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寶貴的童年,遇到愛:讀《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有不同的版本,灕江社的這本是夏丐尊老先生的譯本。不消說語言風格是一派民國風範,就連插圖,也怎麼看怎麼像豐子愷的畫風。一頁頁翻開,濃重的懷舊氣息迎面撲來,雖然版式和裝幀做得時尚精美,但這本書骨子裡的傳統文人味道揮之不去。
這也是自己第一次認認真真看這本書,因為認真,所以看到夏丐尊老先生的序言就已經被打動。他翻譯這本書,「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之後翻譯和再看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在人類當下紛擾雜亂躁動淡漠的社會處境中,在追求可見可檢可控可支配的收益的價值體系中,《愛的教育》——這本由一名義大利小學生的日記和親人的叮囑構成的記錄,顯得那麼不合時宜卻又彌足珍貴。孩子清澈的視角與成人溫暖的心靈在其中交織呈現,一個人與人之間有情有愛、平等尊重、秩序井然的烏托邦式的畫卷徐徐展開。儘管此書誕生於1886年,但現在讀來仍是引領孩子和父母前行的光亮,其中的真摯、素樸、勇氣、責任、力量,永不過時。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說,孩子的眼睛與成人的心靈構成了此書的經緯線。
孩子的眼睛——
有時極其有趣:「才來入一年級的小孩們,不願到教室里去,像驢馬似的倔強著,勉強拉了進去。」
有時細緻入微:「和他們招呼的時候,雖也現出笑容,額上直紋一蹙,臉孔就板起來,並且把臉對著窗外,注視著對面的屋頂,好像他和學生們招呼是很苦的。」「先生的手還在那裡顫抖,額上的皺紋深得好像是傷痕。」
成人的心靈——
初雪的時候,孩子們在雪中狂喜。但父親卻在殷殷叮囑「你因為冬天來了快樂著,但你不要忘記!世間有許多無衣無履,無火暖身的小孩啊!」
溫暖的春日,孩子說:「啊!好快活!我為什麼這樣快活啊!」「這因為時節既好,而且心裡沒有虧心事的緣故啰!」母親說。
校長對學生的告誡:「華梯尼!不要喂著嫉妒的蛇!這蛇是要吃你的頭腦,壞你的心胸的。」
父親的教誨:「走街路是最要當心的呀!在街路上也有我們應盡的義務,既然知道在家裡樣子要好,那麼在街路上也是同樣,街路就是萬人的家呢!」
成人不僅教育孩子,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紳士的兒子對賣炭者的兒子傲慢無禮,作為紳士的父親不僅嚴正地要求自己的兒子道歉,並且「把手向賣炭的伸去」,還向先生請求「從此,請叫他們兩個坐在一處。」
視學官對鐵匠的兒子的激勵,「把潑來可西的蠟色的臉,縫補過的不合身材的服裝打量了一會兒,替他將獎牌懸在肩下,口音中含著深情說:『潑來可西!今天給你獎牌,並不是因為沒有比你更好的人,並且並不單只因為你的才能與勤勉;這獎牌是對於你的心情、勇氣及強固的孝行而給的。』」
「小石匠」來家裡玩,身上的白粉粘到了椅背上,兒子要用手扑打,父親制止並悄悄將之擦去。原因是「凡是從工作上帶來的,絕不是髒東西」,見了勞動的人,絕不應該說臟,他身上有著勞動的痕迹。
卡隆失去了母親悲慟不已,「我」見著母親來了跑過去想求撫抱,母親卻將「我」推開。及至看到卡隆羨慕的眼神,「我」方才明白母親這樣做的深意。
因了這點點滴滴的愛的浸潤,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將愛給予了他人,在頒獎禮上,「每逢極小的孩子,衣服襤褸的孩子,頭髮蓬鬆的孩子,穿赤服的或是白服的孩子通過的時候,在池座及廂座的孩子都大拍其手。」
整本書中沒有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只有點點滴滴的春風化雨。
讀這本書,不禁想起惠特曼的一首詩: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
我想,《愛的教育》最珍貴的價值也在於此吧,在最寶貴的童年,讓孩子們遇到愛。(《愛的教育》書評/水秀鄉)
推薦閱讀:
※彭華勇:孩子愛打人,有攻擊性,80%是因為家裡有這個!
※「知識分子」:一個被知識分子污名化的詞
※你所不知道的關於SAT的秘密!
※哈佛無界愛教第三輪義工招募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