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一)重視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和學科的知識結構。
布魯納把認知發展作為教學論問題討論的基礎。他指出:「一個教學理論實際上就是關於怎樣利用各種手段幫助人成長和發展的理論。」布魯納將其稱為「成長科學」,即認知科學或智力發展科學。他認為教育「不僅要教育成績優良的學生,而且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智力發展,教育的任務在於發展智力。」「兒童的認知發展是由結構上迥異的三類表徵系統(行為表徵、圖像表徵、符號表徵)及其相互作用構成的質的飛躍過程。」[1]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指由人過去對外界事物進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經驗所組成的觀念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他指出,「不論我們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布魯納認為「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學科結構最基本的要素」,「學習結構就是學習事物怎樣相互聯繫的」因為這些基本結構反映了事物之間的聯繫,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適用性」。[2]
(二)提倡發現學習,注重直覺思維。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主張「發現法」。所謂「發現法」,對學生是一種學習方法,叫發現學習;對教師則是一種教學方法,叫發現教學。他認為「我們教一門科目,並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發現教學所包含的,與其說是引導學生去發現那裡發生的事情的過程,不如說是他們發現他們自己頭腦里的想法的過程」。[3]他主張讓學生主動地去發現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和「發現教學」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即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其基本程序一般為:創設發現問題的情境→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說→對假說進行驗證→做出符合科學的結論→轉化為能力。布魯納認為「發現」依賴於「直覺」思維,他主張在教學中採取有效方法幫助兒童形成直覺思維能力,要鼓勵學生去猜想。
(三)提倡螺旋式課程。布魯納認為課程設計和教材
的編寫應查明基礎學科基本知識的學習準備,根據學生當時認知發展水平予以剪裁、排列和具體化,使知識改造成為一種與兒童認知發展相切合的形式。他認為,課程或教材的編寫應按照學科的基本結構來進行。由此,他提出了螺旋式課程編寫方法。所謂螺旋式課程(spiralcurriculum),就是以與兒童的思維方式相符合的形式儘可能早地將學科的基本結構置於課程的中心地位,隨著年級的提升,使學科的基本結構不斷地拓展和加深。這樣,學科結構就會在課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態勢
推薦閱讀:
※「內生型」恐怖主義將把歐洲帶往何處?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漫話(17)拓展自由主義的空間
※素食主義,你了解多少?
※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
※不輸薩特的存在主義女哲學家——波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