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聖人孔子:上下五千年最牛老師

聖人孔子:上下五千年最牛老師 來自寶寶育兒樹 20:07

聖人孔子

寶貝兒,歡迎收聽《凱叔講歷史》。今天,凱叔要給你介紹一個人,他年輕的時

候做過倉庫管理員,做過飼養牛馬的小吏,後來居然轉行做了老師。

他一旦做了老師之後,桃李滿天下,甚至幾千年來,好學者的思想都會受到他的

影響。可以說,他從一個普通的倉庫管理員升級為人們思想寶庫的管理員。這個

人是誰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清晨,一處簡陋雜亂的庭院里,傳出了稚嫩的童聲。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亡父。願我長大後當一名好官,能令人民安樂、國家富

饒。」

只見一個孩童正跪在長桌前,將雙手高舉過頭,眼睛虔誠地望著天空,有模有樣

地跪地磕頭許願。

過路人看見,都不明白:「哎!孩子!你這玩什麼呢?」

「我在祭祀我父親。」

小孩指著桌子上擺著的石頭,說道:「這些都是祭品,這個是酒,那個是吃的。」

說完,他又開始恭敬地禮拜。

過路人見這孩子如此認真地祭祀,不禁覺得好笑:「遊戲而已,何必這麼認真呢?」

「禮儀之事,不可馬虎!」

這個孩子叫孔丘,這就是今天凱叔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據傳,這孔丘生下來,就有異相,按古書上的描述,他長的是這個樣子,你想像

一下:他長著牛唇、虎掌、鴛肩、龜脊、海口、輔喉,頂門狀如反宇。

什麼是反宇啊?反宇就是反過來的屋頂。你看,一般我們看到的屋頂是中間高,

兩邊低。那反過來的屋頂就是中間低,兩邊高。這就是孔子腦門的樣子。

孔丘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

話說,孔丘兩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叔梁紇(hé)就去世了,父親死後,孔丘

和他的母親便失去了家族的庇護,居然被趕出家門。孔丘甚至連父親埋在哪兒都

不知道,他們就在曲阜(qū fù)闕(què)里住下了,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

家道中落,又沒有資格承襲官爵,孔丘從小就干著很多貴族子弟不屑乾的雜活,

像什麼掃地、砍柴、推車、洗衣、挑擔,什麼活他都干過。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孔丘從小就比別人堅強,更是擁有不管遇到多大

的苦難和挫折,他都可以保持著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

儘管這樣,當孔丘面對母親的去世的時候,卻堅強不起來了。他忍不住留下淚水,

失聲痛哭。正當他抱著母親的墓碑抽泣時,忽然,遠處傳來了鞭炮聲。

這是誰家在辦喜事?

孔丘循聲上前眺望,原來是魯國的頭號大貴族季氏正在大宴賓客。

看著門庭若市的季府,孔丘想起了早已去世的父親。他的父親叔梁紇生前也是一

名貴族,當然,級別並不是很高。

「誒!這季氏大宴賓客,那宴請的貴族裡,一定有父親的故人和族人,如果能從

族人那裡打聽到父親埋葬的地方,我不就可以把母親和父親合葬在一起了嗎?」

想到這裡,孔丘不顧身上還穿著的孝衣,就向季府跑去。

可就在孔丘剛走到季府門口的時候,卻被季府的家臣陽虎攔住了。

「我們大人今天大宴賓客,士級以下人等不得入內!」

「可是,我身上也有貴族的血脈啊!我父親是士級的!」

陽虎上下掃視著孔丘,身披麻衣,腰上還系著孝帶。

「那你父親呢?現在身在何處?」

「他已經去世多年了……」

「哈哈哈……小孩兒,去去去,回家守孝去,別在這兒添亂。」

就這樣,孔丘門都沒進去,就被轟走了。

此時的孔丘感到了無比的屈辱,這件事,讓他看到貴族與平民是如此的懸殊,也

讓他逐漸意識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是多不容易。要想成為生活的強者,要

努力學習做人的本領,學習生活的本領!

這一年,孔丘十五歲。

又過了兩年,因為一個人,孔丘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這個人就是孔丘的「伯樂」——孟僖(xī)子。

要說這孟僖子,可是魯國的第二號大貴族,他經常和季氏唱反調。早就聽說季府

的家臣宴請賓客的時候,把一個披麻戴孝的孩子攔在門外,對此特別留意。

他派人一打聽,呦!這孩子不一般,他竟然是賢公的後代!

賢公是怎麼回事啊?孔丘的祖先本來應該繼承宋國的君位,但是,他的祖先把江

山讓給了親弟弟。如果不是因為宋國的宮廷內亂,他們家應該代代都是君王的輔

臣。

孟僖子本來打算派人去找這個孩子,卻突然得到魯國國君魯昭公傳來的號令——

出國訪問。

孟僖子到了楚國,發現像楚國這樣的蠻荒之地,居然禮儀周全,甚至大大超過了

號稱禮儀之邦的魯國。於是,孟僖子感到自責,深以為恥。

於是,他回到魯國之後發奮學習周禮。可是他歲數太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

他想復禮救國,但是力不從心吶!

這個時候,孟僖子突然想到了孔丘:「那個小孩年紀輕輕便注重禮節,更何況是

賢公後人。如果讓我的兩個兒子拜他為師,這復禮救國還是有希望的!」

於是,臨終前,孟僖子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yì)子與南宮敬叔:「吾聞聖人

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yú)?吾即沒,若必

師之。」

什麼意思呀?

他是說:「我聽聞孔丘是賢公的後代,賢公的後代雖不一定做國君執政,但必定會

有才德顯達的人出現。如今孔丘年少而好禮,不就是才德顯達之人嗎?我就要死

了,你們一定要以孔丘為師啊!」

孟僖子說完這話,便撒手仙逝。

孟僖子死後,孟懿(yì)子和他的弟弟南宮敬叔便去向孔丘學禮。

這一年,孔丘十七歲,這是他人生當中第一次當老師。

一轉眼,又過了三年,孔丘二十歲了,此時他已有了家室和兒子。為了謀生,孔

丘不得不挑起更重的擔子,開始找工作了。

然而造化弄人,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居然就是幫著季氏看管倉庫。

儘管這樣,為了生計,孔丘不得不忘記當年的屈辱。本來就不在乎職位鄙賤的他,

在工作上更是認真仔細、盡心儘力。

管理倉庫,看似容易,做好卻難上加難。要知道孔丘的前任就是因為管理混亂和

有貪污嫌疑而被季孫氏辭退的。

在擔任倉庫管理員的日子裡,孔丘料量(liàng)升斗、會計出納,全都做得清

楚明白。

這件事傳到了季氏的耳朵里,季氏想不到年輕的孔丘竟有這樣處理事情的能力,

於是委派他第二份工作,叫做乘田。

乘田也許比倉庫管理員更不好乾,因為這是一份負責飼養放牧牲口的小吏工作。

還好,孔丘年紀輕輕,卻身材高大。這個時候的孔丘身高有九尺,以現在來看,

至少是一米九以上。他身大力不虧,再加上肯動腦筋,晨夕飼養,趕出牽進,清

掃洗刷,很快就把乘田這份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不過,此時的孔丘,並不甘心只做飼馬喂牛的小官,他始終認為,只有做學問才

是最大的正事。所以他邊工作,邊授徒,到了大概二十七歲左右的時候,他就開

辦了第一所私人學校,向來自於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傳授「六藝」。

什麼是六藝?古時候的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禮,就是禮節、禮儀,相當於現在的德育課;樂,是樂器,當然是古時候的樂器,

這就是音樂課;射,是射箭,就是訓練保家衛國的本領;御,就是駕駛馬車;書,

就是認讀、寫作的能力;數,是算術、數學。

也就是說,孔丘的私人學校,他開辦的六門課程是:德育、音樂、射擊、駕駛、

語文、算術。

這是第一所私人學校,來學的人,不分門第高低,不管是貴族還是貧民都可以入

學。

因為孔丘知道,每個人都是有求知慾的,六藝不能僅限於貴族子弟學習。所以他

的學校一開,頗受歡迎,他的弟子也就越來越多。

這些弟子里,有年長於孔子的、有官大於孔子的、有善於經商的、有善於打仗的、

有善於外交的、當然也有原來做強盜小偷的,五花八門。而孔子上課也是因人而

異,同樣的問題,對於不同的人,答案自然也不同,這叫因地制宜。

這一年,孔丘三十歲了,已經被眾弟子尊稱為孔夫子。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

十而從心所欲不逾(yú)矩。」這段話出自《論語·為政》,可見孔子也是在不斷

學習總結當中調整自己的思想。

他回首望去,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長的軌跡。而直到七十歲,他才完整地

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

那孔子為什麼要去當官呢?

推行仁義,如果只是開辦學校,那是很難成功的,仁義必定是上仁下義。如果國

君對百姓沒有仁愛之心,百姓必然民不聊生,最後官逼民反,社會動蕩,那百姓

和百姓之間恐怕也就不存仁義了。孔子正是思考到了這個道理,這才周遊列國,

拜見了七十二君,目的就是想從上層推行自己的仁政理想。

然而也許是因為時局不對,也許是因為當時孔子的思想太過超前,不合各國施行

霸道、王道的主張,孔子一直沒有說服任何一個國君,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傳

著仁禮之政。

「沒有工作不要緊,職務不高也不要緊,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才有了孔子廢除人殉(xùn),才有了孔子以君子面見南子,

才有了孔子割不正不食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

孔子逝世之後,他的智慧,就被他的弟子及再傳的弟子收錄進了《論語》這部書

中,流傳後世。一部《論語》,不知蘊含了中國古人的多少智慧。

北宋的著名丞相趙普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半部論語知天下」。如果你真的熟讀

並且理解掌握了《論語》當中的一半智慧,你就可以治理天下了。

當然啦,有那麼一點點誇張,但足以看到《論語》對中國後世的影響。就連凱叔

在編寫《凱叔西遊記》的時候,很多場景都是把《論語》里的智慧甚至對話移植

到了《凱叔西遊記》當中,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那等你大一點的時候,

開始讀《論語》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凱叔西遊記》當中的《論語》的智慧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兒。出身高貴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事情認真,重

要的是自己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並且願意一步一步地去實現它。你看,一個倉庫

管理員都可以成為萬世師表。

好了,今天的問題是什麼呢?其實,《論語》里有很多句子我們都可以脫口而出,

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問問爸爸媽媽,或者你們一起查一查,

《論語》里有哪些特別有名的句子?你能說出哪一句呢?可以在留言里告訴凱

叔,也可以在留言里和其他的小夥伴一起來切磋,咱們留言里見!

人物介紹

1.孔丘

子姓,孔氏,儒家的創始人,春秋晚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名丘,字仲尼。

先世為宋國貴族,曾祖孔防叔避遷魯。父叔梁紇(hé)為武士。少「貧且賤」,

及長,曾任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牲畜的乘田。深好學問,相傳曾問禮于于老聃

(dān),學琴於師襄。

魯定公九年(前 501年),五十一歲時任中都宰。十年升任大司寇,曾於魯、齊夾

谷之會為定公相。十二年,因政治主張與執政的「三桓」不合,遂離開魯國,自

此周遊衛、陳、曹、宋、鄭、蔡等國,終不見用。

魯哀公十一年(前 484年),六十八歲,回到魯國。四十歲前後即聚徒講學,相傳

弟子三千,著名者達七十人。

曾整理研究《詩》《書》《周易》等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

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宣揚「仁」的學說,「仁」包括忠、孝、寬、惠等內容,認為「仁」即「愛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妥協和親善。貫徹「仁」時,要以「禮」為依據,故說「克

己復禮為仁」。對鬼神採取既不否定也不重視,「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在政治和經濟上,要求當政者實行教化和寬惠政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同時

要求人民對上也要順從和易使,反對犯上作亂,提出君、臣、父、子各守名分的

主張。

在教育上,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

在教學態度上,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知」的態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不恥下問」的思想。

在教學方法上,提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途徑;採用「因材

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但鄙視「學稼(jià)」、「學圃(pǔ)」,強調「君

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認為有「生而知之」的人。

自漢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其本人也被尊為聖人,對後世影響

極大。

2.叔梁紇(hé)

他是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父親,「紇」是名;「叔梁」是字;姓

為「子」(公元前 622年—公元前 549年)。

生於春秋時期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為逃避

宋國戰亂,流亡到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

71歲時生孔子。是周代諸侯國——宋國君主的後代。

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能文善武,曾官陬(zōu)邑大夫。

與魯國名將狄虒(sī)彌、孟氏家臣秦堇(jǐn)父合稱「魯國三虎將」。

3.陽虎

姬姓,陽氏,名虎,又名貨。春秋後期魯國人,季孫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

他以季孫家臣之身,毫無雄厚家底與政治背景,卻能夠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從

而指揮三桓,執政魯國,開魯國「家臣執國政」的先河。

曾輔佐晉國趙簡子,使趙簡子最終成為晉國最強大的世卿。

他是不折不扣的治國之奇才、喪國之詭才、春秋歷史上的大反派。

4.孟僖(xī)子

姬姓,孟氏,名貜,謚僖(?—前 524年)。

春秋後期魯國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

隨同魯昭公出訪楚國,途徑鄭國,到達楚國皆不能以禮處理外交事務,孟僖子深

以為恥,遂發奮學習周禮。

前 524年,孟僖子將死,囑咐二子(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侍孔子。

5.魯昭公

姬姓,名裯,一名稠、袑(前 560年—前 510年),魯襄公之子,母齊歸,春

秋時期魯國第二十四位國君,前 542年―前 510年在位。

公元前 542年,魯昭公即位。

公元前 517年,魯國因鬥雞而發生內亂,魯昭公先後逃亡到齊國、晉國。

公元前 510年,魯昭公在晉國的乾侯去世,終年五十一歲。

6.孟懿(yì)子

姓仲孫,名何忌,懿是死後的謚號,魯國大夫,與叔孫氏、季孫氏共同把持魯國

朝政。

他父親孟僖子臨終時囑咐他向孔子學禮。

孟懿子曾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不違背[周禮]。」即父母在世時按[周禮]侍奉

他們,死後,按[周禮]為他們辦喪事,按[周禮]祭祀他們。

7.南宮敬叔

姬姓,魯國南宮氏,名閱或說,一名絛(tāo),謚敬,是孟僖子的兒子,孟懿

子的弟弟。

孔子曾經帶南宮敬叔到周朝王城洛邑向老聃(dān)問禮:公元前 538年的一天,

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

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

名詞解釋

1.曲阜(qū fù)

曲阜,位於山東省,行政區劃屬濟寧。古為魯國國都,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

「曲阜」之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

故名曲阜」。

如今的曲阜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臨鄒城,北望泰山,享有「東方聖城」「東方耶

路撒冷」之稱。

曲阜還坐落著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2.闕(què)里

(1)孔子故里。在今山東曲阜城內闕里街。因有兩石闕,故名。

(2)借指曲阜孔廟。

(3)借指儒學。

3.季氏/季孫氏

即春秋時魯國季孫氏。

季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季姓的來源有七個說法:一說是季姓來自春秋時期公族季

札的後代;一說是季姓來自春秋時期季友的後代;一說是季姓來自上古季連的後

代;一說是季姓來自生序兄弟排行;一說是季姓來自唐朝時期趙渠改姓;一說是

季姓來自蒙古族漢化改姓;一說是季姓來自中國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4.《論語》

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

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

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

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

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

全書共 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論語》在古代有 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

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

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首輪紅外掃描後,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疑

似失傳約 1800年的《齊論語》。

春秋時期魯國地域版圖


推薦閱讀:

3「龍」念「龘」?老師哭笑不得:這36字,至今無一人全讀對!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第25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劉老師詳解:氣血要「補」更要「通」
楊玉梅老師:尊重老公
把孩子送去舞蹈班,學得好學不好全是老師的事兒?

TAG:孔子 | 聖人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