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閱志,找到回家的路 錢江晚報
朱伊麗
朱伊麗 作為一個蕭山人,你知道「蕭山志」是什麼樣的書嗎?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黨史、地方志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功能。2011年至今,區委黨史研究室、區地方志辦公室(以下簡稱「黨研室、區志辦」)的工作人員默默耕耘,已出版書籍30餘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國家級18篇),史志成果多次榮獲全國特等獎、一等獎。
記錄鄉音,留下鄉情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蕭山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表達的正是濃濃鄉音背後的鄉愁。近年來,蕭山史志人通過拓展黨史編研、深化地情研究、開展宣傳教育和社會調查等,多角度記錄了鄉音、記載了歷史、傳承了文化,保留了蕭山人的群體記憶,也承載了濃濃的鄉愁,讓我們每一位蕭山人沒有忘記回家的路。
「蕭山歷史文化叢書」以樹立文化自覺為己任,已出版了《蕭山古迹鉤沉》《蕭山古詩五百首》《蕭山方言趣談》《沙地風情》《湘湖——九個世紀的中國世事》《蕭山歷史文化研究》《蕭山水利史》《文脈湘湖》《樓塔往事》《蕭山湘湖史》《蕭山舊事散記》《蕭山寺廟文化》《蕭山清官廉吏》等13種;《蕭山記憶》作為浙江史志系統唯一公開出版的期刊,堅持學術性與可讀性並重,雅俗共賞,成為展示蕭山歷史文化和人文積澱的重要窗口,已出版10輯;《蕭山叢書》與南開大學地方文獻研究室合作,彙集蕭山各鄉邦文獻,對歷史上蕭山人及相關人士有關蕭山的原創性著述及文獻史料進行了搜集、整理與選編;《毛西河全集》完成整理重刊,每套16函、100冊,計493卷,不負毛奇齡是「個人著作著錄於《四庫全書》最多之人」;《蕭山鄉賢尋訪記》擷取18位鄉賢的訪談資料,讓蕭山驕傲綻放光芒;《漁浦江山天下稀——書畫探源唐詩路》收錄了自南朝至清代約30位詩人的畫像及描寫漁浦、蕭山的詩作近百首;《抗日戰爭在蕭山》《(民國)三十一年蕭山事變日記》則記錄了日寇侵犯、人民奮起抵抗的歷史……這些著作,縱貫古今、橫陳百業,記錄了蕭山人繼往開來的每一步,勾起了深蘊於蕭山人心靈深處的那份集體記憶。
信息化則成為了「傳播鄉音」工作的亮點。在「服務G20,講好蕭山故事」活動中,黨研室、區志辦推出了《「最」蕭山——蕭山歷史文化漫談》《衙前農民運動史話》兩堂公開課,並參與撰寫了《蕭山故事》雙語讀本;還以知識競賽、圖片展、媒體專欄、歷史學會研討、贈書送課等多元化的活動慶祝建黨紀念日、衙前農民運動、長征勝利等;方誌場館和新媒體建設也同步推進,來新夏方誌館、吳越方誌館藏書已達2.6萬餘冊,蕭山名人紀念館也正在籌建中。
新修方誌的新突破
蕭山自古就有悠久的修志歷史和傳統。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時任蕭山知縣的張崇把縣誌的編修視作地方官之責,其編成的永樂《蕭山縣誌》是已知最早的《蕭山縣誌》;在歷經滄桑的歷史長河中,明代先賢們八修縣誌,清代四修縣誌,民國兩修縣誌,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使我們沒有忘記回家的路。1987年,蕭山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編纂出版《蕭山縣誌》,並獲得全國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3年,我區被確定為浙江省唯一一個「全國二輪修志首批試點單位」,《蕭山市志》的編纂工作由此開啟。
「這是我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工程。」歷時十年,終成千萬字,其間,所遇之困難無以估量,所負之勞苦無以言表。《蕭山市志》凝結了500多人的心血,這其中,不但有編輯部人員「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孜孜以求,也離不開各相關鎮街、部門以及熱心文化人的默默奉獻。
面世後的《蕭山市志》被專家譽為「20 年內難有超越之作」,不僅獲得國內學術界的高度認可,還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等海外知名機構收藏,並被收入OCLC(全球在線計算機圖書館中心)的世界總書目(WORLDCAT)。其中,大規模開展社會課題調查、廣泛多元地應用注釋,被譽為「新修方誌在學術上的兩大突破」。
2016年,區委黨研室、區志辦成立了蕭山地方黨史三卷編輯部、蕭山區志編輯部(籌)、蕭山年鑒編輯部,通過超前謀劃,推進史志鑒工作的全面開展。目前,已著手啟動《蕭山區志》。第三輪修志將要利用大數據的思維方式,藉助「互聯網+」的平台,做好基礎資料的征編、整合,同時,採用口述史的模式,記錄蕭山從一個縣級市走向現代化國際城區的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轉變和心路歷程。
評分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把雙魚寶寶撩回家
※從清明不回家要「打斷腿」說起
※回家,接送你的路上是我們聊得最久的時候
※突然长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十條笑話:老娘雖然吵不過你,那就讓你老婆回家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