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一生一次的機會。
文:價值at風險@雪球
恒生國企指數在去年四季度兩度跌至PE 破7、PB 破0.9 的歷史最低估值區域,我一度喊出「一生一次的機會」,並開始重點研究港股優質標的,同時把自己港股一直保持在30%以下的倉位加到了50%以上(之前的港股倉位大部分是15年4月之前買的,之後港股跟隨A股大漲一波,我沒賣出這部分倉位,在四季度深度研究港股後對原有部分持倉股進行了部分換倉)。
2016年伊始,在全球經濟前景糟糕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債務危機的基礎上,A股帶領全球股市開始暴跌,港股也毫不留情的在極低的估值情況下繼續下跌,恆指估值創下了98年的新低,國企指數更是早早的跌破歷史新低。
A股雖然停盤逃過猴年初的暴跌,但港股跟隨全球繼續下跌,左側就是這樣無奈得隨時被閃電劈中。
港股在極低估值的情況下繼續暴跌,除了中國經濟基本面悲觀的因素外,港股更是外資「做空」中國的橋頭堡(由於中國接近於資本管制,做空港股幾乎是做空中國股票的唯一途徑),再疊加外資投行的流動性危機(據我觀察,2016年以來外資投行不惜成本的在拋售港股,特別是指數成分股,主要是外資投行不斷收縮業務裁員換取現金,比如最典型的流動性問題就是最近德銀引發的歐洲銀行潛在的違約潮)。
但目前H股指數PE 5.6倍,PB 0.72倍,相較於之前的低點再下跌20%,港股大把大把的公司PE不到5倍,PE 1、2、3倍,PB 0.3、0.5倍的公司隨處可見,甚至部分公司出現了市值低於現金很多的情況。
這樣的估值足不足以反應全世界對中國對港股最糟糕的預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港股的倉位在不斷地下跌中已經提升到了85%以上(占我股市資產的比例);
我只知道在全球比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雖然困難重重但仍好於大多數國家;
我只知道即便未來經濟復甦路漫漫,但足夠低的估值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
我只知道即便香港正在沒落,但業務在內地或全球的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不會因香港的「消失」而改變;
我只知道被萬人拋棄的港股在如此罕見的低估值下(特別是一些優質高成長公司)一定是「一生一次」的機會,即便港股在我強烈看多後繼續下跌,我仍對一生一次的機會深信不疑。
所以,對於「一生一次的機會」,還有什麼可說的?
再談一下大家很關心的虧損問題。
我仔細計算了一下,目前港股的浮虧約13%(占我股票資產的比例,這個虧損相比較前兩年的盈利完全可以承受),跌幅小於恆指和國企指數主要得益於:
1、高位沒有追,而是在下跌過程中逐步緩慢加倉;
2、人民幣相對港幣持續貶值;
3、幾個重倉股相對大盤較為抗跌(港股40%以上的持倉是優質成長醫藥股,30%是便宜到不可思議的煙蒂股或隱形冠軍沙漠之花公司,剩餘的是高成長低估值的優質好公司)。
而港股的浮虧是占我全部資產則更少(大約8%不到),這顯然是毫無疑問的。我自15年中開始便堅決看空A股看空中國經濟看空人民幣甚至看空全球,在這種情況下我自然做足了準備——進行風控和對沖(選股上堅守安全邊際、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最重要的是在去年A股泡沫階段開始將部分資產換成美元以及投資少量黃金)。
這裡也要申明一下,我一直沒有發產品(部分原因自然是出於目前全球這種環境為客戶的利益考慮,我不像有些私募拿客戶的錢當遊戲玩,盲目的高位或半山腰就發產品,目前資金募集沒什麼問題,我相信即便大熊市最冷的時候我也可以發出去)。
我的計劃是大概率會在2016年發,具體什麼時間只能走著看,以後還是用產品凈值來證明自己吧,老寫文章講邏輯擺事實列數據也沒用,大家不愛看不愛聽。
最後,談一下A股,全部A股PE 17倍,PB1.8倍,創業板就不提了,即便是最便宜的上證50,PE「也有」8.5倍,PB為1.1倍,比同品質的H股指數貴了50%以上(AH溢價指數也一樣),而兩地的一些小盤股估值更是數倍之差(5-10倍很常見)。縱然A股封閉且有流動性溢價,但溢價那麼高是合理的嗎?
要知道很多公司AH是同股同權的,放眼全球同股同權的公司差價不會超過5%。隨著中國不斷的開放(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這種溢價不可能長期存在,即便是滬港通沒開通前,AH溢價指數均值也在110左右,意味著A股的流動性溢價大概是10%多一些。
在目前極高溢價的國內資產價格以及高估的匯率基礎上,資本選擇大量溢出(和90年日本類似),中國企業和百姓在全球買買買本質上是在進行估值套利,爆買需要大量換匯,匯率自然承壓(疊加美元債務償還和套利資金反轉的壓力),隨著央媽外匯儲備的極速減少,這種遊戲不可持續,中國和外海資產的估值差必然以某種方式縮小(匯率貶值或泡沫破裂)。
當然我們繼續閉關鎖國加大管制,繼續維持國內資產價格泡沫的概率也不是沒有(跳貶+管制+大放水),只不過這樣做,一定是飲鴆止渴的行為,遲早藥丸,越遲出清,經濟復甦的黎明越遲降臨(我們錯過了08年最佳的出清機會,但現在隨著經濟結構轉型、人口/勞動力拐點、債務滾到頂點、信用大收縮、全球經濟下行等等多期利空疊加的基礎上,我們騰挪的空間和時間越來越少了)。
最後的最後,我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一直在追求客觀。(雪球)
註:本文來自雪球作者價值at風險,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也不完全代表本號立場。投資有風險,文章內容僅供參考。點擊本頁左下角可以閱讀雪球原文。
版權聲明:「大公館」除發布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DGGKF4微信聯繫刪除。
開市接關爺 旗開得勝步步高
推薦閱讀:
※港股"向下炒"害人伎倆揭秘
※港股集體閃崩!這是你要的未來嗎?
※各家券商如何看待近期「港股行情」
※港股,還能坑多久?
※康宏環球(01019)事件始末:一名醫生引起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