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黑烏鴉--米格29和蘇27的故事

俄羅斯的黑烏鴉--米格29和蘇27的故事

南斯拉夫上空的米格291999 年 3 月 24 日,一批批北約戰機呼嘯著飛入天空,滿載實彈。它們不是去進行一次演習,它們的目標,是貝爾格萊德。它們原來的對手——華約早已分崩離析,面對這樣一支數十年來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打一場世界大戰的空中力量,有誰敢與之交鋒呢?  貝爾格萊德西面的巴塔吉尼卡(Batajnica)空軍基地,一架米格-29 戰鬥機離開了跑道,急速地向上爬升,機艙里坐著奈博伊沙.尼科利奇(Nebojsa Nikolic)少校,他的胸前有一個徽章——帶翼的騎士頭盔和寶劍,以及數字「127」;這代表著南聯盟空軍的驕傲——「拉扎爾國王的騎士」(King Lazar)中隊。「騎士」小史  1987 年,南斯拉夫空軍從蘇聯接收了 16 架米格-29 戰鬥機,包括 14 架米格-29B 和 2 架米格-29UB,南斯拉夫成為第一個裝備米格-29的東歐國家。所有的米格-29都被編入第127戰鬥機中隊(127.LAE),也就是「騎士」中隊,隸屬於第204戰鬥機團(204.LAP)。第 204 戰鬥機團的徽章是由第 126 戰鬥機中隊(126.LAE,「德爾塔」中隊,裝備米格-21 比斯和米格-21UM)和第 127 戰鬥機中隊的徽章組成  在南斯拉夫空軍中,米格-29 獲得了一個新的編號——L-18,「L」代表「獵人」(Lovac),駕駛它們的是最優秀的飛行員,訓練嚴格,個人能力強,擁有很高的軍階,每個人都獲得過「勇氣勳章」,「騎士」中隊毫無疑問是南斯拉夫空軍的精銳之師。米格-29B 的編號依次從 18101 到 18114 / 兩架米格-29U B編號為 15301 和 15302  實際上,這些米格-29 都是蘇聯的舊貨,製造於 1983 到 1984 年間,服役幾年後又被封存,然後才被賣給南斯拉夫,到 1996 年左右就會壽命期滿。南斯拉夫空軍曾經試圖以瑞典的 JAS-39「鷹獅」為藍本發展一種新戰機「Novi Avion」,計劃在 1991 年到 1993 年間進行首飛,1995 年服役;還想過購買「幻影-2000」,對其進行了認真的試飛和研究;可是隨後幾年的動蕩、分裂和內戰使得這些計劃都化為泡影,新生的南聯盟空軍不得不繼續使用米格-29。

---------------翼下掛載 R-27R、R-73、和 R-60 的 114 號戰機  1991 年 6、7 月間,「騎士」中隊在南聯盟與斯洛維尼亞的衝突中初次參戰,曾經飛到義大利和奧地利的邊界處,不過顯然沒有執行過任何對地攻擊任務。在 1991 年到 1992 年與克羅埃西亞的戰爭和 1992 年到 1995 年與波斯尼亞的戰爭中,他們對克羅埃西亞和波斯尼亞邊界上的多處目標進行了打擊,並且聲稱擊落了 2~4 架敵機。 經過幾次戰爭後,「騎士」中隊所有的戰機都保存了下來,但是超期服役和財政困難導致的維護不良,這些戰機的狀況都非常糟糕。到 1998 年,飛行員的年飛行時間只有 20 個小時,能夠立刻投入作戰的飛機也只有 5 架!   西方輿論的指責在一步步升級,軍事打擊的調門越來越高,北約的侵略已迫在眉睫,塞爾維亞的騎士們準備好了嗎?無望的戰鬥  讓我們把目光重新投向 1999 年 3 月 24 日南斯拉夫聯盟的天空,尼科利奇少校的米格-29 正在向上爬升,而此時北約戰機的轟炸已經開始,他可以從兩側看見爆炸的閃光,那應該是潘切沃(Pancevo)和路馬(Ruma)的方向,很快又在諾維薩德(Novi Sad)方向看見了同樣的情景;他還看見大約兩打北約戰機從頭頂飛過——起飛已經晚了,南聯盟的雷達系統提供給他的預警時間只有可憐的 2 分鐘。幾乎在尼科利奇少校起飛的同時,北約強大的預警監視系統就發現了他,自從南斯拉夫發生動蕩以來,隨時都有一架北約的E-3 預警機在監視著南斯拉夫的領空,可以向本方的戰機提供 20 分鐘的預警時間。為轟炸機護航的敵機立刻將他包圍了起來,但是敵機並沒有立刻發動攻擊,北約空軍對這次被稱為「聯合力量」的行動中的空戰有嚴格的規定:預警機發現可疑目標後,要進行全程跟蹤,如果敵我識別的各項參數全部符合,指揮部就將敵機的位置和飛行情況通知北約的戰鬥機,戰鬥機在得到作戰指揮官的同意後,才能予以攻擊。根據規定,如果發現敵戰鬥機,還必須通報位於義大利維琴察的北約聯合空軍作戰指揮中心,由指揮部作出最後決定。從發現目標到指揮部做出決定,大約需要 2 分鐘時間。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誤擊,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損 2 分鐘不算什麼。   尼科利奇少校的處境極為不利,在獲得足夠的高度和速度之前,他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他只能朝著伏伊伏丁那(Vojvodina)以北的方向繼續爬升,並避開了第 1 枚敵人的導彈。然後他打開了雷達和武器系統,同時又避開了另一枚導彈。面對二十多架敵機,他很沉著,一面避開第三枚導彈,一面尋找戰機。最後在雷達上選定了目標,調整好座機的位置,發射了導彈。還沒來得及確認是否集中了目標,米格-29 就被擊中了。飛機立刻變成了一個火球,火焰籠罩了座艙,濃煙讓他無法看清儀錶和外面的情況。當落到 2,000 米高度時,尼科利奇少校決定彈射逃生,他降落在一塊農田中,在離他 400 米遠的地方,那架他已飛了超過 10 年的米格燃起大火,照亮了整個區域。他躲在灌溉渠中,敵機降低了高度,在他頭頂上盤旋。

-------------------------奈博伊沙.尼科利奇與座機殘骸   獲救後,尼科利奇少校在接受採訪時聲稱北約的戰鬥機在他隱蔽處附近進行掃射,在他看來,這種行為和納粹沒有什麼區別。在空襲的首日,有 5 架米格-29 起飛迎敵,就是那 5 架勉強能投入作戰的飛機。其中 3 架戰鬥機在起飛後不久,就因為雷達或(和)導航等系統的故障而退出了戰鬥。退出戰鬥也並不輕鬆,「騎士」們在此時顯示出了高超的飛行技術,成功規避了敵人的攻擊,安全地返航了。  擊落尼科利奇的是荷蘭皇家空軍的 F-16A MLU,這是荷蘭空軍在二戰後的首個戰果。在「聯合力量」行動中,荷蘭空軍主要擔任護航任務。在接到 E-3 發現有 3 架飛機從巴塔吉尼卡機場起飛的通知後,用機載雷達搜索發現了 1 架米格-29,並用 AMRAAM 中距空空導彈擊落了這架飛機。但是護航編隊並未發現另外兩架米格-29。隨後美國空軍聲稱他們的 F-15 擊落了兩架米格-29,不過沒有得到證實。荷蘭皇家空軍的 F-16A MLU對米格29  在經歷了首日的失敗後,「騎士」的飛行員並沒有被嚇倒,他們仍然堅持戰鬥。3 月 25 日早晨,斯洛博丹.特薩諾維奇(Slobodan Tesanovic)少校駕機起飛,但是在起飛的過程中就遭到攻擊受傷,只好返回巴塔吉尼卡機場。這裡受到嚴密監視,已經不再安全,在地勤修好飛機後,特薩諾維奇將飛機轉移到了 Ponikve 空軍基地。  3 月 26 日下午,Peric 上校和拉多薩夫列維奇(Radosavljevic)少校受命起飛攔截一架北約高空偵察機。起飛後不久,他們的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米格-29 又出現了各種故障——雷達失靈,告警系統故障;地面引導十分糟糕,領著他們在天上亂飛;指揮中心說他們已經被敵人發現,卻不知道威脅來自何方……結果是悲慘的:拉多薩夫列維奇少校被荷蘭空軍的 F-16 擊落,不幸身亡;Peric 上校被美國空軍的 F-15C 擊落;兩架米格-29 都墜毀在波斯尼亞境內。不過南聯盟空軍聲稱 Peric 上校在被擊落前也擊落了一架 F-15。

------------拉多薩夫列維奇少校的米格-29 的殘骸「騎士」們憤怒了,他們拒絕執行讓他們起飛迎敵的命令——他們並不怕死,可是這樣的出擊只是自殺,沒有任何意義。空軍司令柳彼薩.維利科維奇(Ljubisa Velickovic)將軍親自駕駛一架米格-29 進行了試飛,隨後所有的米格-29 都被停飛,技術人員狂熱地投入了工作,盡全力修復這些飛機。4 月 5 日,Bora Zoraja 少校駕駛第一架修復的戰鬥機起飛了,可是他又碰到了一大堆的故障,還好安全的返航了。工程師們又拆解了一架受傷的米格-29,用拆下的零件修理其它的飛機,可是隨後的兩次試飛都完全失敗了。「騎士」們失去了翅膀,他們用什麼戰鬥呢?  5 月 4日,北約對弗拉涅(Valjevo)市進行了猛烈轟炸,而前一天這裡才剛剛遭受過一次地震的襲擊,第 204 戰鬥機團指揮官米倫科.帕甫洛維奇(Milenko Pavlovic)上校眼睛裡都要噴出火來了——這是他的家鄉,他立刻駕駛一架米格-29 起飛,去攔截北約的攻擊機群。可是武器和導航系統的故障使他不得不放棄了對一架敵機的攻擊,這時兩架美國空軍的 F-16 在 E-3 的引導下向他撲了過來,幾乎在同時,南聯盟防空軍的防空導彈也開火了,帕甫洛維奇上校被擊落了。事後,南聯盟宣稱這是防空軍的誤擊;而美國人則說這個戰果屬於第 78 遠征戰鬥機中隊。在歷年的各種航展中,在各國空軍的選型競爭中,美國空軍的飛行員,以及波音的推銷員,都會驕傲地宣稱:「F-15 得益於優良的性能,從未在空戰中被擊落過。」F-15 究竟有沒有在實戰中被擊落過呢?敘利亞聲稱在貝卡谷地上空擊落過以色列的 F-15,不過他們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們的說法。  南聯盟空軍也說他們擊落了美國人的 F-15,可是很遺憾,他們也沒有任何證據,沒有殘骸,沒有飛行員。尾聲戰爭結束了,南聯盟官方承認的「騎士」中隊的損失只有前文所述的 4 架米格-29,而北約的資料則顯示有 6 架米格-29 在空戰中被擊落,1 架被擊傷,還有 4 架在地面被擊毀,包括 1 架雙座的米格-29UB。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騎士」中隊就幾乎損失殆荊而「騎士」並沒有實在證據證明他們的戰績。   西方軍事評論家認為賽爾維亞人採取了錯誤的戰術:他們不應該在中空作戰,他們在爬升過程中就會被發現並被攻擊,就算能夠達到規定的高度也會失去攻擊的突然性;起飛後應該呆在低空以躲避探測,在發現目標後再迅速爬升,並在爬升過程中發動攻擊。   不過爭論這樣一些問題沒有任何意義,「騎士」們面對最為強大的對手,駕駛老舊的飛機,處於絕對的劣勢。他們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精神,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一次次的起飛迎敵,他們無愧於賽爾維亞人善戰的聲名。只要他們真正戰鬥過了,那麼勝敗都不重要了!  戰後「騎士」的米格-29 仍然維持零星的飛行,但是到 2004 年的春天,所有的米格-29 已經不堪再用,全部退出現役。此時,「騎士」們當年所保衛的那個南斯拉夫,已經消失了。

米格29的介紹米格-29(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9),蘇聯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設計的雙發高性能制空戰鬥機。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支點」(Fulcrum)。和蘇-27一樣,米格-29的歷史始於1969年,蘇聯獲知美國空軍正在進行「FX」計劃(即最終形成F-15的計劃)時。蘇聯領導人意識到,新的美軍飛機將會對蘇聯現有的所有戰鬥機都形成巨大的技術優勢。米格-21算是當時機動性很高的飛機,然而在航程,武裝與升級潛能上有相當多的缺點。以對抗美國F-4為研發重點的米格-23飛行速度較高,也有較多的攜帶燃料與裝備的空間,可是欠缺格鬥中需要的運動性。蘇聯欠缺的是一款在各方面性能都相當均衡的戰鬥機,具有優異的運動性和高性能的航電系統。對此,俄國參謀本部發出先進戰術戰鬥機(Перспективний Фронтовой Истребител,ПФИ)的需求案,其中諸項性能要求相當高,包括高航程,優異的短場起降能力(包含使用簡易機場的能力),高敏捷性,超過兩馬赫極速和重武裝。新飛機的空氣動力設計交由蘇聯空氣動力研究所(TsAGI)負責,成果與蘇霍伊飛機公司一同分享。蘇聯認為先進戰術戰鬥機的價格會太昂貴,生產數量將無法滿足需求,於是在1971年將這個計劃拆成兩個計劃,重型先進戰術戰鬥機(Тяжелый Перспективний Фронтовой Истребител, TПФИ)和輕型先進戰術戰鬥機(Легкый Перспективний Фронтовой Истребител, ЛПФИ)。在同時期,美國空軍也進行類似的規劃,推出輕型戰鬥機(Lightweight Fighter)的計劃和F-16戰隼以及YF-17。重型戰機的計劃依舊由蘇霍伊負責,輕型戰機的計劃則交由米高揚飛機設計局,蘇-27側衛即是前者的成果。後者在1974年提出9號(Product 9)計劃案,也就是米格-29A,並在1977年10月6日首飛。米格-29的初次作戰紀錄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當時攜帶火箭和傳統炸彈的米格-29對敵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一架米格-29擊落一架叛逃的蘇-20。在之後的十年,由伊拉克飛行員駕駛的米格-29參與了波斯灣戰爭。因此認為伊拉克擁有經驗豐富的駕駛員。然而,在波斯灣戰爭中,面對聯軍的攻勢卻毫無招架之力。 美國科學家聯盟(FAS)認為在近距離格鬥狀況下,米格-29可能擁有比F-15C相當甚至更好的戰鬥力,傳說這個看法在一場對抗演習中被證實,米格-29展現某種領域的優勢。在一場義大利的視距內(within-visual-range,WVR)的空中演習中,德國空軍的米格-29對抗一批F-16機群,但並未如一些傳聞一樣對F-16有壓倒優勢,只是讓美國飛行員發現它的低速機動性很出色,很象F-18如果說MIG-29佔有兩百節以下的速度,F-16則稱雄了兩百節以上的速度。另外一大優勢是米格-29的頭盔瞄準系統「射手(Archer)」,射手系統讓德國空軍的駕駛員能看到哪、鎖定到哪,其前方攻擊區是一個45度的圓錐角。相對而言,美國空軍的戰鬥機必須將機頭指向目標,才能鎖定敵方,後來在F-15C MISP2和F-16C/D上同樣引進了頭盔瞄準系統和AIM-9X格鬥彈後便使得美國空軍重新獲得壓倒性的優勢。美國在91年檢查了德國的MIG29後發現其雷達採用落後的卡塞格倫天線等於沒有下視能力,告警器的性能也欠妥,另外全機的可靠性也較差,在當時德國空軍擁有的20餘架MIG-29中只有6架有隨時出動能力.在伊拉克與塞爾維亞兩個戰區,美國與聯軍很早便迅速取得絕對的空中優勢,讓米格-29缺少反應的時間與抗衡的機會。兩伊戰爭時伊拉克米格29誤擊另一架米格29。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29也曾經誤擊自軍米格-23。八名架機叛逃伊朗的米格-29飛行員帶走了5架飛機,後來都在伊朗服役,但是所有這5架全部在海灣戰爭與美軍F-15空中格鬥戰中被擊落。塞爾維亞的米格29已經是15年以上的老機而且因為長期禁運沒有維護零件。一度投入戰爭,但是許多系統故障影響了飛機性能。6架被擊落(拼裝自14架 + 2架教練機),1架戰鬥受損(後來放在地面當欺敵假機時被炸毀),外加3架在地面被炸毀(共10架)。至少有超過一架式意外墜毀,飛行員於墜落中彈射成功。本戰爭中共兩名塞爾維亞機員死亡。[2]本機還有用在南斯拉夫內戰,多半是對地攻擊任務。1996年,一架古巴的米格-29擊落Brothers to the Rescue所擁有的民用Cessna 337飛機。1999年,厄利垂亞空軍宣稱用米格-29擊落四架衣索比亞米格-21和米格-23,之後2000年又宣布擊落一架米格-21。但是衣索比亞也宣稱用Su-27擊落厄利垂亞五架米格-29。蘇聯和烏克蘭都有一些傭兵在這場戰爭中參戰。在敘利亞方面,支點負責全方位巡邏敘利亞和黎巴嫩。敘利亞飛行員對於它的機動性和武器系統很滿意。所有敘利亞飛行員都飛米格機也是全球空軍中最有經驗的米格專家。他們的訓練是非常嚴格且繁重,並且加強攻擊性訓練。印度曾在喀什米爾卡吉爾邊境衝突出動米格-29。掩護幻象2000投下雷射導引炸彈並維持空優。該分隊Indian Fulkrums是著名的「北印之鷹」。他們做了許多升級和引擎現代化修改。印度空軍改進並成功測試Mig-29發射R-77導彈。可以確信所有印度米格-29都做了修改升級發射可R-77。同時也可以相容印度自製Astra導彈。總之除了射下無名的商用機,所有米格-29八次空對空擊落都是擊落別的米格系列飛機,其中兩架是遭到友軍攻擊。需要說明的,北朝鮮有約30到40架米格29戰鬥機,這是該國最先進的戰機。顯然,北朝鮮空軍最先進的飛機,在美軍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蘇27:非洲實戰風雲

未戰先損衣索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東為浩瀚的印度洋,北部是連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紅海和亞丁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衣索比亞雖然是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但高度重視空中現代化建設。1997年,衣索比亞耗資約 1.5億美元,從俄羅斯購買了8架現代化的蘇-27戰鬥機。1998年12月,衣索比亞開始部署蘇-27,得到了俄羅斯的技術支持,包括協助戰鬥機的組裝和進行人員培訓等。由於飛行技術複雜以及邊境局勢緊張,衣索比亞ZF不得不雇請一些俄羅斯退役飛行員駕駛蘇-27,以確保空中飛行安全。然而,衣索比亞蘇-27部隊還沒來得及投入實戰,就損失兩架。其中,就在部署當月,一架蘇-27進行夜間訓飛,突然墜毀,飛行員阿巴尼耶死亡。這是衣索比亞損失的第一架蘇-27戰鬥機。1999年1月6日,俄羅斯飛行員梅津駕駛一架剛組裝的蘇-27空中試飛,戰鬥機突然墜毀。眼疾手快的梅津跳傘逃生,活了下來。與米格-29編隊首次大惡戰厄利垂亞是在1998年夏購買10架米格-29戰鬥機的,得到了烏克蘭教官的技術支持。米格-29是與蘇-27同期部署的蘇聯高性能戰鬥機,配備兩台RD-33渦扇發動機,空重大約11噸,最大載彈量為4噸,可以攜帶6枚導彈空戰格鬥,最大航速為24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為1.8萬米,最大航程為1500公里。1999年2月25日上午,4架米格-29戰鬥機空中巡邏,突然發現 2架蘇-27戰鬥機,便開始攔截作戰。兩架蘇-27是由衣索比亞飛行員駕駛的,正進行空中巡邏。蘇-27先進的雷達探到米格-29戰鬥機飛近。衣索比亞飛行員試圖返航脫離。然而,求戰心切的米格-29戰鬥機編隊不顧距離遠,迅速發射了多枚蘇制AA-10導彈。AA-10是雷達制導的中距離空戰導彈,可以追殺大約40公里範圍的敵機。然而,蘇聯該型導彈早在1985年就投入使用,電子技術性能很一般。21米長的蘇-27屬於重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載彈量為6噸,能夠攜帶10枚導彈進行空戰,最大航程達4000公里,配備了兩台具有矢量推力的AL-31F發動機,機動性能比米格-29強得多。衣索比亞蘇-27編隊發現導彈殺來後,立即發揮自己長處,機動規避,成功地逃脫了AA-10的追殺。蘇-27戰鬥機長機決定反擊。長機飛行員瞄準目標後,向米格-29編隊連續發射了幾枚AA-10導彈。然而,由於距離遠等原因,AA-10導彈沒擊中任何米格-29戰鬥機。雖然如此,米格-29戰鬥機編隊也不得不終止進攻。這時,蘇- 27編隊再次開始了導彈攻擊。機動性欠佳的米格-29編隊終於支撐不住,其中一架被一枚AA-11近距離格鬥導彈擊落。這是衣索比亞蘇-27戰鬥機部隊第一次擊落米格-29戰鬥機。4架米格-29編隊反遭2架蘇-27編隊打擊。然而,厄利垂亞米格-29戰鬥機部隊沒有氣餒,繼續尋找戰機。次日,一架米格-29戰鬥機為米格-21戰鬥機編隊對地攻擊提供空中護航,遭到一架蘇-27戰鬥機攔截。雙方再次發生空戰。米格-29戰鬥機再次被擊落。在兩次空中遭遇戰中,蘇-27戰鬥機全部獲勝,自己沒被擊落一架。在其後很長時間裡,灰心喪氣的厄利垂亞空軍很少出動米格-29攔截蘇-27。

一隻鳥重創蘇-27邊境衝突仍在繼續。2000年5月16日,厄利垂亞空軍展開反擊,不顧蘇-27戰鬥機的技術優勢,毅然派出米格-29戰鬥機編隊支援對地作戰。蘇-27戰鬥機編隊發現空中目標後,展開空中攔截。其中,一架蘇-27發射了一枚AA-10 中距離導彈,成功擊中了一架米格-29。那架米格-29受到重創後,不得不搖搖晃晃地往基地逃去,最後通過摔機著陸方式迫降阿斯馬拉基地。兩天後,厄利垂亞防空部隊發現衣索比亞米格-21戰鬥機編隊,急忙命令兩架米格-29升空攔截。米格-29編隊升空後,長機發射了多枚AA-10導彈,但性能差得很遠的米格-21沒有被擊落一架。雙方開始進行近距離格鬥。米格- 29使用30毫米航炮成功地擊落一架米格-21。幾分鐘後,衣索比亞兩架蘇-27戰鬥機編隊趕來增援。然而,一架蘇-27還沒來得及空戰,就與一隻大鷹撞上了。這架受了重傷的蘇-27不得不退出戰鬥,開始艱難的返航。這是蘇-27戰鬥機第一次在空中作戰中受到重創。剩下的一架蘇-27雖然勢單力薄,但威力依舊,使用一枚AA-10導彈擊落了一架米格-29。從此,屢戰屢敗的厄利垂亞米格-29戰鬥機部隊越來越謹慎,很少與屢戰屢勝的蘇-27戰鬥機進行空中廝殺。蘇-27是非洲地區最現代化的戰鬥機之一。在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整個邊境衝突中,衣索比亞蘇-27戰鬥機多次進行空中作戰,一直保持著空戰不敗的紀錄,成為聞名非洲的「空戰之王」。橫掃索馬利亞教派武裝幾年後,衣索比亞蘇-27再次揮殺非洲東北部戰場,但不是空戰,而是對地攻擊,成為「攻擊機」。衣索比亞蘇-27戰鬥機是在2006年12月24日開始協助索馬利亞ZF軍空襲教派武裝的,成功地迫使教派武裝解除對退縮南部城鎮拜多阿ZF軍的圍剿。這時,衣索比亞總共擁有大約15架蘇-27戰鬥機,成為非洲地區空中作戰實力極強的拳頭部隊。在為期一周左右的時間裡,蘇-27和其他作戰飛機一起協助衣索比亞地面部隊擊潰教派武裝在首都摩加迪沙周圍地區的抵抗。索馬利亞ZF很快回到摩加迪沙重新執政。今年1月初,蘇-27對盤踞索馬利亞南部的教派武裝殘餘發動了猛烈空襲。蘇-27戰鬥機主要對索馬利亞地面戰略目標,包括機場、彈藥庫、兵營、車隊,交通樞紐和通訊設施等實施空襲作戰。作為游擊力量,教派武裝沒有現代化的戰鬥機,只有少量防空炮和肩射防空導彈,根本攔不住蘇-27戰鬥機的空襲。2006年 12月25日,教派武裝在摩加迪沙佔據的機場遭到衣索比亞蘇-27的空襲。這是教派武裝2006年6月控制索馬利亞首都後第一次遭到戰機轟炸,意味著教派武裝不可能從其他地方向首都降落飛機進行增援。蘇-27隨後飛到首都摩加迪沙西部大約100公里空域,對索馬利亞最大空軍基地進行了空襲,以防止教派武裝利用該基地進行空中作戰支援。

-------------------墜毀的蘇27蘇27介紹蘇-27是蘇聯上世紀80年代中期部署的比較先進的戰鬥機,外銷一些發展中國家。其中,衣索比亞是世界蘇-27戰鬥機家族中唯一大量實戰的國家。在1999~2000年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的邊境衝突中,衣索比亞蘇-27戰鬥機多次打敗厄利垂亞的米格-29戰鬥機,成為聞名非洲的現代「空戰之王」。在最近對索馬利亞教派武裝空中作戰中,衣索比亞蘇-27戰鬥機再次發威,使教派武裝聞風喪膽、四處逃竄。蘇-27戰鬥機(又稱為蘇-27殲擊機,俄語:Cy-27,拉丁字母轉寫 Su-27)是在前蘇聯時期由蘇霍伊設計的單座雙發全天候重型戰鬥機。其北約命名稱為側衛(Flanker)。蘇聯以及俄羅斯約製造了680架蘇-27,這只是指蘇-27,並不包括之後的衍生型號。蘇-27由原蘇聯製造,設計的來對抗1970年代美軍發展的戰鬥機,主要的假想敵是F-15設計要求長程、重武裝、及很高的操控靈活性。蘇-27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為主的機型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任務的衍生型。在戰機世代上,為第四代戰機。總的來講,蘇-27是為了因應蘇聯空軍對有遠距續航能力與大載彈量的戰鬥機的需求而設計的。蘇-27的主要設計戰術要求是:最大速度達到2500千米/小時(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8,500m;航程2500km;能夠消滅高度為30m到18,000m、時速2400千米(海平面時速1400千米)的敵機;能夠在1200米長的跑道上起降。飛機的空氣動力設計交由蘇聯空氣動力研究所(TsAGI)負責,成果由米格飛機公司與蘇霍伊飛機公司一同分享。因此蘇-27的基本設計與MiG-29相似,只是尺寸要大得多。它是非常大的飛機。為了能最大減輕重量,它的結構採用了約30%大量的鈦,比例比任何當時的飛機都高。沒有採用複合材料。後掠翼的前沿延伸(Leading edge extension)融入機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裝置導彈或電子反制設備(ECM)。蘇-27因為有傳統的水平尾翼,因此並非真的三角翼飛機。此外引擎外側還有一對垂直尾翼以及一對向下伸展的尾鰭以增加側向穩定性。蘇-27的Lyulka AL-31F渦輪扇葉發動機間距較大,提供比較好的安全性,以及進氣道無間斷的氣流。活動式的引導扇葉可以適應超過2馬赫的速度,同時在高迎角時幫助維持發動機氣流。在進氣道中有過濾網防止起飛時異物被吸入引擎。蘇-27裝置有蘇聯第一個實際應用的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由蘇霍伊飛機設計局Sukhoi T-4轟炸機計劃經驗所發展的。伴隨著相對低的翼面負荷和強大的基本飛行控制,飛機的靈活性超乎尋常的好。甚至在極低的速度和高迎角時仍然可以控制。在航空展中這種飛機曾用眼鏡蛇動作(Pugachev"s Cobra)或是動力減速展示過優異的操控性,大約在120度迎角還維持飛行高度,向量推力系統經過測試,(也裝置在後續的蘇-30MKI及蘇-37)使飛機可以進行幾乎是零半徑的轉彎動作。海軍的版本稱作蘇-27K(亦即是蘇-33),由於庫茲涅索夫上將號航艦沒有彈射裝置,所以增添了前端輔助翼縮短起飛距離,這種輔助翼也裝置在部份蘇-30、蘇-35和蘇-37上。除了相當好的操控性外,蘇-27利用很大的內部空間儲存大量油料。超載設置最大航程能在內部油箱攜帶9400公斤油料,雖然操控性在這樣的負重下會受影響。設計的油量是5200公斤。蘇-27應用在蘇聯防空司令部PVO及蘇聯空軍Frontal Aviation。在防空司令部它主要擔任攔截任務,汰換老舊的蘇-15及Tu-28。雖然蘇-27具有攜帶空對地武器的能力,在蘇聯空軍它主要的任務卻不是空中支援,也不用於戰場空優,而是特別用於對抗北約的空中加油和空中預警系統戰機系統,蘇聯專家知道北約因為這些戰略資產而具有相當程度的優勢,因此相信對這些系統的攻擊,將可以限制北約組織維持和延伸其空中打擊能力。在蘇聯變成獨聯體後,蘇-27的任務依然如此。後來的武裝包括攜帶Novator KS-172 AAM-L長程反空中預警導彈。中國在1998年簽訂轉移生產線協議前購得76架蘇-27,此後與瀋陽生產本土版本殲-11。(2004年約有100架下線)。截止2006年,中國再次購買了100架蘇-30MKK/MK2(Modernizirovannyi Kommercheskiy Kitayskiy為中國更新的商業版本)。中國還在J11的基礎上測繪、開發出了裝備新型航電和雷達並使用國產太行發動機(WS-10A)作為動力的的J11B。
推薦閱讀:

敢不敢對照你的生日,看看你是什麼鳥?我居然是烏鴉!
遲子建:《白雪烏鴉》(作家訪談)
海軍軍艦鋼板不平整?天下烏鴉一般黑,都是鋼板太薄造成的!

TAG:俄羅斯 | 故事 | 烏鴉 | 蘇27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