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師生決裂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家洲公開與其新招碩士生郝相赫斷絕師生關係一事,引人關注。在歷史上,師生之間名為師徒,實則情屬父子,但本應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的師生關係,卻往往因為各種原因而反目乃至決裂。萬世師表的孔子就曾公開將學生冉求逐出師門,並被其他弟子記錄到了《論語》中。孔子曾經大罵過宰予、子路,但從未說過不認他們是學生。冉求則是真把老夫子氣夠嗆,不僅公開對說這小子不是我徒弟,還讓眾弟子「鳴鼓而攻之」。

被孔子逐出師門的冉求孔老夫子之所以出離憤怒,是因為和冉求在政治上存在分歧。冉求作為當時魯國權臣季康子的得力家臣,幫助季康子推行賦稅制度改革,這顯然和孔子「斂從其薄,以德為政」的主張南轅北轍,最終導致被逐出師門。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後來科舉官僚體制下衍生出的門生關係中,師生之間的不諧、反目、破裂大多是因為政治利益或黨派之爭,比如曾國藩和李鴻章。再比如慈禧倉皇西逃時,大清國第一位親自領兵「護駕」的臣子岑春煊和其塾師趙藩倆人就因為政見不合而反目,在岑春煊因為鎮壓四川有功被升為兩廣總督,而趙藩被貶為永寧道任後,當時四川流行著一句話「師道何所道?且看永寧道!」可謂辛辣刺骨。

岑春煊而到晚近以來,因為西方學科制度的引進,師生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老師在學生面前並不是絕對的權威,學生在學術上也不必完全按照老師的規劃或主張而為,所謂「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種師生之間的相互辯難啟發,在西南聯大中尤為普遍,多數情況下並不會影響師生關係。所以,真正導致師生反目的,還是學術之外的因素。

康有為與梁啟超梁啟超後來因為康有為擁護張勳復辟而與其分道揚鑣就是一例。當時梁啟超說了那段著名的話:「且此次首造逆謀之人,非貪黷無厭之武夫,即大言不慚之書生,於政局甘苦,毫無所知。」所謂大言不慚之書生,就是指他的恩師康有為。康有為看到後自然咬牙切齒,專門寫詩怒斥「逆徒」:鴟梟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關。逢蒙彎弓專射羿,坐看日落淚潸潸。這是說梁啟超違背倫常,食父食母,禽獸不如,夠狠的了。梁啟超被康有為視為「逆徒」,不久自己也有了專屬的「不肖弟子」——徐志摩。他喜歡徐志摩的才氣,卻看不慣他的私人生活。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鍾情後,便向髮妻張幼儀發了離婚通知書,梁啟超知道後立即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但徐志摩顯然是「婚戀自由」的堅定貫徹者,逐林不成,轉而又對陸小曼愛得死去活來,後來倆人還真結了婚。

徐志摩與陸小曼在結婚典禮上,被徐父堅決要求做證婚人的梁啟超,發表了有史以來最不留情面的證婚詞:「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此處省略對徐陸二人品行的批評)……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雖然沒有到宣布解除師生關係的地步,但恐怕之後倆人也是老死難有往來了。但同樣是「性情中人」的黃侃就比較幸運,他雖然對同門師妹(早前還是師生)黃紹蘭始亂終棄,並且一生結了離、離了結多達九次,但他的老師章太炎仍對他青睞有加,看來是奉行「學術是學術,品性是品性」,但師母湯國梨看不下去了,公開發文罵其「有文無行,為人所不恥」,是「無恥之尤的衣冠禽獸」。

黃侃當學生的雖然不必贊成老師的學術觀點,但最好還是要明白老師到底主張什麼反對什麼為好。汪篯雖然一度是陳寅恪最得意的弟子,但似乎並沒有深刻領會老師的理念。1953年,以陳伯達為主任的歷史研究委員會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剛成立的歷史研究所的基礎上再增設兩個歷史研究所。擬由陳寅恪擔任第二所 (中古研究所)所長。但不管是老友李四光、章士釗,還是弟子周一良的多次勸架,陳寅恪一律婉拒。最後汪篯主動請纓,前往廣州去遊說。或許是自恃昔日曾是陳寅恪最得意的弟子,汪篯抵達陳寅恪家後,便對陳寅恪進行勸導。陳寅恪勃然大怒,指著汪篯說:「你不是我的學生,給我滾出去!」後來汪試圖修復關係,陳寅恪則答覆說:「我認為研究學術,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獨立的精神……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陳寅恪又說:「我決不反對現在政權,在宣統三年時就在瑞士讀過 《資本論》原文。但我認為不能先存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你以前的看法是否和我相同我不知道,但現在不同了,你已不是我的學生了,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興也好,從我之說即是我的學生,否則即不是,將來我要帶徒弟,也是如此。」

汪篯這裡陳寅恪所言的「從我之說」並不是具體的學術問題,而是其一生奉行的「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以上這些或弟子被逐出門牆,或學生不認老師,師生關係的「解除」都是不歡而散。但也是有看似反目,其實其中可能存在著不能說的隱情,比如章太炎和俞樾。俞樾是從顧炎武、戴震、王念孫父子一脈相承的樸學大師,治學深邃,對弟子要求十分嚴格。章太炎二十二歲那年拜他為師,在俞家建於西湖邊上的「詁經精舍」住了七年,得傳衣缽,自己也成了國學大師。後來,俞樾因他提倡排滿、革命,十分不滿,聲言「曲園(俞樾號)無是弟子」。章太炎回「詁經精舍」探望老師,俞曲園一見他就嚴詞呵斥,說他從事革命是「不忠不孝,非人類也」!效法孔子叫弟子鳴鼓而攻之。

俞樾不過,事情過去後,俞、章兩人並未真正斷絕師生關係。對於章太炎,俞樾仍以門生看待,1901年8月,還以《秋懷》四首索和,章太炎也「如命和之」,並表示將以前的不快「相忘於江湖」。但令人奇怪的是,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持《民報》時,卻在其九號刊上公開發表了《謝本師》一文,表示從此「拜別」師門,自立門戶。但此後也從未聽說其同門弟子因此文而責問章太炎的。因此有說法認為,章太炎投身革命,怕連累業師才公開表示「斷絕師生關係」。寫道這裡,不禁想起小時候讀《西遊記》,菩提祖師將悟空逐出師門一節,當時十分不理解:祖師道:「那裡甚麼恩義?你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悟空謝了。現在想來,一句「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道盡個中緣由。
推薦閱讀:

《歷史寫錯了袁世凱》連載(67)原創
歷史與創造的歷史
弓箭的歷史
雷峰塔的名稱由來是怎麼樣的?
國博(142)-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歷史2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