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順慶 付品晶:多民族文學史的編寫問題 | 論文

多民族文學史的編寫問題

曹順慶 付品晶

內容提要:多民族文學史的建立既是中華民族多元共生文化的需要 ,也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多民族文學史的建構既可以從中國文學的源頭中得到啟示, 又能夠從中國文學歷史上的繁榮階———南北民族文化的交融中汲取智慧 。同時 ,中國文學史上三大少數民族史詩也為多民族文學史的建構提供了史料依據。漢文學的多民族文學因子及其各民族交往中的多層面的變異事實引導我們在多民族文學史的編寫路徑上, 主要通過交流和融通 ,達到重新建立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目標 。

關 鍵 詞:重建 多民族 文學史 交流融通

一 、重新建立中國文學史觀

由於多年以來, 中國的文學史觀約等於是漢文學史觀 ,換句話說, 我們寫的中國文學史 ,其實更像是寫漢族文學史, 它幾乎不包括其他多民族的文學史。比如, 學術界有好幾次關於中國有沒有史詩的大論爭 ,最後的結論是 :中國沒有史詩。有人一定要找出來中國的史詩 ,最後找到周民族史詩, 就是我們《詩經》中的《商頌》和《大雅》 ,其中有不少記述商族與周族開國詩篇的祖先祭歌與英雄頌歌, 所以就被他們稱為中國的史詩 。其實這個說法很勉強 ,因為眾所周知 ,史詩應該具有很長的篇幅,而《詩經》中的雅頌篇幅極其簡短。以西方的史詩觀來看 ,「中國」好像確實沒有史詩 。非也,中國有史詩 。我國西藏地區流傳著藏族的《格薩爾王傳》 ,該史詩早在 10 世紀, 即唐五代時期 , 就已經相當盛行。據調查, 在宋元時代就已經有了非常完整的《格薩爾王傳》 ,而且《格薩爾王傳》的篇幅甚至超過了《荷馬史詩》 。從歷史上看 , 元明清以來, 整個藏族地區都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藏族文學當然也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 ,說中國沒有史詩, 顯然是不合理的。為什麼眾多學者認為中國沒有史詩呢?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的文學史觀是漢文學為主導的史觀 。除了《格薩爾王傳》以外, 中國還有很多其他史詩 ,蒙古族的英雄史詩《江格爾》 、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和藏族的《格薩爾王傳》並稱為中國三大英雄史詩。其他的還有彝族的《梅葛》 、《查姆》 、《阿細的先基》和《勒俄特依》 ,納西族的《創世紀》, 白族的《創世紀》 , 哈尼族的《十二奴局》 、《奧色密色》等創世史詩 ,哈尼族的《哈尼阿培聰坡坡》 、《雅尼雅嘎贊嘎》 ,拉祜族的《根古》等遷徙史詩, 以及納西族的《黑白之戰》 、傣族的《蘭嘎西賀》 、《粘響》 、《厘俸》等英雄史詩。所以說, 中國沒有史詩的結論是錯誤的 ,完全是受漢文學史觀念的影響而得出, 是陳舊的文學史觀所導致的 ,因此我們要重新建立文學史觀。如果我們建立了多民族文學史觀, 對中國文學的認識將更為壯觀 。

要建立多民族文學史觀 ,就應該恢復史實。恢復什麼史實呢?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我們有「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是中國的正史 、是中國的官修史 。二十五史中有多部史書不是漢族史 , 比如魏書 、北齊書 、北周書 、遼史 、金史等都是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 , 但它的確是我們的正史 , 是我們的官修史 。換句話說 ,中國的歷史從來就是多民族的歷史 ,這是我們官方認可的 ,這是我們全民族認可的事實 。但是我們的文學史還不如我們的古代官史 , 我們的文學史全部修成了漢族文學史 。這種觀念難道不應該改嗎 ? 它不符合我們的史實 , 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氣質 ,並顯示了特有的藝術魅力 ,是中國文學園地里絢麗的花朵 。所以首先應該重新建立中國文學史觀 , 這不僅是文學史寫作的需要 ,也是中國文學發展的需要 。我們的目的是要倡導「多元共生」 的觀念 , 「多元」才是催生文學繁榮的標誌 。什麼是中國文學史觀 ? 就是多民族文學史觀 , 多民族文學是一個史實 , 我們今天只是恢復史實 , 並不是沒有根據地突發其想 。

二 、多民族文學史的撰寫思路

到底怎樣寫中國多民族文學史呢 ? 現在很多人在探討這個問題 ,有的學者認為多民族文學史就是多個少數民族的文學史合在一起的文學史 ,如藏族文學史 、維吾爾文學史 、朝鮮族文學史 、蒙古族文學史等族別文學史湊起來就是中國多民族文學史 。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應該改一改 ,它不是最佳思路 。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思路出發 ,進行我們的文學史撰寫工作 :

第一 ,我們應該從源頭上看 , 中華民族本就具有多元文化共生的源頭 。炎帝 、黃帝 、蚩尤 、三苗那個時候的民族融合 , 就是多民族文化融合 。炎帝 、黃帝 、蚩尤 、三苗以及多個民族部落 、氏族的融合 , 才形成了中華民族早期的文明 ,所以中華文化的早期源頭就應該是一個多民族 。這並不是說我們的炎黃就是漢族人 ,然後再把藏族 、彝族 、蒙族湊過來 , 而是說中華民族的文化具有多元共生的特質 , 從它起源就是一個多民族史觀 。

第二 ,中華文學從來就有所謂南方「楚騷」傳統 。我們講中國文學史就講《詩經》的現實主義和屈原的浪漫主義 ,其實我們講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種西方話語並不一定正確 ,但它畢竟指出了中國民族文學的兩個不同的源頭 :一個是以《詩經》為代表的北方文學 , 一個是以屈原 、以楚騷為代表的南方文學 。事實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南方文學就是和北方的《詩經》不同的民族文學 。關於這一點 ,看過民族史的人都知道 ,我們南方楚國的「蠻夷之邦」有很多東西 ,他們的基本傳統和北方以《詩經》為代表的不一樣 。《文心雕龍》前五篇叫文之樞紐 , 其中有一篇叫《辨騷》 ,將《辨騷》納入文之樞紐 ,意義非常重大 ,原道 、宗經 、徵聖 、正緯 、辨騷等五篇為文之樞紐 , 實際上是接觸到了南北文化多元共生的問題 。但是某些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完全不理解《文心》之用意 , 居然認為劉勰搞錯了 。他們認為《辨騷》不應該放在文之樞紐 , 騷只是一種文體 , 應該和《明詩》篇一起放在文體部分中論述 。寫這個文章的人其實並不真正懂得中國文學傳統 。之所以說他不懂中國文學傳統 , 是因為劉勰有眼光看到我們不同的文學傳統 , 由此才把《辨騷》納入文之樞紐 。鍾嶸的《詩品》也同樣把《詩經》和《離騷》作為中國文學的兩個不同源頭 。後來的劉師培 、王國維等大家也都清楚地看到了南北文學不同這一點 。而南北文學不同論正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文學史命題 。

第三 、漢民族文學的繁榮興盛是在與中華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學 、文化的不斷碰撞 、衝突 、交流與融合中發展起來的 。例如 :從西晉滅亡到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內部衝突最劇烈的時代之一 ,也是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學交融的時代之一 。到魏晉南北朝以後 , 中國由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和南方以漢族為主體政權的建立 ,兩相對峙更加造成了多民族文學的狀況 。北方的鮮卑 、氐 、羌諸民族長期佔領中原 , 建朝立國 。它與南方以漢族為主體建立的政權不斷發生衝突 ,經歷了祖狄北伐 ,中流擊楫 ;淝水之戰 ,草木皆兵 ;侯景之亂 , 滿目瘡痍 ……由於當時的少數民族是以鮮卑族為主建立的政權(也包括一些其他的少數民族), 所以當時的很多文學都是用鮮卑文寫成 , 比如我們今天熟識的一首《敕勒歌》 。這首詩原本就是用鮮卑文寫成而被翻譯過來的 。整個中國文學在南北朝時期的狀況 , 正如宗白華所說 :「南北朝是中國最混亂的時代 ,但卻是美的成就最高的時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悖論呢 ? 因為那是一個文化交流的時代 ,包括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交流 。東西文化交流就是佛教的傳入和中國文化的融合 ,產生了聲律 ,產生了「永明聲病」論 ;南北文化的結合表現在 :北方的風骨和南方的清綺結合 ,南北文學的結合和東西文化的交融 ,造就了聲律 、風骨始備的唐代的文學黃金時代 。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共同繁榮的時代才成就了文學上美的成就最高的時代 。上文提到的魏書 、北齊書 、北周書 、遼史 、金史等歷史 , 這些也都是少數民族政權的歷史 。遼金與宋代的對峙 ,正如我們所知 , 是不同民族政權的對立 。元代蒙古族文學 、清代滿族文學以後 , 我們整個文化都是在不斷的多民族融合中產生髮展 ,而文學也如此 。總之 , 中國文學史就是多民族文學史 ,這是個事實 。

三 、交流融通研究

在多民族文學史的建構中 , 除了史詩這個客觀現象外 ,交流和融通的研究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也就是說 ,多民族文學的研究並不是把各民族所擁有的資源放在一起 , 去衡量各自的所屬關係 。而是在整個中華文化的發展史中 ,注重多民族文學的交流和融通 。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促進了中國文學的發展 , 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 關於這一點的研究尤其重要 。其中可以關注的有以下幾點 :

第一 、漢文學史的多民族文化因子 。我們漢文學史是一個大頭 ,漢文學中有很多其他民族的因子 。北朝樂府和南朝樂府現在都被認為是漢族的 ,其實這是不對的 。在南北朝時期 ,北方長期由非漢族統治 ,而南方本土就居住著很多少數民族居民 。南北樂府民歌因南北各民族的迥異而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 。北方樂府多表現戰爭 、人民疾苦以及質樸的游牧生活 、北國風光和尚武精神 ;而南方樂府多為綺麗的情歌艷曲 。北方的樂府多剛健 、雄渾 ;南方樂府則多嬌柔 、清秀 。

漢族文學中這種多民族因子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 這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話題 。屈原的作品是南北交融的問題 , 「庾信文章老更成」中的庾信同樣也是一個南北交融的問題 。庾信原本在南朝 ,後來遷到北朝 , 在鮮卑政權下做個文人 。庾信在南朝時 , 文風綺麗 , 並不是很出名 ,但是到了北朝以後 ,他的文章在溫婉 、清麗的基礎上 ,又添加上了北方的剛健與雄奇 ,便逐漸成了那個時代文壇上的頂級文學大師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原因在於他的作品中融進了北方民族的文化因子 。所謂「庾信文章老更成 , 凌雲健筆意縱橫」正是南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豐碩果實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進行文學研究 ,非常具有新意 。另外 , 還有我們的一些範疇 , 比如說「風骨」 , 邊塞詩等 ,與少數民族都有很大的關係 ,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著力點 。

第二 、民族文學交往的變異學 。我們最近提出了關於比較文學變異學問題 , 主要是講比較文學中的變異問題 , 但也同樣適用於多民族文化交流 。原來的影響研究是實證研究 , 但是我們的文學交往中不僅僅是實證性的 ,還有許多美學因素 、心理學因素和語言文化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這些難以確定的因素的作用下 ,被傳播和接受的文學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異 。①實證性並不能完全概括跨文化 、跨語際文學之間的實際影響狀態 ,所以我們提出變異學 ,以此彌補法國學派的一個重大缺憾 。所有的文學交往中都會發生變異的現象 , 而我們在多民族文學研究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其中有幾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 :

第一 、跨語際的變異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很多少數民族作家在創作的時候 ,既能夠使用本民族的母語寫作 ,同時又可以運用漢語進行創作 。在少數民族作家用母語寫作和用漢語寫作的過程中 ,就會產生變異現象 。比如 , 藏族作家阿來曾說過 :「用母語寫作和用漢語寫作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同樣 ,把文學文本從少數民族語言翻譯成漢語 ,也會產生很大的變異 。如彝族詩人阿庫烏霧曾談到 :「在把自己的彝語詩歌翻譯成漢語的時候 , 其中的很多本民族的宗教術語就不能夠完全在漢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詞語」 。於是同一文本的彝語詩歌和漢語詩歌在這種語際的跨越中便發生了變異 。總之 ,跨語際的變異 ,母語和漢語 、漢語和英語 ,少數民族語言和英語等 ,它們之間文本的相互轉換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 ,這些不同語種之間的變異關係是一個很有意義 、值得研究的課題 。

第二 、跨文化的變異 , 即不同文化的衝突與融合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變異 。人類文化從產生 、發展到今天 , 一方面保持了每一種文化的民族特徵 ,另一方面在哲學思想 、科學 、宗教 、文化藝術方面形成並體現了人類共同的特徵與價值追求 。五顏六色的民族特徵使世界文化處於不斷衝突的狀態中 , 但也正是由於不同民族的民族特徵才有了今天的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而哲學 、科學 、宗教 、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人類共同性使得民族衝突逐漸走向交融 , 從而民族特徵在交融中走向變異 , 走向新生 。中國的多民族文化結構使各民族常常遭遇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與融合 ,這種衝突與融合的結晶 ,就是多民族文化各自的不斷變異 , 不斷更新和不斷發展 。換句話說 , 「由於各民族的歷史 、地理 、環境及政治 、經濟等因素的作用 , 其文化發展是不平衡的 ,每個民族的文化發展除了依靠自身的能力由少到多 、由淺入深 、從低級走向高級外 ,還要靠歷史上與外部文化交流中衝撞 、交融 、對話 、吸收 、補充營養以增強自己的文化力 ,最終發展成獨立的體系 。」 ②比如 , 在歷史上繁榮的吐蕃文化 , 就是在大量融匯了其所在的青海境內的西羌文化 、鮮卑文化和漢文化的基礎上 ,發生了巨大的變異而形成的民族文化 , 後來它成了當時的強勢文化 。這種文化的變異勢必影響到作家對文學文本的創作 , 阿來的《塵埃落定》和回族作家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演繹的就是這種文化碰撞衝突 、交流 、融合和變異的過程 , 以及由此帶來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和人生際遇 。

第三 、民族文學的相互闡發與變異 。民族文學之間的碰撞 、衝突和交流必然帶來它們的相互闡發與變異 ,這種相互闡發與變異對文學自身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和意義 。前面說過 ,中國文學在 10 至 14 世紀階段 ,由於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碰撞而發生了巨大的變異 , 從北宋早期典麗的西昆體 ,到元代樸素的胡音戲曲和平話伎藝 。中國文學在多民族文學的相互闡發與變異中 ,不斷解構和逾越固有的文學風格和文體類別 , 建構新的文學風貌 。從貴族走向民間 、從都市走向曠野 。可以說 ,這段時期的文學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多民族在多元一體的文化碰撞融合中 , 重構自己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內涵 。新時期 , 少數民族文學與漢族文學的相互闡髮帶來了各自文學辭彙的豐富以及文學風格的變異 , 同時也促使中國小說藝術世界格局的變異 。或許 , 少數民族史詩群的發現可以為中國當代小說注入更強勁的生命力量 。民族文學的相互闡發與變異曾經成就了歷史上中國文學的輝煌與鼎盛 ,那麼 , 多民族文學史觀的轉變和多民族文學史的編寫 ,是否將有助於再度恢復與提升中國多民族文學史的絢爛原貌與多元格局呢 ?


注釋 :① 曹順慶 :《比較文學教程》 , 第 97 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② 伊克巴爾·吐爾遜 :《 文化相對主義與中國多民族文化的和諧發展問題》 ,《新疆社會科學》2005 年第 4 期 。

推薦閱讀:

試析民族地區的旅遊開發與文化保護
薛岳算是民族英雄么?
民族識別和設立民族自治地方的過程中發生過哪些情況?
生活百科: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五族共和是誰提出的呢?

TAG:論文 | 民族 | 文學 | 文學史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