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還能教好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不打不罵,還能教好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心靈咖啡網
肖騰剛讀小學一年級,長得比同班的同學都高些、壯實些。他有一個特別不好的行為,就是欺負班裡弱小的同學。開學沒多久,他爸爸肖先生就因此被班主任叫到學校幾次。肖先生最初兩次還能耐著性子和孩子講講道理,但沒過多久,肖騰又重犯了。肖先生再也忍不住了,動手打了孩子。打罵的懲罰手段讓肖騰又消停了一段時間,可過了幾天,肖騰又開始欺負同學了。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當很多家長和肖先生一樣,耐著性子講過很多次道理卻收效甚微的情況下,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就是懲罰了。一嗓子吼出來,或者一巴掌拍下去,看到小傢伙的不良行為頃刻間銷聲匿跡,貌似管用,但長期效果卻不容樂觀!不少父母很容易被懲罰的最初「很有效」的假象所迷惑,而事後才會沮喪地發現,錯誤的懲罰常常無法持久有效地解決問題,一種懲罰措施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失去效用,終究還是無濟於事。
實際上,懲罰對於被罰的人來說只是一種負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種威懾力會隨著懲罰次數的增加而減弱。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不管什麼樣的刺激,也許剛開始會有強烈反應,當習以為常了,就不會再給它以格外的關注,久而久之,還會變得「熟視無睹」了。到時候,我們還需要不斷增加懲罰的力度,才能讓孩子對我們施加的懲罰有所反應。事情發展漸漸失去你的控制:懲罰常常不斷升級,從批評到怒吼再到體罰,可每次都治標不治本,到最後,你的懲罰手段也許不僅不能幫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還會讓孩子越來越「皮實」,反而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反而容易讓孩子的不良行為陷入惡性循環。
舉個例子,我發現很多孩子上完廁所都會忘記關燈,而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說「你怎麼回事?永遠都記不住上完廁所關燈」。我也常常聽到有父母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對著孩子大聲吼叫:「跟你說過多少遍!」「不許……不許……你就是記不住!」經常性的懲罰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皮,無視懲罰的存在。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那些沒怎麼被懲罰的孩子往往更乖巧,而那些經常挨罰的孩子反而更頑劣的原因。
錯誤的懲罰方式,還會使親子關係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當父母發現孩子對懲罰無動於衷,父母的內心因此積澱了更多對孩子不爭氣的憤怒和懲罰後的內疚,在這兩種不良情緒的支配下,父母無法自控地再加大懲罰的力度和飽受更強的內疚,而孩子在經歷了最初的恐懼和傷心之後,逐漸過渡到無動於衷,最後用隔離親情的麻木狀態進行「自我保護」。
這時候,真正需要反省的其實是父母自己。
父母懲罰孩子的初衷都是好的,的確,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
行為和後果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因為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但是不當懲罰的結局總是令人傷感。從心理上來說,懲罰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傷害。經常挨罰的孩子自我價值感明顯降低,他們會逐漸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麼變得很頑劣,要麼變得很膽怯。從行為上來看,懲罰會影響孩子的習慣模式。在被懲罰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學到的是一種粗暴無效的處理問題的模式,當他遇到自己無法控制的情形時,他也會試圖以同樣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所以請父母記住:管孩子是為了糾正他的不良行為,而不是讓他痛苦或者難過。父母應該換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糾正他的壞毛病。那麼,什麼樣的「懲罰」方式比較奏效呢?實際上,一些比較溫和的處理方式對改變孩子的行為往往更有成效。好比,針對上面關燈的例子,父母應該做的是立即叫住孩子,對他說:「孩子,廁所燈還亮著。」「孩子,燈!」等等,用提醒來代替懲罰。
我還見過其他幾位家長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鑒。
一次聚餐時,我認識了小東和他的媽媽文琪。小東上了餐桌就是不好好吃飯,一會兒上來一會兒下去的,邊玩邊吃。文琪沒有責備他的意思,而是叫上了另一個小朋友跟他坐在一起,陪著他吃。這樣一來,小東看著其他小朋友比著吃,一會兒就把碗里的飯菜吃光了。文琪媽媽認為,與其懲罰他,不如改變一下就餐環境,把大家就餐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形成一個比較熱烈的就餐氣氛,利用這種氣氛感染孩子,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吃飯這件事情上來。
餐後,小東又因為跟另一個小朋友爭玩具吵了起來。文琪看見了,也沒有給孩子評理,而帶著小東出去走了走,幫他換個環境。有時候,父母把孩子帶走,讓他離開當時的處境,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些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犯了錯,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卻不見成效。文琪的做法,實質上是不帶任何情緒的「懲罰」措施,但卻收到了期望的效果。
父母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所以,對於孩子的頑劣行為,我們可以利用他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比較短的特點,根據當時環境中一些特定的情況,選取某些事物來轉移他的注意力,這通常都是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
朋友周兵家的牆上貼著一張「罰單」,針對的是孩子不好的行為。他孩子6歲了,已經有用自己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意識了。周兵給孩子貼了這張表格,說明各種不良行為的罰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按時睡覺,罰金為一枚一角硬幣;亂扔玩具,罰金為一枚一角硬幣;和同伴打架,罰金為五枚一角硬幣。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說髒話了,就讓他上繳罰金,放在一個預先準備的罰金儲存罐里。孩子明白好的行為接受獎金的含義,那麼他必然也會懂得要為不好的行為支付罰金。
柳依依的媽媽影兒的做法是事先把合理的懲罰結果告訴孩子。影兒觀察到每次6歲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摩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她倆玩之前,影兒都會告訴依依,如果她們兩個有一個人哭鬧耍賴,或者兩人發生爭執,就不能再在一起玩了。
周末帶依依去公園,媽媽也會事先告訴她,如果在遊樂場她跑到離父母太遠的地方,就必須離開遊樂場。這種方式對依依來說非常有效,每次她都會按照媽媽的規定去做。因為孩子已經提前知道自己做了錯事,將要承擔怎樣的後果,她自然會接受這種「不能玩」「必須離開」的懲罰。如果父母決定使用這種處罰方式,那麼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釋清楚後果是什麼,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警告。
彭先生的有效做法則是用賞識的態度感化孩子,促使孩子改變行為。實際上,孩子最想獲得的就是爸爸媽媽的賞識。當我們想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或者想要他有某種行為之前,不妨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一個周末,彭先生的孩子找同學玩,玩得很晚,夫婦二人提心弔膽,到處找。直到天黑了,兒子才滿身泥巴回到家。原來他和同學去河邊游泳了!彭先生非常生氣,忍不住責備了他幾句,兒子不服:我只不過多玩了會兒,有啥不對的,再說又不是我一個人!說著,鑽到自己的屋子裡生氣去了。
過了好一會兒,彭先生也冷靜了下來,推開兒子的門,坐到他身邊,溫和地說:「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好,同學老師也很喜歡你,我之所以對你要求這麼嚴格,是因為你比一般的孩子更優秀,將來肯定會很出色,我對你的要求肯定也比別的父母要求高。今天你回來遲了,你不知道我和你媽媽多麼擔心,再說你們去河邊玩也十分危險。」這時,孩子的眼裡已經噙滿淚水,顯然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過錯。
於女士對兒子樂樂的懲罰手段是剝奪「特權」。5歲的樂樂特別喜歡看書,於女士說,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覺前把故事書拿走,這就是對他最大的懲罰了,但這種懲罰也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於女士的經驗是:每天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她就把樂樂喜歡看的那幾本書堆放在一起,告訴樂樂:「如果你按時刷完牙,洗漱完畢,按時上床,那你就可以看這些書。」如果樂樂一次不合作,她就拿走一本書。於女士稱這種「懲罰」是讓孩子失去某些特別待遇。在生活中,家長可以給予孩子一些特權,比如看他喜歡的動畫片、玩玩具等,當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就可以剝奪這個特權。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剝奪太多特權,剝奪特權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這些方法家長都可以借鑒。此外,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家長還要注意一些問題。一方面,要看準時機。當孩子歪著頭,或斜著眼跟你頂撞時,千萬不要再給他講道理,這個時候他根本就不會理睬你。只有等你們都冷靜下來、心平氣和的時候,講道理才能行得通。
另一方面,及時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並讓他明白錯在哪裡。雖然我們應該讓孩子提前知道犯下什麼錯,就應該承擔怎樣的後果。然而,有時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並不能先知先覺,那該怎麼辦呢?合理的反應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父母就必須針對這個行為想出一個適度的處罰方式,然後馬上執行,絕不能緩行。比如說,你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他總是在貨架的過道里跑來跑去。如果你想等一下再讓他停下來,那就錯了,你應該馬上告訴他:「寶貝,到我身邊來,看我們還需要什麼。」
及時糾正非常必要,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係是密切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過去了好久再懲罰,或幾件事加起來一起說教,孩子會不明就理,不清楚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受罰。父母要及時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因為某件具體的事或行為而受罰,同時還要讓孩子了解他仍是好孩子,父母依然愛他。這才是懲罰的真正用意。
本節要點回顧——你知道嗎?
1.錯誤的懲罰會造成怎樣的惡果?
不僅不能幫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還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陷入不良行為的惡性循環中。
2.處罰的目的和出發點是什麼?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處罰,能夠使孩子明白行為和後果的關係,同時也可以教會他什麼是責任,因為承擔這個後果就是他的責任。管孩子是為了糾正他的不良行為,而不是讓他痛苦或者難過,應該換種方式來「懲罰」孩子,糾正他的壞毛病。
3.不打不罵的懲罰方式有哪些?
對於孩子的頑劣行為,可以選取某些事物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為不好的行為付出代價;事先把合理的懲罰後果告訴孩子;用賞識的態度感化孩子,促使孩子改變行為;剝奪「特權」等。
4.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麼?
要看準時機,等雙方都冷靜下來的時候,再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並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推薦閱讀:
※追一個女孩子時,聊什麼話題比較好
※孩子學習已儘力,可成績還是上不去怎麼辦?
※為什麼你教不好孩子?
※永華雜談:孩子,別只看到成功的光鮮,卻忽略了堅持
※童言幽默有趣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