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古鎮:從「排隊借貸」到「排隊存錢」的轉變之路

——易武鎮打造「茶業富鎮」促農增收工作紀實今年上半年,勐臘縣易武鎮喜訊不斷,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颳風寨,被鄭州皮卡車廠授予「中國鄭州皮卡第一村」;春茶上市期間大批茶農排隊存錢,有的茶農單筆定期存款達500萬元,易武鎮農村信用社存款突破4億元……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發展茶產業、保護古茶園、弘揚茶文化」的思路,通過科學規劃,優化茶產業布局,創新發展模式,紮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的嬗變,為茶產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真正實現了「茶業富鎮」促農增收的目標。打好「古字」牌抓好古茶樹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努力促進茶產業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行業化管理、科技化發展。實施名牌戰略,打好古茶莊、老字號這塊金字招牌,抓文物古迹保護,對轄區內的古廟、古碑、古橋、古井、古茶具、古茶樹(園)、茶馬古道及其它實物進行普查,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登記造冊,做出文物標籤。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科學統領全鎮茶農、茶企、茶商全面提升茶產業競爭能力,努力實現茶產業由注重數量型,向注重質量效益型轉變,科技普洱與文化普洱並重。建設了高山和田壩兩個生態有機茶園,並把全鎮古茶樹資源進行區劃,切實加強對古茶樹資源的保護。為維護易武貢茶這個「古字」招牌在國內外市場的信譽,保護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出台了《易武正山茶證明標識使用管理實施細則》《易武正山茶包裝管理辦法》,開展了易武正山地理商標認證標識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對全鎮轄區茶樹資源進行了全面普查,普查隊員到點到位,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做好普查資料檔案管理工作,為易武正山地理商標認證標識這一「古字」招牌提供了重要依據。

念好「生態」經「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效益。」該鎮黨委、政府在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大興「藍天、碧水、生態、和諧」的環保創建工程,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資源與市場連接起來,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過去5年來,鎮黨委始終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線,以效能建設為抓手,嚴守耕地紅線,強化節約利用土地,全面實施公益林生態補償、退耕還林、珍貴用材林種植等重點工程。積極打擊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堅決剷除在國有林和集體林里非法種植的茶葉1000餘畝,建立易武州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為加強對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的領導,鎮黨委、政府將轄區內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林區劃定面積和生態效益補償標準進行公示,包含6個村委會、43個村民小組、1188戶人家,規劃省級公益林面積8.3萬畝,補償資金39.2萬元。鞏固退耕還林補助資金53.46萬元,完成公益林建設和退耕還林建設任務的100%。同時,積極開展「綠化村莊、美化家園、發展庭院經濟」活動,把綠化、亮化融入到生態建設中。建設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0.8萬畝、生態茶園4.5萬畝、珍貴用材林種植達28.6萬株,是全縣10個鄉鎮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生態創建,使易武鎮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全鎮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0%。用沼氣、液化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居民戶數比例達73%。生態創建為當代創造了碧水藍天,也為易武鎮可持續發展、「茶業富鎮」夯實了基礎。唱響「貢茶」歌「七村八寨連著那易武鄉,青石板鋪的路曲曲彎彎……」這首名為《茶馬古道——易武山》的歌曲在當地家喻戶曉、聲名遠揚。近年來,該鎮以唱響「貢茶」歌曲為抓手,不斷加大對易武貢茶品牌的宣傳力度,全力打造「貢茶文化品牌」。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北京、廣東、深圳等大城市舉辦「易武貢茶、天下共享」系列公益拍賣會,進一步提高了易武普洱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舉辦民間鬥茶活動,引導遊客體驗種茶、採茶、制茶、品茶、購茶等茶文化生活,感受茶藝、茶經、茶道、茶技表演的濃郁氛圍,促進名特優普洱茶打造。自2013年以來,每年4月底,易武鎮都會舉辦一場由上萬茶農參與的「祥源·2016易武鬥茶會」。活動期間,該鎮舉行了祭拜茶祖、參觀茶文化博物館、「易武正山」地理標識運用論壇、採茶比賽、祭茶王等活動。鬥茶會的核心內容為採茶、炒茶比賽等。手工制茶是鬥茶賽中工藝最繁雜、持續時間最長、勞動強度最大的競技比賽。茶農來參加易武鬥茶會,在這裡可以得到專家、茶友的指導,是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好機會,活動讓茶農們受益匪淺。鬥茶會還通過舉辦獲獎茶品拍賣會,以此擴大知名度。5月1日至30日,「祥源·2016易武鬥茶會全國行——全明星易武茶品鑒會」隨後開展,通過茶葉產區、銷區互動來整合全國各地的茶商、茶友資源,共同打造鬥茶品茶饕餮盛宴,促成易武貢茶天下共享。活動期間,祥源茶業邀請全國資深茶友品鑒六大古茶山地區,包括易武七村八寨和五大山共20款新春珍稀茶品。通過多年努力,易武鬥茶會在形式和內容上得到了極大豐富,已成為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品牌茶事活動。 築好「引鳳」巢2005年9月27日,易武鎮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特色旅遊小鎮;2007年1月12日,又被列為歷史文化名鎮。易武,這座中國邊陲的古鎮,迎來了新機遇。

鎮黨委、政府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穩步推進特色旅遊小鎮和歷史文化名鎮建設。以規劃為龍頭,完成了「特色旅遊小鎮」「歷史文化名鎮」規劃及修編。對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古鎮規劃、集鎮詳規等進行認真設計,重點發展茶產品加工、茶飲民俗旅遊業和食宿服務業,按照規劃建設景觀大門牌坊、集鎮供水、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系統、茶馬步行街和貢茶院商貿區、貢茶文化廣場等。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路子,通過項目招商、土地招商等方式,盤活土地資源,先後投入3000餘萬元,完成貢茶文化廣場主體及附屬工程、易武茶山博物館修繕、茶馬步行街、易武正山地理標誌認證等。撬動民間資金750萬元,建設商鋪50家、賓館10家。投入資金近1600萬元,完成了貢茶院、陳升福元昌舊址修復、瑞貢京城建設等項目。此外,協調統籌各類資金,力所能及地改善易武鎮的基礎設施,目前,全鎮68個村委會、73個村民小組通路、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率均達100%。俗話說: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隨著易武古鎮人居環境的改善,國內一些知名的茶企業開始入住易武古鎮。自2012年以來,安徽祥源茶業公司、普洱茶集團公司、雲南古農茶業公司先後在易武投資建廠。鴻慶茶廠、勐海陳升茶業公司、雨林古茶坊、台灣大友茶廠、斗記茶業公司等茶企業湧入易武,簽訂投資建廠相關協議。在引進知名茶企業的同時,本地抱朴軒、同興、天香等茶商茶莊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壯大。截至2015年,全鎮有科學技術協會1個、商會1個、茶葉協會1個、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6個、茶廠和茶莊54個。轄區內茶廠、茶莊干毛茶年加工量達780噸,從事茶葉生產農戶達2886戶,佔全鄉農業總戶數的91%,茶葉產值達到3810萬元,農民80%以上的經濟收入來自茶葉。茶產業的發展給茶山人民帶來了福祉,也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2015年,易武鎮經濟增速逆市上揚,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04億元,同比增長1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3元,同比增長18%,全縣排名第一;2011年至2015年,農村居民建蓋磚混結構樓房446幢,總投資達1115萬餘元。曾經因貧困而出名的易武鎮麻黑村委會颳風寨小組僅一個村小組就擁有120多輛鄭州皮卡而被廠家授予「鄭州皮卡第一村」。在易武信用社工作多年的老職工感嘆道:「以前的茶農來信用社是排隊辦理借貸,如今的茶農來信用社是在排隊存錢!」
推薦閱讀:

越來越多人家裡這幾個地方擺上綠植,轉變氣運,再窮也能住富裕!
凈空法師:轉業力為願力,業障就消了,轉變就在一念之間
港刊評美國新中東政策:雙重標準隨石油利益轉變
管理諮詢-管理諮詢|和君管理諮詢-和君思想-觀點文章-醫藥行業轉變營銷模式
占察不相應到很容易相應的轉變

TAG:古鎮 | 排隊 | 存錢 | 轉變 | 借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