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越差,越「不必努力」
由"無論怎麼努力都沒用"
還可以引申出"誰努力誰傻逼"
這樣,我們就讓自己的懶惰"合法化"了
「為什麼越是牛逼的人,反而越拼?」他所說的「牛逼」,特指天賦好。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他對因果關係把握得比較准。倘若是不小心問成「為什麼越是努力的人越牛逼」,就顯得太平庸了。
確實,我們發現,在很多領域裡,天分比較高、能力比較強的人,要比資質平庸的人更努力,也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持久的激情。
可是,為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努力的,但逐漸地,差距出現了——天分好的人發現,每拼一次,收穫都很大,「拼了果然有用」,於是就更有信心、更有動力去拼了;而天分差的人則發現,自己儘管努力地拼了,卻沒什麼效果,「拼有什麼用」,於是,信心受挫,絕望,破罐子破摔。簡言之,天分好的人之所以更努力,是因為,他們從過去的努力中嘗到了甜頭,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是努力的「轉化率」比較高。
不過,倘若「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努力的」這個假設成立,則「天分越好的人越拼」這個命題便無意義了。 換成「為什麼天分越差的人反而越不努力」或許會更恰當一些。
學生時代,跟同學打牌(80分),儘管我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贏的,可大家卻一致嘲笑我笨,因為,連我自己也承認,我的「贏多輸少」,主要是手氣一直比較好,跟牌技無關。時間一久,我實在無法忍受被他們鄙視了,於是,每次打牌的時候都故意表現出一幅心不在焉、漫不經心的樣子。 按理說,水平差,就應該更用心啊,可我為什麼要這樣呢?我是需要製造這樣一種假象來安慰自己:老子之所以經常出錯牌,並不是因為水平差,而是因為老子沒把輸贏這事放在心上,我不care.
這個理論體系建立起來沒多久,跟一個同學打羽毛球,他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經常,我打過去的球,他根本就不用心接。然後,我說:你之所以不用心,是因為,你擔心,用心了,照樣打不贏。不知我的小人之心有沒有猜對,反正,他是哈哈哈滴承認了。
幾年前,一個兄弟參加司法考試,只考了280分(滿分600),可他並不覺得這個分數低,而是沾沾自喜的說:「我是裸考的,你想想啊,我裸考都能考出這麼個分數,要是稍微複習一下子,不就通過了嗎?」對這種老謀深算的行徑,我只能毒舌頭道:「你並不是沒時間複習什麼的,而是故意不複習。假如你認真複習了,且考試通過了,那是『理所當然』,你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多牛逼;但如果認真複習了卻沒有通過,這不是打擊自己的信心,也讓別人懷疑你的能力嗎?反而,你裸考,一旦僥倖通過,就會飄飄然認為自己是個天才,自信心大增,可以對外炫耀;即使失敗了,你還有一個安慰自己的『理由』---那是態度不端正,而不是能力不足啊。」
在心思被我戳中之後,他很激動地說:看來,我又給你提供了一個寫作素材。
以上種種現象,我稱之為「用態度的不端正來掩蓋能力的不足」,而我們之所以要態度不端正,又是因為「心裡沒底」,預先就知道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會「成功」;既然努力了也不能成功,那就乾脆不要努力了吧。
再往深挖,我們發現,這些「因為我天賦差,所以我不努力」的人,榮辱觀都出了問題。在他們看來,如果「失敗」的原因是天分不足,那這種「失敗」是「可恥」的,而且,只要失敗是唯一結果,那鐵定是「越努力越可恥」;相反,如果「失敗」是由態度不端正造成的,那這種失敗並「不可恥」,甚至還是光榮的(因為我用那樣的態度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態度真端正了,那一定牛B得不得了)。
【不知上一段的觀點在其他事情上是否成立,但至少,在我遲遲泡不到妞這件事情上,的確是這樣的——因為知道自己缺乏魅力,所以,我反而「更不努力」。】
當然,「評委」的榮辱觀也有問題。我們會「看不起」一個能力不足的人,但絕少看不起態度不端正的人;我們甚至崇拜這樣的人有「敢於態度不端正的魄力」、崇拜他「在如此差的態度下能取得這樣成績的能力」—態度不端正本身可能就是一種能力啊!
於是,當事人就很容易有這樣的心態:與其認真了然後得到失敗的結果被人「瞧不起」,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認真呢。結果便是,通過不努力,他「成功地」抹掉了自己稟賦不行的「恥辱感」。
想必不少人看了上面幾段後認為我的分析太變態吧,因為我們通常的思維方式是:一個人可以用良好的態度彌補(注意,前面的用詞是「掩蓋」,而這裡是「彌補」)能力的不足,即使他不能因為態度好而「成功」,至少也能因為好的態度而博得旁觀者的同情,因此這個「能力不足但態度很好的人」也不會被「看不起」。不是我思維變態,而是「掩蓋」與「彌補」這兩種現象常常都存在。
為表述的方便,我把「用態度的不端正掩蓋能力的不足」現象簡稱為「掩蓋」,把「用良好的態度彌補能力的不足」簡稱為「彌補」。
通常是信心不足者(不僅僅是對能力的不自信,也有對可能獲得的外部評價缺乏信心,對自己人際關係的不自信)更傾向於「掩蓋」,信心十足者(不僅僅是對能力的自信,也有對可能獲得的外部評價的信心,對自己人際關係的自信)更傾向於「彌補」。如果所處的外部環境更重視「能力評價」而輕視態度,我們更傾向於「掩蓋」;如果所處的外部環境更「同情」態度良好的人,那麼我們更傾向於「彌補」。
延伸到企業的管理中呢,「彌補」者的行為雖然能引得一定的同情和尊重,但可能實際貢獻並不大,因此應給予精神嘉獎,僅當其確實「成功」時,再進行物質獎勵;「掩蓋者」呢,如果不成功,應當給予精神處罰,即使「成功」了,也僅僅給予物質獎勵,不應該有精神上的肯定。
言歸正傳。寫完本文,我才恍然大悟,我們平時開玩笑說的「以你的天分之差,還輪不到拼努力」,也可以做這樣的解讀。
比較抱歉的是,本文可能太過於負能量,如果被一些本來天分就比較差也不努力的人看到了,就更加有理由不努力了。那麼,乾脆就不努力好了呀。
最後,我們再來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最近兩年,負能量的段子,特別受熱捧?
對勵志故事和淺層心靈雞湯的極端厭惡,會使人走向另一個反面——我們把對"負能量"的喜愛,視為對勵志故事的復仇,這其實是一種叛逆。但更重要的一點是,負能量段子的精髓即"你無論怎麼努力都沒用",讓我們覺得自己的不得志是"天命",而不該歸罪於自己。這樣,儘管處境並沒有改善,但我們的痛感卻減輕了。此外 ,由"無論怎麼努力都沒用"還可以引申出"誰努力誰傻逼",這樣,我們就讓自己的懶惰"合法化"了。
可以說,"負能量",其實是一種終極心靈雞湯。
PS&第五段提到的「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樣努力的」,是後面所有分析的基礎。倘若這個假設不成立,則全文坍塌。
完推薦閱讀:
※說說「努力到把自己感動」的經歷?
※[轉載]記住一句話:越努力,越幸運
※寫給每個想努力「改變現狀」 的你
※怎樣增加口袋妖怪漆黑的魅影努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