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Y248A153脾胃與情志的相關性——讀《內經選讀》有感

Y248A153脾胃與情志的相關性——讀《內經選讀》有感 2016-09-22 14:19閱讀:

X脾胃與情志的相關性——讀《內經選讀》有感作者:江艷琴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文章編號:Y248A153脾是受情志因素影響最大的臟器之一,脾主情感的內在轉變,具有調節穩定情緒的作用,可以保證正常的生理情感活動,這是「 中土之樞」脾在情感活動中調衡作用的體現。情志變化可致脾胃病,祖國醫學認為人的生命活動與臟腑氣血、精神情志密切相關,強調「形神合一」,突出精神活動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素問·宣明五氣》雲:「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靈樞·本神》亦云:「……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脾藏意,意是意識、回憶或未成定見的思維,意是五神之一。其與神、魂、魄不同,它雖根於先天,但主要產生於後天。《靈樞·本神》曰:「……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 …」意產生於後天,能否產生意還取決於由心神支配下思維活動的內部因素,其內因雖與先天稟賦有關,但後天脾胃化生氣血的充養更為重要。故《素問·八正神明論》雲:「血氣者,人之神。」而氣血的充足及運行正常與否,與脾胃的功能是休戚相關的,脾胃健運,則氣血充盛,脾藏意的功能活動也就正常。七情內傷,直接影響相應的臟腑,使臟腑的氣機逆亂,氣血失調,導致種種疾病發生。恰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雲:「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思則氣結最易傷脾,怒則氣上傷肝,而肝病最先傳脾土。如思傷脾,思慮勞神過度,常損傷心脾,導致心脾氣血兩虛,出現情誌異常和脾失健運等症;思慮過度,思則氣結,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鬱結阻滯,則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納呆、腹脹等症,進而聚濕生痰而變生它病。脾氣不足,運化失健,則食欲不振,食後腹脹,納少。水濕不化,流注腸中,則大便塘薄。脾虛則藏意主思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則不能主持情感的內在樞轉,日久導致思則氣結,郁於體內,各臟腑功能損傷,全身不適。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肌體失養,則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脾虛失運,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水濕浸淫肌表,則面色眺白,浮腫。脾虛氣血生化乏源,則形體消瘦,面色萎黃。中氣下陷,則久泄久痢,脫肛。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脾不統血則出現便血、尿血、齒蛆等症。脾虛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影響胃的受納與降濁,出現暖氣、噁心嘔吐、院腹脹痛等症。脾虛易患上抑鬱症。抑鬱症屬中醫、郁證、胃痞、泄瀉、便秘等範疇,是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並伴有興趣減低、主動性下降等精神運動遲滯癥狀為主要表現的一類心境障礙綜合征)多數患者有不思飲食、暴飲暴食、大便時干時溏、脘腹脹滿、消瘦、疲乏無力、失眠等癥狀。脾胃是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脾胃病患者大多數有憂愁、焦慮、悲哀、恐俱等情志內傷的病史。生活在現代化的社會,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樂觀的情緒,如此可使氣血流暢,神志調和,滋養神氣,舒暢胸懷,增強藥物的療效,促進疾病的康復。其次要學會傾訴,在感到不安和焦慮時,找親朋摯友傾訴心中鬱悶,及時宣洩不良情緒,使身心得以安寧。然後,加強運動。運動是其應答形式之一,與四肢運動密切相關,這是脾在體合肉、主四肢在神志方面的表現。最後要積極採用以情勝情的方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悲勝怒」。巴甫洛夫的皮層一內臟相關學說及坎農(can-non)的心理生理學說都證實:焦慮、抑鬱、憤怒等情緒抑制消化功能,影響食慾,而快樂、歡喜、高興時則促進胃蠕動,增進食慾。保持身心健康是養生的第一要務,養好脾胃,掌控情志,青春常伴。本文為第三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悅讀中醫好感悟複評入圍作品,作者為江艷琴,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內經》考試大綱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
    黃帝內經;靈樞經;營衛生會第十八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59】在線收聽
    【黃帝內經靈樞08】在線收聽

    TAG: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