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喝酒後,大腦會發生哪些改變呢?

酒精是一種親神經的麻醉劑,一次大量飲酒可出現急性神經精神癥狀。那麼喝酒後,大腦會產生一些什麼樣的反應和結果呢?

來源:新鄉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微信號:yxyx0373)

酒精與人

酒精是一種親神經的麻醉劑,一次大量飲酒可出現急性神經精神癥狀。長期飲用可產生酒精依賴,慢性酒精中毒所致各系統損害,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可產生痴呆,常因合併感染而死亡率高。病因研究涉及遺傳學、生物化學、酶學、神經內分泌學及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酒中毒中起一定作用,酒中毒發生率在一級親屬中比一般人群高 7 倍。酒精對大腦損害的敏感性也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CT和神經心理測驗研究表明,有些酒中毒病人有明顯的大腦萎縮和腦功能異常;而另有一些酒中毒者,儘管飲酒時間和量相近,卻無明顯的大腦萎縮和腦功能異常。臨床表現異常也不顯著。

酒精對大腦不同部位損害的敏感性也取決於遺傳因素,有學者認為酒精神經毒性和硫胺缺乏對腦不同部位損害有程度上差異,它與遺傳易感性有關。

一般來說,酒精神經毒性既損害了大腦皮層又損害基底節;而硫胺缺乏卻對基底節、間腦、腦幹上端和乳頭體等部位損害較重,而且乳頭體明顯萎縮還是硫胺缺乏的特殊標誌。

對酒精神經毒性具有高度易感性的人傾向出現大腦萎縮和認知功能障礙;而對硫胺缺乏具有高度易感性的個體,則易於發展成短暫的 Wernicke-Korsakoff 綜合征。

還有少數個體對酒精神經毒性和硫胺缺乏具有雙重易感性,酒精對這一人群的危害性就更大。酒精神經毒性和硫胺缺乏結合作用使基底節損傷更重。同時硫胺缺乏也會損害大腦皮層,導致大腦結構異常。補充硫胺治療,亦無明顯效果,因而他們容易發展成慢性頑固性 Korsakoff 綜合征。

2、生物化學與代謝研究

飲酒後,幾乎全部乙醇均在肝內代謝。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變為乙醛,乙醛脫氫酶又使之轉變為乙酸,最終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飲酒後酒精很快通過血腦屏障。血中酒精濃度達 5~50mmol/L 時,稱為酒精中毒濃度。血中酒精濃度達 110mmol/L 時能致命。

酒精激活某些外援酶,產生毒性物質並蓄積。其產生的乙醛能與各種蛋白質結合成乙醛-蛋白質,乙醛和乙醛-蛋白質都有毒性,均導致大腦細胞死亡。

研究表明,酒精改變神經元突觸膜的流動性,改變鈉通道,抑制鈉內流,影響鈣攝取,降低腦中鈣含量和突觸對鈣的攝取,抑制神經突觸的功能,導致腦皮層功能障礙。

飲酒致硫胺(VitB1)缺乏,硫胺缺乏主要損害基底節,導致乳頭體明顯萎縮。硫胺缺乏使轉銅酶、丙酮酸脫氫酶等酶活性下降,使類脂和蛋白質合成減少,發生三羧酸循環障礙,導致腦細胞酸中毒。

酒精中毒患者基底節損傷,可致乙醯膽鹼含量明顯減少,進一步發展為痴呆。酒精抑制海馬中 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導致「記憶缺失」,即醒來後有幾小時遺忘。

3、神經內分泌學研究

酒中毒性腦萎縮可能與 HPA 軸功能減退有關。可能是由於酒精神經毒性損害了下丘腦和垂體所致。神經放射學和神經內分泌學結合研究表明,戒酒1個月患者,第三腦室寬度和腦室腦比率 (VBR)與基礎可的松水平呈負相關。

4、心理因素

調查表明,飲酒者往往為了解除焦慮。但是,長期主動飲酒導致日益嚴重的抑鬱,不能正常睡眠及社會孤獨。很多酒中毒患者有情感性精神病家族史。

5、社會文化因素

酒濫用與文化背景的關係非常複雜。不同國家、民族嗜酒比例不同。酒中毒與家庭、社會階層、職業、婚姻狀況等有關係,一般單身、離婚、喪偶者易酒依賴和酒中毒。

酒精如何引起中毒

酒精可直接損害大腦皮質和皮質下區,使腦細胞變性、壞死,造成神經細胞胞體萎縮和血流量下降,引起痴呆。

陳淑霞報道,在慢性酒精中毒死亡者屍檢中發現,大腦重量減輕,大腦皮質萎縮,大腦周圍空間增大,腦室擴大及腦白質容量減少,鏡下發現大腦皮質神經細胞萎縮、缺失,神經細胞軸突和樹突減少;另外,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腦白質中水分含量增多,類脂減少,並有神經膠質增生、水腫、脫髓鞘等病理改變。

有調查顯示,攝入酒精 60g/d 和大量飲酒者發生出血性卒中的危險性增加,特別是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危險性為不飲酒者的 2~3 倍,但與缺血性卒中沒有必然聯繫。

來自 Framingham 的研究資料提示腦梗死的發病率隨飲酒量增加而增加。有人報道白人群體中有一種「J」字型相關曲線,即適量飲酒可預防卒中,較大量飲酒則增加卒中的危險度。對於那些不飲酒者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使卒中的危險度增加。

然而,日本人和黑人群體中這種相關曲線並不明顯。流行病學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報道認為近期酒精中毒引起缺血性卒中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相對危險度高達15,但其可信度值得懷疑。飲酒致缺血性卒中機制可能有下列幾條途徑:

1、誘發心律不齊或心臟內壁異常運動而引起腦栓塞;

2、誘發高血壓;

3、增強血小板聚集作用;

4、激活凝血系統;

5、刺激腦血管平滑肌收縮或使腦代謝發生改變是腦血流量減少。

近年來,人們做了大量的研究發現酒依賴患者的發病機制與內源性阿片系統及群體遺傳學、分子遺傳學之間的關係的確存在著重要的聯繫。

酒精與阿片類物質

酒精與阿片類物質有相似作用,如引起欣快、出現耐受性及依賴性,兩者中毒時亦有諸多相似表現。研究提示,阿片類物質依賴者的酒量隨阿片的服用量增加而下降,而阿片戒斷後酒量回升。

飲酒與阿片類受體的相互影響,可能通過三種機制增強阿片類受體的活動:

1、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與兒茶酚胺結合,生成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四氫異喹啉鹼(TIQ)。TIQ能直接興奮阿片受體,故攝入酒精能產生嗎啡樣效應。

2、酒精興奮內源阿片類物質的釋放,如β-內腓肽或腦啡肽,這樣酒精間接興奮阿片類受體。

3、酒精提高阿片類受體對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的敏感性,通過改變阿片類受體與阿片肽的親和力而影響阿片受體的活性。

研究提示,中、高劑量的阿片類物質會降低動物耗酒量,中斷長期服用高劑量的阿片物質後,酒量會反彈到比基礎酒量更高的水平;相反,低劑量阿片類物質可短暫地增加飲酒量。

少量的酒精又會輕度興奮阿片類受體的活動,進一步使飲酒加劇。內源性阿片系統可使腦內獎賞敏感區(伏隔核)的多巴胺釋放增加,此區多巴胺活動增強是心理強化的生理基礎。因此,酒精可能是通過內源性阿片系統激活伏隔核DA活動,來增加愉悅體驗、強化飲酒行為。

嗜酒的遺傳素質與內源性阿片系統

嗜酒的遺傳傾向無疑是由多基因決定的,多個基因調節著神經系統生物學因素。研究表明,嗜酒的遺傳素質可能與個體內源性阿片系統對酒精的敏感性增加有關。

家系調查

嗜酒者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嗜酒者的後代酒精中毒的發病率高。酒依賴家庭成員中,酒依賴的患病率高於一般人群,其一級親屬患酒依賴的危險性較對照組高 4~7 倍。

近來臨床研究人員對 6251 例酒依賴和 4083 例非酒依賴患者的家系進行回顧性總結髮現,父或母為酒依賴者的子女,其酒依賴的發生率分別為 27% 和4.9%;30.8% 的酒依賴患者,至少有一位雙親同是酒依賴者。

雙生子研究

較早的研究提示單卵雙生子(MZ)與雙卵雙生子(DZ)的同病一致率可相差10倍;另一些研究考慮到飲酒的繼發癥狀與「成癮」癥狀在內,發現 MZ 和 DZ 的同病一致率並無明顯差異。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 1033 對女性雙生子的研究顯示,酒依賴的同病一致率 MZ 為 26%~47%,DZ 為 12%~32%,總計遺傳度為 50%~61%,提示遺傳因素在女性酒依賴的患病中也起有重要作用。

分子遺傳學研究

1、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基因多態性:

ADH 和 ALDH 是參與體內醇代謝的主要酶,與酒依賴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乙醇代謝過程在不同個體和不同種族間都存在遺傳差異。發現酒精中毒者 ALDH2 2等位基因頻率比非酒精中毒者低 5 倍,酒精中毒組酶活性高的 ADH2 2 和 ADH3 1 等位基因的酶活力也比非酒精中毒組低。

2、單胺氧化酶(MAO)基因:

MAO 是分解體內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多巴胺等單胺類物質的重要酶,對體內乙醇代謝產生一定影響。MAO-A 對酒依賴的產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不是酒依賴發病與否的主要影響因素。

3、多巴胺(DA)受體基因:

DA 在探索行為和食慾(包括尋酒行為)的神經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DA 轉運體(DAT)能夠阻止突觸末端的神經傳遞,其基因的改變可引起一些成癮行為的發生。

4、5-HT 系統基因:5-HT2A 受體的功能及表達水平的不同是由 5-HT2A 受體基因多態性所決定的,5-HT2A 受體基因有 5 種多態性。

酒精中毒臨床表現

常見於 50~60 歲,男性多見,病程可持續數年,預後不良,部分慢性酒精中毒者,即使無嚴重的中毒史也可產生痴呆。常出現的癥狀如下:

1、認知障礙:近事記憶減退,有逆行性遺忘,常有定向力尤其是時間定向力障礙,贅述但言語不清,隨著病程延長,逐漸出現明顯的智能障礙。

2、精神癥狀:有幻視、幻聽等豐富多彩的幻覺癥狀,錯構症、虛構症、妄想加嫉妒妄想等,可有恐懼、興奮、悲泣等情緒變化,失去自制力,行為怪異。

3、神經癥狀:周圍神經病,共濟失調,手、舌及全身震顫。

4、其他癥狀: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皮膚營養障礙、慢性胃炎、肝硬化等

Marchiafave-Bignami 綜合征

胼胝體變性,也稱為 Marchiafave-Bignami 綜合征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者表現為突發的意識障礙、精神癥狀、癲癇發作、構音障礙,甚至發展為植物狀態。

慢性主要表現為進行性痴呆、情感淡漠、精神運動遲緩、構音障礙、吞咽困難、部分或完全性大腦半球間失聯合綜合征(一側半球不能對投射到另一側半球的視覺或軀體感覺刺激做出反應)。主要為胼胝體脫髓鞘和壞死,可以累及其他部位的腦白質。

病理特點:胼胝體對稱性脫髓鞘、壞死和萎縮;也常累及附近白質和腦橋中央。

影像學特徵:

CT表現:胼胝體壓部、體部或膝部大片對稱性低密度影,增強掃描無強化。

磁共振表現:胼胝體壓部、體部或膝部大片對稱性的瀰漫性腫脹;T1WI呈等或稍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代表水腫和脫髓鞘;增強掃描無強化。慢性期病變: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部分病例可出現胼胝體囊變和萎縮。

Wernicke 腦病

Wernicke腦病,也稱 Wernicke-Korsakoff 綜合征,由酒精中毒性痴呆及 Korsakoff 遺忘狀態組合而成。臨表多為急性起病,典型的三聯症為眼肌麻痹、共濟失調和精神障礙,並非所有病例都出現,影像學為確診的主要依據之一。

柯薩可夫精神病:

緩慢起病,以記憶障礙為主,伴虛構或錯構、定向力障礙,可有情感和動作遲鈍。可發生程度不同的多發性神經炎,檢查見肢體感覺障礙、肌萎縮、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嚴重時可癱瘓。

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

緩慢起病,有嚴重的人格改變,記憶減退及智能障礙;社會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消失。腦電圖可有低波幅慢波;腦CT示腦室擴大,大腦皮質特別是顳葉顯著萎縮。

病例特點:

上腦幹、下丘腦和腦室周圍(第三腦室和導水管)小灶性充血和出血;急性期主要以受累病變部位細胞性水腫為主;亞急性期主要以血管源性水腫為主;慢性期:神經元變性、壞死、缺失;神經纖維的鬆弛髓鞘結構變性、壞死;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毛細血管增生;細胞內水腫和斑點狀出血等。

影像學特徵:

第三、四腦室旁及導水管周圍乳頭體、四疊體、丘腦等部位異常密度及信號影。

CT表現:中腦水管區的低密度改變。

磁共振表現:T1WI呈低信號;T2WI呈對稱性高信號;液體飽和反轉恢復序列(FLAIR)呈明顯高信號。急性期可有增強,有些少見部位如小腦齒狀核、橋腦被蓋、紅核、中腦頂蓋、尾狀核及大腦皮質也可發生類似的影像改變。

其他後果

廣泛皮層性腦萎縮

影像學特徵:與年齡不符的廣泛的皮層萎縮,皮質變薄,腦溝、腦回增寬,部分伴有白質脫髓鞘,或與其他類型腦損害並存。

小腦變性

半數以上的患者可以合併大腦萎縮。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軀幹及下肢的共濟失調、眼球震顫、言語緩慢、行走不穩,部分患者合併周圍神經損害,臨床需要與遺傳性共濟失調鑒別。長期飲酒、伴有其他營養性疾病、影像學提示小腦萎縮、否認家族史為其診斷要點。

影像學特徵:小腦萎縮:以小腦蚓部萎縮為主;小腦皮層萎縮,小腦蚓部和橄欖體萎縮;腦池擴大:環池、小腦上池、枕大池等。

腦白質脫髓鞘

臨表為精神障礙、行走困難、肌張力高、病理征陽性等。

磁共振表現:皮層下白質及側腦室周圍:多發的點狀或斑片狀長T1長T2信號影;可以與其他類型影像學損害並存;胼胝體囊變、空洞、胼胝體分裂:提示胼胝體分層壞死是其典型的表現。

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

病理特點:橋腦基底部中央處對稱性脫髓鞘;從中縫處開始,向兩側發展;髓鞘脫失嚴重,但神經細胞與軸突仍相對完整;無炎性反應。病灶可擴散至橋腦被蓋,並向上波及中腦;不累及軟腦膜下及腦室周圍區。

影像學特點:

CT表現:橋腦基底部低密度區,無佔位效應; 一般不侵犯中腦和向後侵犯中央纖維束;病灶常累及前額葉;增強掃描病灶無強化。

磁共振表現:急性期橋腦上部中央出現三角形、或對稱性圓形卵圓形T1加權像低信號,T2加權像高信號的病灶;增強掃描有顯著異常強化;不累及腦室周圍白質區;大腦皮層下白質、半卵圓中心、胼胝體、丘腦、紋狀 體、中腦和小腦可見散在異常信號病灶。

置頂公眾號的都是真愛~(右上match角→查看公眾號→置頂公眾號√)
推薦閱讀:

改變100萬人…窮人窮在哪,富人為何富 ??
「細胞點金術」改變世界
如何才能改變因果?(3)
大齡青年留學去,人生會因此改變嗎?
數十年算命經驗的命理師,教你如何改變命運!值得收藏

TAG:大腦 | 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