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為什麼新中國陶瓷價值超過清代官窯瓷?

引言:二個月前江西省一位老紅軍舊藏的三把粉彩瓷壺出現在市場,一把瓷壺被北京朋友收藏,名家吳寄甄所繪的《瑤池祝壽》瓷壺與另一把50年代初《互助生產、世界和平》粉彩瓷壺被我收藏,在把玩《互助生產、世界和平》粉彩瓷壺時我感觸很深總想寫點東西,但因瑣事所擾,只到今日寫動手完成。

新中國陶瓷價值超過清代官窯瓷並非我說的,而是新聞媒體在報道匡時十周年春拍新中國陶瓷代表人物王步創作於1959年的「青花釉里紅《高歌大慶》天圓地方瓶」以980萬元落槌,1127萬元成交所用的標題,那為什麼新中國陶瓷價值會超過清代官窯瓷呢?今天我並不想從陶瓷藝術家高超的藝術水準去述敘,而是要從以下另一個角度去闡明。

1949年4月29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十七軍四十九師全副武裝進入景德鎮,浮梁縣及景德鎮自此宣告解放。

60年代的《陶瓷美術》雜誌文章寫到舊社會,景德鎮陶瓷生產陷入低谷,眾多老藝人為生活所迫,流離失所,比如堆雕藝人楊秦川由於美術瓷銷路不好,被迫失業多年,靠打柴過活;有名的青花老藝人徐順元,為生活逼迫,變成了瘋子,白天乞食於街頭,夜晚倦宿於破廟;以冬青、豆青聞名的陳鴻高老人解放前種了十幾年的菜;當時唯一的祭紅藝人程瑞林已經被折磨得卧病經年,行將就木;製作郎窯紅的藝人許獅子多年困守農村,以期苟延殘喘;還有細粉彩藝人熊細林等,終日掙扎在飢餓線上,根本無力、更無心從事陶瓷藝術創作。

當時的陶研所付所長潘庸秉的也回憶道:「在舊社會,畫瓷器,就象當「姨太太」一樣,官僚、資本家喜歡什麼,就得畫什麼,哪能有你自己想畫的的東西……...,我記得,解放前和王大凡,劉雨岑幾個老畫友總是談到,想在景德鎮辦幾個研究所,來提高陶瓷藝術的水平。一談起來,就像白天說夢一樣……」

陶瓷藝人們從舊社會走入新社會後,在人民政府組織下成立若干美術合作社,獻出祖傳的秘方、秘技,拿出珍藏的瓷品以供新時代參考,將節儉下來的銀元交給政府入股,困苦無錢的人就拿出被子與棉絮等物品入股,以實際行動走社會主義道路,從此擺脫了舊社會的壓迫與剝削,由此開始進入公有制,成為國家供給的藝人。1959年,黨和政府還授予33位陶瓷藝人陶瓷美術家榮譽稱號,邵式平省長到景德鎮還為一些名家每人發給一套呢子與一套毛料、一雙皮鞋,引起轟動,社會地位空前提高。當家作主的陶瓷藝人們可謂是春風蕩漾,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從1958年創刊號的《陶瓷美術》雜誌文章瓷都美術活動花絮得知,黨和政府五十年代創辦了「景德鎮陶瓷美術學校」、「景德鎮陶瓷技術學校」、「江西省工業技術學校·陶瓷科」。1958年,在三校的基礎上創辦了全國唯一的陶瓷高等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按勤儉辦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小到大的方針指導開辦,聘請名家王大凡、張志湯等為老師並邀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其它省、市有關高等院校的師生,來景德鎮講學對陶瓷藝人們進行系統的藝術培訓大提高了藝術水平。陶瓷藝人們除了接受系統的藝術培訓外還會經常的組織去觀展提高藝術視野,美協400多位陶瓷藝人,分成8個寫生隊,經常堅持寫生練習,並舉辦展覽1958年內就舉辦了10次,通過觀摩,互相鼓勵,大大的推動了陶瓷美術的創作。如中國陶瓷博物館藏《瓷都八景》瓷板就是通過寫生活動,抓素材創作出來的。

50年代初《互助生產、世界和平》粉彩瓷壺

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新中國藝術陶瓷的創作處於政治特徵非常鮮明的年代,當時作為上層建築的陶瓷美術,被要求必須為經濟基礎服務,為生產、為政治服務。厚今薄古,大膽反映現實生活和鬥爭,根除資產階級個人名利思想。如圖中《互助生產、世界和平》粉彩瓷壺壺上所繪題材為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之一農業改造中互助生產的場景。而壺蓋所書世界和平四字恰恰就是新中國農業改造成功所體現的貢獻!此壺造型溫潤如君子,繪畫氣韻生動,粉彩色調柔和雅緻如同寶石一般!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帶有鮮明的政治特色。

50年代初《互助生產、世界和平》粉彩瓷壺

綜上所述新中國時期的陶瓷藝人們處在了中華民族歷經艱危重新崛起翻身做主的新時代。接受了良好的藝術培訓,他們不斷地深入生活,探索創新,不為名利創作出大量反映現實生活、時代氣息濃郁的陶瓷藝術作品,明顯地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帶有鮮明的政治特色。隨著這個時代的逝去,這種反映時代政治特徵的陶瓷藝術作品由於數量稀少就更顯得尤為珍貴。隨著廣大收藏愛好者對新中國陶瓷的認識與研究,新中國陶瓷價值將大大的超過清代官窯瓷。

抱朴堂主人簡介

馬俊,男、江蘇鎮江人,1974年出生於景德鎮,藝術學學士,2012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3年由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高技能人才」榮譽稱號,系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畫師、江西省陶瓷行業技能人才評委、陶瓷美術專業技術人才評委、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他受多年的正規美術教育,又轉益多師,由於他的勤奮和悟性,使他不僅精熟新彩、粉彩及釉下綜合裝飾,還具有較全面的理論修養。近年來他在傳承汲取傳統青花陶瓷裝飾技法精髓的同時,又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創作出青花釉里紅人物題材與「青花分水半刀泥-蘆葦」題材陶瓷藝術系列作品。

他創作的作品榮獲國家級金獎十餘項,並被中央檔案館、中國民族博物館、中國陶瓷館和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工藝美術館榮譽收藏。還作為景德鎮市藝術陶瓷的代表在世博會上展出。他的「青花分水半刀泥裝飾新工藝研究」還獲政府立項並取得版權證書。論文、論著還由國家級核心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

馬俊個人微信號:mj333000

推薦閱讀:

中國茶史佳話
併購交易經典書籍推薦[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經濟學論壇]
翟羽佳:陳獨秀——中國的普列漢諾夫
【首富許家印】開啟中國政商關係一個「新的時代」
世界第一大港口在中國,相比之下,美國最大港口的吞吐量微不足道

TAG:中國 | 價值 | 陶瓷 | 官窯 | 頭條 |