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篇  論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四個發展階段1

第1382篇論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四個發展階段1

(2012-10-18 17:21:23)

轉載

內容提要: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體系為基礎,對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階段,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將其具體劃分出四個發展階段,並嘗試總結出每個階段的階段特徵,尋找出一些主要器型的變化規律,最後得出幾點相關的認識。

一前言

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行政區劃的角度而言,本文中的「東北地區」主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南部地區。目前,該地區共發現玉器出土地點100個左右,出土(採集)玉器600件左右(以報告中發表的為準)。器型有玦、匕形飾、環、璧、管、珠、璜、動物形玉器、玉質生產工具等。本文的研究對象除發掘報告中標明的「玉器」外,還包含用蛇紋石、綠松石、瑪瑙、滑石等製作的精美石器,這屬於楊伯達先生提出的「彩石玉器」範疇。

以往對該地區玉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某個地域流域玉器研究、某個文化玉器的研究、某件器物的研究。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從縱向上構成了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空間分布框架體系。隨著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發現愈來愈多,研究日益深入,其在橫向上即不同時期內的特點和規律更加彰顯,使得對這一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階段的研究成為可能。目前,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學術界主要有三種代表性觀點:一是趙賓福先生對於遼西史前玉器發展階段的研究,認為該地區的史前玉器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以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和紅山文化早期玉器為代表的發生期、以紅山文化中晚期玉器為代表的發展期、以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玉器為代表的衰落期;二是孫守道先生將遼西史前玉文化劃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即以查海遺存為代表的先紅山玉文化階段、以白音長汗等遺存為代表的早紅山玉文化階段、以牛河梁遺存為代表的紅山玉文化階段、以大南溝遺存為代表的小河沿玉文化階段和以大甸子遺存為代表的夏家店下層玉文化階段;三是劉國祥先生將東北史前玉器分為三大發展階段,即距今8000—6000年左右的第一階段、距今6000年—5000年的第二階段、距今4500—3500年的第三階段。本人擬在各位先生研究的基礎上,以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體系為基礎,對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階段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將其具體劃分出四個發展階段,並嘗試總結出每個階段的階段特徵,尋找出一些主要器型的變化規律。這一研究不僅可以從宏觀上把握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脈絡,初步構建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時間框架體系,從某一側面揭露該地區各個時期的生產生活、社會習俗、思想意識等社會面貌,而且對於正確認識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在中國史前玉器發展史上的位置以及中國史前玉器的階段性發展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發展階段的劃分

第一階段發生期

以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南山文化早期、新樂下層文化、左家山下層文化、馬城子下層遺存、小珠山下層文化出土的玉器為代表,年代大約在BC6000年至BC4500年之間。從目前的發表情況看,這一階段的玉器主要出自敖漢旗興隆窪聚落、巴林右旗錫本包楞墓葬、克什克騰旗南檯子遺址、洪格力圖墓葬、阜新查海遺址、內蒙古赤峰市興隆溝聚落遺址、翁牛特旗小善德溝遺址、內蒙古林西縣白音長汗墓葬、黑龍江饒河小南山墓葬、馬城子遺址、新樂遺址、吉林左家山遺址、東豐縣西斷梁山遺址、小珠山遺址等。玉器的種類有玦、匕形飾、雕刻器、管、珠、斧、玉蟬等(圖一)。

第二階段發展期

以小南山文化晚期、後窪下層文化、左家山中層文化、紅山文化早期出土的玉器為代表,年代大約在BC4500年至BC3500年之間。該階段的玉器主要出自黑龍江饒河小南山墓葬、黑龍江依安烏裕爾河大橋遺址、黑龍江慶安蓮花泡遺址、吉林鎮賚聚寶砂場遺址、吉林左家山遺址、東豐縣西斷梁山遺址、遼寧東溝縣後窪遺址等。主要器型有環、璧、玦、匕形飾、管、珠、斧、錛、鑿等器型(圖二)。

第三階段繁榮期

以紅山文化晚期玉器為代表,年代大約在BC3500年至BC3000年之間。該階段的玉器主要出自遼寧建平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牛河梁第三地點、牛河梁第五地點、牛河梁第十六地點(凌源三官甸子)、阜新胡頭溝墓葬、喀左東山嘴遺址、巴林右旗那斯台遺址、巴林左旗葛家營子村和尖山子村、黑龍江杜爾伯特李家崗墓葬、雞西刀背山墓地、延壽縣火燒嘴子、泰來東翁根山遺址、尚志縣亞布力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山種羊廠遺址、五常縣興盛鄉蓮花村、吉林通榆縣張儉坨子遺址等。玉器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幾何形和動物形兩種。幾何形玉器包括璧、環、鐲、珠、臂飾、璜、板、棒形器、箍形器、勾雲形佩、鉤形器等;動物形玉器包括鳥、龜、魚、鴞、獸面牌飾、蟬、蟈等(圖三)。

第四階段低谷期

以小河沿文化出土的玉器為代表,年代大約在BC3000至BC2000年之間。這一階段的玉器主要出自大南溝墓地、昭烏達盟石棚山墓葬、依蘭倭肯哈達洞穴、吉林長嶺縣腰井子、遼東半島吳家村遺址、北吳屯下層、北吳屯上層、郭家村下層、遼寧瓦房店長興島三堂村遺址等。玉器的種類有璧、環、管、珠、璜、牙璧、穿孔工具等(圖四)。

以上四階段的劃分方案與各位先生的觀點均有不同,為明確起見,現列表如下:

三發展階段的特點

第一階段發生期

這一階段的玉器大部分出自墓葬,數量少,種類單一,造型簡單,除林西白音長汗墓葬出土的玉蟬外全部為幾何形玉器,其中玦和匕形飾是最具代表性的器型。分為工具和裝飾品兩大類。工具有兩種不同的類別,一種是以斧、鑿為代表的生產工具,另一種是以斜刃器為代表的雕刻器。前者使用範圍較廣,磨製有粗有細,是該階段基本組合中的常見器類。後者是一組特殊的器型,磨製精細,刃部鋒利,出土遺址的年代相對偏晚,在後來的遺址或墓葬中尚未發現。另外林西白音長汗墓葬出土的玉蟬表明,該階段已經出現動物形玉器,但由於僅發現一件,所以不能判定其為該階段的一個特徵。

由此可見,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發生期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原始性。分析這一階段出土玉器的器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器型的最原始形狀是長方形、圓形、圓柱形等簡單的幾何形狀,並且這些形狀也是該時期乃至更原始時期其它類型器物的基本形態。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發生期的簡單性和原始性。

第二,實用性。這一階段的玉器表現出很強的實用性,不但出自遺址的斧錛鑿類工具是人們生產的需要,出自墓葬的磨製非常精細的這類工具也是當時人們崇尚生產的直接反映。另外管、珠、簪、匕形飾等裝飾品也是因為人們出於對美的追求而製作的相對實用的裝飾品,這些裝飾品反映的是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而不具有宗教色彩。

第三,多元性。這一階段的玉器雖然數量少但是分布的範圍較廣,基本遍及整個東北地區。特別是關於小南山文化玉器的問題,以往的觀點認為小南山文化的玦和匕形飾的組合是受到興隆窪文化玉器的影響而出現的,本人認為小南山文化的玉器可以分為早晚兩期,其中早期玉器有斧、匕形飾、斜刃器等,玉器的年代同興隆窪文化玉器的年代相當,屬於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發生期,很有可能是當地玉器發展的源頭。因此,小南山文化與興隆窪文化匕形飾形制的不同,體現的是地域的差異,而不是時間的前後。由此可見,大約在BC6000—BC4500年,這一歷史時期東北地區至少有兩個遺址所在的區域同時進入了製造和使用玉器的初期階段,並且在用玉的種類和習慣上存在著相當的一致性,體現出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發生的多元性。

第四,珍貴性。因為這一階段的玉器絕大多數出自墓葬,而且出自墓葬的玉器製作非常精美,所以說明這一時期玉材珍貴,人們非常重視玉器的使用。

第五,重要性。該階段中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發現最早的玉器,在中國史前玉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該階段不僅是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的最早階段,也可以說是中國史前玉器發展的最早階段。

第二階段發展期

這一時期玉器的種類較上一時期有所增加,除了斧、鑿、玦、管、珠等器型外,還出現了環、璧、動物形雕塑品等新器型,而且玉器的製作技術和手段也較上一階段有所提高,普遍使用鑽孔技術,有些玉器還採取了雕塑的手法。動物形玉器的出現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特徵,它與幾何形玉器平行發展,但整體仍以幾何形玉器為主。經分析,本階段玉器的器型變化有下面三種情況:

第一,器型的傳承。前一階段的幾何形玉器玦、管、珠等器型該階段仍然存在。在第一階段中,玦的數量較多,有環形玦和珠形玦兩種型式,環形玦的截面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這一階段除了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的環形玦外,小南山墓葬中還出土了截面呈柳葉狀的環形玦,它與該階段出現的截面呈柳葉狀的玉環聯繫密切。

第二,器型的轉變。上一階段基本組合中的匕形飾在這一階段也有出現,但製作技術和工藝明顯較上一階段有所衰退。如吉林鎮賚聚寶砂場遺址出土的匕形飾、慶安蓮花泡採集的匕形飾,雖然磨製精細,但整體造型不夠勻稱,而且蓮花泡遺址和後窪下層遺址中還出土了很多根據這一創作理念隨意製作的帶孔幾何形玉佩飾,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一器型的轉變。

第三,器型的增加。

①在本階段中,黑龍江饒河小南山墓葬、黑龍江依安烏裕爾河大橋遺址、吉林鎮賚聚寶砂場遺址、吉林農安左家山遺址中層、遼東半島後窪遺址下層中出土了玉環,特別是饒河小南山墓葬出土45件玉環,其數量之多實屬罕見。這些環形態各異,並且有的環和環形玦的形態非常相似,只不過環形玦有一個缺口而已。

②在饒河小南山墓葬、依安烏裕爾河大橋遺址、慶安蓮花泡遺址,各採集一枚玉璧,該類玉璧形狀不規則,一面或兩面鑽孔,肉大於好數倍,邊緣似刃,製作相對粗糙。

③這一階段的遼東半島後窪遺址下層出土了滑石質動物形雕刻品,包括豬、鳥、虎頭、蟬、蟲、魚、鷹等形態。這些雕刻品從體態上來看顯得尤為厚重,立體感很強,就製作技術而言技術很不成熟,製作粗糙,鑽孔技術不發達,從表現手法來講形象模糊,有的甚至表現得非常抽象,基本採取雕塑的手法。並且後窪遺址中的ⅡT1④59滑石蟬形墜飾和白音長汗二期乙類遺存M7出土的玉蟬形態非常相似,而且都有鑽孔。另外在吉林農安左家山遺址二期遺存中出土了一件石龍,也說明這一時期開始出現動物形玉器。但從後窪遺址和左家山遺址出土的動物形玉器來看,製作相對粗糙,形象不夠清晰,屬製作的初期階段,推測是後來紅山文化動物形玉器群的前身。

東北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在玉器的種類、性質、用玉習俗等方面變得越發複雜,和前一階段比較有非常顯著的階段特徵,除了環和璧豐富了幾何形玉器的器型外,動物形玉器的出現最引人注目。一方面動物形玉器使玉器的性質變得不再簡單,增加了神秘色彩,如後窪遺址出土的滑石質動物形雕塑品,具有某種巫術寓意;另一方面,動物形玉器體現出用玉習俗的差異,如黑龍江地區不但這個階段沒有發現動物形玉器,而且整個新石器時代也沒有發現動物形玉器,當然這一現象也可能是由於考古材料不夠充足而造成的。另外在日本的蛇紋時代前期(公元前4200年——公元前2900年)出現使用滑石、蠟石等材料製作的「玉器」,有玦狀耳飾、珠及管狀、棒狀、牙狀等多種形制的裝飾品。由此我們知道日本這個時期把使用滑石材料製作的器物稱作玉器這一點和本文吻合。同前一階段比較,東北東部地區的遺址出土的玉器顯得尤為豐富,那麼在這個時期內東北西部地區特別是遼西和內蒙古東南部地區為什麼沒有繼承自身的工藝傳統?而出現大片的空白,這一問題還有待今後考古發掘材料的豐富。(待續)


推薦閱讀:

東北古泉大發現-批量的貞祐元寶、貞佑通寶
東北打糕的做法
【知己知彼】 醒醒!睜眼看看是誰在印度東北部地區深耕?——日本!!
對那些東北地圖炮說
【理財課堂】東北漢子月入8000年內攢12萬 年底買汽車送媳婦

TAG:東北 | 地區 | 發展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玉器 | 石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