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越游:失落的文明,吳哥窟(葉平)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即Angkor Wat(小吳哥),中國古籍稱為「桑香佛舍」。12世紀中葉,高棉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吳哥。因他信奉毗濕奴神,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國廟,名為「毗濕奴神殿」,是吳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寺廟。
吳哥窟的整體布局,從空中可以一目了然:明亮如鏡的長方形護城河,圍繞一個長方形綠洲,綠洲正中的建築就是吳哥寺的須彌山祭壇。
吳哥寺坐東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東的長堤,橫穿護城河,直通寺廟圍牆和塔門。
190米寬的護城河非常壯觀
護城河邊眼鏡蛇保護神的石欄。四處都有這種七頭眼鏡蛇保護神,據說,七頭蛇可帶來風調雨順,對於農業為主的高棉而言,這是最重要的圖騰。
圍牆正面樹立三座塔門,正中的一座塔門,是吳哥窟的山門。
它和左右兩塔門有二重檐雙排石柱畫廊連通。
塔門之下供奉一尊毗濕奴雕像。蘇耶跋摩二世在位時,這尊毗濕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吳哥寺頂層神庵內,在吳哥寺改宗佛教後,由頂層神庵請來此地守護。
畫廊壁朝西的一面飾以舞女浮雕;畫廊壁朝東的一面,裝飾著跳舞或騎獸武士和飛天女神。
門南的一尊飛天女神浮雕,是寺廟內獨一無二露齒微笑的飛天女神。
又一條較長的道路,穿過翠綠的草地,直達寺廟
兩旁有兩座對稱的長方形型建築被稱為「高棉藝術的珠寶盒」——吳哥窟藏經閣
藏經閣和寺廟之間有一片荷塘,綻放各色荷花,也是攝影的最佳地點。
在這裡可看見寺廟金剛壇的最高層,矗立著五座寶塔,如五點梅花,其中四個寶塔較小,一個大寶塔巍然矗立正中,與印度金剛寶座式塔布局相似。
寺廟全部用巨大的沙岩石塊重疊砌成。最重的石塊重量超過8噸,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合物。據說,建築時所徵召的民工達1500萬以上。
須彌山金剛壇的每一層都有迴廊環繞,乃是吳哥窟建築的特色。
迴廊浮雕
吳哥窟內部建築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它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布局:祭壇和迴廊。
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台組成,
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
第一層迴廊是一個名為「千佛閣」的田字閣,田字閣被中央的十字游廊間隔為四個院落,其地面比十字游廊和迴廊低約一米,原為水池,現不蓄水。
內部建築
登上頂層的台階異常陡峭,需要手腳並用地爬上去,寓意著人們到達天堂需要經歷許多艱辛。
頂層寶塔
鳥瞰
鳥瞰
鳥瞰
吳哥窟到處都有浮雕。內容主要是有關毗濕奴的傳說,取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話《乳海》,也有戰爭、皇家出行、烹飪、工藝、農業活動等世俗情景。
許多婀娜多姿的人像浮雕,據說是象徵仙女下凡,古老的雕刻技術把仙女刻畫得活靈活現,每一尊的表情、面貌、衣著完全不同。
吳哥窟周圍的草地、
古樹都似有仙氣,
連帶著花草、
水果都非同一般。
推薦閱讀:
※吳哥窟
※柬埔寨 吳哥窟角景
※邢彪攝影遊記《高棉的微笑——夢幻吳哥窟》
※吳哥窟 (多圖)
※我和滾滾的東南亞四國游:柬埔寨篇5(暹粒射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