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講解107:自古以來都勸大家要念佛,師父也不例外

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座視頻:

楞嚴經 十番顯見01

(在此感謝各位把視頻編譯成文字版的師兄!)

諸位,請翻開《大佛頂首楞嚴經》130頁,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131頁,中間 [丑二斥妄識非心(分二)] [今初阿難責躬請教二如來顯發非心] 前面是破斥所執七處皆非,方便說:七處征心。現在是斥妄識非心,非心就是不是真心。識就是根攀緣這個塵,所產生的那個執著的意識、分別的意識,還有顛倒的知見,這個是不實在的。這個識會建立時間、空間的觀念;這個識會建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觀念;這個識會建立敵對、人我是非;這個識會推測;但是這個識也可以種種的學習。而一切的眾生,大部分沒有學佛的,完全沒有辦法逃脫這個意識心,包括大學裡面的學者、教授,所用的邏輯、推論、理哲學,都沒有辦法超越這個意識心,都沒有辦法。非心,不是我們的真心,所以要放下它。

底下,經文,[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這個[袒],偏袒右肩就是身體裸露一部分,這個是印度認為裸露右肩是表示非常恭敬;在咱們中國,認為裸露是不恭敬的。所以,這只是時空、禮節的不同。底下說阿難所計七處,皆已被破(被破就是山窮水盡了)。至此乃欲舍妄處(放下虛妄的意識心),而求示真處,這個[真]就是我們講的如來藏,找到了不生不滅的如來藏,也就是所謂的涅槃。涅槃是整個佛教的中心思想,離開了涅槃的思想,佛教就會變成生滅的因果無常相,有增有減。所以,這個真心是不增不減。因此涅槃是修行的重點,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佛教的中心思想,不同於其他外道,正因為我們有涅槃可得、涅槃可求;但是,得也無所得,求也是無所求。

而求示真處,還是未達佛意,佛破無處,無處就是意識根本不存在,叫做無處。是欲其了悟,無體非心矣。這個意識是沒有體性的,為什麼沒有體性呢?它的重點是什麼?因為是剎那生、剎那滅、剎那執著、剎那妄計,這個就是無體。譬如說:你看到金錢,起貪愛心。而這個貪愛心,佛陀說:這顆貪愛心,變成了心靈的負擔、變成了真心的遮蔽,而這個貪愛心,其實本身並不存在的。或者是你愛一個人、或者是你恨一個人,佛陀說:你的愛的對象,他會化成一堆白骨;你所恨的對象,他也會變成一堆白骨;而愛、恨,它本身這個相是不存在的,叫做不相在,不能錯用心!我們世間,不知道這個真心是離一切妄心,所以,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因此說:貪瞋痴、排斥、攻擊、驕傲、我慢,包括晚上作夢,這個都是沒有體性的,沒有體性就是不實在的意識心。

而非心就是不是真心,不是我們每一個的佛性、如來藏性、涅槃的妙性。今依舊求佛說處,要說出一個可修的。足見仍然認識為心,認分別的意識為真心,認識有體,認為剎那生剎那滅的執著性、分別性、可以推測的意識心,認為是有體性的,諸位!一切眾生都是這樣。所以,佛法不能當作世間的學問來研究,它必須單刀直入的切入不生不滅的清凈自性,這樣才受益。世間法為什麼不究竟?世間法,只要你立一個點,它就有左右,你很清楚的,這個意識心,它是很強烈的對立的。世間人就像打乒乓球一樣,右邊打過來,左邊刮過去;右邊打過來,左邊就拍回去,他就是互殺,叫做比賽,世間法很殘酷,意識心就是這樣子。當你定位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某一個背景的時候,你落入是,或者是非,你就是像在打乒乓球一樣,沒完沒了!

什麼是佛法?佛法是連那個乒乓球的桌子都沒有、連那個拍子都沒有、連那個乒乓球都沒有,因為他沒有定位。一定位,比賽就要殘酷了!意識心就是定位,意識心就是把自己定位,我!一定位起來,我就有我所擁有,你的就是你的,有我就開始自私自利。我什麼都對,你什麼都不對!人我是非還是不斷。所以說:世間人著於五欲六塵而有輪迴;修行人著於知見而繼續輪迴。修行人最怕什麼?最怕自己說自己很有修行,這個是很可怕的!為什麼?這個也是落入知見,[我很有修!]那就表示你的修行停頓了!為什麼?你滿足現況啊、你貢高我慢啊、你自以為是啊!所以,為什麼禪宗講:二六時中,不倚一物?這是什麼道理?就是二六時中,心性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可以靠任何東西;靠任何東西就是能所不斷、煩惱不斷,我相、人相、眾生相,一切相破不了的!所以,佛法它要直接受益,也就是不能有敵對。為什麼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就這麼時,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參參看!意思就是:不能落入意識型態的對立。

有一次我去文化大學上課,找到哲學系很高超的、很有名望的學者,我們就在陽明山草皮上坐下來,跟這些所謂的哲學的權威談一談,發現他們就是這樣辯論。我說:那你們學哲學是什麼?學哲學就是用邏輯的觀念啊!我說:那你們邏輯觀念是什麼?就是各個角度,就是很會講話,思惟、邏輯理念很強,邏輯,它就是要定位啊。由A這個點推測到B;由B這個點推測到C,你定位這個A,A 就是不對,A不存在嘛!是不是?那時候已經出家了,我就跟他講說:系主任!你們學這個哲學,還是不是很究竟的,還是沒有辦法解脫生死、解脫煩惱的,沒有辦法的!所以一切的眾生都是這樣子。

底下說:認識有體,[但自恨未知其處,故自責而請益耳。即從座起:以聽法在座,請益故起;偏袒右肩:袒露肉也,我國以袒肉為慢,印度以袒肉為敬]。所以,兩邊的禮節、風俗、文化不怎麼相同。[故偏袒,但袒露右肩;右膝著地者:以右膝有力,跪能久安,又復易起]。易起就是起來的時候容易。因此,我們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印度當時只有跑一腳的,佛在世的時候,只有跑一腳的。而來到中國,是為了對法上的恭敬,就像對皇帝的恭敬,變成要五體投地了。你看電視的古裝劇就知道,要是老佛爺:小李子!喳!他馬上就伏下來。我以前都看不懂清朝,(法師做下跪的動作),就不知道這個到底是什麼,後來知道了,原來是看了很煩,就甩兩下袖子,喔!知道了,就是:你皇帝當了那麼大,我當這個小李子,李蓮英,不是電視劇很出名嗎?所以,中國後來就演變成現在的五體投地禮,見佛、見法、見僧,都行五體投地的頂禮,這跟咱們的中國習俗是有關係的

又復易起,[合掌:乃合十指爪,上屬身業虔誠;恭敬者:嚴肅曰恭,尊重曰敬,屬意業虔誠;而白佛言,是仰白於佛,屬口業虔誠。此文是結集家,敘儀而置]。就是敘述這個禮儀,而置就是特別,連這些動作都要描述出來,表示對法上的恭敬。因此,由這個我們更可以了解說:理雖是無生,事相不可避免。所以,一切五倫綱常,都必需如法、如律、如佛所說,恭敬的禮節仍然不可避免。因此我們不要說,我們很有修行,就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可以這樣子。我們受戒完,或者在家居士,我們本來就應該對長老、或者對三寶佛、法、僧,行五體投地禮,這是咱們佛弟子最基本的禮數。

底下說,[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毘羅咒,為彼所轉,溺於淫舍。]這個文字都很簡單。[阿難是四王八子中,年齡最小,故曰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悲愛念,雖然今已出家,猶恃憍憐,心中恃佛憍愛憐惜,所以徒事多聞]。多聞,意思就是說:只有聽經聞法,而[不勤定力],這個定力怎麼下手呢?觀一切法空,心如如不動,定力就出現。我們之所以沒有定力,就是觀不空,碰到人家講一句好話,我們會很歡喜;碰到人家講一句逆耳的,我們會很煩惱,正因為我們不了解順境、逆境都是空。

古來高僧大德給我們一句很大的勉勵的話:能經過暴風雨摧殘,而能屹立不搖的,才是一棵真正的樹!意思就是說:一棵大樹要經過風吹雨打,而仍然屹立不搖,這才能稱為一棵樹。我們今天修行也是這樣子的,親近了善知識,學佛以後,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定會碰到很多的逆境;一定會碰到很多的苦惱,不管是金錢、兒女,或者是感情,我們一定會碰到,這是生命必修的課題。當我們碰到的時候,我們對三寶的堅固信心,仍然屹立不搖;對我們的般若智慧,深信我們將來可以成佛,也是屹立不搖;對求法堅固的道心,仍然屹立不搖,這個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成就是易如反掌,因為你有堅固的道心。但是,從佛經裡面說:開花的多,結果的少。也就是:學佛的人很多,真正能證果的、了生死的人很少。所以叫你走捷徑,就是念佛。要斷一切的無明煩惱,很困難,所以,我們求阿彌陀佛加被,我們自己有這樣往生極樂世界堅定的信心,對阿彌陀佛有信心,所以,自力、他力。因此,念這一句佛號,是方便,也是究竟。所以,自古以來,都勸大家要念佛,師父也不例外。

底下,不勤定力,[故未得無漏。須證四果羅漢,無欲漏、有漏、無明漏]。這裡的[漏]就是煩惱的別名,沒有欲界;有漏就是色界;無明漏就是三界的法執。[方稱無漏,阿難初果,未得無漏,定力不足,故不能拆伏娑毘羅咒,被邪咒所轉,溺於淫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為什麼講真際呢?因為在這個時候,阿難對真心不了解,不曉得那叫做首楞嚴大定,對這個名相不懂。所以,只好講真際所詣,[詣],就是在。[真際者,真如實際之理地,即真心之異名。亦即本經之如來藏,為首楞嚴之定體]。所以,如來藏也可以稱為是真如;有的稱為佛性。如果一談到第八識的阿賴耶,也就是如來藏一念不覺,真如一念不覺,轉成阿賴耶識。所以,沒有世俗諦則沒有勝義諦,因此,就必需在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慢慢慢慢地去剖析,何者是妄?何者是真?所以,最高的如來藏性是不可言說,叫做無垢清凈識。我們有所說,都是被染污了阿賴耶識、第八意識在討論的。

[詣即在也。阿難所舉真際之名似同]。看起來像相同,[未悟所執之心非是],沒有悟到所執著的心不是,[故仍呼為真際。雖前七處被破,此時尚欲求處,所詣,即所在之處,但以己不知,求佛示其處耳。意以不能降伏邪咒者,當由不知此心所在也。阿難還是認識為心,錯誤非小,故佛下文,斥其非心,推其無體,令得舍妄求真也]。舍妄就是放下意識心,當處以無所住心,悟得絕對的本體的空性,就是真心的顯現。所以緣生就是無生,於無生處,即得體用一如,於見聞覺知,妙用現前。所以舍妄求真,為什麼修行常常說:放下,再放下,徹底地放下?為什麼修行要重複這樣講?因為眾生的意識心、執著心太嚴重,看什麼著什麼……。修學佛道也是,像無頭蒼蠅,今天在這裡好好的,上課……,突然有一個人跟他講:某某人有大神通,他可以了解你過去、現在、未來,你幾世、你前世是什麼!哎呀!在這裡聽經聞法,都沒辦法了解我前世是什麼!聽到這個有神通的,很快就被吸引了!剛好碰到沒有錢,說:某某上師來,這個咒一念,做生意很賺錢!在這裡十幾年了,趕快,又去了。他就這樣,跑來跑去……後來才發現,這個都是生滅法的,搞神通不能了生死的、有錢不能了生死的,到最後他就會乖乖地坐在這個地方,喔!原來我師父講的這裡才叫做究竟。平常心是道,師父也從來不搞神通、也沒有教你稀奇古怪的東西,原來這個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開智慧就是道。他才慢慢慢慢地體會。所以,修學佛道的人,一定要走一段很長的冤枉路,一定要像陀螺一樣轉……轉了以後,到最後累了,歇即是菩提,好了!我就來講堂好好的聽經聞法了!為什麼?很累了!

有一個居士來到這個地方,我說:你為什麼不來拜佛呢?他說:我兒子重病啊!你們這個佛祖也不會講話啊!(笑)他說我們這個佛陀不會講話,我當然就去問那個十八王公啊!問那個會講話的,因為佛坐在那個地方,不會講話,所以,他要找那些會講話的乩童比較快!我們不能譏笑他,說這個是迷信的,為什麼?在一個人碰到困境、碰到逆境、在很無奈的時候,那一些鬼神附身的,反而比較有力量,這些真理反而用不著,因為他要解決現在這個問題啊!解決現在的問題就是什麼?就等於一個人重病的時候、病痛的時候,他不依正規的法則來醫病,他不好好的吃中藥改變體質,他去幹什麼?他去打嗎啡,暫時止痛一下。你暫時止痛一下,對一個現在正需要的神來指示的時候,他已經很滿意了,病苦的時候得到一點安慰,是不是?聯考的時候得到一點安慰,就是這樣子啊!還有迷信到什麼?迷信到王建民明天要比賽,先去問媽祖娘娘,在那邊(法師合掌念):明天王建民會不會二十勝?擲杯筊看看,喔!是允杯!嚴不嚴重?這樣嚴重吧!為什麼?我們這個佛祖不會講話啊。人家那個馬上問,馬上會反應的!很迷人的!這個佛法又這麼深,這要從頭這樣跟到尾的,很難的!所以,佛法講的:他需要時間,快沒有辦法,他需要慢慢地建立正知正見、正觀,慢慢的解脫;而這一解脫,就究竟的解脫!不是你去問神,暫時解決一下病苦,沒有辦法解決法身慧命的,沒有辦法的。

[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ju。]我解釋一下,說:希望世尊,大慈悲哀愍,開示我等,就是我輩沒有證果的、證四果阿羅漢的眾生。奢摩他翻譯成中文叫做止,就是止息妄念,也就是定的意思,如何來修止觀的意思,讓妄念減少、煩惱減少。闡提就是讓那一些斷善根的眾生,怎麼樣?隳彌戾車。[隳],就是破壞;[彌戾車]就是惡知見,徹底地摧毀那些惡知見,讓一闡提斷善根的,令他們得到正知正見。希望世尊開示奢摩他路,也就是讓眾生有正知正見,而能夠摧毀一切的惡知見。惡知見就是毒,思想是很可怕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佛法本身義理很深,在初學佛法或者是沒有修到深入究竟的,他根本就摸不著門,也不曉得什麼叫做善知識,現在能滿足他的需求的,他叫做善知識。走到一陣子的時候,他開始懷疑了,為什麼?因為他上人悟得不究竟啰!所以,一開始走錯路,思想是很可怕的,他又沒有能力分辨什麼叫做善知識、什麼叫做正確的大善知識,他沒有能力分別的時候,他很辛苦了!所以,答案還是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進入佛門、碰到大善知識、碰到正知正見、正法,不可能!你必需多福德、多善根、多因緣,才有辦法碰到大善知識。

[此求佛別說真處。以不知心處,大定無路可修,故願佛發大慈心,哀憐愍念我等,久處迷途,開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即所請三名中之第一名]。我們說:奢摩他、三摩、禪那,這個是第一個。[為首楞嚴定,所依之體,即是本覺理體,天然本定,不生滅、不動搖,而能開解照了此體,是為奢摩他,微密觀照]。諸位!什麼叫做微密觀照?念念不放過,秒秒覺知,叫做微密觀照,也就是每一念都不空過,念念清清楚楚,念念覺照,念念覺知,念念正知,念念正見,念念正觀,叫做微密觀照,一秒、一個念頭都不讓它虛發、虛念,也就是都非常清楚。

[觀照即是始覺智用],開始覺悟了,智慧開始作用了,[依正因佛性,而起了因佛性,乃即定之慧也。路、即修證之道路,未悟真如實際,則此路不通。阿難欲知心處,正擬進修佛定,故急急求開奢摩他路,而不知前之徵心破處,已是開奢摩他路,以所執之心非真,奢摩他路,竟被此心壅塞矣]。壅塞就是堵塞,被堵塞了。[佛下破妄識非心,破妄識無體],妄識非真心,破妄識不是有體性。這一句話的意思,破妄識無體,就是真心有體。我們這一顆般若真心是有體性的,它是的確存在的,大家才能成佛啊!

[即撤去奢摩他路之障礙;而指見顯心],[見]就是見性。當下顯這個心性,顯這個真心。而指見顯心,指出這個見性,當下顯出這個真心。[會事歸理],事,在旁邊寫:千差萬別;理,就是無生。千差萬別的事相,回歸到無生之理。為什麼講無生?因為一切法都是因緣湊合的、不實在的,叫做會事歸理。會事歸理,也就是會緣起,當體就是性空,萬法就是緣起,就是事;性空就是理,就是無生,所以會事歸理。[會相歸性],會相就是萬法;歸性就是不生滅。萬法總不能離開不生滅的心性。所以,看你怎麼用功?看一切法執著,這個就是妄心;看一切法不執著、放得下,了悟是幻,就放下,這個就是性,就是一個關鍵。所以,凡夫見相,聖人見體,就是這個道理。凡夫見相,一直著相,是不是?眾生就著相,而聖人見體,體就是不生滅,體就是萬法本空了。

[皆開奢摩他路也。令諸闡提,隳彌戾車],[隳],就是毀壞。[彌戾車]:是指惡知見,是指邊地之卑賤種族,梵語願意為言語不分明者,講話不是很清楚的。如我國所謂的南蠻鴃舌(鴃舌juéshé)之人。鴃舌就是斥責別人說話很難聽,像鴃叫一樣,這個鳥叫的很難聽,叫鴃舌之人。引申是指頑愚卑賤憎惡佛法之種族,對佛法很痛恨的人。憎惡佛法的種族,相傳該種族住在哪裡呢?在印度的西邊、西方,或者是北方,有一個種族不聽佛法、排斥佛法。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在印度有三分之一的人見到佛,有三分之一的人只聞到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有這樣的一個聖人;而三分之一的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生長在佛同一世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這個世間出現了一個大聖人,叫做釋迦牟尼佛。而我們生長在末法時期,算起來很悲哀了,沒有與佛同世;但是也不錯了,還可以聽到正法!二千五百年後,人家把經典翻譯成中文,我們坐在這裡還吹冷氣,還不錯,我們真是好命啊!祖師大德為了一句、一本經典,都冒著生命的危險。

[《涅槃經》云:[一闡提],雲信不具],信底下加一個根,叫做信根不具。諸位!沒有信心就什麼都完了!什麼法都不能入啊!對一個善知識沒有信心,他怎麼來呢?師父叫他說:你要好好地持戒啊!他就說:師父!你本身持戒嗎?你要好好地修行啊!要好好將來做開悟喔!師父!那你開悟嗎?你要好好的做善事喔,要對因果負責喔!他說:師父!那你有沒有做善事?有沒有對因果負責?這種徒弟怎麼教得下去?你講一句,他跟你回答十句!

雲信根不具,[或雲焚燒善根,即斷善根眾生。隳者毀也,壞也;彌戾車],中國話叫做樂垢穢。[此雲樂垢穢],樂垢穢就是喜歡骯髒的東西,乾淨的東西不要。[亦云惡知見。此等全不信佛法,即邊邪不正知見也]。[邊]就是邊見,邊見就是著於常見和斷見,要不然就是邪知邪見,撥無因果,不正知見,叫做邪見。[阿難求示真際,求開奢摩他路,其意中,以從前不知此路,未成定力,故被邪咒所攝,溺於淫舍;若如來即為我等,開示奢摩他路,不僅可令我等,得成定力,而能降魔制外]。[外]就是外道。[即彼魔、外、闡提聞之],即彼魔道、外道、斷善根的人聞之,[亦將破惡生善,故曰令諸信不具之眾生,亦得毀滅惡知見,而得正知正見也]。毀滅惡知識,當然就是變成正知正見了。所以在這裡就鼓勵大家:我們身為佛弟子,要給眾生正知正見,要給眾生對三寶:佛、法、僧有信心,你功德無量。為什麼?我們是三寶弟子。所以,這個正知正見特重要,第一步走錯了,這個人肯定不能成佛,而且會著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作是語已,無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傾]就是傾心,就是全力以赴了;[渴望]就是期盼。[翹佇]就是期待的意思。把頭抬得很高叫做翹;[佇]就是期待。[翹佇]就是仰望意思,渴望聽到正法,渴望聽到佛陀的開示。所以,[翹佇]就是期待久的樣子。欽聞示誨,[欽]就是尊敬,很恭敬的。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佛法中要受益,都必需從恭敬心求。也就是說,對三寶有恭敬心的人,就挖到了寶;對三寶不恭敬的人,挖不到寶!為什麼?我慢就會掩蓋住。所以,佛法從恭敬心求,念佛也是最極恭敬的求佛加被。[此亦結集家敘儀。五體者,首及兩手兩足,敘其不獨稽首,而竟五體投地,表誠懇之至。及諸大眾,傾心渴望],傾心渴望就是一心向慕,竭盡誠心。[翹誠佇待][翹],就是高舉,把頭抬得高一點點;[佇]就是期待。[如渴思飲],就像渴了很想有水喝,[如鳥待哺],就像鳥嗷嗷待哺。[欽、敬也,敬聞開示教誨。初阿難自責請教竟]。

[寅二如來顯發非心(分三)][卯初光表破顯諸相二發明真妄二本][三正斥妄識非心今初][光表破顯諸相]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曜, 如百千日!],[晃]就是明亮;[耀]就是光明照耀的樣子。[此佛放光,以表破妄顯真諸相。良以破妄,實為顯真,以妄不破,而真不顯,故佛從面門放光,以施無言之教,令得觸境會心]。喔!佛多面門放光,看看能不能體會一下佛的用意。[面門,為五根都聚之處],五根:眼、耳、鼻、舌、身,都在這個地方,[眾生面門,亦終日放光,無奈迷而不識]。諸位!這個[放光]指的是本性的意思,這個放光是指般若的光明,能照破無明黑暗的意思,它的重點在這個地方。當然,佛有定力,也是大聖人,放光不足為奇,我們看了佛放光,我們自己慚愧,佛真是一切智者,有這樣的能力、大神通,能降伏眾生,我們更應該向佛學習,心服口服地來跟佛學習,將來我們有一天也能成佛!所以,我們的般若智慧之光,也在我們的面門!

[阿難迷晦即無明],[晦]本身就是陰暗的意思,就象初一的月亮,不是很光亮,十五的月亮就很亮了;初一的月亮是很暗了。所以,凡是黑暗、晦暗的地方,叫做迷晦即無明。[終日背覺合塵],違背了覺性,卻跑去跟這個塵合起來,合塵就是往外追逐,拼了老命往外追逐財色名食睡。[認物為己],認為這個外物是為自己的、所擁有的,或者是認這個四大為是自己的。[是以七計咸非;如來發明便解脫]。所以,學佛是為什麼?是為了解脫。諸位!你一定要用這個來衡量,十年前學佛,十年後的今天,你的心有沒有更解脫?如果沒有,就表示你走錯路;如果你覺得更煩惱,那麼就錯得離譜!所以,我們念佛前,一定要先開大智慧,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來發明便解脫,學佛就是為了求解脫。

[終日背塵合覺,融妄即真]。背塵,也就是放下五欲六塵,合我們原來的覺性。意思就是: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本能;覺悟的能力、般若的智慧,只是不肯用!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說:不要讓你的智慧睡著了!我們要提起正念,就是不要讓我們的智慧睡著了,這是我們的權利啊!就像我們選舉,投給誰,這是我們的權利!眾生有權利說我們是非,我們有權利放下,不要聽,看誰厲害啊!是不是?就是看你有沒有功夫了?眾生有權利一直攻擊你啊,為什麼?無明卡住,他就一直傷害你啊!我們也有我們的權利,我們的般若權利拿出來用。我有權利不要聽,我有權利放下,看誰比較厲害啊?般若權利拿出來用還不必繳稅金呢!你刷卡,還要繳多少%的這個稅;而我們自己的本性般若智慧拿出來用,有犯法嗎?有繳稅嗎?不用!不必花錢!

你來這裡,坐在這裡,有的人說:哎呀!師父!我經濟能力不好。經濟能力不好,書本給你,供養你;這個花我還送給你,不必繳一百塊,我多好啊!你就好好地聽經聞法就好,把你的權利般若智慧拿出來用!所以,當你聽到人家讚歎你,你歡喜!當你聽到一些逆境的時候,起煩惱,那就是你的權利睡著了!什麼權利?般若的權利睡著了、如如不動的心性睡著了,你的權利沒有用,那一票,可惜,廢票!作用不出來。一切的順逆二境來,蓋下去,如如不動,要講志氣就是這樣,這個才是志氣,哪動不動就是拿刀砍人那個叫做志氣的?那個不叫做志氣的。融妄即真,為什麼叫融妄即真?[融]就是通。通達妄心本空,叫融妄即真。你只要了悟,那一顆分別心、意識心、執著心,本身不存在的,放下它,真心就顯現。換句話說,你所有的貪愛、所有的驕傲、狂妄心,放下它,真心就顯現了。

[所以六根皆是。此正欲破六種攀緣妄識,顯六根現量真性]。什麼叫做現量真性呢?萬法唯心現量,你現在看到的一切境界,都是你心性所影現出來的,只是你不能透視它是生滅法、是無常法,而一直執著。多了一層執著,就變成凡夫,就是從早上追逐到晚上,從晚上追逐到白天。所以,在座諸位!你告訴人家,今天我們這裡講經說法,那是諸位有善根,才會來坐在這裡。如果我們隔壁,公園請星光幫來唱歌,或者是蕭敬騰、楊宗緯、曹格、阿妹來隔壁唱歌,外面就圍一堆人,全部都爆滿!再隔壁剛好放王建民在比賽棒球,又是一票的人。再過去呢?大樂那邊呢?這LV包包剛好在打折,剩下一折,喔!從這裡排了二公里!眾生要的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有音聲、有效果的。這種般若的智慧,看不到、摸不到,能用一輩子的,這個比較沒有人喜歡,枯燥無味,而且聽不懂!

有一次我到美國,那咖啡很難喝,我就用英文跟服務人員講:咖啡很難喝!我就用英文跟他講。然後他就回答,講得很快:@*&%#,這咖啡怎麼樣。我就跟他講:聽不懂啦!他說:聽不懂?What』shappen?發生什麼事情? (法師笑),真的是聽不懂!所以說:眾生要的就是那個有相的、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棒球啊、名牌啊、舞會啊,這個人肯定一大堆的;要來坐在這裡聽經聞法,很難啊。大家要找快樂的嘛!有一票的人去唱卡拉OK,輪番上陣,唱了三十幾天、四十幾天,一直輪番上陣,朋友一起叫,一直唱,一直輪番上陣地唱,有的回去休息再來唱。據說結帳的時候,二、三十萬,這樣的頭殼有沒有壞掉?因為他就是要唱出快樂啊!這個就是眾生相。所以,我們的六根當中,我們的現量真性,當我們悟道的時候,會發現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你根本就不必去攀緣這些妄識、妄執。

[故先從面門放光,以表顯也。其光晃曜,如百千日者。其字,指面門諸根,光從此放,乃顯示本覺妙理,始覺妙智,不離根中;其光晃曜:光明極盛貌,喻如百千日光,一日在空,光照無遺,況百千日耶;以表自性光明,輝天鑒地]。[鑒]就是照。[此光非佛獨有,一切眾生皆有,迷之似失,悟之顯露]。所以,不要讓你的權利睡著了!。因此[臨濟義玄禪師云:有一無位真人],[無位]就是沒有階位、沒有名字。[真人]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性,[在汝諸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諸人未證據者,看!看!][未]就是尚未;[證]就是證悟;[據]就是依憑。諸人尚未證悟,依憑證據者,就是你還沒有見性的人,[看]就是參,好好的參,真的不要放棄自己的權利。為什麼不要放棄自己的權利呢?因為打大甲比打大陸更便宜(電信廣告辭)(法師笑著說),所以,你要把那個權利拿出來用,[臨濟可謂深得如來面門放光的旨也],[旨],宗旨。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微塵國土]就是無量無邊。[普佛世界:即普遍十方,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底下三種是屬於形狀,後面三種是聲音。[動、起、涌,此三屬形;震、吼、擊,此三屬聲]。震之音、吼之音、擊之音聲,這三種屬於音聲。[正表六處妄識將破也],佛的動、起、涌、震、吼、擊,在《華嚴經》講得最多,《華嚴經》講的比這個更多!這個跟大地震不一樣。某某法師如果到印尼去講經,剛好大地震,天搖地動,死人無數,喔!諸位!這個跟佛的六種震動是完全不一樣的。佛的六種震動,要看你的因緣果報,大菩薩可以感受得到,凡夫完全沒有覺得。《華嚴經》就這樣子了,大菩薩完全感受到,因為這是心法,你悟得愈深,你的感受、佛的境界就愈強,頻率就愈相應。而無明的凡夫就看:沒有啊!

就像佛成道以後,坐在菩提樹下三七二十一天,在凡夫看,只是什麼?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坐在菩提樹下,井旁邊菩提樹(法師唱這幾個字)……。就是這樣子!可是那個時候佛在做什麼?佛在宣揚、宣說《華嚴經》啊。[華嚴最初三七日],他宣說的時候,是用圓滿報身在說法;你看了這個相,是坐在菩提樹下,佛如如不動,成道以後,佛正享受大涅槃的大樂,用圓滿報身在說法,對大菩薩說法,都是十地菩薩的,你看那《華嚴經》,信、住、行、向、地。(未完)


推薦閱讀:

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一至卷第五)(嘉興藏B403)
大佛頂首楞嚴經破妄識無處(七處徵心)第10片
葉曼講授《楞嚴經》文字筆記
《楞嚴經》輕鬆學 卷八(之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

TAG:大家 | 師父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