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堊紀末恐龍大滅絕 70萬年後它們還活著

研究顯示恐龍在白堊紀末大滅絕70萬年後還活著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研究人員在對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 )發現的一塊恐龍化石進行研究顯示:恐龍在大滅絕後70萬年後還活著。L. Heaman和他的同事發現了一塊時代距今只有6480萬年的鴨嘴龍(hadrosaur)骨頭化石。而普遍的觀點認為恐龍大滅絕的時間發生在距今6550到6600萬年前。

  Heaman和他的同事利用的是一種新的,直接的鈾測年(uranium dating)方法,用激光光束(laser beam)對化石骨頭碎片進行直接掃描測定。

  一旦骨頭化石化完成,裡面的鈾原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發的發生衰變,化石年齡的時鐘就在這一刻開始啟動。因此化石中鉛(lead)同位素的組成含量,決定了動物死亡後所經歷的時代年齡。

L. Heaman教授

  專家們都認為當時是一顆巨大隕石撞擊所形成的碎片和塵土擋住了太陽光,導致極端的氣候變化,隨後導致全球大量植物的枯亡。

  Heaman和他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認為有幾個原因能夠導致新墨西哥州鴨嘴龍在經歷白堊紀(Cretaceous)末的KT滅絕事件(KT extinction event)後還倖存下來。

  其中一個理論認為當時的植被還未曾全部消失,一些鴨嘴龍因此得意存活下來。研究者同樣認為還有一些在極端環境下潛在的恐龍蛋化石還有待我們去發現。

  如果這次研究團隊所使用的鈾鉛測年法(uranium-lead dating)技術能夠得到更多化石樣品檢驗的話,那麼KT滅絕模式和恐龍的滅絕時代將不得不進行重新修訂。

  皇家霍洛威大學、倫敦大學和開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們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稱,白堊紀時期(1.2億年-6500萬年前)頻發的大火可能幫助了早期開花植物的繁衍傳播。

森林大火

  白堊紀早期的大氣含氧量比現在高,因而有較高的火災發生率,開花植物就是在那時起源的。在白堊紀的大部分時間,被子植物都只是低矮灌木,小型木本和草本植物,花朵的出現加快了生命周期,莖葉結構的改進使它們比競爭對手長得更快。早期被子植物可比作白堊紀的「雜草」,那麼這些長勢飛快,世代交替頻繁的「雜草」是怎樣改變遠古生態系統的呢?

  現在科學家們收集到一些證據,認為森林大火為早期被子植物的傳播提供了一臂之力。白堊紀的環境易引起火災,大氣含氧量達25%,能推動較潮濕的植物燃燒;溫暖的氣候可引起對流性的風暴,雷擊誘發火災;白堊紀的氣候呈現季節性變化,在旱季時,大火極易蔓延。有了這些天時地利,只需要足夠的可燃植物就能造成頻繁的火災了。研究者們認為,火災過後,開放環境中首先佔據生長地的便是這些開花植物了,它們生長迅速,能趕在下次火災前開花結果,因而擊敗了那些長勢緩慢的裸子植物競爭者。

  開普敦大學的W.Bond教授說:「被子植物有了大火幫助,能夠進入裸子植物佔優勢的白堊紀森林中,搶佔一片光照充足的生活環境。」

藍亞麻,頻繁發生的白堊紀大火使得被子植物迅速傳播

  研究者們認為,頻繁發生的白堊紀大火使得生長迅速的被子植物不斷傳播,而生長緩慢的裸子植物則不斷被燃燒。上世紀70年代,恐龍學家Bakker認為恐龍的取食行為和踩踏無形中也為被子植物提供了生活空間。白堊紀地層中無處不在的木炭讓我們相信,森林大火的確加快了被子植物時代的到來。

  科學家們還認為,火災-植物生長-火災的循環,在其它地質歷史時期也誘發了自然環境的演化。例如目前,熱帶禾本科植物形成了稀樹草原,其實在800萬年前,稀樹草原是一片熱帶雨林,森林火災讓生長快速的禾本科植物獲得了優勢,發起了一場新的「綠色革命」。

  在地球歷史上,大火的作用往往被忽視。研究者們表示,現在應該重估它們對環境的影響了。


推薦閱讀:

南方巨獸龍比霸王龍誰體型更大?
遠古生物翼龍沒滅絕?幾張照片證明它就是西方龍的原型
中國人為什麼不拍大恐龍?
看恐龍滅絕視頻才知道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人類將步恐龍的後塵走向滅絕?

TAG:恐龍 | 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