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里蕩氣迴腸的俠與義!
武俠武俠,有武就離不了俠。說完了武,就到了俠。
金庸筆下,塑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俠客角色,凡是喜愛金庸的,大概都能說出一堆人名來。 一般人的眼裡,金庸這麼喜歡寫大俠,成功塑造了那麼多大俠,應該是很推崇俠義精神的了——其實,金庸對俠義精神,一向持悲觀態度,有一種近乎本能的不信任。或者說,本來那就是他作為挽救心靈深處某些東西的救命稻草,既然是稻草,也就頂不得什麼用——也許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但是,一個作者,無論如何懂得偽裝自己,無論如何懂得隱藏自己的想法,也不可能在作品中完全沒有泄露。金庸寫了那麼多書,想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過這也很正常,一般來說,文人和藝術家都是悲觀主義者和一定程度上的瘋子,哲學家也一樣,除非他們已經瘋了:)
好,不再胡亂髮揮了,回到正題。 什麼是俠的精神?
中國古代文化推崇的人文精神,大致脫不了「忠孝節義」的範疇,或者換一套,「仁義禮智信」。對「俠」來說,最重要的,自然是「義」字,其他的不可或缺,但是相對來說,不如義重要。比如我們標榜千古的關二爺,其他缺點都很明顯,一個義字,就令他風光無限。到了「山東呼寶義」宋公明,靠一個義字就領袖群倫吃遍天了。
金庸筆下的俠,人格不一定完美,「義」的品質卻是不敢唐突的。
武俠到了金庸手裡,人格的層次不再那麼簡單化,要探討的內容也豐富多了,畢竟,天下已經不再是中國人的天下,中國文化也不能再縮起脖子里稱老大,二戰已經打過,日本已經抗過,殖民地還在對付著,家國情仇,已成過去,也不再由知識分子操心,兒女情長,漸成新寵,算是新時代的新職責。此消彼長,事情已經複雜到傳統形式和流程無法承當了。
不變是不行了。 傳統意義上的「俠」,缺點往往不少,比如性格簡單,粗暴唐突,崇尚武力,暴力傷及無辜等等,這些內容,都已經不適應新的時代。
只做「好漢」已經不能在新時代混下去了,金庸筆下的俠,自然也就有了新時代的新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俠」的優點和特點,大致上就是:行俠仗義,鋤強扶弱,打抱不平,捨己為人。發展到極致,就是孟子推崇的「捨生取義」。這樣的俠,到了現代,一個是容易倚仗武力仗勢欺人,個人英雄主義,也容易擾亂社會秩序。另外,太個人主義了。在一個慢慢走向規則化統治的時代,俠的概念,終歸是要漸行漸遠,只能作為文物,或者規則的補充和附庸。 那麼,怎麼在新時代里,讓這種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還能煥發出新的生命?
於是金庸給了他們出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以前的「替天行道」,比較渺茫,誰知道天怎麼想的啊,現在有了具體的「國」與「民」,算是目標回落到地球上了。
金庸把狹義的俠義精神,放大,找到了現代社會裡俠義精神的出路,也定義了判斷一個人,或者一個武俠的標準。
為了斗一時之氣,逞一時之強的武勇;為了自己過癮,不計較他人得失的發泄;為了個人好惡,憑一己之私的判斷;為了小集團的利益,不考慮國家民族的偏狹;甚至,為了本民族的利益,不考慮其他民族的利益。這些情況,都已經在金庸的「俠」的世界裡,進行了探討和深化。
金庸的「俠」的精神,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俠」,而是做為一種有責任的精英層,在為人民思考,為國家思考,為人類思考。他們考慮人應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感情與集體關係的矛盾,個人與集體的矛盾,正義與邪惡的矛盾,邪惡團體里的正義與正義團體里的邪惡的矛盾,個人面對自己的感情偏向和國家與民族矛盾時如何自處,等等。
但是,在金庸的俠世界裡,責任感,始終沒有消退過,甚至到了似乎要消解一切的「鹿鼎」,在涉及到原則問題時,小流氓韋爵爺責任心也都是高尚的象個共產黨員。
這就表明,金庸的精英意識,古典知識分子的「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心,從來沒有消退過。而這樣「以天下為己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恰恰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屢仆屢起,淵源流長的原因所在。
金庸把自己的思考,寄托在俠的身上,在自己構造出的俠的世界,來實驗自己的想法。那麼,這個理想中的俠的世界,俠的命運如何呢?這些「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俠,運用俠的精神,能不能解決各種各樣人的矛盾,利益集團的矛盾,民族的矛盾,國家的矛盾呢?
前面已經說過,金庸對俠客的看法,總體來說是悲觀的,對力量和人格都具有代表性的俠客悲觀,其實也就是對人類的本性悲觀。這些悲觀思想,我們在金庸的作品裡,隨處可見。 早期的金庸,還是想塑造傳統意義上的俠客。
「書劍」里,陳家洛出身名門,文武雙全,武功一流,儀錶風采也一流,和皇帝是兄弟,又是天下第一幫派的頭兒,論起行俠仗義在責任,他是無可推脫,一個俠客該具有的能力等等成功的前提,他又都具有了。這樣的人,一般意義上來說,堪稱完美。可以說,金庸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俠客去塑造他的。
然而,陳家洛的結局如何呢? 感情失敗,事業失敗,遠走西域,退出歷史舞台。 「碧血劍」里的袁承志也差不多。名門之後,國讎家恨集於一身,天生的要靠他領袖群倫完成復國大計。基本上他是按照國內培養幹部的模式鍛造出來的,一步步的完善經歷和履歷,文武的學習,江湖經驗和對事情的處理水平,也是慢慢提升。最後他終於人脈武功雙到頂,完成了自身的塑造。下一步,按道理,他應該去做該做的事情並且成功才是。就算是反清復明的大計因為歷史或者機緣做不到,偏安一偶,搞一小塊兒總是可以的吧?
結果呢?遠赴海外。
還是失敗。還好,這次金庸仁慈了一點,讓他佳人入懷餘生可托。 「雪山飛狐」里,大俠被小人玩兒的死的很難看。 然後到了金庸的轉折點,「射鵰」,他終於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平民英雄,而且還是「俠之大者」。
無疑,這是篇成功的小說,也有很多成功的人物。
就是這篇小說,金庸確立了理想中的大俠標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他也通過幾個人的描寫,從各個方面,公義,私生活等等,都對一個俠客應該具有的品質,作了一定的探討,甚至下了定義。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他理想中的儒家之俠,「正心誠意修身齊家」都無可挑剔的人,集儒家文化優點之大成的俠客,結果如何呢? 只是在個人武功和修養上達到了一定水平。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襄陽城破之日,舉家報國而死。 「神鵰」,楊過,少了胳膊,練成了絕世武功,做了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最後還是隱退古墓。 殺了大汗,蒙古退兵又如何?靠俠客,解決不了問題,可以辦小事,不能成大業,天下人還是生活於水火。 下面就到了「飛狐外傳」。 就更差了,只是一個江湖豪傑逞強使氣行俠仗義的故事。除了一個天下掌門人大會,是為了「國」「民」努了一把力,基本上對社會沒有什麼影響力。 然後是「倚天」。 已經是明教教主天下歸心的張無忌,結果居然敵不過一個小小的陰謀,把天下拱手相讓——難道他真的以為,一個連教主都可以出賣的人,會在國家治理上溫柔敦厚?固然是因為金庸不願意過分篡改歷史,還是金庸自己很明白,有些東西,在歷史舞台上,終究是註定失敗的命運?
連城決。 俠義道里的虛偽,正義的虛偽,人性的虛偽。都揭示的夠厲害。 天龍八部。 金庸第一次正視民族問題,跳出自己的大漢族主義視角。 作為正義一方的屢屢失敗,在正義名義下的行為,往往造成罪惡的結果。 俠義除了被出賣和被利用,基本上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笑傲。 架空的歷史模型。 象金庸自己說的,其實是政治小說。 也象那句話:多少罪惡,假正義之名而行。 最後的鹿鼎記。 俠義到了最悲慘的境地。 一個小流氓的俠義和一個俠義的小流氓。 俠義終歸無用,俠義世界觀的破滅。
金庸筆下,從來就沒有過成功的俠客,只是在前期,他還略微有些造夢的想法,自己也大約稍微有些寄託,直到最後的鹿鼎,他既打破了自己的夢幻,也打破了別人的夢幻,正式宣告俠客救世思想的破產。既然到了這步田地,武也看破,俠也看破,再想繼續武俠小說,怎麼也都難了。所以,他封筆退出,十分的明智。不是這麼高明的人,自然也寫不出那麼多高明的小說。
從金庸寫作的情況來看,他內心深知,在現代,俠的精神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再用來明目張胆的標榜了,俠客,也只能存在於想像的世界,世俗生活里,已經不再有俠客存在的空間了。
推薦閱讀:
※專訪|《四大名捕》要拍網大,溫瑞安有意「填坑」
※古龍三大武俠精品 風雨雙龍劍 第2集
※行走江湖的必備殺器你有嗎
※負氣少年楊過|金庸人物點評第六彈
※關於武俠,關於梁羽生、金庸、古龍的15條必知的「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