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噴氣式戰鬥機發展劃代
二戰後航空飛行器邁入了噴氣時代,美蘇等航空強國在50年代初相繼研製出實用的噴氣式戰鬥機,並大量裝備。代表機型是美國的F-86「佩刀」,和蘇聯的米格-15。二者在朝鮮戰場上刀兵相見,互有勝負。美蘇皆稱其為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性能特點是速度為高亞音速,追求機動性,武器為機炮,作戰方式為視距內格鬥空戰。
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空軍引進了蘇聯米格-15、米格-17等第一代戰鬥機,並國產化成功,在當時算是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0年代末期,美國研製出F-4「鬼怪」,F-104「星」等戰鬥機,特點是追求高空高速,達到兩倍音速,飛行高度達到兩萬米。特別是F-4「鬼怪」戰鬥機,不僅空戰性能好,對地攻擊能力也強,雷達等電子設備完善,是六七十年代美國海空軍中的主力。其裝備的雷達和AIM-7「麻雀」空空導彈使得其具備遠距離攻擊能力,徹底改變了空戰樣式。不過在F-4的時代,雷達等電子設備可靠性不好,空戰中導彈屢屢脫靶,機動性也不佳,因此在越南戰場空戰中經常陷於被動。
而同時期蘇聯研製了米格-21戰鬥機,其裝備時間略早於F-4,同樣追求高空高速,機動性不佳,而且只有測距器,沒有雷達,電子設備簡陋,武器掛載能力小,航程過短,與同時期美國F-4相比幾乎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東西。但其簡單耐用,價格低廉,廣泛裝備華約及第三世界國家,而且其輕巧靈活,操縱簡便,加上戰術得當,因此在越南戰場上多次擊落F-4等戰機。因此,常常將米格-21與F-4相提並論,共同劃分為第二代戰鬥機。其實米格-21比F-4落後得多。蘇聯戰鬥機技術此時已經開始落後於美國,這也為美蘇戰機劃代的不同埋下伏筆。
由於米格-21落後於F-4,蘇聯決定研製一種能與F-4匹敵的新型戰機,這便是米格-23。米格-23於60年代開始研製,70年代初裝備蘇聯空軍。其整體性能與F-4相差無幾。由於米格-23比米格-21先進很多,裝備了中距空空導彈和較完善的雷達火控設備,因此蘇聯覺得不能把米格-23和米格-21同稱為第二代,因此就乾脆把米格-23稱為第三代戰鬥機。至此,美蘇對戰鬥機劃分的差別就出現了,技術水平相同的米格-23和F-4,美國稱之為第二代,而蘇聯則稱其為第三代。
待到70年代初蘇聯的第三代戰機米格-23服役之時,其對手已不是原假想敵美國第二代戰機F-4,而是美國的第三代戰機F-15。美國早已開始下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72年首飛,1974年交付使用。以F-15為代表的第三代戰鬥機汲取越南戰爭中的教訓,並不追求更好的高空高速性能,更強調機動性,而且雷達等電子設備先進,空戰性能強悍,作戰半徑遠,改進潛力也十分巨大。雖然同被各自稱為第三代,但實際上F-15領先米格-23整整一代。
蘇聯在了解到美國F-15的研製計劃時,立即開始了對應機型的研製工作。1977年蘇-27的原型機T-10首飛,經過數次改進後,1985年蘇-27服役,此時,距F-15服役已經過去了十多年。蘇-27重型戰鬥機綜合性能與F-15旗鼓相當,某些性能還略有超出,算是為蘇聯航空挽回了些顏面。蘇聯稱蘇-27為第四代戰鬥機,相當於美國的第三代戰鬥機。同時期的第三代戰鬥機還有美國F-14、F-16、F/A-18、法國幻影2000、蘇聯米格-29等。
在80年代初,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看到了自身航空水平與世界的差距。當時空軍文件中明確要求中國航空工業大量生產第二代的殲-7,研製完善第三代的殲-8,同時尋求從西方引進第四代的F-16或幻影2000。由於殲-7仿製自米格-21,殲-8設計性能與米格-23、F-4相當,因此中國對戰鬥機的劃代方法大體和蘇聯一致。不過後來中國還是決定自力更生研製新一代戰鬥機,80年代開始設計殲-10,並在1998年首飛,21世紀初開始裝備中國空軍。
然而美國人早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頭。就在蘇-27還在研製時,美國就啟動了他們的四代機(按蘇聯的說法就是五代機)的研製工作,首架原型機YF-22於1990年首飛,此時比其落後一代的蘇-27才裝備不久,殲-10還在方案論證。蘇聯人了解到以後,也開始了對應機型的研製,先後研製了米格1.44、蘇-47等驗證機,不過由於各種原因而沒有完成。
到2005年,美國第四代戰鬥機F-22正式服役,F-35也在研製中,此時俄羅斯還沒有拿出對應的機型。到了2010年初,也就是YF-22首飛二十年後,俄羅斯的第五代(相當於美國的第四代)戰鬥機原型機T-50終於首飛,預計其將於2016年左右開始裝備俄羅斯空軍。
由於F-22這種第四代(俄稱第五代)戰鬥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攻擊能力、優異的隱身性和超機動性,對抗F-15、蘇-27這類第三代(俄稱第四代)戰鬥機時,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攻擊、先敵脫離,已經形成了第三代飛機幾乎無法與之對抗的不對稱優勢,因此F-22這種先進戰機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威懾意義。
但由於俄羅斯把他們的新一代戰鬥機T-50稱為第五代,而美國稱其F-22為第四代,主觀上感覺美國好像比俄羅斯落後似的,這使美國人感覺其在宣傳上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從2008年開始,美國內部也開始稱呼F-22為第五代戰鬥機,使其輿論宣傳上與俄羅斯對等。
不過,並不是說美國人放棄自己的劃代方法,採用俄羅斯的劃代方法;而是去修改自己的劃代方式,將第一代之前的未達到大規模實用狀態的早期噴氣式飛機改稱為第一代,F-86等飛機稱為第二代,之後依次順延一代,到F-22剛好也是第五代。於是,新的混亂又產生了。不過不管怎樣,稱呼F-22、T-50為第五代戰鬥機已經成為主流。
因此,有必要結束目前對戰機劃代方式上的混亂局面,把殲-20、F-22等統稱為第五代戰鬥機,把未來的下一代戰鬥機統稱為第六代戰鬥機。
在2011年元旦前後,網路上突然傳出中國新一代隱身戰鬥機即將首飛的圖片,並且在幾天之內流傳出的更多更清晰的圖片證實了這種編號為殲-20的原型機的存在。2011年1月11日首飛,此時僅比俄羅斯T-50首飛晚一年而已。這標誌著中國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五代機技術。這幾十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突飛猛進確實讓人歡欣鼓舞。
四代機殲-10的研製裝備一直處於高度保密狀態,直到2006年才正式公開;而五代機殲-20首飛之際就在官方默許下曝光。同樣,蘇聯在研製蘇-27時也是高度保密,但對五代機T-50卻是大肆報道宣傳。這反映了五代機是少數幾個國家掌握的高端技術成果,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公開本國五代機的存在可以顯示自己的大國實力,影響和威懾潛在對手,甚至打亂對手的軍事發展計劃。
至此,殲-20被稱為第五代戰鬥機應該更合適,更符合主流。
推薦閱讀:
※空警500增中國戰鬥機作戰能力,印度對此望塵莫及
※英雄遲暮、美人白髮
※湘軍精銳竟慘遭重挫 西北回民軍隊為何戰鬥力普遍強悍
※霸氣外露——主宰未來海戰的15型戰艦(3)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LCS;
※如果IS炸了戰鬥民族的飛機 普京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