛很漂亮。

亞里士多德曾說:語言的準確性,是優良風格的基礎。

生活中的一切需要講究合適的工具和方式,關於好好說話這件事,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實踐加以修鍊,每個人都喜歡會說話的人。

你的身體會說話

弗洛伊德曾寫道:所有的言行都富含深意。且不管他對錯與否,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言行都被人為地賦予了含義。

你的方方面面都影響著你的人際關係,大多數情況下,你和對方都難以覺察。

身體會說話,它傳達的信息才是真實的你,而不是你認為的自己。

環顧周圍的人,嬉笑怒罵千姿百態,身體語言才最直言不諱。

開明就是溫和,強硬則是冷漠、孤僻、溫和就等於歡樂、溫暖、溝通、生機。

莎士比亞曾寫道,所有的演說家都在同時做兩個演說:一個是可以聽見的,另一個是可以看見的。

你沒法不交流。不管你是面帶微笑還是面無表情,往前看還是低頭看,伸出手還是往回縮,你都在交流,他人都能從此交流中琢磨出意味來。

通常情況下,非言語信號本身不傳遞信息,它們只是告訴對方你對所收到或發出的言語信息作何感受。

例如,你對某個正在旅途中的人說:「你真是大包小包啊!」你說話時或微笑或皺眉的面部表情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面部表情顯示的是一個人此時此刻的心境狀態,而身體的其他部位則會表明其濃烈強度。

比如,當你說「請你離開」時,如果你顰頭皺眉,面露慍氣,那憤而指門的動作將顯示你的火氣之高;但當你說「我們下周再見吧」時,你微微一笑並摟肩搭背的動作則表明你的期待之情。

當你的外表表露你的情感時,你的內心也能感知這一情緒。心理學上將之稱為「認知失調」。

比如當你一開始微笑,你的內心也會感受到快樂;一旦你開始擺出放鬆的姿態,你說話的內容會變得更加順暢;一旦你主動附身向前靠近對方,你們的互動也會變得更自然。

如果你一直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巧妙運用身體語言或許能夠拯救你的談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開始你的練習。

正如讀一本關於滑雪的書不會讓你成為一個優秀的滑雪者,讀一本健身的書不會讓你的肌肉變強壯一樣,僅僅讀這樣一本書也不會讓你變得伶牙俐齒。

目前你已知曉要成為一個擅長交流的人所必備的技巧了。接下來,就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了,否則就開不了頭了。

請不要說:「過幾天吧」,其實這句話就是「算了吧」。

一開始你也許不擅長運用這些交流技巧,之後就再也沒有動力去操練了。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讀書、第一次寫名字、第一次騎腳踏車、第一次開車吧,就算犯了很多錯誤,但還是要不斷練習才能取得進步。

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那就從現在開始練習,相信你終會掌握說話之道。


推薦閱讀:

國外社交禮儀
害怕打電話或是社交焦慮 想要克服須自我暗示
人的社交基本禮儀,看看吧,保你學會不少東西
社交大課堂:如何迅速贏得女人的好感
濫社交是種病,得治!

TAG:性價比 | 說話 | 方式 | 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